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1.1 先师孔子课件6 岳麓版选修4.ppt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1.1 先师孔子课件6 岳麓版选修4.ppt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1.1 先师孔子课件6 岳麓版选修4.ppt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1.1 先师孔子课件6 岳麓版选修4.ppt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1.1 先师孔子课件6 岳麓版选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学识涵盖儒释道,融汇诸子百家,但他最鼓励最推崇的一直是儒家积极入世,脚踏实地的作风。先做一个好人,把社会建设好,才是第一重要。南先生还把儒家比作粮食店,称儒家思想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粮食店的店主:孔子,有人说: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人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所以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今天,就让少年的我们一起,在春风里读孔子。春天读孔子,人生充满希望。,先师孔子课标要求(1)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结合课标和大家提出的问题,学习内容整理如下:1、深入学习孔子的思想内容(提仁爱又强调礼)2、理解孔子思想的影响(为何当时不受重视,却在后世影响深远)3、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一、走进孔子的时代,通过课前预习,请简要介绍一下孔子的经历,孔子:圣人素王(有帝王之德而不居帝王之位的人)至圣先师政治理论家思想家教育家神坛之下的孔子:生于动荡乱世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少年好问博学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年办学授业培养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晚年整编典籍删编诗书,改定春秋,二、走进孔子的内心即孔子的思想主张,核心:仁、礼1、仁,含义仁者爱人。2、礼,含义克己复礼,仁,作为儒家的基本理念之一,已随着儒家思想的流传和巩固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那么到底什么是仁?,合作探究:“仁”的思想内涵,1、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3、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5、子张问仁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庄重)、宽(宽厚)、信(诚信)、敏(勤敏)、惠(恩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结合材料说明,“仁”包含了哪些内容?,对自己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爱亲人爱朋友。统治者爱人民行仁政。仁还是个人修养。仁,即为爱。,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如果居住在行仁道的地方是最好的。如果挑选不行仁道的地方居住,哪里还算得上聪明呢?)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说,如果诚心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有使人厌恶的事情发生。)子曰:唯仁者能好人(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慎重的去喜爱人)以上出自论语里仁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呢?做人没有仁爱之心,音乐对他有什么用呢?)“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要做到仁,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可见,“仁”并非是一种外在的、当下摆在那里有待认识的现成之物。“仁”需要“人”来躬身亲行。另外,仁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成就。儒家文化历来注重的孝悌是要在事父母兄弟的实际行为中达成的。父母兄弟是人生而有之,亦往往常在左右的,孝悌就要求践行的长久与无间。不仅普通人如此,统治者也一样。孔子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意思是,即使有一位圣明王者兴起,也必须经过三十年(30年为一世)时间才能实现仁政。基于这种时间性的领悟,孔子亦更加注重对良好践行活动的坚持,强调“不厌”与“无倦”。再者,仁的这种无休止的履践,并不是没有终止的无限绵延,而是有其“成”的。孔子说“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仁”是向死而成就的,“仁”需要的是一种至死不渝的坚持,直到生命的终止。或者说,生命不息,行“仁”不止。,归纳总结:“仁”的特点,1、本己性:“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要做到仁,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2、时间性:“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3、实践性: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未既性:孔子说“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综上,孔子的“仁”不单纯是简简单单的爱“仁”需要亲身当下、反复履践。“仁”并非什么外在的教条,而是人的家园和归宿。“仁”就是在这种无厌倦的履践行为中被展开和归拢、开启和持有了。正是在这种坚持中,你的道德修养渐渐升华了。孔子“仁”的思想充满智慧和哲理,可以一生受益。,“礼”的来源,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第二)子曰:“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吾从周。”引自论语八佾。不难看出,周礼是在继承了前代夏商礼仪制度的基础上有所损益,慢慢形成的。“礼”是一代一代的积累下来的。“吾从周”可以看出孔子赞同周朝的礼乐制度。所以,孔子的“礼”就是来源于周礼。,孔子礼学思想的主要内涵,1.克己复礼(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是孔子“礼”学思想体系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源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难道就只是玉帛吗?乐,难道就只是钟鼓等乐器么?)可见,孔子的礼学思想既继承了原有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也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合作探究:“礼”的思想内涵,1、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子曰:“不知礼,无以立”3、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4、礼记乐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译文:乐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制礼超过分寸会造成混乱,作乐超过分寸会越出正轨。对于统治者来说,秩序与和谐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前提。没有秩序,就会陷入混乱)“礼”包括哪些方面的内涵?,(1)个人修养方面的“礼”,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说,你提的问题意义很大啊。就一般礼节仪式来说,与其过分奢侈,宁可朴素节俭;就办丧事而言,与其在仪式上大操大办,不如内心真正悲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可见,孔子一直在强调“礼”不仅仅是语言、仪态、姿势等外在形式,他更加看重一个人在个人修养层面是否符合标准。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把“礼”作为自己本该自觉遵守之事。)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2)家庭关系方面的“礼”,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因而孔子极为倡导孝敬父母、恭兄友弟的这种浓厚亲情。论语为政里有这样一段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什么是无违?即是指不违背礼节的要求,就是孝,也就是说要按照孝的礼仪来对待父母。那么什么样的礼仪是孝呢?另一人子游就曾向孔子请教了这个问题。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孝不仅是要赡养父母,最为关键的是要敬父母长辈,懂得孝敬父母,做到真诚尊敬,使父母在精神上能体会到欣慰、愉悦。可见,要做到真正的孝,必须要有发自内心的敬爱之情。,(3)维护社会秩序的“礼”,社会秩序其实也可以从家庭关系网向外扩展,只不过这种秩序涉及的面更广,如果说家庭关系要求的礼是更注重情感的,那么社会秩序的维护,就要求“礼”更具社会性、政治性。春秋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非常注重礼,认为礼在社会甚至政治层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左传僖公十一年里写道:“礼,国之干也。”礼是这个国家的根本,是使百姓品行端正的关键。国语晋语礼也写道:夫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终。然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这个问题很现实,也很急迫。而孔子认为,“天下无道”的主要原因是“不知礼”和“违礼”,所以孔子特别强调礼来规范民众、引导民众。子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学而(孔子说:”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归纳总结:孔子礼学思想的内涵,精神内涵忠、孝、敬、信、义等。如果没有了敬、孝、忠、信、义等内涵,就不称之为“礼”。,如何维护“礼”“正名”的理论孔子礼学思想的核心除了“克己复礼”之外,另一重要观点就是“正名”。“正名”理论是为了维护周礼的尊严,是为了进一步贯彻亲亲尊尊的原则。用“正名”把当时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使人的所言、所行、所做能与他的身份相符合。这多少带有一些时代局限的限制。“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足,刑罚不足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归纳总结:“礼”的特点,1、规范的等级性:君臣、亲尊,不可逾越2、广泛的社会性:涵盖了从个人修养到家庭和谐3、鲜明的政治性:礼是国家的根本,维护国家秩序,解决问题:“仁”和“礼”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何礼”。仁:人际关系.礼:等级规范;有仁无礼模糊尊卑有礼无仁激化矛盾“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和实现途径。可见,孔子思想体系里的仁和礼,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所以孔子提出爱,又是有等级的爱。,孔子认为礼和仁要相结合。一方面依“礼”,有严格等级和上下尊卑界限,另一方面,依“仁”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人,这种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立,有仁爱之心但仍有差别的温情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中庸思想,孔子的思想主张:中庸之道实现仁和礼的方法,“中庸”即“无过、无不及”。其核心是强调和倡导“适度”与“和谐”。,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章的文采和内容要相当才比较好。质朴的内容胜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也可以引申意译为: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君子该有的样子。孔子在评价一首诗的时候,说情感的表达应该保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雎)。他说:“师(子张)与商(子夏)在性情上面,子张有时候会稍微过头一点,子夏有时候会有不足、不及,过和不及都不好,都没有达到中正的标准。孔子的性格是“温而厉,威而不猛”,孔子的中庸思想,不仅仅是方法上的适中,也是生命的品质和智慧的圆通。它昭示了德行与德性的一致。“无过无不及”使你逐渐改变个性之中的偏颇,把个性情感上升为普遍的道德情感从而获得一种情感和行为的合适感。,一方面:孔子生活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在大夫、礼崩乐坏的失序时代,又出身于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鲁国没落贵族家庭。面对臣弑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的错乱状态,孔子希望仅以礼和乐来维护统治,靠道德的力量进行自我约束,是软弱无力的,远远达不到秩序与和谐的目标。另一方面,施行礼乐还要适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这就更加难了。适度很难有客观标准,现实情况也千变万化,这就给施行者提出了高难度的课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所以,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不大受欢迎,恐怕并不是偶然的了。,孔子的思想,1、仁:仁者爱人2、礼:克己复礼3、德: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孔子的思想主张:教育思想,一、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传播和普及了文化知识,造就了一批英才。二、积累和总结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仁不让于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的教育理论,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评价历史人物,所谓评价历史人物,就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结合所处的时代,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进行判断的过程。,评价人物的标准,1、是否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2、比前人提供了哪些进步的东西,对后人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3、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综合评价孔子,政治理论家思想家教育家思想广泛传播影响海内外(为何当时不受欢迎但后世影响深远),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即不臆猜、不武断、不固执、不自是的坦荡胸襟,有“见贤思齐”、“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的勤学精神,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的大师风范,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的普世情怀。,孔子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才干。他周游列国,宣讲仁礼,虽因超越了当时的时代需要而未得到理解与重用,但孔子为理想而执着奋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其可敬可叹之处。他告诉每个人,无高远的理想未免会俗气,太过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失去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