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城市学院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作用研究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08交通本2 专 业: 交通工程 学 部: 信息学部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五月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交通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但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跟不上人们对交通需求的步伐,这导致我们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交通压力大,道路不畅等问题。本文从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作用的背景进行初步介绍,借助美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化程度与国民经济及运输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总结出进行整合的意义在于发展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最终实现绿色出行,缩短出行时间,提高换乘的衔接。然后通过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类比,总结我国城市特点并吸取对我国发展有利的因素进行借鉴,同时也要排除不适合我国的因素,避免重走别的国家的弯路。本文接着以北京东直门交通枢纽为例,详细介绍东直门交通枢纽现在的情况,将地铁、公交、出租车、自行车、长途客运甚至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整合,进行综合利用,实现交通枢纽效率最大化。最后,理清思路理性思考,阐述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对我国缓解交通压力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具体措施为:完善顶层设计,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嘉庆制度保障性;以政府主导推动,加强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引导;以加快发展和优势组合,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优化;加强市场开放和制度建设以及行业整合,建设一体化的大系统;加强关键设施和薄弱环节的建设,促进综合运输服务系统的加快形成与完善。关键词:枢纽;整合;综合运输体系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of residents, local demand for transport is also increasingly obv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demand for transport, which led to us now and in the future needs to face pressure for some time, due to poor roads, and so 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rticle from a traffic hub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traffic system for initial introduction, with United States history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e various modes of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industries of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is closely linked. To summarize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s, ultimately, green travel, reduce travel time, increase the transfer interface. Then by collecting reading much abo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hub of urban traffic system integration of paper documents and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develop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finding differences and lesson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of an enabling factor for reference. Also excluded are not suited to our disadvantage, avoid detours in other countries. Then to Beijing DongZhimen transport hub, for example, details of DongZhimen transport hub now, subway, bus, taxi, bike, long-distance passenger rail and other transport consolida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achieve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the transportation hub.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clear rational thinking, consi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to ease traffic pressure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Specific measures for: perfect top layer design, improve planning of scientific and guide sexual; deepening reform,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reign system protection sexual; to Government led promote, strengthening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d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boot; to speed up development and advantage combination, promote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trengthening market ope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large system; strengthening key facilities and weaknesses of construction, promote integrated transport service system of speed up formed and perfect.Keywords: Hub;Integrate;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目 录1 引言11.1 背景11.1.1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蓬勃发展21.1.2枢纽是交通系统整合的重要手段31.1.3在区域层面研究交通系统势在必行31.2意义51.3 目的52 课题研究动态综述62.1文件检索方法62.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62.2.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62.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82.3论文的工作思路92.3.1研究目标92.3.2课题研究思路93 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理论研究114 北京案例分析124.1 综合交通枢纽对北京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124.1.1 北京城市性质及功能定位124.1.2大北京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概况134.2 东直门交通枢纽的整合204.2.1交通客流量统计204.2.2 多种交通换乘方式204.3 自行车租赁试点215 结论与展望22参考文献23致 谢2416北京城市学院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1 引言1.1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日趋成熟完善,其受益群体也是早已面向所有社会人群,低票价的背后依靠的是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大众化、规模化。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轨道交通的集疏运模式不再是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单一交通方式,而是将形成包括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以及公共交通等多种方式的集疏运系统进行整合。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适应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一体化。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客运体系对解决我国大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发展综合运输必须以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为保障,需要行政管理机构的融合,否则就不可能有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和运输业的综合管理。通过建立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可以整合和利用各种运输资源,减少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排斥,提高行政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大大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交通枢纽作为不同交通方式、不同方向客流的转换点,在复杂而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交通方式在交通枢纽中的有效衔接不仅有利于交通枢纽换乘功能的发挥,实现快速便捷地集散客流,而且可以减轻由于交通枢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量汇集的客流造成的对城市全局的影响,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于对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作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运输业发展历程10表明: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化程度与国民经济及运输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业化中期以前,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运输业发展较弱,运输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是各种运输方式的通达性、尽快形成基本运输网络、解决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等,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程度要求不高,因此运输业处于分散式发展为主的阶段。二战以后,各发达国家经济及运输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和水平,交通拥挤、安全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愈演愈烈,客户对运输方便、准时、快捷、无缝连接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输业进入了以综合发展为主的新阶段。新阶段运输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形成现代物流等,这就要求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不仅要符合自身网络的合理性,更要满足综合交通网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整体需要,从过去以不同方式间竞争为主转变为以相互协作互补为主,通过一体化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效率更高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枢纽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运输体系的运转是通过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来完成的,没有任何一个子系统能独立完成全部的运输任务。而交通枢纽是干线运输网络的结合部系统,承担着运输生产组织、中转换乘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多种功能,对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大作用,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输系统的总效率。目前,为使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高效运转,解决不同运输方式在枢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等方面出现的缺乏统一规划、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乃至相互矛盾等问题,我们迫切需要研究有利于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与完善的枢纽建设问题,提出交通枢纽发展、布局规划与评价的新思路。1.1.1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蓬勃发展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于2008年11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预示着中国铁路建设高峰期的到来: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2020年铁路网发展目标,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全国共有25个城市规划了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高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未来我国共要改造和新建1066座铁路客运站,其中包括六大枢纽性的客运中心和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进行了多项交通换乘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例如,北京在“十五”期间,新建、改建了东直门、西直门、四惠桥、六里桥、菜户营、西客站南广场等综合客运枢纽,改善了客运场站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以充分发挥枢纽和中心场站的集散作用。上海也建成了中山公园综合交通枢纽,该枢纽充分利用地面、地下空间,在建筑内部设置24小时开放的公共通道及公共汽车终点站、出租汽车等候区域,以满足不同交通工具在同一幢建筑内顺利换乘的需要。整个换乘空间共分为四层,地上两层、地下两层。其中,地面一层为公交车换乘点;地面二层将架设一条“空中走廊”与轨道交通二号线相连;地下一层专供社会车辆及出租车停放使用;地下二层则建一个大厅,与轨道交通二号线直接相通。另外广州、深圳以及其它大城市也规划、建设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换乘枢纽。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大型交通枢纽大规模建设的高潮时期,但是规划的内容往往也是偏重建筑方案和工程设计层面的研究,对枢纽的交通规律和对周边地区的交通影响把握不清,致使交通枢纽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同时,如何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在地段的整合作用、将枢纽发展成为区域综合体、实施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从区域角度出发进行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以使交通枢纽区域得到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整治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1.1.2枢纽是交通系统整合的重要手段区域客运交通由多种交通方式构成。居民的出行,往往是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过程。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组织,决定了一个经济圈客运交通体系的水平。组织交通方式换乘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设大型交通换乘枢纽,提高换乘的效率、减少换乘的时间损耗。通过大型换乘枢纽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保证区域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优化区域交通的出行结构、改善区域空间布局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区域大型立体交通枢纽是连接公路、地铁、轨道交通、桥梁、地下工程设施的神经中枢,具有建设规模大、功能多样、结构复杂、人员高度集中的特点,如果没有足够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用过程中没有可靠的安全监控与预警设备与防范措施,一旦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或人为恐怖事件,必定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造成城市功能的局部瘫痪。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上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手段还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例如,2001年入冬北京的第一场冰雨出现时,几乎造成了整个北京市交通系统的瘫痪!由于设防水平较低,在同样灾害下我国城市设施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远大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旦在我国发生像美国911世贸中心恐怖袭击事件和法国戴高乐机场跨塌事件等安全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区域大型立体交通枢纽工程的使用期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和荷载的长期效应、疲劳效应与突变效应等灾害因素的耦合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和系统的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从而使其抵抗自然灾害、甚至正常环境作用的能力下降,极端情况下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故。为了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完整性、适用性与耐久性,已建成使用的区域大型立体交通枢纽也急需采用有效的手段监测和评定其安全状况、保证其正常运行。新建的区域大型立体交通枢纽工程,也需要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增设长期的健康监测系统和损伤控制系统。综上所述,研究区域大型立体枢纽防灾减灾规划与安全保障技术,对提高区域大型立体交通枢纽的安全性能,保证区域在灾害或突发事件下的有序和社会安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3在区域层面研究交通系统势在必行从世界范围内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圈是一个国家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并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三大代表性的经济圈,其他一些经济圈也在形成之中。这些经济圈的崛起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圈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经济圈内交通系统的配置也从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圈空间结构的拓展和客货流的正常移动。由于我国经济圈发展的速度特别快,加之对于经济圈内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不足,导致经济圈内交通系统的配置缺少系统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尤其是经济圈内交通方式的体系构成和交通网络的空间布局更是缺少统一的规划协调。因此,在把握国内外经济圈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经济圈经济发展与交通系统的关系以及经济圈交通需求特性、经济圈交通系统功能结构特点等,建立经济圈交通系统分析规划的理论框架、分析模型和方法,以有效整合经济圈内的交通资源,构建一体化的经济圈交通网络体系,已经成为交通领域亟待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本课题将结合中国经济圈交通系统发展的具体实践,建立融合客观发展过程和主观决策需要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课题的预期成果对于经济圈交通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经济圈交通系统的科学规划以及对于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的认识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我国目前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地区3个沿海发达都市圈和经济区。随着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东北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快速增长的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这些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最快,要求最高,也是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最迫切的地区。1) 长江三角洲交通一体化2005年3月我国第一个公路水路综合交通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出台。纲要对2004年至2020年的长三角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作出了具体描述,按照纲要规划,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并将进一步强化“两纵三横一圈”的综合运输通道。纲要首次打破了地区、体制及行业界限,从整合长三角地区交通资源的角度出发,真正意义上实现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该地区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体系规划是通过跨地区的资源整合,完善沿海港口、公路、内河航道、综合运输枢纽布局,建立智能化、信息化的交通支持系统,为全面提升运输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区域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创造条件。2) 珠江三角洲交通一体化区域经济整合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即统一区域内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相互配套,形成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珠三角经济圈战略启动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目前,交通部已着手组织9省区交通部门编制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其中包括到2010年基本建成区域高速公路网络骨架和区域公路运输枢纽系统等目标内容。3) 京津环渤海地区交通一体化200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规划。北京、天津、河北明确提出,以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为“突破口”发展京津冀大城市圈,合力启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引擎。目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正在顺利进行之中,正在紧密协作,联手推进区域内海港、空港、公路、铁路多种运输能力建设。北京市正在加强与天津港、秦皇岛港组成的渤海湾海洋运输体系的协调,积极参与区域高速公路、铁路运输体系及航空运输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内陆海空一体,国际国内便捷的区域网络工程。其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推进京津塘城际轨道、第二条高速公路以及京承高速公路建设,并利用首钢搬迁的契机,联合开发建设曹妃甸港区,拓展京津冀地区出海通道。1.2意义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就是意味着要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它是当代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当代运输的发展出现有两大趋势:第一是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交通运输广泛采用新技术,实现运输工具和运输设备的现代化。第二是随着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调配合的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把这两种趋势结合起来,成为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方向。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是我国运输发展的新模式。我国传统的工业和交通运输管理基本上是以条条为主的,各种运输方式的横向联系欠缺。由此往往造成该建设的项目没有及时建设,而不该建设的反而建成,造成浪费。运输业的建设从单一的、孤立的发展模式向综合的、协调的模式转变,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良好效果。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交通运输是一个大系统,各种运输方式、各条运输路线、各个运输环节如果出现不协调,都不能充分发挥有效的运输生产力。多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出现的不平衡状况,如有些线路压力过大,而有些线路不能发挥到其最大的作用;有些运输方式严重超负荷,而有些运输方式又不能高效被利用等。对交通系统的整合将有效地改变这一不协调、不平衡的现状并同时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可谓是作用明显,效果显著。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点,建立合理的运输结构,可以使各种运输方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既可扩大运输能力,又可提高经济效益。1.3 目的城市交通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随着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突出,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城市交通普遍面临着一对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居民交通需求快速增长,要求提高城市交通的供给能力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化时代的来临,并伴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交织在一起,私人小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城市道路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城市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不断降低。本研究意在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的整合作用进行分析论证,包括: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出租车、私家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组织,轨道交通车站内部换乘组织以及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布局等,缩短乘客的换乘时间,减少乘客的换乘距离,实现“零换乘”,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换乘环境,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 课题研究动态综述2.1文件检索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国内外关于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作用研究,作者对相关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检索。主要相关文件来源于国家图书馆论文库,中国知网论文库以及百度文库。经过了解,挑选了相关的学位论文、博士论文。2.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2.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国外对综合运输的发展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 各组成运输方式的多重性、平等性和包容性;2) 各组成运输方式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 各组成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等硬件设施和管理软件在物理和逻辑上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紧密性、融合性和一体性;4) 各组成运输方式的结构比例随需求结构而变化并逐步趋于一致,其结构的技术水平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升级;运输过程的连续性、无缝性和全程性;5) 综合运输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来建立和发展;6) 与传统运输体系相比,综合运输体系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适应当代经济多样化、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1。美国美国建立国家运输系统的政策是:发展经济高效、环境友善、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奠定基础、以较高的能源效率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国家运输系统(NITS),国家运输系统应由统一标准和相互联接的各种运输方式组成,包括未来的各种运输方式,以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支撑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经过40年完善发展,美国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已经基本成熟,形成了发达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了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高了各种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归结起来,美国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点和启示10。特点:一、多种运输方式综合管理。运输部成立后,分散的各个运输部门变得集中化,形成了全国统一、职能清晰、权责分明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二、各级政府运输管理权责明晰。在美国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中,联邦、州及地方各级政府权责明确、职能清晰,形成了有效的分工体制。三、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美国综合运输体制的最大优势是,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综合枢纽和大型换乘中心的建设,解决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综合交通网点与线之间、城市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之间的协调与连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立体、无缝、便捷连接。同时,充分利用大型、高速、标准化、集装化的先进运输设备,广泛采用智能交通、无纸贸易、电子收费等信息系统,实现各种设施、设备、服务和信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使综合运输效率得到提高。四、运输管理法制完善。美国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启示:启示一:综合交通运输是运输业发展的趋势。美国运输业发展历程表明: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化程度与国民经济及运输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启示二:发展综合运输必须以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为保障。为了适应交通运输从分散发展为主向综合发展为主转变的要求,美国积极推进运输体制改革,1967年合并了多个各自为政的分方式运输主管机构,成立统管各种运输方式的联邦运输部,把多个“各自冒烟的烟囱”成为一个“统一高效的烟囱”,形成了综合运输管理体制。联邦运输部成立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能够有效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法规,在建立和完善美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启示三:综合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美国是世界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2006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高新技术产业的2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多年保持在20以上,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全社会物流成本大幅下降。2006年美国物流成本比我国低20左右。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得益于拥有一个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庞大的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网络,以及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在运输领域的广泛运用,使美国交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美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得益于长期实施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多式联运政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企业在进入市场、经营路线、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费率、运输代理等方面的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运输成本下降、服务水平提高,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将铁路、公路、水运、管道以及航空等交通运输业不仅列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并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启示四:综合运输管理需要形成分层、分类管理体制。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二是注重发挥公团机构的作用。三是针对一些跨流域交通管理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美国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促进了运输业高效快速的发展和综合运输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多年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美国建立和完善运输管理体制的过程,体现了市场经济国家运输管理体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美国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模式,成为各发达国家运输管理体制学习和发展的对象,对我国也有参考价值。2.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我国综合运输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到目前为止我国交通运输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都尚未完成大发展过程,都处于发展阶段,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都还在积极地进行较大规模的布局规划与建设。近几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进入了全面快速的大发展阶段。2007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万多亿元,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运输方式网络规模和大型基础设施数量快速增长。为了应对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成为“增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我国目前正处于交通运输规模和结构优化的大发展时期,也是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和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健康、稳步、快速发展以减少弯路和使构建起来的综合运输体系更有效支持经济、社会、城镇化的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即树立的发展理念要体现以下认识或思想。东南大学陈大伟在博士学位论文大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中提到: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市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有效衔接,实现不同客运方式的转换,保证客运连续性的功能体1。研究员罗仁坚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中提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基础设施与使用系统之间要协调发展和有机配合,实现连续、无缝衔接和一体化运输2。武汉理工大学曾青在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中提到: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交通资源的整体优化3。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学院的张席洲,曾红在区域交通枢纽发展战略的制定方法中通过区域交通枢纽发展战略SWOT 分析法,说明:为了促进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发展无可厚非,但是“拍脑袋”规划、盲目投资是不可取的,必须以认清城市交通枢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科学合理规划为前提4。2.3论文的工作思路2.3.1研究目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城市交通系统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环境趋势下,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交通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借鉴其他国家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是需要不断进步的,只有发现现阶段的问题,解决优化问题才能不断完善系统,不断趋于完美,同时也更容易被大多数国家地区城市用于实践,解决交通问题。我们研究课题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分析,了解我国城市交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利用交通系统的整合方法,提出解决方案,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2.3.2课题研究思路如图2.1本文主要是真对在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巨大压力挑战下,通过对交通枢纽的多种交通方式整合,减轻交通压力,提高居民出行质量,缓解道路拥堵不畅的情况。首先要抓住综合运输体系这一关键点。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是由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及其线路、站场等组成的综合体系。这一体系在国外早已被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所以要结合世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应用这一措施后得到的成果中仔细研究,吸取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发展。在此,以美国为例,分析美国多年来在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经验优势,研究美国是如何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以及发展综合运输体系需要注意哪些因素。从中选择适合我国的部分可借鉴方案予以分析使用。同时还要发现美国再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在我国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要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不走回头路。然后需要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地面等公共地区道路不畅,客流量集中以及对空气质量破坏等方面问题。以北京为例,近几年北京交通压力猛增,政府相关部门为解决交通系统的问题,采取了多种解决措施,除了兴建地下轨道交通意外,还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项目,沿地铁五号线和十号线各站设置自行车租赁点,使交通联络网越来越密集。思路(如图2.1)图2.1 思路图课题背景研究研究动态综述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理论研究整合过程的问题北京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调查分析搜索资料提出解决方案整合交通资源的构成北京城市学院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3 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理论研究区域客运交通中同种或不同交通方式的之间换乘衔接是区域客运交通整体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区域交通运转效率的关键所在。而许多大城市在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造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公共交通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接驳问题,缺乏有效的接驳系统,造成出行者换乘不便,客流量低于预测水平。组织交通方式换乘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设大型交通换乘枢纽。区域客运枢纽是区域客运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性环节,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客流集散、换乘的场所。它承担着衔接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保证居民出行顺利中转换乘等重要功能,对所在区域的客运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型换乘枢纽的建设,提高换乘的效率、减少换乘的时间损耗,对于促进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保证区域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优化区域交通的出行结构、改善区域空间布局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区域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建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运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建立,关系到居民出行的顺畅便捷程度和“以人为本,公交为民”的人性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合理高效的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是改善和提高区域客运交通系统运输效率乃至整个区域交通综合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讨论系统协调理论不能脱离系统的演化,协调理论具备以下特点:协调是以实现系统总体的演进目标为目的的;协调是以各有关现象或事物为因素的;协调是以各有关现象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为条件;协调是以组织各系统、各现象或事物、各项工作在实现总体目标过程中的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要求的;协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协同学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协同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共同工作12。系统工程理论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规划、开发、运行、管理及保障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系统工程理论从系统工程过程出发,以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为重点,系统地阐述了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系统评价、预测和决策理论,归纳总结了系统工程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理论、技术、方法以及过程。系统工程理论力求采用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及结合实际阐述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说明原理。取材既有经典的参考文献,又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内外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水平。内容充实,结构清晰,图表丰富,便于读者系统了解系统工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可作为理、工、经济、管理、军事类专业研究生教材,对有关的管理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13。枢纽对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中既包含了协同学的相关知识,也囊括了部分系统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其内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系统也是在从无序到有序在不断完善演变,逐渐趋于完善合理。从六七十年代的老公路到今天井井有序的高速立交,城市交通系统在进步的同时更在不断整合完善。而系统工程学是从总体出发,合理规划、开发、运行、管理及保障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的统称。城市交通系统包括公路,铁路,海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是一个大规模的复杂系统。其多种交通方式需要通过合理有序的整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在对这些交通方式进行整合管理的过程中运用到系统工程学的理论知识。4 北京案例分析4.1 综合交通枢纽对北京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4.1.1 北京城市性质及功能定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要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提高国际影响力;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在总体规划基础上,2007年10月,吴良镛院士在北京2049新形势下北京规划建设战略的思考研究阶段性汇报中指出北京城市的功能定位:国家首都、现代化国际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其中,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对于建设“宜居城市”负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需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质量要解决好人居环境和交通、上学、就医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构建和谐杜会,把北京市建设成为我国宜居城市的典范。4.1.2大北京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概况组织区域交通系统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设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它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性环节,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客/货流集散、换乘的场所。它对所在区域的客运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型综合枢纽的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保证区域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改善区域空间布局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科技文化教育中心,金融中心。正在迅速成长为国际大都市。大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圈,是全国、特别是北方广大地区联系世界的窗口。改善交通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该区交通区位极其重要,处于全国交通运输与通信网络中枢位置。北京是全国铁路、国道公路和航空网络中心;以天津为主枢纽的港口群体吸引范围为华北和西北的广大区域。公路:北京公路发展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充分发挥公路交通的优势,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加强首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调整理顺公路交通经济结构,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先进的公路交通网和公路客、货主枢纽,健全公路交通法规,确保公路客运、货运和汽车维修行业形成开放有序、高效畅通、公平竞争、经营规范的市场格局,最终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如图4.1)在公路建设方面,要彻底转变观念,使公路建设适度超前发展,在干线公路中,以汽车专用公路为骨架系统,重点建成公路一环、公路二环和北京对外放射线。在县乡公路中,打通所有断头路,连通有关重要集镇和居民居住点,达到县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建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脉,干线和支线协调发展,路网布局合理,技术等级较高,结构优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口及城镇布局的发展要求,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公路网。到2010年,公路密度达到1.00公里/平方公里,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5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0公里;汽车一级专用公路:120公里;一级公路:230公里;二级公路:1300公里;三级公路:6400公里;四级公路:6900公里。图4.1 城市公路交通网铁路:北京在铁路方面的发展效率绝对不亚于公路。高速铁路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在于其本身具有显著优点: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今年,我国将有6366公里新铁路投入运营。铁路新增里程不仅是去年的3.2倍,也是我国历史上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今年将有3500公里高铁通车。京沪、京广、京哈、沿海四条大动脉开通运营,意味着除厦深高铁外,我国中长期客运专线规划中的“四纵”大动脉已完全成型,其沿线省会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几乎都比坐既有铁路节省了约50%。从北京出发,由中部而下,沿京石、石武、武广、广深高铁,一路向南驰骋,京广高铁全线贯通。这条大动脉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珠三角经济区,有望使北京到郑州、武汉、深圳的列车旅行时间分别缩短为2个多小时、4小时与8小时。 从北京出发,向关外挺进,沿京津、津秦、秦沈、哈大高铁,一路向北飞奔,京哈高铁纵贯东北三省,形成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各地的快速客运网络。届时,北京至沈阳、哈尔滨的列车旅行时间分别约为3小时和5小时,哈尔滨至大连将由9小时缩短为约3小时。从北京出发,自东部而下,沿京沪、沪杭、杭甬、甬台温、温福、福厦,一路向南,沿海高速大动脉基本成型。届时,上海至厦门只需4个多小时,北京至厦门的时间约为8小时,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将借由高铁牵手。2008年7月19日14点地铁机场线正式投入运营,其对疏解首都机场的客流压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水路:北京是以天津港口为主枢纽发展的。天津市地处于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北与首都北京毗邻,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天津海陆空交通方便,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极利于和北京的联系发展,也便于联络华北和西北地区。北京依靠天津近海的优势,更加方便在海路运输方面对外的联络发展。航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不但是中国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而且是中国民航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辐射中心。并且是当前中国最繁忙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2002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2715.97万人次,以第26位的排名首次跻身国际机场协会(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世界前30大最繁忙机场行列。2004年,旅客吞吐量3488.32万人次,排名世界第20位。2005年,旅客吞吐量4100.40万人次,排名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科学课件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句子(有答案)
-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物理试卷(含解析)
- 第二章有理数 单元检测卷提优含解析 2025-2026学年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 汉字学识字课件
- 3D打印技术与应用 知到智慧树见面课答案-1
- 《人体系统解剖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建筑施工协议书集合15篇
- 银行渠道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报告
- 软件开发行业软件开发平台
- 2023年山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SB/T 10941-2012自动制冰机试验方法
- GB/T 6804-2008烧结金属衬套径向压溃强度的测定
- 沙盘游戏治疗(2017)课件
- SY∕T 5280-2018 原油破乳剂通用技术条件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班组施工任务单
-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书模板
- 2022年小型发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内容清晰)
- 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