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1 页共 7 页 莫言小说红高粱及其改编电视剧的探究莫言小说红高粱及其改编电视剧的探究 许林娟许林娟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1 级本科 3 班,陕西汉中 723001) 指导教师:张晓辉 摘要 :影像时代背景之下,文学与电视剧已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本文利用跨学 科对比的研究方法,对红高粱原著小说和改编电视剧进行文本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情 节、人物形象、以及再创造时的叙事方式,找出隐含在改编电视剧背后的得与失,为小说的 电视剧改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红高粱; 电视剧改编; 人物分析; 得与失 一、电视剧红高粱对原著故事情节的改编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 是想象的艺术, 而电视剧是图像艺术。 经过了叙述故事、 塑造人物, 烘托背景这几层面, 小说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从中也能看出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 绪。 而同名小说改编电视剧则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它是由拍摄手法和剪辑技术相结合发展 来的一种现代艺术。影视对文学的依赖相当明显,可以说,建国至今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文学给予的支撑效果显著。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有过依赖、互渗、转 换和疏离,但两者因艺术上的共生性,像兄弟般相互提携,共谋发展。 1P288 小说作品和电 视剧作品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 无论是在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还是叙事方式等方 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一一、故事情节的再度刻画 由于受到电视时空的限制, 改编后的电视剧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小说作品本身产生一 定改动,这也许表现在故事的情节上,也许是表达的主题上。作者在写作小说的过程中,会 根据情节故事的需要, 在纸上写出很多个新奇的故事主题和情节。 但是电视剧的编剧却不能 如此, 他需要在现有的几十集之间将近乎所有的故事主题和情节都融入进去, 并且表达完整、 连贯、明晰。小说中所写的故事可以以多条线索来同时进行,而同名电视剧改编的线索则显 得相对单一简明。另外,同名电视剧的编剧人员会在主题意蕴上考虑人文意识与观众视角, 根据这些来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编辑,修改得当与否成为了改编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所 在。 在小说中, 红高粱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 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雄悲壮的故事。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先辈,一方面 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发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爱情。 2P3对比红高粱 小说与电视剧共同着力的“颠轿” 、 “野合” 、 “祭酒神”等几个重要片段,相同的故事在这两 种不同的文本中的表现各不相同。 大体来说, 改编文本借助影像自身的特点和电视剧的技巧, 更好地再现了小说的场景, 阐释了人的潇洒畅快与生命的热烈奔放。 电视剧里送亲路上的 “颠 轿” 、回门途中的“野合” 、出新酒时的“祭酒神” 、 “我父亲”喊唱的送葬歌等这几场表现生 命张扬的戏尤其具有强烈的仪式性, 给人一种端庄神圣的感觉。 莫言小说中描写送亲和回门 路上的故事泼洒的笔墨也颇多,当然,主要是在回忆性的倒叙中穿插讲述的。 “轿夫们抬轿 从街上走,迈的都是八字步,号称踩街 。 ”而且在颠轿的过程中,轿夫和吹鼓手们还要插 科打诨、折腾新娘: “轿上的小娘子,跟哥哥们说几句话呀!远远的路程,闷得慌。 ” “唱个曲儿给哥哥们听,哥哥抬着你哩! ” 吹鼓手如梦方醒,在轿后猛地吹响了大喇叭,大喇叭说: “呣咚呣咚” “猛捅猛捅“轿前有人模仿着喇叭声说,前前后后想起一阵粗野的笑声。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2 页共 7 页 轿夫们用力把轿子抖起来,奶奶的屁股坐不安稳,双手抓住座板。 “不吱声?颠!颠不出她的话就颠出她的尿!” 轿子已经像风浪中的小船了,奶奶死劲抓住座板 3P40 小说原本关于“颠轿”场景的描写已经是很精彩的了,十六岁的奶奶坐在轿子里,一边 是揣着剪刀应对前途未卜的命运, 另一边还要忍受着花轿外迎亲队伍的调戏和恶作剧, 终于 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身为轿夫之一的余占鳌也从此心生怜爱之情, 在之后的蛤蟆坑遇劫中更 是带头反击劫匪、成功解救奶奶,两人从此互生情愫。 再对比电视剧红高粱中的“颠轿”场面: 四个轿夫齐刷刷、变了步履,八条健腿扭秧歌般地左扭右拐。前进后退,左右呼应,煞 是好看。 只听一阵粗嗓亮了声: “客没走,.席没散。 四下新郎寻不见,寻呀么寻不见, 吆,新郎就寻不见哪” 我奶奶被颠得七摇八晃,她死死抓住坐板。我爷爷他们将轿颠得像冲浪中的小船。 “急猴猴,新郎官, “钻进洞房把盖头掀” 我奶奶在轿中,一脸坚强,丝毫不惧轿夫的挑衅。 画外我爷爷: “还是不说话?再给我颠! ”我爷爷他们又唱又跳: “丑新娘,我的天, 塌鼻翻嘴豁豁眼往我怀里钻,怀呀么怀里钻, “吆,怀呀么怀里钻哪” 影视剧中,我奶奶(九儿)坚强的表情深入人心。视觉化的电视剧要用自己的语言将轿 夫们和新娘子等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表现出来,这绝对算得上是对改编者改编能力的一种考 验。影片增加了颠轿曲 ,将轿子内外的一闹一冷的对比情况以及人物的心理情绪的极大 反差表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电视剧详细的表现了送亲的场景,而且运用了影像的视听 手段,使“颠轿”的场面更具有直观的画面感和音响共鸣感。红轿子、红嫁衣、黄土地、绿 高粱的鲜明色彩,吹鼓手们唢呐、号子等民间乐器的激情吹奏等,都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视 听神经。 在电视剧精彩的场景当中, 最为典型的当属文本重点铺叙, 让人印象深刻的 “野合” 仪式。电视剧使用俯拍的全景镜头,将小说所描述的男欢女爱的情景轻松自然地表现出来: 随风舞动的高粱中间, 男子踩倒一小片绿色高粱, 并将之铺成一块圆形的 “圣坛” , “我奶奶” 身穿红衣仰躺在上面, “我爷爷”面对着双膝跪下;然后由鼓点声和唢呐声交织而成的民俗 乐音响起, 画面就停留在地里大片迎风狂舞的高粱之上。 音画的完美结合使这场仪式得以充 分展现,比小说语言更震撼人心,更加烘托出爱的热情奔放和生命的灿烂辉煌。除了赋予小 说主要场景的仪式性,改编者还新增了原文本中没有的场景,创造一系列动人的仪式画面。 比如,电视剧最后,在奶奶死后“我父亲”一遍遍地喊的“娘,娘,你上西南,宽宽的大路, 长长的宝船。娘,娘,你上西南,溜溜的宝马,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你甜出安身, 你苦处花钱” ,也是改编者为强化生命主题,表达死亡之壮烈而做的改动。不得不说,这段 清嗓呼唤宛如一曲动人心弦的送葬歌,随着字幕的升起,配合着日落的大红色全景,俨然一 场庄重的祭奠仪式。 二、 红高粱对原著小说人物形象的重塑 人物形象不论是在文学作品中, 还是在电视剧中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无论哪种表现 方式, 都是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和升华作品主题的。 包括故事情节和主题都需要人物形象来 演绎,人物形象简单来说主要有男性、女性两个方面。不论是小说文学作品还改编电视剧,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3 页共 7 页 相同之处在于两种艺术的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明。 而不同之处就在于, 两者的表现手法存在着 很大的不同,即小说文学作品可以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书面化地 呈现,而改编电视剧却是可以直接用电视画面、画外音,景物或者音乐的渲染等视觉化地呈 现。 一一、男性形象的重塑 (一) 、余占鳌形象分析 小说里的“我爷爷”余占鳌既是土匪头目,又是抗日的英雄。不过,不同于十七年文学 时期小说作品中所树立的“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余占鳌这位抗日英雄既不属于共 产党或国民党等任何政党队伍, 也不是老实本分的工农群众, 而是带领一群土匪杀人越货的 土匪头子。他不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而是善中有恶、美中有丑。 红高粱家族讲述了“我 爷爷”余占鳌从一个轿夫到土匪英雄的传奇经历,从十六岁时杀死母亲的情人小和尚开始, 杀人越货成为他生活的主调:暗杀单廷秀、单扁郎父子,去酒庄吃翅食、挑衅花脖子,当土 匪头子、与曹县长斗智斗勇,苦练枪法、杀死花脖子,入铁板会等;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十分 重义气的汉子,为了替惨遭鬼子轮奸的“二奶奶”恋儿、刺刀挑死的小姑以及活剥人皮的罗 汉大爷报仇, 他率领民兵队伍伏击日本汽车队, 只剩父子二人幸存时仍在高粱地里与日本兵 和伪军打游击战等。所以小说中的余占鳌形象是凶猛强悍、敢爱敢恨的生命个体。 4P6 而电 视剧红高粱中余占鳌的人物造型也做到了契合原著,余占鳌从一个吃“杠子饭”的轿夫 到一个吃“拤饼”的土匪首领,再到后来成长为一个传奇式的抗日英雄,一直保持着自己的 个性。 余占鳌是集善恶美丑于一身的典型人物, 其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一 次较为成功的展现。 在电视剧 红高粱 中, 对余占鳌的表现更是多了一些新的创意与特色。 朱亚文饰演的余占鳌是一个典型的高大挺拔的北方硬汉, 在人物造型方面, 其服装参考了电 影版红高粱 ,采用的是挽起袖口与坦胸露乳的方式,十分形象地表现出余占鳌狂放且充 满野性的性格特点。 5P2他不愿忍气吞声杀了与母亲通奸的和尚,做了低贱的轿夫,这表现 出余占鳌身上一种狂放冲动的特质, 也体现出了人体内的原始生命力。 在一次抬轿过程中他 无法抑制地爱上了九儿, 便不顾一些伦理道德的约束, 与充满生命活力的九儿在高粱地中野 合。虽然高粱地野合这一段基本沿袭了张艺谋在电影红高粱中的拍摄形式,但在画面表 现上做了较大的改动。 电视剧中的整个镜头比较明亮, 采用的是较为明朗的色彩来表达人物 的生命活力与个性张扬。 它直接采用人物自身的行为来表现生命的狂野与不羁的个性, 并配 以鲜亮的色彩, 获得了表达生命个性的崭新效果, 也给电视观众带来了较大的视觉审美感受。 (二)、朱豪三形象分析 在原著中只是一笔带过的人物朱豪三,在电视剧版红高粱中的戏份被大大扩充,他 剿匪、禁烟、禁赌,被成功地塑造为一个亦正亦邪、有血有肉的铁腕县官形象。 在电视剧人物改编时,莫言特别强调一定要把原著当中的县长曹梦九(剧中的朱豪三) 变成跟九儿、余占鳌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人物。莫言小说里的曹梦九是一个真实人物、有 着真实名字,在抗战前期高密县县长就叫曹梦九,他当时是韩复榘手下的得力战将,到了高 密以后提倡孝道,提倡兴办教育、禁赌、剿匪,高密留下了他很多传奇故事。莫言在小说里 面基本上把这些素材都使用了, 在剧中的朱豪三有也是一个特别古灵精怪的县长, 脑子里永 远有很多鬼主意。在莫言看来,这是符合曹梦九人物原型的。这个人物让人匪夷所思,琢磨 不透,他干了很多事,有时候完全是胡来,但是有时候是深谋远虑、老谋深算,比如朱豪三 剿匪,用一个计策,把高密东北乡的土匪几乎一网打尽,杀人越多给官越大,把土匪全部骗 入瓮之后,装到铁皮列车送到济南全部杀死。 “这样一种剿匪的计谋俨然是阴谋家、军事家。 但是让卖鸡的人在大街上屁股抹蜂蜜,让人家舔屁股,显然是胡闹,所以说这个人物本身性 格很丰富。 ”这是电视剧的一大亮点,这个人物的表现增强了小说中没有的趣味性。也得到 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4 页共 7 页 二、女性形象的重塑 (一) 、九儿形象分析 小说里“我奶奶”戴凤莲是个有名有姓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风流女子,但也是抗 日的女英雄。在莫言笔下, 戴凤莲这个人物非常厉害,集美貌才智于一身, 懂女工、会剪纸, 还想出了用铁祀挡住鬼子汽车退路的计谋,简直是天生的一个全能型的“奇女子” 。其中, 小说重点展示了这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风流放荡的个性和不光彩的男女关系的一面。 比如她 大胆与轿夫余占鳌的眉来眼去和野合, 对曹县长的攀附和认亲, 同罗汉不明不白的关系以及 与黑眼的私情等等。 莫言塑造了当代文学的人物形象长廊上一个非同一般、 特立独行的女性 形象,读来不免令人瞠目结舌,啼嘘不已。 6P7 改编之后的电视剧红高粱中,对九儿性 格的塑造,是将其放置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让她去活动、行为、抗争,最终使其性格中的 倔强、率真、泼辣、刚强等特质完美再现。在整体的表现上,电视剧塑造了一个更为清纯的 女性形象。第一,电视剧中“我奶奶”只留下了小名“九儿” , “九儿”使其成为一个女性形 象的符号人物。 与小说 “戴凤莲” 这样的全名相比, 电视剧中的九儿叫来的确更加温婉亲切, 读来也朗朗上口。第二,为彰显“我奶奶” (九儿)的纯洁、善良,电视剧明显删减了她细 腻的内心和多样的性格表现,削弱了人物的丰富形象。小说关于“我奶奶”的心理刻画细致 入微,尤其是她临死前回顾自己的一生、对天发问的心理描写集中体现了她叛逆、张扬,及 渴望妇女解放和自由的个性。 由于电视剧本身在心理描写上有很大局限性, 所以没有对这一 部分内容进行影像改编。另外,电视剧还删除了九儿人物身上风流放荡、巧钻市侩的一面, 只保留人性的真善美和生命活力。第三,通过空间的缩小和复杂情节的删除,在人物关系上 纯化了“我奶奶”的生活关系圈,表达了忠贞浪漫的理想爱情。 “我奶奶”没有了原小说中 的那些与别人的复杂的关系, 成为了一位比较纯洁的女性。 小说中的戴凤莲是个风流的女子, 除了与“我爷爷”在高粱地里大胆“野合”外,还与罗汉大爷关系暧昧,与铁板会会长黑眼 有染。电视剧将“我奶奶”塑造成一个纯情女子的形象,删除了她与罗汉大爷、黑眼之间的 私情,这样更有助于表现她和“我爷爷”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而且,还原“我爷爷” 、 “我奶奶”和罗汉这三个主要人物潇洒自在、纯洁坦荡的关系,也有利于电视剧对于生命赞 歌主题的传达。 , (二) 、恋儿形象分析 小说中,恋儿起初是九儿的丫环。九儿母亲去世,九儿带着“我父亲”去奔丧,不料天 降雨,连下三天三夜。就在这期间,余占鳌和恋儿厮混到了一起。随后,九儿发现他们的私 情,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在恋儿的脸上抓出了十几道血口子。因为九儿和恋儿彼此敌对,闹 得不可开交。 “我爷爷”就把恋儿安排到了咸水口子,此后与九儿住十天,再去与恋儿住十 天。后来,日本鬼子包围并血洗了咸水口子。恋儿被几个日本鬼子轮番强暴,她和余占鳌的 女儿香官被日本鬼子残杀。随后“我爷爷”和罗汉大爷将恋儿和其女儿的尸体运回家。在这 场灾难中,恋儿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神志失常,后被九儿的悉心照料。而在电视剧中红 高粱女性画卷中,恋儿恐怕是最不招人喜欢的形象了。这个人物的设置,看似偶然,实则 十分必要。恋儿的性格塑造是直接,这与人物本身的单一、执着、倔强的性格相符。恋儿是 个穷人家的孩子,被买来给九儿做丫鬟,但是她骨子里一直有一个“主子梦” ,她崇拜喜欢 土匪余占鳌,不顾一切地跟了他,梦想着余占鳌成为高密国的国王。为了这个看似有些滑稽 的梦想,恋儿的追梦过程是执着的,是倔强的。她没有九儿的家国意识,没有九儿的泼辣率 真,但是她够执着。为了能当上县长夫人,她与日本人合作,害死了琪官,害死了自己,但 是她至死也没有后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向被注定的出身低头,这一切又让恋儿这个角 色有了几分悲壮的意味。 7P3 三、 红高粱改编的得与失 一、原著与电视剧出现差异的原因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5 页共 7 页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 红高粱小说原著与改编电视剧呈现出很多差异,最本质的在于 价值取向不同,其次是受众规律、艺术市场规律、以及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创作等方面的原 因。 (一) 、价值取向的不同 电视剧属于一种大众文化,收视率和商业效果是其主要追求价值。因此电视剧的改编 必须遵循它的价值追求: 既大众文化市场的受众需求和观赏的艺术规律。 作为一种民众艺术, 电视剧拥有普遍的观赏价值, 这建立在两方面之上: 一是使用各种影视技术打造视觉画面效 果,这包含了现代科技在内,另一个是要有生动有趣、丰富曲折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所以就 无法具备文学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价值,无法像文学那样给予人:美的体验、深邃 的思想、情感的慰藉、无限的想象空间 、有限对于无限的巨大超越, 生活的启悟, 哲理的思 考, 语言描写的画面美、 韵律节奏的音乐美 正是如此, 阅读小说会使人进入一种境界, 一种氛围, 你的情感将得到宣泄、升华, 你的灵魂将与对象展开对话, 你会体会到宇宙与人 生最伟大的和最微妙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 你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精神主体性、充分感受到 自我存在的价值。 相比之下, 商业化的影视剧, 给人的往往是一种直观享受, 一种消遣, 一种 放松, 即使那些根据优秀小说进行改编的影视剧, 由于影视剧自身特性和需求, 也无法具备 小说的这些功能。 因此, 小说永远有着属于它自己的读者。 改编固然扩大了小说传播影响, 但 小说不需要改编来确立自己价值; 固然有些读者是在看了影视剧之后才读小说, 但也有许多 人是在读了小说后才去观看被改编的影视剧的。 (二)、受众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双面效应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 和价值观念也发生的转变。除了平时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问题中,属于人们自己的 业余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以往的读书和看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 于是电影和电视等 文化媒介受到了人们的大力欢迎,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通俗化的影像艺术来减轻工作上的 压力,放松工作外的心情。于是,使用手机、电脑等媒介来观看影视节目而放松心情变得十 分普及。 这种文化消费方式离不开视听式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但是大众传媒主要借助图像 来传达信息的, 大众传媒将各种精美的物品和奢华的生活情境通过图像传递给大众, 为我们 每个人制造美好生活的幻想。 ” 8P3 在改编电视剧红高粱中,为了追求小说故事的戏剧性和煽情效果,在电视剧的改编 中,增加了一些虚构人物,并且制造了一系列的巧合,这就有可能违背其作者本身的主旨意 图。尽管电视剧不论在历史背景还是整体情节上,都是比较尊重原著的,在镜头剪辑和制作 上也都做出努力,但整体而言,由于侧重点是如何抓住观众,迎合市场来制造戏剧冲突,因 此可能存在故事情节上以及逻辑不足。 (三)、编剧、导演和演员出色的二度创作 影视剧需要创作的剧本、投入的资金、拍摄的导演、以及后期制作等共同来完成,它 需要借助电视来向观众传达信息、表达情感,一部好的作品,首先是剧本的优良,其次就是 导演作为“桥梁”去架构,由演员最终呈现的二度创作了。 红高粱电视剧的主演在剧中 的精彩表演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迅、 朱亚文等明星带给观众的视觉冲突还是相 当明显的。 一名好演员往往使观众感觉身临其境, 他们纯熟的演技和表演力让观众以为就像 看到当时发生的事情一样真实, 从而自然地融入到故事背景环境。 通常, 一些电视剧的播出, 观众会津津乐道的是明星的名字, 不过这些明星的表演也真的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写作需要 的是更微妙和敏感的创意,有点紧张,有点小心翼翼,还有点用心良苦,到头来可能还是与 读者失之交臂,而一个优秀影星的一个微笑、一个皱眉、一个眼祌,就可以一下子击中许多 人的心。因此,改编后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一般不仅会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和关注,而且会 起到更加突出的视觉效果和传播效果。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6 页共 7 页 二、 红高粱改编电视剧的成功之处 红高粱改编电视剧与其原著本身相比,究竟有没有成功,在众多媒体上都是各执一 端,本文经过以上的文本分析,认为其改编电视剧还是有成功之处的。 (一) 、人物视角的创作理念转变 想要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成让观众喜欢的,并表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剧,就 需要对文本中人物角色进行选择性的设置。在之前,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版的红高粱均 是以余占鳌男性视角为切入中心,而电视剧版的红高粱一改先前的风格,以剧中女主角 戴九莲(九儿)的女性叙事视角为切入点串起整个故事。从文学角度来看,原著小说的叙事风 格,内容的表达比较适合改编成电影版,而长达 60 集的电视剧,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一种叙 事艺术来支撑, 更是要在对叙事艺术的基本规律遵循之上, 去改编小说整体结构并对整个故 事的叙事策略进行添加。因此,电视剧中九儿树立的是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当,既有儿女 情长、深明大义,又有顾全大局不乏谋略的刚烈形象。 “九儿”与“酒儿”谐音相同, “酒儿” 指的是剧中的三十里红的高粱酒, 作为整部剧中重要的串联线索之一, 它的作用就与 “九儿” 遥相呼应。三十里红是用高粱做的酒,采用优质甘甜高粱为酿造原料,经陈年老窖发酵,长 年陈酿而成,酒味香醇而独特。剧中的九儿也就如同这三十里红的高粱酒般,在复杂的人物 情感剧情和各种缠斗中,练就了与常人不一样的胆识与聪慧。 9P2 (二) 、故事情节的丰富扩充 文学作品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 、 高粱酒 、 高粱殡 、 狗道 、 奇死五部组 成,电影版的红高粱中,只采用了其中的部分清节和内容,呈现出的是一部写意版的影 片。而电视剧版的红高粱是用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去构造。这部电视剧从大体上来说是一 部抗战剧, 但看过后觉得抗战故事并不是这部剧所要表达的最主要内容, 编剧赵冬荃曾说要 表现出来“烟火气” ,想为观众呈现从 1930 年到 1940 年接近 10 年间山东高密县的民间市 井传奇故事,以九儿为核心的单家,余占鳌为核心的土匪和朱豪三为核心的高密县衙,这三 大支柱的“烟火气” 。从某种程度上说, 红高粱始终在全力挖掘这三根支柱之间的人物关 系的戏剧性潜力,进而呈现出非常生动、精彩和传奇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 红高粱重 点打造了一些源于山东民间的经典文化桥段。例如,颠轿和祭酒神,较之当年的同名电影, 这部剧集做了更为细致的考究和更为细腻的展示。随着剧集的播出,那“好酒!好酒!”的豪 放歌曲也再度将观众带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 深刻地体验到中华民族那种生生不息的文 化自信。可以说,剧中的每个人物,都以自己独特的风采活着,表现出来的是有张扬个性的 自我, 由人物个性和人物关系衍生出来的故事情节也自然而然地具有强烈的传奇性, 使整部 剧情都增添了一种光辉感。 (三) 、 红高粱小说改编电视剧的不足之处 在红高粱这部改编电视剧中,也存在着背离了原著小说的地方,电视剧改编太多 导致意境不足,而原著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更具野性和张扬。电视剧消解了原著小说 人性的深度。 结语 总之, 从以上篇幅的分析中, 似乎能够意识到改编电视剧除了应该在声画中较好地表现小说 的情节构造与人物取舍这一点,从深层次来讲,电视剧改编应该传达文学作品的本质。当社 会文化、工业生产和商品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影像拍摄技术不断改进。与此同时,观 众的消费眼光与要求也越来越挑剔,以及伴随的广告、发行等一系列商业行为,这些都会促 使电视剧改编探求一种新的艺术规范。 【参考文献】 1、 汪坚强 义学这根拐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 【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1 (288)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第 7 页共 7 页 2、 莫言红高粱家族 【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2) 3、 莫言红高粱家族 【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40) 4、 刘四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D湖南师范大学 2014(6) 5、 吴楠生命的绽放与人性的张扬评电视剧红高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家居环氧地坪漆施工与家居安全协议
- 上海协议离婚协议起草及子女抚养权确定合同
- 离婚协议书起草与财产清算、分割一体化服务合同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及财产分割争议解决机制协议
- 私立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聘用合同
- 环评技术咨询与环保风险评估合作协议
- 离婚协议签订与执行中财产分割与债务承担合同
- 社保补偿协议书: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待遇支付细则
- 珠宝定制产品售后维修、保养及增值服务协议
- 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权争议调解失败后的起诉书
- 数字政府效能评估体系-洞察阐释
- 2025年电力机车钳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智联招聘银行试题及答案
- 安置点管理制度
- 麻醉科职责及管理制度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夺分金卷)
- 药房管理规章制度目录
- 中职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试题
- 2025年辽宁省交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香港 信托合同范本
- 少先队活动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