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 闽南人家十之有四与台湾沾亲带故。“探亲”、“寻根”成了多年来流行于两岸之间最炙热的词汇。此现象的缘由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2.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6年的弭兵会盟与以往的会盟不同,以前的会盟都由国君亲自参与,这次会盟却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会议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这种 变化表明当时( )A. 受封诸侯地位迅速上升 B. 分封制度逐渐走向瓦解C. 天子权威开始遭受威胁 D. 春秋时代争霸战争频繁 3. 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 看全运”节目。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A. 宗法制度 B. 古代地名 C. 西周分封 D. 汉初封国4. 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将入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格杀。父亲李渊正在皇宫内湖上泛舟,李世民的军队冲到面前,声称护驾。李渊无奈,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残酷的夺嫡斗争违背了A. 宗法观念 B. 华夷观念 C. 重农观念 D. 民本观念5.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周王的亲族 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 周王的姻亲 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6. 清代有学者说:“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说明( )。A. 清王朝继续推行宗法制 B.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辅相成C. 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 D. 天子行使大小宗双重权力7. 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 兼并了六国 B.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8. 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西周时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 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春秋战国时期C.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 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9.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 政治的四分五裂 B. 出现了造纸业C. 实行了郡县制 D. 监察体系的完备10. 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11.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 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 宗法制与郡县制1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秦简的记载 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13. 史书记载,汉初“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材料中的“新体制”是( )。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察举制14.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世卿世禄制15.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 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C.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16. 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 民社会。”以下最能促成中国古代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的制度是( )A. 西汉刺史制 B. 元朝行省制 C. 隋唐科举制 D. 先秦世官制17.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不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 )A. 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B. 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C. 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D.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8. 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 )A. 秦朝的郡县制 B. 西汉的州郡县制 C. 元朝的行省制 D. 唐朝的军镇制19.清穿越剧(以清朝为背景,现代人穿越到清朝发生的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政府张榜公布科考结果 B皇帝与宰相商议国家大事C军机大臣奉旨跪见皇上 D地方大员向朝廷密折奏事20.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科举制度的成熟C. 贵族制度的衰落 D. 专制皇权的强化21. 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A. 开发江南地区 B. 加强控制地方 C. 强化君主权威 D. 顺应民族融合22. 秦朝时期在全国推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西汉和东汉前期加以继承,到东汉末年则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这表明( )A. 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 B. 两汉统治者照搬秦朝的郡县制C. 东汉时地方管理体制发生本质变化 D. 汉承秦制保持了地方管理体制的稳定23. 作为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时期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其何时开始设置?又在何时淡出历史舞台?( )。A. 秦朝 宋朝 B. 元朝 明朝 C. 秦朝 明朝 D. 秦朝 清朝24.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 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 三省制 B. 枢密院 C. 内阁制 D. 军机处25. 根据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记载可知,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用司礼监太监来牵制内阁,后来还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君权至上产生的问题 B. 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C. 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 D. 内阁的权力至高无上二、材料题26(18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三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2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27.(1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6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分析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10分)28.(16分) 人才选拔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选拔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设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节选自百度百科科举制度进士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8日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通过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决策,使其后整个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对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没有当年恢复高考,也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发展成就,因为任何时候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是最关键的因素。摘自戴家干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的任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科举制以前的原有选官制度是什么?与原有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那些进步性。(10分)(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现代高考制度在人才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上都有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高考制度的影响。(6分)历史参考答案1B 2B 3C 4A 5A 6B 7D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A 15B 16C 17D 26. 18C 19B 20D 21B 22D 23C 24C 25A26.【答案】(1)秦始皇,统一中国。(4分)(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汉武帝:中外朝制;唐太宗:三省六部制;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两府三司制)。(8分)(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或秉承皇帝旨意办事)。(2分)(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分)27.【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