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引言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电脑日益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手段,不跟上电脑技术的发展,不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就会丧失立足社会和寻求发展的机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主导主体求异检验评价 正文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 电脑要从娃娃抓起 ” 。电脑日益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手段,不跟上电脑技术的发展,不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就会丧失立足社会和寻求 发展的机会。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无不有赖于知识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信息时代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兴趣是创新的基础条件 在教与学的范畴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发挥教学主体的创造力,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充实自我,2 / 6 完善自我。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充分激发思维的欲望。 创新 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迪生曾说过 “ 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 ”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学会用 “ 设疑 ” 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学习目标)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目的。 首先,设疑要新颖奇特。同样一个问题,提得平淡无奇,学生就没有兴趣思考;反之,如果变换角度,学生就会感到新颖,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例如,在讲解鼠标的使用时,对于鼠标 的单击操作,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操作的功能,学生会觉得平淡无奇;如果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鼠标单击操作的功能,例如单击菜单栏中的菜单(菜单项)、桌面上的图标、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桌面(窗口)上的空白区等,让学生通过操作的结果,去总结鼠标单击的功能(选定对象、执行程序(命令)、撤消操作、激活窗口、弹出项目、光标定位等)。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学生对自己亲手得到的答案,记忆得会更深,更牢固,教学效果会更好。 3 / 6 其次,设疑要难易适中。教师的提问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要从学生的目前水平出发 ,问题太简单,难以激发出学生思维的兴趣;太难,又会让学生丧失信心,更不用说思维的兴趣了。因此提问要使学生处在 “ 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 ” 的状态,既不能让问题 “ 可望即可及 ” ,又不能让问题 “ 可望而不可及 ” 。这样学生才会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去探索、去尝试,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鼠标的 “ 拖动 ” 功能(复制对象、删除对象、移动对象、改变对象的大小等)。 再次,教师还要注意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要轻易下结论,最好,先让学生感到 “ 山重水复疑 无路 ” ,再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让学生于迷雾中见曙光,进尔产生顿悟的感觉,这样学生得到的就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有的是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发散思维是创新的萌芽阶段 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电脑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神秘的 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一特点,鼓励他们去参与、去探究。教师4 / 6 应鼓励学生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求异,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由于学生操作时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误操作,对系统的损坏在所难免。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不怕失败。教师在强调尽量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出现问题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应就问题的出现加以引导并给予鼓励,不要怕出现问题 而责难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而减少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因此教学中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尽量在操作前给予提示,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时,单纯的讲解往往会趋于平淡,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了鼠标的操作后,来个学以致用,让学生玩一下 windows 里的扑克牌游戏,(实话告诉你,你千万别仅仅把它作为一种游戏,它实际上也是练习鼠标操作的一个绝好的软件。)这样学生就会在娱乐中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三、先进的教学技术 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先进的网络教学技术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5 / 6 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去 “ 学习 操作 验证 实践 ” 。电脑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更易于实现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更易于体现多媒体教学的无穷魅力。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更能体现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脑的多媒体优势,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网 络教学软件等进行课堂教学,将知识内容和操作步骤同步地展现在学生机上,让学生对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把握,即课堂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透明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轮流监控功能,教师就可以实时地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通过检查上机操作过程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思维活动,据此来调控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采用辅助教学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检验评价中鼓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动力 对学生的检验与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可以这样说,学生做的永远是对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之一就是 “ 操作 ”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参与操作实践。须知 “ 熟能生巧 ” ,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的是动手、动脑,不仅是理解掌握,更是 “ 学习 实践 探索 总结 实践 ” 的过程。可以说,信息知6 / 6 识和电脑操作是千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禄劝六孔桥上部施工方案
- 天然气道路开挖施工方案
- 白内障护理师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巴中客厅铝单板施工方案
- 防盗笼安装施工方案模板
- 中式徽派建筑施工方案
- 道路厂房规划方案范本
- 厂房使用规划方案范本
- 贵阳重夯试验段施工方案
- 厂房设备维修项目投标方案范本
- SH∕T 3097-2017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 CE安全标准规范(电气类)
- 第3课《追求人生理想》第2框《努力把人生理想变为现实》-【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花园小学少先队知识竞赛题
- (2024版)大学本科新增专业《生物育种技术》解读
- AMC数学竞赛真题答案2023
- JJG 643-2024标准表法流量标准装置
- 加令岭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 培训养老护理员的
-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件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