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龙岩一中录取保送生加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2007年龙岩一中录取保送生加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2007年龙岩一中录取保送生加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2007年龙岩一中录取保送生加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2007年龙岩一中录取保送生加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龙岩一中录取保送生加试语 文 试 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写在试卷上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填空(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8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4) ,任重而道远。(论语)(5)自古以来,中华历史上就不乏心系国运、勇赴国难的慷慨之士:“ , ”是陆游悲凉境遇中报国的赤忱;“ ? ”是文天祥生死关头凛然的取舍。2、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100字左右)(6分)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反方: 3、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是鲁滨孙漂流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100字左右)(6分)4、请指出下列对联分别适合于什么行业。(5分)(备选答案:酒店、茶馆、花店、裁缝店、照相馆、宾馆)(1)佳照传神亦庄亦谐 芳容写真惟妙惟肖( )(2)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毛尖 ( )(3)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 ( )(4)万紫千红工点缀 春桃秋菊费平章 ( )(5)匠心独运花样翻新人人温暖 妙手不停剪裁入时件件称心( )二、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8分)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6、文中的“鹓鶵”和“腐鼠”分别比喻的是什么?(2分)鹓鶵: 腐鼠: 7、庄子说那番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9题。(4分)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批注:引用诗句说明,切题又增添了文采。)结果,花粉黏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8、文中有一句起“总说”作用的句子,请写出来。(2分) 答: 9、第段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10分)“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 王师北端午未到,纷争又起。这一回不是和韩国人争“申遗”,而是争到底是祭祀谁?是祭祀屈原,还是祭祀伍子胥,抑或是祭祀别的什么人?有人生拉硬扯,说纪念伍子胥是一种“复仇文化”(见5月24日青年时报);有人就调侃说,那么,纪念屈原则是一种“自杀文化”(见5月25日江南时报)。尽管这不过是作者一时“横生出一点恶作剧的念头”,但是毕竟表现出一种对“端午文化”的认知。我当然不能同意这些说法,而且我还疑心,就是口头如此表述的人,其实内心也不见得当真相信这些说法。但是,我觉得,认真研究一下“端午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化,现在相当必要。否则,真不知道还会出现多少无知妄说。“端午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我看,既不是“复仇文化”,更不是“自杀文化”。它有自己数千年发展起来的文化内涵。加以挖掘,对治疗当代人的偏执病,可能大有好处。举例来说,“端午文化”首先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民俗文化。端午节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是否一开始就是为了纪念某一个人?这些问题,自有专家研究,民众并不需要等待一个标准答案,才能拿到过端午节的门票。观察各地的端午节,从来就有各自的内容。湘江流域纪念屈原,苏州地区纪念伍子胥,浙江一些地方纪念曹娥,别的地方或许另有其他说法,这有什么要紧呢?大家从来就是相互并存,端午节也因此过得丰富多彩。从来没有你死我活的纷争,也从来没有唯我独尊的专横。不狭隘,不偏窄,不具有排他性。民俗是什么?民俗从来就不是皇上颁布的口令。老祖宗传下来,说法越来越多,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有什么必要非得统一标准,弄一个“正宗”端午节呢?同时,“端午文化”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赛事文化。它并不规定,什么人可以过这个节日,什么人就不可以过这个节日,谁都能够参与。钱多的,是钱多的过法;钱少的,也有钱少的过法。与农事的关系,它也调节得很好。民间有所谓“忙端午”、“闲端午”的说法,就体现着这种调节。有人说,端午节祭祀屈原,屈原是爱国诗人,所以端午节就是提倡爱国主义,就是爱国文化。我欣赏这种努力,但是并不觉得这是端午节的唯一主题。对于绝大多数劳动者而言,端午不仅是吃粽子、喝雄黄酒,而且是一个组织龙舟竞赛的好日子。这就是他们爱好的体育运动,也是他们能够亲自参与的体育竞赛。这种赛事活动其实是民间健身运动的雏形。它在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延续的历史之悠久,令人惊叹,也让人无法视而不见。总之,“端午文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传统文化,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它的多样性、发展性,人们有目共睹。有人弘扬它,固然热热闹闹;有人扼杀它,也难斩草除根。它顽强的生命力,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气魄。以我的孤陋寡闻,就在20世纪之中,至少曾经发生过两次对它的“禁止和打断”。一次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陈洵1921年端午节后写过一首词西平乐,小序云:“竞渡吊屈,废且十年。今年三月廿八日,江上忽见旗鼓。居人走告,惊若非常,意既不解,则以为岁时风物之异而已。”大意说,端午节赛龙舟怀念诗人屈原,这种活动已经停止10年。今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江上忽然看见旗鼓喧天,居民奔走相告,惊喜得不同寻常。刘斯翰海绡词笺注云:“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作端午竞渡,以迄于今(1921)。”另一次在上世纪60年代。2004年7月26日大公报发表邵燕祥端阳的尴尬,邵先生说:“尴尬的是,我们大陆从1949年起不但要破除迷信,而且要移风易俗,民间的风俗,民俗的节日,至少是淡化处理人们过端午、中秋,只是因为习惯的势力是顽强的,也简化到只是吃粽子、吃月饼了。”他说:“在那狂风暴雨般的革命形势下,横扫一切,稍有违抗格杀勿论,多少有形的国宝毁于一旦,谁还管得了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何况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新年春节没有废除,但强调要过革命化的新年、革命化的春节,而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无革命化之可言,也就不在话下了。”看看这种“经过暴力的禁止和打断”的端午节,今天竟然过得这般有滋有味,可见,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选自江南时报)10、第和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这两段与第段之间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11、第段引用端阳的尴尬里的话语,意在表达什么观点?(3分)12、中国的传统节日除端午节外,还有许多节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简要介绍其特点。(3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3分)母亲的手庄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去秋匆匆返台,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依稀了,故交、新友、亲戚们也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的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突然充沛了。 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和大江,仰望与原野同样辽阔的天极。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点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除了后娘对“嫡出”的“小贱人”尚有“无可奉告”的狠毒家法外,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前,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们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打牙祭”的大好机会了。我因图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剩过饭。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的,大哥、我、三弟,每人都有奶娘带领。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子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了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13、本文用什么作为线索?叙述了哪些生活事件?(3分)1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它的效果。(3分)15、母亲的手是怎样的手?“母亲”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3分)16、简要谈谈你对下面语句含义的理解。(4分)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三、写作(4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读”这个词现在用得极为广泛,读书,读海,读人生,读生活,读名人请以“读 ”为话题作文。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并以之为作文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2007年龙岩一中录取保送生加试语文试题答题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填空(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8分)(1) (2) (3) (4) (5) , ? 1001002、反方:(6分)3、故事梗概:(6分)4、请指出下列对联分别适合于什么行业。(5分)(1)( ) (2)( )(3)( )(4)( )(5)( )二、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8分)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6、文中的“鹓鶵”和“腐鼠”分别比喻的是什么?(2分)鹓鶵 : 腐鼠: 7、庄子说那番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9题。(4分)8、文中有一句起“总说”作用的句子,请写出来。(2分) 答: 9、第段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10分)10、第和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这两段与第段之间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 11、第段引用端阳的尴尬里的话语,意在表达什么观点?(3分)答: 12、中国的传统节日除端午节外,还有许多节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简要介绍其特点。(3分)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3分)13、本文用什么作为线索?叙述了哪些生活事件?(3分)答: 1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它的效果。(3分)答: 15、母亲的手是怎样的手?“母亲”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3分)答: 16、简要谈谈你对下面语句含义的理解。(4分)那手,是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与热。答: 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答: 三、写作(40分)读_3066122007年龙岩一中录取保送生加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填空(8分)(1)自缘身在最高层(2)零落成泥碾作尘 (3)万钟于我何加焉 (4)士不可以不弘毅(5)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只要符合题目要求的诗句,可得分;每空1分,凡句中添、漏、错字该空不给分)2(6分) 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3、(6分)这部小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完整写出三部分的给6分,只答出其中两部分的给4分,答出一部分的给2分)4、(5分)(1)照相馆(2)茶馆(3)酒店(4)花店(5)裁缝店(每个1分)二、阅读(35分)5、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3分,要直译出“欲”“以”“吓”)6、 鹓鶵比喻自己(庄子、“我”);腐鼠比喻功名利禄(宰相之职)等。(2分,答对一处给1分)7、告诉惠子自己不会取代他的官职(宰相),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3分,只答出“不会取代官职”给1分)8、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2分)9、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2分)10、第和第段是并列关系,分别从两个方面回答端午节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第、第段与第段是“分-总”式的结构,前面两段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写出端午节的文化特征,第段是对前两段的概括与总结。(4分,答出结构关系各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