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届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1页
北京市2019届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2页
北京市2019届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3页
北京市2019届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4页
北京市2019届中考生物复习专题提升01实验探究专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提升(一)实验探究专题(1)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等,并能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分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和用具、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专题分类突破类型一探究实验【题型点悟】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解答时仔细结合上下文进行补充,要注意以下事项:(1)补充实验原理类:联系教材中相关联的原理、知识点进行知识迁移,深入分析题目中与实验原理有关的内容,归纳出答题切入点和解题思路。(2)补充实验步骤类:需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审读所提供的信息中是否准确控制了实验变量,是否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补充完整实验相关内容。(3)预测实验结果类:需认真分析实验目的和相关知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往往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文字描述应力求简练、准确、科学。【解题要点】一、明确目的、原理和要求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和探究实验的模型二、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处理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三、分析步骤、预测结果与结论(1)分析步骤:首先分组编号;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或测量并记录实验结果(2)预测结果与结论:表述方式因实验类型不同有所区别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ZT1-1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图ZT1-1A.装置B、C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答案 C解析 能说明A:酵母菌在呼吸的时候释放出二氧化碳,是B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呼吸的时候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C中植物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装置内会缺少二氧化碳。能说明B:装置B和C的其他条件是一致的,只有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变量。不能说明C:题中没有资料能说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能说明D:植物本身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因此要保持一致。1.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甜度对蚂蚁取食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蚂蚁数量甜度温度亮度30只甜食30 明亮或阴暗30只甜食30 明亮或阴暗A.蚂蚁数量B.甜度C.温度D.亮度2.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2分37秒1分46秒54秒图ZT1-2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3.如图ZT1-3是检验植物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表述正确的是()图ZT1-3A.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检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C.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4.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或注意事项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选项名称操作或注意事项目的A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两支试管在37 温水中放置一段时间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好地发挥作用B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始终使用一支滴管,并在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干净提高实验的准确性C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记录水蚤心率时重复三次使实验数据更准确D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检测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5.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图ZT1-4所示的一组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图ZT1-4图ZT1-56.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它们。图ZT1-6(1)观察图ZT1-6所示的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根据运动的方向和环带的位置,判断其前端应该是(填“A”或“B”),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构成,属于环节动物。(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通过“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实验观察,发现土壤变得疏松,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3)图ZT1-7是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对照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实验二的变量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图ZT1-7(4)从动物进化的历程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进化的特征有;节肢动物比环节动物进化的特征有(写出一项)。7.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技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下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组别1234试剂0.0025%的丁香提取液0.0050%的丁香提取液0.0075%的丁香提取液清水样品份数4444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 、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结果如图ZT1-8所示:图ZT1-8(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该实验的变量是。(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8.条件反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体通过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小红同学在学习了条件反射建立的有关知识后,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在鱼缸的1/3处加一块隔板,在隔板下面事先开一个洞,左边投饵室的小滑轮上悬吊一个饵料夹,鱼缸左侧悬挂一盏小灯泡,如图ZT1-9所示。图ZT1-9将饥饿一天的金鱼移入鱼缸内,让它熟悉环境1小时。开灯12次,金鱼对光没有明显反应。随后再开灯,在灯光刺激510 秒后,由滑轮吊下饵料夹投放饵料,吸引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强化训练2次。一段时间后,经过灯光和饵料的多次结合,即使只给灯光刺激,金鱼也会游过孔洞取食。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根据小红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提出的问题可能是?(2)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属于;该类型的反射是在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使金鱼建立“灯光游过孔洞取食反射”的重要条件是。(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金鱼通过训练后即使只给灯光刺激,也会游过孔洞取食的行为属于,此类行为是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类型二观察实验【题型点悟】此类题多考查细胞或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的现象,通过观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形成抽象的理性认识。例如,观察根尖的结构、叶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在试题呈现方面,会给出一些新情景和观察实验,考查教材中做过的观察实验,考查基础知识和概念,要求考生明白教材中观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等。观察方法:一是观察的顺序,要按照从外向内(或从内向外)、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一定的顺序,切不可看到什么是什么,以免遗漏解题信息。二是思考图中相关结构的联系,在观察清楚图示结构以后,还要思考各结构间的联系,从联系中寻找教材概念。观察实验中比较典型的一类是和显微镜有关的实验。【解题要点】读:细读资料或所给实验,再联系教材实验。思:思考实验所要揭示的生物学原理或者概念。联:联系和结合考题作答。图ZT1-10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图ZT1-10A.血管是动脉B.血管是静脉C.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以免其乱跳D.血管是毛细血管,可观察到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答案 C解析 A正确:图中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B正确:图中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C错误: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并经常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D正确: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回忆一下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操作过程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名称操作过程A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观察叶片结构制成临时切片,用稀碘液染色,使染液浸润到标本全部C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D观察血液的流动用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血液的流动答案 A解析 A正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叶肉细胞含有颜色,不需要染色。C错误: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不用调节粗准焦螺旋。D错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1.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B.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C.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D.将4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2.某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血涂片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准焦螺旋等,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图ZT1-11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物镜镜头离装片距离最近的是()图ZT1-113.生物小组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ZT1-12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观察及解释正确的是()图ZT1-12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4.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培养基处理方法温度观察现象1接种细菌40 全表面浑浊2接种细菌0 全表面清晰3接种细菌100 全表面清晰4接种细菌,并放置一片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40 全表面浑浊5接种细菌,并放置一片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浑浊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5.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请据图ZT1-13回答下列问题。图ZT1-13(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3)图乙是图甲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图乙中的(填序号)运输的。(4)若要改变显微镜下图丙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来完成。类型三模拟实验、验证实验、课外实践等【题型点悟】模拟实验题是用一些道具代表具体的生物学因素,考查学生建立道具间联系的能力;验证实验多以生物学实验为基础(或者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实验情景),考查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课外实践多考查教材概念、实验原理的应用,在新情景、新活动、甚至是科学研究活动背景下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要点】要依教材原理或概念为基础,并能够迁移应用到试题中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狗的人越来越多,宠物狗的种类繁多,通过训练能掌握一些技巧,给我们带来快乐或者提供帮助,请据此分析回答:图ZT1-14(1)狗接飞碟是一项有趣的宠物狗竞技项目,在训练过程中,需伴随着多次食物刺激,逐渐使宠物狗建立接碟反射,从反射类型分析,狗接飞碟属于(填“简单”或“复杂”)反射,从行为获得途径看,狗接飞碟属于行为。(2)拉布拉多犬是一种常见的宠物狗和导盲犬,有黑色、黄色和巧克力色三种颜色,在遗传学上,拉布拉多犬的毛色被称为。(3)现有一只拉布拉多黄色雌犬与一只巧克力色雄犬杂交,其后代中黑色、巧克力色、黄色犬各一只,拉布拉多犬的后代全部是狗,这是一种现象,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现象。答案 (1)复杂学习(2)性状(3)遗传变异解析 (1)简单反射是指人或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学习。复杂反射是人或动物出生后经过学习或者训练才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2)性状是指生物体内外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的特征。拉布拉多犬有黑色、黄色和巧克力色三种颜色,这是毛色的形态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而黑色、黄色和巧克力色互称为相对性状。(3)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具有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具有差异性。拉布拉多犬的后代全是狗,不是其他动物,这是遗传现象,而子代之间毛色不同是变异现象。1.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发现水中有一种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单细胞生物喇叭虫。为了验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的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同学们将喇叭虫切成了如图ZT1-15所示的三部分。预期一段时间后,最可能再生形成喇叭虫的结构是()图ZT1-15A.B.C.D.2.以下说法与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相符的是()A.分别代表含X、Y染色体精子的白色、黑色棋子的数量可以不相等B.代表精子的棋子和代表卵细胞的棋子数量可以不相等C.从代表精子和卵细胞的纸盒中各取出一枚棋子并记录其染色体组成,直至将盒子中棋子取尽后,统计随机结合的结果D.记录次数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的结论3.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下列四项实验,科研工作者运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模拟探究的是()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探究动植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米勒研究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A.B.C.D.4.深圳交警研制出“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让系统模仿人的双眼,捕捉闯红灯的人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人脸特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B.行人闯红灯等行为需要的能量由叶绿体提供C.人脸的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D.人的双眼能获得图像信息,属于系统层次5.在研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实验是开启生命王国大门的钥匙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小箐同学选用金鱼、渔网、温度计、小鱼缸、冰块、热水等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将确定为要研究的变量,除了该变量,其余的条件都应保持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至少需将金鱼均等分为组进行培养,并分别记录各组中金鱼每分钟开闭的次数。(2)小箐同学取一片蚕豆叶永久切片标本,放在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经规范操作后,顺利地找到了清晰的物像。她兴奋地将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其他同学看,但其他同学观察到的视野内却很暗,看不清物像。若要想重新看到清晰的物像,应首先考虑进行的操作是调节(填“反光镜”“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6.如图ZT1-16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图ZT1-16(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A.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B.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C.使蔬菜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2)若培养液的浓度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3)一段时间后,由于植物具有,蔬菜茎叶会朝向阳台外生长,从而有利于植物进行。 7.将10枚黑棋子和10枚白棋子放入一个纸盒中,再将20枚白棋子放入另一个纸盒中,然后每次从两个纸盒中各摸取一枚棋子组合起来,记录白白、黑白的组合数量,每次取完记录后,再将棋子放回去,注意摇匀再取,共记录10次,得到下表数据;图ZT1-17为某人的体细胞内一对性染色体(a与b)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记录表组合合计百分比白白26354965755252%黑白84756145354848%图ZT1-17(1)根据图ZT1-17可以判断,该人的性别为。(2)假如一个性状总是在某家系的男性成员(父亲、儿子、孙子等)中出现,那么,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填“a”或“b”)染色体上。(3)在模拟实验中,用白棋子表示含a染色体的和。(4)从上表数据分析可知,人类生男与生女的概率理论上均为。8.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请据图表回答问题:编号实验材料处理方法产蛋率甲组20只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喂养普通饲料乙组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1)实验设置如上表所示,那么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组。(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下进行。(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数据绘成图ZT1-18。据图可知,要达到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克/(只日)。图ZT1-18(5)科技活动小组还发现,延长光照时间也可以提高产蛋率,原因是光照促进鸡的脑下垂体分泌激素刺激卵巢,促进卵细胞的成熟和排卵。该生命活动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参考答案类型一1.B解析 B中的甜度是实验的自变量,需要设置不同的甜度。2.D解析 条件反射需要多次刺激才能建立。小鼠走迷宫是在食物的刺激下才实现的,食物给小鼠指示了方向。由于刺激的继续,学习能力也越强。条件反射需要持续给予刺激,一旦长时间没有刺激的出现,条件反射就会消退。3. A解析 用手挤压二氧化碳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而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4.D解析 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气体含量由高至低的均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均含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点燃的细木条一般应用在种子萌发时,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快熄灭的细木条一般应用在光合作用时,检测氧气的产生。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主要成分含量如下表: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5.A解析 萌发的豌豆种子进行较快的呼吸作用,向瓶中散失较多的热量,随时间增加温度达到稳定。煮熟并灭菌的种子是死种子,没有呼吸作用,温度变化不大。6.(1)维持其正常的呼吸B体节(2)生物能够影响环境(3)光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水潮湿(4)软体动物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解析 (1)蚯蚓用体壁进行呼吸,经常往其体表滴水,能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一般以环带的位置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3)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据图可见实验一的变量是光,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实验二的变量是水,如干纸巾和湿纸巾,如果蚯蚓多次在湿纸巾上,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4)环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进化到软体动物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如河蚌用鳃呼吸。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均分节,但是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更适于陆地生活,比环节动物高等。7.(1)对照丁香提取液的浓度(2)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的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解析 (1)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丁香提取液的浓度。变量改变的1、2、3组是实验组,4组是对照组。因此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对照。(2)从图中可以看出,丁香提取液的浓度越大,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强度越低,因此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的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8.(1)金鱼会对灯光刺激形成复杂的反射吗(2)复杂的反射简单反射大脑皮层反射弧(3)使之与简单的反射多次结合(4)学习行为遗传解析 由灯光刺激引起的金鱼游过孔洞取食是金鱼经过训练获得的反射,复杂的反射需要以简单的反射为基础,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类型二1.B解析 小肠绒毛在皱襞上,需要将小肠纵剖开,放在清水中,使绒毛吸水更易于观察,在浓盐水中绒毛易失水。2. B3.A解析 叶片A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非绿色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B由于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B解析 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