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2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3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4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二一 年十二月 目 录实验总体说明1拓扑结构说明2实验一 以太网帧的构成4实验二 网际协议IP9实验三 路由信息协议RIP14实验四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14实验五 传输控制协议TCP19实验六 邮件协议SMTP、POP3、IMAP23实验七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8- 32 -实验总体说明1 实验总体目标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实验课时分配序号实 验 项 目学时试验类型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2验证性实验二IP协议2验证性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2验证性实验五传输控制协议TCP2验证性实验六邮件协议SMTP、POP32验证性实验七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设计性3 实验环境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开发工具:VC+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4 实验总体要求l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l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拓扑结构说明拓扑结构1说明:IP地址分配规则为主机使用原有IP,保证所有主机在同一网段内。拓扑结构2说明:主机A、C、D的默认网关是;主机E、F的默认网关是。拓扑结构3说明:主机A的默认网关为;主机C的默认网关为;主机D的默认网关为;主机F的默认网关为。实验时间:_ 成绩:_实验角色:_ 同组者姓名:_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2. 主机A ping 主机B,察看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帧格式。3. 将主机B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1. 主机B、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2. 主机A ping 主机C。3. 主机B、D、E、F上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ICMP数据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记录实验结果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和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1.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2.主机A ping主机B;察看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析MAC帧格式。 练习四:理解MAC地址的作用1主机B、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 2主机A ping 主机C。 3主机B、D、E、F上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帧,并分析该帧内容。表1-3实验结果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主机B000D87DF7A8E000D87DF9BB1000D87DF997C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主机D000D87DF9BAC000D87DF9BB1000D87DF997C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主机E000D87DF84ED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主机F000D87DF8CC1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主机E启动协议编辑器。2. 主机E编辑一个MAC帧: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主机E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大于0x0600 数据字段:编辑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的数据3. 主机A、B、C、D、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E的MAC地址)。4. 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数据帧。5. 主机A、B、C、D、F停止捕获数据,察看捕获到的数据中是否含有主机E所发送的数据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答:作为广播地址,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思考问题 练习1: 1 根据实验理解集线器(共享设备)和交换机(交换设备)的区别?集线器说白了只是连接多个计算机的设备,它只能起到信号放大、传输的作用,但不能对信号中的碎片进行处理,所以在传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出错。而交换机则可以看作是一种智能型的集线器,它除了包括集线器的所有特性外,还具有自动寻址、交换、处理的功能。并且在传递过程中,只有发送源与接受源独立工作,其间不与其它端口发生关系,从而达到防止数据丢失和提高吞吐量的目的。练习2:3. 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由于商业竞争,导致IEEE没能统一。4. 为什么以太网有最短帧长度的要求?答:如果帧长度太小,就可能出现网络上同时有两个帧在传播中产生碰撞而造成网络无法发送数据。 如果数据帧太长就会出现有的工作长时间不能发送数据,而且可能超出接受端的缓冲区大小,造成缓冲溢出。试验二 地址解析协议ARP实验时间:_ 成绩:_实验角色:_ 同组者姓名:_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主机A、B、C、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2.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3. 主机A ping 主机D()。4. 主机E ping 主机F()。5. 主机A、B、C、D、E、F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ARP高速缓存表由哪几项组成?答:状态:表示项目的状态.应字段相同; 接口号:对应路由器的不同接口; 队列号:ARP使用不同的队列将等待地址解析的分组进行排队.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 组通常放在同一个队列中; 尝试:表示这个项目发送出了多少次的ARP请求; 超时:表示一个项目以秒为单位的寿命; 硬件地址:目的硬件地址,应答返回前保持为空; 协议地址:目的高层协议地址如IP地址。 结合协议分析器上采集到的ARP报文和ARP高速缓存表中新增加的条目,简述ARP协议的报文交互过程以及ARP高速缓存表的更新过程。答:以主机Aping主机D为例,当发送数据时,主机A会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寻找是否有目标IP地址。如果找到了,也就知道了目标MAC地址,直接把目标MAC地址写入帧里面发送就可以了;如果在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目标IP地址,主机A就会在网络上发送一个广播,这表示向同一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发出这样的询问:“我是1,我的硬件地址是0025B3-188783.请问IP地址为4的MAC地址是什么?”网络上其他主机并不响应ARP询问,只有主机D接收到这个帧时,才向主机A做出这样的回应,这样,主机A就知道了主机D的MAC地址,它就可以向主机D发送信息了。同时A和D还同时都更新了自己的ARP缓存表(因为A在询问的时候把自己的IP和MAC地址一起告诉了D),下次A再向主机D或者D向A发送信息时,直接从各自的ARP缓存表里查找就可以了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同一子网)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在主机E上启动协议编辑器,并编辑一个ARP请求报文。其中: MAC层: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 ARP层: 发送端硬件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 发送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IP地址() 目的端硬件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F的IP地址()2. 主机B、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协议)。3. 主机B、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ARP报文。4. 主机B、F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进一步体会ARP报文交互过程。1. 哪些主机收到了ARP请求包,哪个主机给出了ARP响应包?答:B和F收到ARP请求包,只有F给出了ARP响应包。2. 主机A、C、D是否收到ARP请求包,为什么?答:主机A、C、D收不到ARP请求包,因为ARP请求包是通过广播实现的,并不能跨越子网,所以主机A、C、D收不到ARP请求包。跨路由地址解析(不同子网)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2.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3. 主机A、B、C、D、E、F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4. 主机A ping 主机E()。5. 主机A、B、C、D、E、F停止数据捕获,察看协议分析器中采集到的ARP报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单一ARP请求报文是否能够跨越子网进行地址解析?为什么?答:不可以,ARP报文的存活空间只限在子网内,因为ARP报文的请求是在网关下的数据请求,脱离子网ARP报文也就自动失效,根本毫无意义 ARP地址解析在跨越子网的通信中所起到的作用?答:作用是解析网关的MAC地址,ARP本身无法跨跃不同网段。当数据要发往外部网络时,通常是首先使用ARP请求网关路由器的MAC地址,之后将数据发往网关路由器, 由网关路由器进行转发。6.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ecover_config命令,停止静态路由服务。1. 哪些主机收到了ARP请求包,哪台主机给出了ARP响应包?答:主机B、C、D、E、F均收到了ARP请求包,但是只有E做出了ARP响应包。2. 比较ARP协议在同网段内解析和跨网段的解析有何异同点?答:相同点:都是解决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不同点:对同网段内解析,ARP直接利用IP和物理地址的映射,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并将其直接交付。但是跨网段的解析,ARP会找到与本网络连接的一个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并将之写到要发送数据包中发送,然后间接交付。3. ARP数据包的长度是固定的吗?试加以解释。答:不是固定的,是根据ARP协议的帧结构计算出来的。 解释:ARP分组中含有HTYPE(硬件类型)字段,用来定义运行ARP的网络类型(例如以太网是类型1),ARP可以应用在任何网络上。ARP分组中包含HLEN(硬件长度)字段,用来定义以字节为单位的物理地址长度(例如以太网为6)。ARP分组中包含SHA(发送端硬件地址)和THA(目标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物理地址,这两个字段都是可变长度字段。ARP分组中还包括SPA(发送端协议地址)和TPA(目标协议地址)用来定义逻辑地址,这两个字段也都是可变长度字段。所以说ARP分组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中使用时,其长度可变。4. 试解释为什么ARP高速缓存每存入一个项目就要设置10-20分钟的超时计时器。这个时间设置得太大或太小会出现什么问题?答:当网络中某个IP地址的硬件地址的映射发生变化时,ARP高速缓存中的相应的项目就要改变。例如,更换以太网网卡就会发生这样的事件。1020分钟更换一块网卡是合理的。超时时间太短会使ARP请求和响应分组的通信太频繁,而超时时间太长会使更换网卡后的主机迟迟无法和网络上的其他主机通信。5. 至少举出两种不需要发送ARP请求数据包的情况。答:在源主机的ARP高速缓存中已经有了该目的IP地址的项目; 源主机发送的是广播分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使用点对点链路。试验三 网际协议IP实验时间:_ 成绩:_实验角色:_ 同组者姓名:_练习一:编辑并发送IP数据报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2. 主机A启动协议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 MAC层: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 IP层: 总长度:IP层长度。 生存时间:128。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主机E的IP地址()。 校验和:在其它所有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自定义字段: 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说明】先使用协议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协议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I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哪些内容?答:IP在计算校验和时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3. 在主机B(两块网卡分别打开两个捕获窗口)、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4. 主机A发送第1步中编辑好的报文。5. 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并回答以下问题: 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经过主机B到达主机E后,报文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记录变化的字段,并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有变化,但报文中传送过程中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没变化,只是在传送过程中经过一些节点生成时间可能有变化。6. 将第1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的“生存时间”设置为1,重新计算校验和。7. 主机B、E重新开始捕获数据。8. 主机A发送第5步中编辑好的报文。9. 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并回答以下问题: 主机B、E是否能捕获到主机A所发送的报文?简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答:能捕获到主机A所发送的报文,因为主机B相当于路由器,所以能收到。A与E不在同一网络,但可以通过B转发,仍然能收到。练习二:特殊的IP地址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直接广播地址 (1)主机A编辑IP数据报1,其中: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A的MAC地址。 源IP地址: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55。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校验和:在其它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2)主机A再编辑IP数据报2,其中: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接口的MAC)。 源MAC地址:A的MAC地址。 源IP地址: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55。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校验和:在其它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3)主机B、C、D、E、F启动协议分析器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捕获接收和发送的所有IP数据包,设置地址过滤条件如下:-Any)。 (4)主机B、C、D、E、F开始捕获数据。 (5)主机A同时发送这两个数据报。 (6)主机B、C、D、E、F停止捕获数据。 记录实验结果表3-4 实验结果主机号收到IP数据报1BCDEF收到IP数据报2BEF 结合实验结果,简述直接广播地址的作用。答:直接广播地址的作用是限制在同一网络的都能收到报文。2. 受限广播地址 (1)主机A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A的MAC地址。 源IP地址: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55。 自定义字段数据:填入大于1字节的用户数据。 校验和:在其它字段填充完毕后,计算并填充。 (2)主机B、C、D、E、F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捕获接收和发送的所有IP数据包,设置地址过滤条件如下:-Any)。 (3)主机B、C、D、E、F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4)主机A发送这个数据报。 (5)主机B、C、D、E、F停止捕获数据。 记录实验结果表3-5 实验结果主机号收到主机A发送的IP数据报BCD未收到主机A发送的IP数据报EF 结合实验结果,简述受限广播地址的作用。答:受限广播地址的作用是用于主机配置过程中IP数据报的目的地址。3. 环回地址 (1)主机F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 (2)主机E ping 。 (3)主机F停止捕获数据。 主机F是否收到主机E发送的目的地址为的IP数据报?为什么?答:不能,在本机环回,分组永远离不开机器,这个分组就简单返回。练习三:IP数据报分片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在主机B上使用“实验平台上工具栏中的MTU工具” 设置以太网端口的MTU为800字节(两个端口都设置)。2. 主机A、B、E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3. 在主机A上,执行命令ping -l 1000 。4. 主机A、B、E停止捕获数据。在主机E上重新定义过滤条件(取一个ICMP数据包,按照其IP层的标识字段设置过滤),如图所示:字段名称分片序号1分片序号2分片序号3Identification字段值127712781279More fragments字段值000Fragment offset字段值000传输的数据量1008字节1008字节1008字节5. 主机E恢复默认过滤器。主机A、B、E重新开始捕获数据。6. 在主机A上,执行命令ping -l 2000 。7. 主机A、B、E停止捕获数据。察看主机A、E捕获到的数据,比较两者的差异,体会两次分片过程。8. 主机B上使用“实验平台上工具栏中的MTU工具”恢复以太网端口的MTU为1500字节。练习四:子网掩码的作用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所有主机取消网关。2. 主机A、C、E设置子网掩码为92,主机B()、D、F设置子网掩码为24。3. 主机A ping 主机B(),主机C ping 主机D(),主机E ping 主机F()。 记录实验结果表3-7 实验结果是ping通主机A主机B是主机C主机D是主机E主机F是 请问什么情况下两主机的子网掩码不同,却可以相互通信?答:在虚拟网技术或路由连接情况下。4.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ecover_config命令,停止静态路由服务。5. 所有主机恢复到网络结构二的配置。思考题:练习11. 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答:IP 地址在 IP 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 MAC 帧的首部。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 IP 地址,而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每个路由器都有 IP 地址和硬件地址。使用 IP 地址与硬件地址,尽管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的硬件地址体系各不相同,IP 层抽象的互连网却屏蔽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但细节,并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 IP 地址进行通信。练习21. 受限广播地址的作用范围?答:路由器都不转发目的地址为受限的广播地址的数据报,这样的数据报仅出现在本地网络中。2. 受限广播地址和直接广播地址的区别?答:直接广播地址包含一个有效的网络号和一个全“1”的主机号。受限的广播地址是是32位全1的IP地址,即55。2. 路由器转发受限广播吗?答:不转发练习31. Ping的数据部分为3000字节,回显请求报文为何被分为3片而不是2片?数据部分为3000字节而MTU为800字节,因此被分为3片2. 数据部分长度为多少时报文正好被分为2片?长度为2000字节3. 不同协议的MTU的范围从296到65535,使用大的MTU有什么好处?使用小的MTU有什么好处?答:使用大的MTU会减少分片数目,实现报文的快速传输;使用小的MTU会减少每次的传输性能的要求。练习41.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校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答:答:IP数据报对传输的数据不做检验,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减少IP数据报的处理复杂度,提高数据报的处理速度。坏处是,这样做实际上把检验的任务交给了上层协议,增加了上层协议的复杂性。试验四 路由信息协议RIP实验时间:_ 成绩:_实验角色:_ 同组者姓名:_练习一:静态路由与路由表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路由表,并回答以下问题: 路由表由哪几项组成?答:网络目标、网络掩码、网络地址、接口、跃点数。2. 从主机A依次ping 主机B()、主机C、主机E()、主机E(),观察现象,记录结果。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主机B和主机E路由表,结合路由信息回答问题: 主机A的默认网关在本次练习中起到什么作用?答:用于向其他 IP 网络转发 IP 数据报的 IP 地址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表17-1 实验结果是否ping通原因主机A主机B()通默认网关是主机B的物理接口地址,而目标地址为主机B的另一个物理接口地址主机A主机E()不通主机B没有路由器转换功能主机A主机E()不通主机B没有路由器转换功能3. 主机B和主机E启动静态路由。 (1)主机B与主机E在命令行下使用“staticroute_config”命令来启动静态路由。 (2)在主机B上,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add命令手工添加静态路由(“route add mask metric 2”)。 (3)在主机E上,也添加一条静态路由(“route add mask metric 2”)。 (4)从主机A依次ping主机B()、主机E()、主机E(),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5)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主机B和主机E路由表,结合路由信息回答问题: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手工添加静态路由在此次通信中所起的作用。表17-2 实验结果是否ping通原因主机A主机B()通默认网关是主机B的物理接口地址,而目标地址为主机B的另一个物理接口地址主机A主机E()通主机B具有路由转发的功能,并且目标网络在主机B的路由条目中主机A主机E()通主机B具有路由转发的功能,并且目标网络在主机B的路由条目中4. 在主机B上,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delete命令(“route delete ”);在主机E上,运行route delete命令(“route delete ”)删除手工添加的静态路由条目。 简述静态路由的特点以及路由表在路由期间所起到的作用。答: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有网络管理员采用手工方法在路由器中配置而成,这种方法适合在规模较小、路由表也相对简单的网络中使用。它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可以精确控制路由选择,改进网络的性能;减少路由器的开销,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练习二:领略动态路由协议RIPv2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在主机A、B、C、D、E、F上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RIP和IGMP),开始捕获数据。2. 主机B和主机E启动RIP协议并添加新接口: (1)在主机B上启动RIP协议: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2)在主机E上启动RIP协议: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3)添加主机B的接口: 添加IP为的接口: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enable”。 添加IP为的接口: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enable”。 (4)添加主机E的接口: 添加IP为的接口: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enable”。 添加IP为的接口: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enable”。3. 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showneighbor”察看其邻居信息。 主机E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showneighbor”察看其邻居信息。4. 所有主机人员通过协议分析器观察报文交互,直到两台主机的路由表达到稳定态。 如何判定路由表达到稳定态? 记录稳定态下主机B和主机E的路由表条目。 在主机B、E上使用“netsh routing ip show rtmroutes”察看路由表,记录稳定状态下主机B和主机E的路由表条目。5. 主机B和主机E在命令行下输入命令“recover_config”,停止RIP协议。观察协议分析器报文交互,并回答问题: IGMP报文在RIP交互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RIP通常采用组播的方式,这就要求交换机支持IGMP 通过以上5步,绘制主机B和主机E的RIP交互图(包括IGMP报文)。答:加入多播组(发送IGMP组成员报告报文)路由信息请求(发送RIP请求报文路由信息应答(发送RIP应答报文)。练习三:IP的计时器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在主机A、B、C、D、E、F上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设置过滤条件(提取RIP),开始捕获数据。2. 主机B和主机E重启RIP协议并添加新接口(同练习二的步骤2),同时设置“周期公告间隔”为20秒。 (1)在主机B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updatetime 20”、“rip_config 的接口名 updatetime 20”。 (2)在主机E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updatetime 20”、“rip_config 的接口名 updatetime 20”。 (3)所有主机人员用协议分析器察看报文序列,并回答问题: 将“周期公告间隔”设置为0秒可以吗?为什么操作系统对“周期公告间隔”有时间上限和时间下限?上限和下限的作用是什么?答:不可以设置为0,对“周期公告间隔”有时间限制是对发送更新报文时机的一种权衡。上线是限制更新报文发送过于频繁,增加网络负载;下限是确保路由信息得到及时更新。 通过协议分析器,比较两个相邻通告报文之间的时间差,是20秒吗?如果不全是,为什么?答:不完全是,虽然指定的时间为20秒,但工作模式是使用在15到25之间的一个随机数,这是为了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的同步,因而可防止在互联网上由于路由器都同时更新而引起的过载。3. 将“路由过期前的时间”设置为30秒。 (1)在主机B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expiretime 30”、“rip_config 的接口名 expiretime 30”。 (2)在主机E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expiretime 30”、“rip_config 的接口名 expiretime 30”。 (3)禁用主机E的的网络连接。在30秒内观察主机B的路由条目变化,并回答问题: 简述“路由过期计时器”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管理路由的有效性,如果网络出现问题,并且在分配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更新报文,那么这个路由器就被认为是过期的,而路由的跳数就设置为16,这表示目的端的不可达。 4. 恢复主机E的的网络连接。5. 主机B和主机E在命令行下输入命令“recover_config”,停止RIP协议。练习四:RIP的稳定性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在主机A、B、C、D、E、F上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RIP)。2. 主机B和主机E重启RIP协议并添加新接口(同练习二的步骤2),同时去掉“启用水平分割处理”和“启用毒性反转”选项。 (1)主机B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splithorizon disable”、“rip_config 的接口名 splithorizon disable”。 (2)主机E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ip_config 的接口名 splithorizon disable”、“rip_config 的接口名 splithorizon disable”。 (3)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主机B和主机E的路由表达到稳定态。3. 主机B和主机E在命令行下使用“netsh routing ip show rtmroutes”查看路由表,结合协议分析器上捕获的RIP报文内容,回答问题: 记录此时主机B和主机E的路由表条目。 同练习二中记录的路由表条目作比较,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4. 查看未启用毒性反转的效果。 (1)拔掉主机E与主机F相连的网线 (2)主机A,主机C查看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 主机A收到度量为16的RIP报文了吗? 主机C收到度量为16的RIP报文了吗?5. 主机B和主机E在命令行下输入“recover_config”停止RIP协议。思考问题:1. RIP使用UDP,这样做有何优点?答:UDP是个非常简单的协议,只有最小的开销,RIP协议不是很关心可靠性,因此使用UDP作为下层协议。2. 跳数限制如何缓解RIP的问题?答:RIP的问题之一就是缓慢收敛,意思是在互联网上某处发生的变化要传播到互联网的其他部分是很慢的。解决RIP的这种缺点的放是限制跳数为15.这样可以防止分组在网络中兜圈子,使用RIP的自治系统的直径被限制为15;数值16被认为是无穷大,并表示不可达的网络。3. 试列举RIP的缺点及其相应的补救办法。答:RIP协议具有不稳定性,通过触发更新、毒性逆转等机制得以缓解;RIP协议使用广播通信,增大了网络压力,RIPv2通过组播通信机制得以缓解。试验五 传输控制协议TCP实验时间:_ 成绩:_实验角色:_ 同组者姓名:_练习一:察看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1. 主机B、C、D启动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2. 主机A启动TCP工具连接主机C。 (1)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地址本工具”。点击主机扫描按钮获取组内主机信息,选中主机C点击端口扫描按钮获取主机C的TCP端口列表。 (2)主机A启动“实验平台工具栏中的TCP工具”。选中“客户端”单选框,在“地址”文本框中填入主机C的IP地址,在“端口”文本框中填入主机C的一个TCP端口,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3.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表7-3 实验结果字段名称123序列号134408631042089144701344086311确认号013440863114208914471ACK011SYN110 TCP连接建立时,前两个报文的首部都有一个“最大字段长度”字段,它的值是多少?作用是什么?结合IEEE802.3协议规定的以太网最大帧长度分析此数据是怎样得出的。答:值是1460。作用是由发送端指定,表明了能在网络上传输的最大的段尺寸。 maximum segment size = MTU 20(IP首部)-20(TCP首部)。4. 主机A断开与主机C的TCP连接。5. 察看主机B、C、D捕获的数据,填写下表。表7-4 实验结果字段名称4567序列号99639615532182769083218276908996396156确认号32182769089963961569963961563218276909ACK1111SYN0000 结合步骤3、5所填的表,理解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握手的释放连接过程,理解序号、确认号等字段在TCP可靠连接中所起的作用。练习二:利用协议编辑器编辑并发送TCP数据包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在本实验中由于TCP连接有超时时间的限制,故协议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两位同学要默契配合,某些步骤(如计算TCP校验和)要求熟练、迅速。 为了实现TCP三次握手过程的仿真,发送第一个连接请求帧之前,编辑端主机应该使用TCP屏蔽功能来防止系统干扰(否则计算机系统的网络会对该请求帧的应答帧发出拒绝响应)。 通过手工编辑TCP数据包实验,要求理解实现TCP连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断开连接的全过程。在编辑过程中注意体会TCP首部中的序列号和标志位的作用。 首先选择服务器主机上的一个进程作服务器进程,并向该服务器进程发送一个建立连接请求报文,对应答的确认报文和断开连接的报文也编辑发送。其步骤如下: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设置过滤条件(提取HTTP协议)。2. 主机A上启动协议编辑器,在界面初始状态下,程序会自动新建一个单帧,可以利用协议编辑器打开时默认的以太网帧进行编辑。3. 填写该帧的以太网协议首部,其中: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服务器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0(IP协议)4. 填写IP协议头信息,其中: 高层协议类型:6(上层协议为TCP) 总长度:40(IP首部 + TCP首部) 源IP地址:主机A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服务器的IP地址(默认为53) 其它字段任意。 应用前面学到的知识计算IP首部校验和。5. 填写TCP协议信息,其中: 源端口:任意大于1024的数,不要使用下拉列表中的端口 目的端口:80(HTTP协议) 序列号:选择一个序号ISN(假设1942589885),以后的数据都根据它来填写 确认号:0 首部长度:50(长度20字节) 标志位:02(标志SYN=1) 窗口大小:任意 紧急指针:0 使用协议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方法计算校验和;再使用协议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方法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TC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哪些内容?答:协议字段、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