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公开.ppt_第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公开.ppt_第2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公开.ppt_第3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公开.ppt_第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公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始得西山宴遊记,【而】 1.漫漫而遊 2.觉而起,起而归 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自其变者而观之 【穷】 1.穷且益坚 2.入深林,穷回溪 3.欲穷其林 4.觉宇宙之无穷 5.洋洋乎与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穷 【徒】 1.郯子之徒 2.日与其徒上高山 3.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乎】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浩浩乎而不知其所止 3.此非孟德之诗乎 4.知不可乎骤得,生平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xi (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散文与韩愈齐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集有河东先生集。 永贞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柳州,年47岁。因此也称柳柳州。,“文章憎命达”, 杜甫天末怀李白,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袁家渴记 钴鉧潭记 石渠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石涧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城山记,代表作品,一、相关知识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始得西山宴游记,1、读出重音:动词、韵字要重读。 2、读出节奏 3、读出气势 4、读出情感,朗读要点,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是变化的,请找出课文中体现情感变化的语句。,整体感知,“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m)索,处则若关桎梏 (zh )”。 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品读第一段,在这里,柳宗元一连使用了9个表示顺接关系的“而”,从中可以体现出柳宗元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看待这片山水景致的?,品读第一段,庄子秋水中记载:有一种叫鹓(yun)的鸟,“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鹓:在传说中都是像凤凰一样的瑞鸟。 、醴泉:甜美的泉水。,品读第二段,柳宗元为什么不为那些我们认为是美的山水景致而挥墨动笔,为什么只对“怪特”、“特立”的山水感兴趣呢?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怎样的人生态度?,思考,1、怀才不遇时的抑郁惆怅,2、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傲世情怀,一、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各题。 环节一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为: 僇人:,动词,成为。,受刑戮的人,罪人。“僇”同“戮”,刑辱。,(2)居是州 是: (3)恒惴栗 恒: (4)其隙也 隙: (5)则施施而行 而: (6)日与其徒上高山 日: (7)穷回溪 穷:,代词,此,这。,副词,常常。,名词,公务之暇,空闲。,连词,表修饰。,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8)到则披草而坐 披: 而: (9)卧而梦 梦: (10)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 趣:,动词,分开。,连词,表顺承。,名词作动词,入睡。,至。,同“趋”,往,赴。,(1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凡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是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指示代词,这。今义指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文: ( ),我认为只要是有特点的永州的山水,我都游览过了。,定语后置句,环节二 分析文理 3对这段文字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自余为僇人”开局实含受辱与被害的悲愤。 居于永州而一直感到忧惧,一“恒”字深刻表现了被贬后的心态。 B从这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 栗”的阴影的表现。,.,C这段写“未得”西山之前的“漫漫而游”,看似与 写西山无关,实则是为引出下文的西山之景作铺垫。 D本段中作者游览没有目的性,借饮酒和入梦将压抑 之愁决于山水之中的率性表现,正是作者心灵孤寂苦闷不知所往的表现。 解析:B项,作者因忧而游,但此时并未达到“乐以忘忧”的程度。 答案:B,二、诵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 突破词句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因坐法华西亭 因: (2)始指异之 异: (3)缘染溪 缘:,介词,由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介词,沿着。,(4)穷山之高而止 高: (5)攀援而登 而: (6)箕踞而遨 箕: 遨:,形容词作名词,最高点,顶点。,连词,表修饰。,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动词,游览,这里指观赏。,(7)岈然洼然 然: (8)攒蹙累积 累积: (9)萦青缭白 青、白: (10)四望如一 一:,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层层堆叠、重叠。今义指层层,增加;积聚。,皆为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数词作名词,一体。,(1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然后: (12)而莫得其涯 涯: (13)引觞满酌 引: (14)不知日之入 之:,古今异义词,这里是两个词,这样以后。今义,表,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名词,边际。,动词,拿起。,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自远而至 远: (16)游于是乎始 于是: (17)故为之文以志 为: 之: 以:,古今异义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这。今义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形容词作名词,远处。,动词,写作。,代词,这。,表目的的连词,用来。,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 ( ) (2)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 ),这以后才知道我先前(所游览的山水)都不能算是游,览,真正的游览是从此(时)开始的。,这一年,是元和四年。,省略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时,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4)无标志判断句。这类判断句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环节二 分析文理 6以下属于“游于是乎始”原因的一项是 ( )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A B C D 解析:“游于是乎始”意指真正的游览是从西山开始,所以表现作者游西山的感受才是备选项。均不符合要求。 答案:D,7对这一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文段的“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三组画 面,生动、准确地描绘出西山的“怪异”之景。 B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 手法(即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C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 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D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 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解析:C项,“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不当,应是表现作者急于欣赏西山美景的迫切心情。 答案:C,那么,在人生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