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而深受命题人的青睐。但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有的读不懂诗歌,有的找不到答题方向,有的答题不规范。为此,二轮复习重在提供给考生一套可操作的解题流程,教考生依据流程答题,一步步缩小思考范围,一步步检索加工。抓关键词句,明诗歌意旨;抓设问角度,明答题指向;抓答题规范,明表述逻辑。做到步步为营,稳“抓”稳“答”!,1.看标题(结合注释),两步教你读懂诗歌,(1)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注释。有些诗歌后面有对作者、写作背景或是诗词中偏僻语的解释,有的是一些典故的出处及其解释等等。要注意,任何一个注解对解读诗歌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在高考的试卷中。,2.看作者(知人论世),即看作者生平事迹、思想、写作风格、时代背景等信息来全盘考虑诗歌主旨,这有赖于考生平时的了解与积累。如李白的豪放飘逸,诗中多流露出自信达观、傲视权贵、追寻精神自由之思想;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多抒写忧国忧民之思;陶渊明的恬淡闲适;再比如婉约派的柳永,豪放派的苏辛,一生忧国忧民矢志北伐却又壮志难酬的陆游等。,3.看情语,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这是理解诗歌情感的一条命脉。如2015年全国卷残春旅舍颈联中的“愁”、尾联中的“免被尘埃污”“待眼明”,都是“情语”;2015年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首联中的“爱”“暂开颜”,也是“情语”。 情语多出现在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阕,有时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 当然,不是诗中所谓的“情语”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故意用反语。当然,这种情况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读懂诗歌的王道是读懂语言。要遵循诗歌的语言逻辑,深入语言内核。在景与情构成的“阅读场”中,就诗论诗,咬文嚼字,把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泡开”“还原”,不可太倚重背景资料而知人论世,更不可空凭经验感觉而主观臆测。,对于那些无标题(或标题不含重要信息)、无明显情语的诗来说,读懂它只有靠品语言了。例如清词人纳兰容若的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学生读这首词,常为词牌名“梦江南”(又名“江南好”)所迷惑,以为词人写此词时心旷神怡,饶有兴致。这样一来,作品的基调就完全搞反了,回答任何问题皆是枉然。这首词中“江南好”是事实,“城阙嵯峨”也是事实,仿佛高峻威严的形象呼之欲出,但词人笔锋一转,“陵前惟石马”“陌上有铜驼”两句将一派衰颓之气道出,瞬时收敛了开篇的高峻之象,转而铺开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最后以“玉树夜深歌”作结,引典入词,更是增添了朝代更迭的哀伤。,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即时小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1)读懂诗歌: 题目(注释)提供的信息:_ 翻译诗歌正文:_ 拎出“情语”:_ 答案 “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 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青山回应)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让咱们相互为伴,面对风寒)。山头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峦、清澈的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但愿它们能明了我的心志,人同此情,心同此景)。 “偃蹇”。(“寒”及“离骚”也暗示了一部分情感),(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答案 本词刻画了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3)有人评价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以下各表将古代诗歌中的“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准要点和答题定向”四个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汇总,旨在教给考生在考场上快速审准题,明确答题方向。,明确诗歌答题方向,一、形象类,【即时小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 行为洒脱。从“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诗句中,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情趣高雅。从“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诗句中,写陈居士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蝉 在狱咏蝉,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两首诗,同是咏蝉,但所咏事物的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答案 虽是咏蝉,托物言志,但两首诗喻意却有所不同。 虞诗表面上写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蝉声凭借了秋风的传送,而在诗人看来,则是居高而自能致远。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骆诗则是借蝉来喻自身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二、语言类,【即时小练】,3.(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内宴奉诏作,曹 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也就是分析诗歌炼字之妙。鉴赏诗歌炼字技巧,应从形式(修辞等手法)到内容(表面意思),再到表达的情感作出赏析。若选“弱”“昏”好,先分析“臂弱”“眼昏”写出了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若选“健”“明”好,先分析“臂健”“眼明”写出了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答案 (观点一)作“弱”“昏”好。 (1)“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2)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1)“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2)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三、技巧类,【即时小练】,5.(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 舟中,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 本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用“缴缠”形容无形的“诗”,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诗”具象化,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之景,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修辞手法。,答案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到蜀后记途中经历,雍 陶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前四句写“途中经历”时,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既要答出表达技巧,也要举例简析。 答案 借景抒情。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表达出旅途步履维艰的慨叹。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前四个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逐层推进。“剑峰重叠雪云漫”为第一层,“大散岭头春足雨”是第二层,“褒斜谷里夏犹寒”是第三层。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层层推进。铺陈渲染。“剑峰重叠”“雪云漫”“岭头春足雨”“谷里夏犹寒”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对偶。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答出两条即可。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四、思想情感,【即时小练】,7.(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 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诗歌中的用典首先要明白典故本身的含义,这是注释显示的信息。然后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追求作答。 答案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仁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如果说“增分突破一”教你读懂诗歌、“增分突破二”教你明确答题方向是圈定思考范围、信息输入的话,那么“增分突破三”就是教你套用模板,高考精准拿满分。这不仅要求你将获取的信息罗列出来,更要求你在表述时逻辑清晰、用语规范,将得分点条理地展现出来。现归纳出6大题型的答题模板,让你在考场上做到思考有方向,答题有套路,做到有法有据答题,满分满意而归。,套用模板,高考精准拿满分,一、分析形象型(包含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意象),答题模板 诗中塑造了_、_(人物的特点)形象(自身还是塑造的形象),(步骤1)通过对_、_的描写(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了_、_(特征),(步骤2)抒发了_、_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步骤3),【即时小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步骤1)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步骤2)抒发了思念心上人的怅恨之情。(步骤3),二、分析意境型,答题模板 这首诗借_等意象,描绘了一幅_的画面,营造了一种_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_的情感(心情,心境)。,附:意境相关术语,【即时小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热爱山水自然、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三、分析技巧型(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章法),答题模板 这首诗(词)中运用了_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步骤1)(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此手法的具体运用_,(步骤2)运用此手法所产生的效果_。(步骤3),【即时小练】,3.(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四、炼字、诗眼型(语言类题),答题模板 _字是_(意思),(步骤1)生动形象地表现出_(物)的_、_的情态(情景,状态),(步骤2)形象地刻画了(物)的_、_形象,(步骤3)从而表达了诗人_、_的情感。(步骤4),【即时小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1)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步骤2)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3)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4),五、分析语言特色型(语言类题),答题模板 本诗在语言运用上具有_的特色。(步骤1)诗中某句(词)写出了_。(步骤2)诗人运用这样的语言抒发了_的情感。(步骤3),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BT 11314-2023 输电线路共享铁塔设计规程
- DLT 5461.2-2013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2部分:总图运输
- 广州酒家集团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随机面试题及答案
- 农业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实践案例总结报告
- 公务员面试募捐面试题及答案
- 会计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海南航空校招真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纪实面试题及答案
- 光大集团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全国医疗应急能力培训系列课程参考答案
- 初中英语试卷讲评及课堂教学设计
- 上海安保考试题目及答案
- 糖尿病专家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深圳市罗湖区九年级(上)英语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解析版)
- 雨课堂在线学堂《中国传统文化》课后单元测试答案
- 2025年大学《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思想》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独孤一箭实盘交割单 独股一箭20w实盘交割单
- 2025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冬季施工混凝土养护方法
- 2025年医学高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