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二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二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二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二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二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造,体系构建,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造,速填:_,湿润地区,岩浆岩的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河谷的形成,盆地或谷地,三角洲、冲积扇的形成,裂谷、断块山,切脉高考纵观近五年全国课标卷的高考命题,本专题知识出现的频率很低,但2015年开始出现了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考查了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预计2016年本专题知识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重点。1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来考查,将以选择题形式呈现。3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侧重考查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将以选择题、综合题形式呈现。,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学说,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岩石类型判断地质作用。2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划分、边界类型)运用此学说解释地理现象。,(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BCD,C,C,思路分析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1)第(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大理岩”“_”“过程”等。(2)第(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大洋中脊”“新的_”“形成过程的代码”等。,石灰岩,洋壳,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结成岩,固,重熔,再生,(1)图中代码表示外力作用的是()ABCD(2)图中三个虚线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是()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ABCD解析:图中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三个虚线箭头均指向沉积物,其地质作用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D,B,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类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产生的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甲岩石类型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D玄武岩2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岩石圈B为岩石圈CM与长江三峡的形成有关D在F、N作用下,有可能形成岛屿,A,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为软流层,通过N箭头指向丙,可知丙为岩浆。丙通过实线箭头(内力作用)指向乙,故乙为岩浆岩。丙、乙都通过虚线箭头(外力作用)指向甲,故甲为沉积岩。第2题,虚线为莫霍界面,故为地壳,应为岩石圈,A、B错;M为重熔再生作用,它与长江三峡的形成无关,C错;F为外力作用,可能形成岛屿,如冲积岛,N为岩浆活动,可能形成火山岛。,板块构造学说,3与图示区域相邻的板块有()A2个B3个C4个D5个4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虚线表示海平面),与实际相符的是(),C,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板块,其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邻,故C选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形成断层;乙处板块张裂,是上地幔软流层岩浆上升的地区,易形成海岭和断层;丙、丁两处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可能形成海沟和造山带。,考点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板块构造学说地貌的形成。3区域图地形地貌成因分析。4湿润地区流水(侵蚀、堆积)作用流水(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分析。5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堆积)作用风力(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分析。,2014高考全国卷,T36(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思路分析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_季”“西风”“就地起沙”“风沙流”“近地面2030厘米”等。(2)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_沿岸”“冬春季”“沙源”等。,冬春,东北部,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下游,低,标准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C,(2)河流注入错那湖形成了三角洲,其成因与下列关系不大的是()A河流流经山区携带大量泥沙B注入湖泊时,地势低平,水流变缓C受强大西风影响,在此形成狭管效应D湖水顶托作用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盛行西风,形成的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故选C。第(2)题,河流注入湖泊形成了三角洲,其成因与强大的西风关系不大。,C,1内力作用与地貌(1)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判断依据,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一般成山,有时成谷(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一般成谷,有时成山(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2)褶皱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原因背斜构造a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天然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b隧道的良好选址:背斜为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因而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c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构造a寻找地下水:向斜底部低洼,易汇集地下水。b水库坝址选择点:物质坚实,基础牢固。,c矿产钻探处:岩层中含有的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导致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3)断层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原因泉水、湖泊分布地:地下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成湖。河谷发育:断层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回避处:断层处地质结构不稳固,岩石破碎,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可能会诱发地震等。,特别提示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3.河流地貌的发育(1)流水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不同河段受到的流水作用类型不同,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其堆积地貌分布如下图所示:,(2)河口三角洲成因分析自然原因a上游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植被较少,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b下游和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容易堆积。c海水顶托作用明显,流速更加缓慢,泥沙大量堆积。人为原因: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开矿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质构造的判断,1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下列关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bcdBdefgCcdbaDdcba3关于丙、丁之间的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A山岭B背斜C向斜D地垒,C,D,C,解析:第1题,图中甲、乙两处地势低平,而丙处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因此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丙处。第2题,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下向上依次形成。第3题,丙、丁之间由岩层弯曲状况可知为向斜。,地质构造的应用,4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块营建基地中哪处危险性最高,其理由是()A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B甲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逆向坡地C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山顶D丙基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5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是如何生成的()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B经沉积作用固结形成C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D经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D,B,解析:第4题,当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相同时,即为顺向坡地时,易发生岩层滑移现象。丙基地位于顺向坡地,产生滑移的可能性最大,危险性最高,D项正确;甲基地位于逆向坡,岩层结构相对稳定,地层滑移危险性最低,A、B项错误;乙地开挖对岩层滑移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其位于山顶,危险性相对较低,C项错误。第5题,开挖甲基地所出露的岩石为砾岩和砂岩,二者都属于沉积岩,是经外力沉积作用后,固结成岩而形成的,B项正确;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岩浆岩,A项错误;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的是变质岩,C项错误;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的是石灰岩,D项错误。,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6观赏图中所示奇观的最佳时间是()A12、1月B3、4月C7、8月D10、11月7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该风是()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B,C,解析:第6题,从材料中可知,“白沙碧水”奇观出现在雨季,结合当地的降水资料图可知,3、4月降水多,所以3、4月份是观赏图示景观的最佳时间。第7题,根据“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规律,并结合图中沙丘形态东北部缓、西南部陡判断,该地的定向风为东北风。,8甲、乙、丙为河流沉积层,其沉积物分别是()A河卵石中粗砂粉细砂B河卵石粉细砂中粗砂C粉细砂河卵石中粗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