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美版高中摄影教案【篇一: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集】【篇二:人美版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和审美功能。 三、课堂小结 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尝试鉴赏你喜欢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美术鉴赏的概念:字面意思,教材中定义 二、美术鉴赏的分门别类:依据艺术门类分为:绘、雕、建、设、书、摄等。形式语言:具象、意象、抽象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社会、教育、审美功能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探究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二、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三、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赫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 :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c、提问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 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 库普卡的牛顿色盘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 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c、提问: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c、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四、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五、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 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 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3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六、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 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 、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4、具象艺术的功能。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篇三: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目 录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 第2课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 第3课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 第5课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 第6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 第10课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 第12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 第13课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116) 第14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134) 第15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 第16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 第18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 第19课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 第20课 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 1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 意义 高天民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 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 1绘画 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 、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 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 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 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 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第四部分“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二、 教学内容资料 (一) 作品分析 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摄影)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米勒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他讨厌“夸张、装腔作势和虚情假意”,他指责那些为了职责而忘记自己品格的人(即那种被社会扭曲和异化的人),因为他们已失去了他们的本性和真实性,而这些正是艺术家所必备的。因此他要求自己一定要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确看到,他努力将自己所见真实地表现出来的意图。无论是簸谷者、扶锄者、播种者、晚钟、拾穗等著名作品,还是牧羊女、喂食、折枯枝的人、砍柴者、在休息的葡萄工人等这些不太有名的作品,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和艺术家对生活观察之深入。播种者和簸谷者之艰辛、扶锄者和休息者之劳累、拾穗者和喂食者之贫穷,都以其深刻的真实性给观众以震撼,这与以往富丽堂皇的罗可可艺术,甚至与当时巴比松画家那阳光明媚、美丽轻松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不同。当来自官方和保守势力的批评家对他大加指责时,米勒给予了坚决的反击。他说:“我将坚强地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碍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决不做把农民加以美化的蠢事。如果只能无力地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他又说:“表现大地的呐喊这不是我的发明,古已有之。我想诸位评论家们是有学识有教养的人,可我不能人云亦云,因为我生来只知道土地,我只能忠实描绘我对劳动时的观察和感受。”米勒从生活中发现的是悲壮、内在、深沉的美,他使人们看到了生活中惨烈的一面。这其中既有同情又有控诉,从这一面说,他与杜米埃一样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也正因此,米勒的画使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评论家大为惊恐,他们把他看作是社会主义者,说他企图骟起爆动,比库尔贝更危险。他们从播种者中看到了起义者的步伐,从拾穗中看到了“在这三个拾穗者背后的地平线上,隐现出造反派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因此他们叫嚣“要把这位无政府主义的画家从画坛上清除”。 在19世纪欧洲美术史上,作为农民画家的米勒是无与伦比的。他塑造的大量感人的农民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法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因此不少肯定者亦把他说成是革命者,是一个无产阶级的艺术家。其实,米勒是个不问政治的人,他曾说过,“一个搞艺术的人干预政治是不明智的”。所以当库尔贝邀请他做巴黎公社委员时他拒绝了。他的作品只是由于它们的极度真实性而被不自觉地赋予了社会的意义。不过他的真实性与库尔贝也是不同的,他借助的是印象和气氛,他在自然中寻找的是那些特征性的东西,因此他反对用准确无误地描摹自然和具体的细节来说话(这与勒南兄弟亦大有区别),因为这些细节会破坏他常说到的那种“思想”和感觉。他认为那些具有独特造型的动作和特定的环境就足以表达他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看到他只画一个人,或把人物变成环境一部分的原因。另一方面,他从不像库尔贝那样使人物突现在画的表面上,也不以强烈的肌理来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远程登录协议书范本
- 超市门面分租合同协议
- 转让门店收款合同协议模板
- 日本安全协议书
- 路拌机租赁合同协议
- 车主和公司签合同协议
- 转让出售吸塑机合同协议
- 轻泥土成品售卖合同协议
-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流程及合作细节说明
- 车辆运输责任合同协议
- DB31T 1419-2023医疗付费“一件事”应用规范
- Unit1 Greeting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年度涉密电子设备研发与生产保密协议范本
- 《中国染织史》第九章-五代、两宋的染织工艺
- 2025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学生组题库及答案(共120题) - 副本
- 2024年09月北京北京银行北京地区社会招考(919)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中职心理健康第五课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 足浴技师押金合同范例
- 水工环高工答辩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