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_第1页
让语文课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_第2页
让语文课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_第3页
让语文课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_第4页
让语文课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让语文课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 让语文课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 周云芝 在课堂中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教出思想,教出情感,教出智慧,教出对语言的敏感,教出对语文的钟情,这就是语文味。 一、充分展示教师素养,用心创设语文氛围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我们要让语文课堂散发她的“语文味”,我们必须“以内养外”“补血养颜”,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腹有诗 书气自华,让自己的语言具有语文味。语文教师要追求艺术语言的境界: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快慢有间,停顿适当,张弛有度,具有语音美;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 二、充分展示文本特点,自然洋溢语文芳香 2 / 6 (一)让琅琅书声贯穿语文课堂 1.教师范读能引生入境。范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课文教学的第一件大事。范读者绘声绘形绘色,听者人情人景动容,把视觉转换为听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陶醉。实践证明,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培 养学生对阅读对象或课文的喜爱之情,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人文情感。 2.读对读通能帮助理解读正确,读流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他的读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如一位老师教第九册黄山奇松课文时,为了、上学生感悟三种黄山松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学生有了读的基 础,再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发现了这三棵黄山松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就不难了,学生很快就找到答案。根据教师的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答案就不一样,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体现,这样的读就充满语文味了。 3 / 6 3.有目标读能理解深刻。为了让“带着目标读课文”成为学生的读书习惯,我设计两种训练。( 1)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提出三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阅渎仔细,而且会思考,会质疑、释疑,对课文的理解也深了,阅读不再是肤浅的了。( 2)在课堂上,带着任务渎, 。如我教诺贝尔时,引导学生体会诺贝尔为民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一步,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请你边读边思考,画出文中有关语句并用一两个词归纳出来。学生的答案各不一样,但都是自己潜心阅读后的感受、体验。第二步,诺贝尔发明炸药分哪几个过程?哪个情节最打动你?为什么?这样不离文本,紧抓读,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口读心思,读出了语文味。 4.怀情而读能升华情感。这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口诵心读,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后的朗读。这时的情感得到升华,通过朗读创造性地表现这 种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深情。如教灰椋鸟时,学生在体会灰椋鸟归林后的热闹情景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灰椋鸟欢快的心情吗?”我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让人仿佛亲4 / 6 身来到了农场欣赏鸟儿归林后的欢快场面。有了感情朗读,语文味就更浓了。 (二)让品味凸显学生思维 1.品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可以捕捉到许 多信息:文章的体裁,故事的梗概,写作的脉络,作者的观点。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就要品读文题,抓住了这一点就牵住了牛鼻子。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坐骑,彭德怀和这匹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结局如何呢?整个教学问题都可由文题而生。 2.品字词。“课文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选择课文的精湛词句与跟它相近词句进行比较,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式,仔细解析它们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范围、程序、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让学生比较,推敲感悟课文语言,对培养 学生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增强教学境界的艺术美、浓化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极为有利。 3.品语句。理解性探索阅读是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一步,只有对关键句、重点句理解透彻,才能准确把握文意;5 / 6 只有弄清疑难句,才能扫清理解全文的障碍。品句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三)让随文写话浸润学生心田 1.模仿写。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再说每篇文章其实都是写作的范文,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都是学生模仿和待以迁移的对象。例如,学生学完我和祖父的园子感受到了童年的萧红是那么自由快乐、调皮可爱,文中所写内容虽然看似零散,但都围绕“趣”字展开,可以让学生仿其写法,抓住一件事来表现自己天真调皮可爱的特点。 2.想象写。文学作品注重含蓄,书不尽,意无穷,有较多的地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去填补空白,丰富当时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写话 的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艾滋病症状的资料,想象小恩科西会怎样与病魔作斗争,以此写一段话。学生在想象中,深切地体会到小恩科西的坚强6 / 6 乐观。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味就显现出来了。 3.升华写。一篇文章学到有味儿时,文章的情感上升为自己的情感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感觉 不写不快。这时就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好时机。如教完爱如茉莉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以诗歌的形式写一篇题为“爱是什么”的美文,适时展示,交流,欣赏。 语文教学艺术并不深奥 莫测,虚无缥缈,只要教师在教之前走进课文,在课文中尽情地领悟语文味,然后,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起来,融于一体,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与美好的情操、作者深邃的思想。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