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版系列课件-第五章.ppt_第1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版系列课件-第五章.ppt_第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版系列课件-第五章.ppt_第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版系列课件-第五章.ppt_第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版系列课件-第五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公共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公共生活有序化对 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 秩序的基本手段; 正确把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自觉践行社会公德 规范,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公共生活 中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努力做维护公共秩序 的模范。,本章学习重点、难点、热点,本章学习重点: 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领域的形成、 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 意义和基本手段。 知识方面的重点,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本章学习重点、难点、热点,本章学习难点: 用所知的社会公德规范和公共生活的法律 规范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 步。,本章学习重点、难点、热点,本章学习热点: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中的 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有些现象在高等 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招生问题、大学 生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等。如何认 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如何规范这些方面的秩 序,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促进公共生活 领域的整体文明程度?对这些问题,需要思考。 更需要行动。,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朋友 名牌大学学生虐熊案思考,时间:2002年2月23日 地点:北京动物园,刘海洋接受警方调查,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朋友 名牌大学学生虐熊案思考,时间:2002年2月23日 地点:北京动物园,刘海洋接受警方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朋友 名牌大学学生虐熊案思考,大学生泼熊事件、大学生微波炉烤犬事件、研究生虐猫事件、酒精泡鸟事件 大学生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 优秀大学生是不是“学习好”就够了?,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人类在社会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 (与私人生活相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领域虚拟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 工作秩序、教学秩序、 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 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时间:2006年7月10日 地点:德国世界杯决赛赛场,齐达内用头把马特拉奇顶翻在地,主裁判埃利松多向齐达内掏出了红牌,齐达内低头从大力神杯旁边走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齐达内“撞人事件”,在7月10日进行的德国世界杯决赛中,齐达内利用点球帮助法国队首开纪录,马特拉齐随后头球将比分扳平。比赛进行到109分钟时,马特拉齐后场盯防齐达内,两人似乎发生口角,齐达内突然头顶马特拉齐胸口上,后者应声倒地,主裁判埃利松多鸣哨暂停了比赛。通过征询场下裁判,本场主裁对齐达内出示红牌。最终,法国队在点球大战中不敌意大利。一些媒体认为,正是齐达内不冷静的行为,造成本身局面占有优势的法国队最终输掉了比赛。 7月20日,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宣布了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事件的处罚结果,齐达内和马特拉齐分别被处以罚款和禁赛的处罚。 处罚结果如下:齐达内由于头撞对方球员被禁赛场,罚款瑞士法郎(约合美元);马特拉齐在此事件中同样负有一定的责任,被禁赛场,罚款瑞士法郎(约合美元)。处罚没有提到剥夺齐达内的金球奖,齐达内在职业生涯的末尾保住了世界杯上的这一殊荣。,2006年德国世界杯齐达内“撞人事件”,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生活有序化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1.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2.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 3.要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形 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摩西十诫,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内容基础性 对象广泛性 表达简明性 形成继承性,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1.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 2.改革开放为社会公德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北京大学版 1.迟到旷课;2.随地吐痰;3.践踏草坪;4.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5.乱扔垃圾;6.占座不到;7.考试作弊;8.损坏公物;9.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10.上课和自习时不关手机。,西安交大版 1.图书馆、教室、会场手机铃声或接打手机;2.乱扔杂物、垃圾;3.占座位;4.部分学生组织腐败;5.浪费能源;6.偷窥,偷听,偷拍;7.食堂买饭菜不排队;8.粗口;9.在墙壁、课桌等公共设施上乱写乱画、乱涂乱刻;10.食堂餐后餐盘不送残食车。,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 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 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 规范,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近日,张先生乘坐公交车去办事,当车停靠站时,一前一后上来两位老人,“当时我差点又站了起来,但很快又否定了这个行为,因为如果起来让座的话,这就是我今天在这辆车上第次让座了。” 原来,当天公交车上的乘客并不是很多,只有六七个乘客站着。“上车刚过了一站,就上来一个老大爷,由于我坐在靠前车门的地方,看见他上来就把座让给了他。”过了一会,这位老人下车了,张先生又坐回了原来的位置。“没几站又上来一位老人。由于那站下车的人也不少,我想后边会有空座,就没起来。可这位老人上来停了一会就站在我旁边了,我回头一看已经没有空座,就又起来把座让给了他。”但这次不像上次那么自然了,张 先生心里总有一种怪怪的说不出的感觉。“第三 次想让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都盯着我,还听到 有人小声议论,说什么怎么就显着你了呢,傻 不傻呀。”想到这些,张先生感觉好像自己的 让座行为成了一种罪过,终于没有第三次站起来。 问题:根据“让座行为成另类,让座让到不 敢让”的案例,请回答:如果你是那位张先生, 你在这一过程中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座行为成另类,让座让到不敢让,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剽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 2.网上行为不文明; 3.网上色情有局部泛滥之势; 4.“黑客文化”受宠; 5.随意作假、不愿在网上透露真实信息; 6.网络道德认知力不高。,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国博客第一案”宣判,无节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浪费时间 2.浪费金钱 3.危害健康 4.人格异化,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手机短信文明公约,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1.指引作用 可以作什么(授权性指引) 不得作什么(禁止性指引) 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2.预测作用 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等行为的,可处以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3.评价作用 评价行为合法与不合法,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4.强制作用 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 和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 社会正义,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5.教育作用 影响思想,培养和提高法 律意识,引导依法行为, 使法律获得人们内心才认 同,自觉遵守,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1.基本精神 一方面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人人懂法、守法,既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又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造成侵害; 另一方面规范、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在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的同时充分保障人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2.主要内容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4)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二)集会游行示威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立法目的: 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二)集会游行示威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基本原则: 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和平进行原则。,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二)集会游行示威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集会游行示威的条件。,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环境保护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立法目的: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环境保护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三)环境保护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主要内容: 何谓环境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 义务 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四)道路交通安全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立法目的: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 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 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四)道路交通安全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 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四)道路交通安全法,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主要内容: 道路通行原则 交通事故处理原则 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立法目的: 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基本原则: 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 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 合 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 法律规范相协调,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主要内容: 保障互联网的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 合法权利 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为(行政违法行 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备受关注的“中国博客第一案”昨天下午在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公开宣判,法院认定:被告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没有直接对原告陈堂发实施侵权,其过错主要在于对有害信息的判断标准存在失误,发现有害信息后监管不力。法院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起5日内,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刊登致歉声明并保留10日;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有关专家称,此案的判决对规范博客网站的运营意义重大。 “对此判决,我基本满意。”昨天,本案原告陈堂发副教授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此判决确立了网站的侵权事实,使其合法权益得到了部分的救济,但本案的“公共价值”没能得到体现,表现为“承担监管过失责任的博客网站为其行为付出的代价太小了”。 法院审理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7条规定: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单位发现互联网上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时,要采取措施,停止传输有害信息,并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因此网站承担有监督控制、停止 传输有害信息的法定义务。而网民在网络中承担的法定义务与现实 生活中并无区别,任何人不得利用博客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在烂 人烂教材这篇博客日志中,作者K007用“猥琐人”、“流氓”等 词语评价原告,而这些评价在通常人看来明显具有侮辱性质,故 烂人烂教材因存在侮辱原告的内容面而构成有害信息。,“中国博客第一案”宣判,法院认为,原告于2005年10月24日电话通知被告删除信息,可以认定被告此时已经发现有害信息,其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采取措施停止有害的传播。但是网站要求陈提供身份证明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未尽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件回放:争议博客引纠纷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陈堂发诉称,2005年6月24日起,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拥有的中国博客网上刊登有烂人烂教材的博客日志,该文章中指名道姓将他斥为“烂人”、“猥琐人”、“简直就是流氓”,对其直接辱骂和攻击。 陈堂发认为网站没能及时删除文章,接到他 的电话通知后又拒绝删除,网站的过错导致他的 名誉受到严重损害。陈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 害、删除烂人烂教材及在中国博客网网站上 对此事件的评论中所有辱骂他的言辞,并在中国 博客网站首页刊登致歉声明,赔偿经济损失1324 元、精神损害赔偿金1万元。,陈堂发,“中国博客第一案”宣判,喧嚣一时的全国首例盗号案已最终审结,两名被告在最后上诉期并未提出异议,一审判决成为终审。两名被告因合作盗卖了多个号,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分别被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