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基础知识过关测】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平衡关系,不协,调,科学,征服自然,不,协调,2.直面环境问题: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破坏:如_(图例甲)、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图例乙)。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图例丙为_。,土地荒漠化,酸雨,危害,(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_,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是_,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_。,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更为严峻,【高频考点互动研】【典题升华】(2015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知识详解】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表现(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拓展提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承受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足够能力解决环境问题。(3)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转嫁污染。,【跟踪检测】(2017揭阳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解析】1选B,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夏季输沙量很大,说明该流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图示信息不能表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问题。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输沙量大,会导致下游河道、水库的淤积严重。河道、水库淤积,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威胁,河流易决堤泛滥。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河道淤积,不利于内河航运。,【加固训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近年来华北地区冬半年雾霾天气多发,PM2.5浓度增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回答(1)、(2)题。,(1)导致该地PM2.5浓度变化的首要污染源是()A.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B.道路及建筑工地的扬尘C.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D.生活燃煤排出的烟尘,(2)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优化产业结构C.实施人工降雨D.加强环保执法力度,【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图中可知颗粒物浓度较大出现在8点和18点前后,此时正值上下班高峰期,由此推断其为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所致。而生活、建筑工地、工业生产其活动周期不具有这种日变化周期,可以排除。第(2)题,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是控制污染源,分为政策性和技术性措施。政策性措施主要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属于政策性措施。技术性措施主要是提高技术减少排放。城市雾霾颗粒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建筑及风所扬起的固体颗粒物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能够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人工降雨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考点二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过关测】1.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图中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持续发展是基础,_持续发展是条件,_持续发展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_原则、_原则、_原则。,经济,社会,生态,生态,经济,社会,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我国基本国情:发展中的大国,当前肩负着提高_、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_的历史任务。(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_的人口过多。,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低素质,资源相对短缺:人均占有量较少,_较低。,极大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迅速_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_,利用率,由城,市向农村,加剧,(3)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生态效益,再生资源化,生态化,(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环境效益:资源的_利用,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经济效益:有利于_和调整_。,可持续,技术改造,工业结构,4.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结构,生态上和经济上,【高频考点互动研】【典题升华】(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知识详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a.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b.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提升】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跟踪检测】1.对于某些发达国家企图否定京都议定书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不负责任做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予以坚决反击。发达国家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解析】选A。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注意材料中发达国家“不负责任做法”,违背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2017盘锦模拟)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24题。,2.该地形区是()A.太湖平原B.江南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3.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少冻土广布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A.B.C.D.,4.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较低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解析】2选C,3选A,4选A。第2题,根据表格分析,该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和滩地,我国的沼泽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只有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该地形区1月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江南丘陵、太湖平原1月均温在0以上,黄土高原距离秦岭淮河一线(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不远,1月均温不会达到-16.4。第3题,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冻土广布,阻挡了水的下渗。第4题,据表格分析,该地位于三江平原,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而不是城市化水平较低。,【加固训练】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赚钱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1)、(2)题。,(1)“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B.C.D.,【解析】(1)选A,(2)选B。第(1)题,虽然“慢生鸭”生长慢,资金循环周期长,但是,由于其天然性,更利于消费者的健康,所以鸭农提高价格,获得高利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第(2)题,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的做法都对人体及环境产生危害。,热考图表系列十五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技法点拨】循环经济关联示意图的判读,第一步:读环境要素,判断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上图中的沙漠为循环关联图的前端,因此该区域地理环境最突出的要素就是“沙漠”,因此可以知道该区域气候干旱,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水,但是该区域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农产品品质好。,第二步:读产业(因果)链,判断产业部门(地理事项)。上图产业链:牧草牛羊有机牛羊肉,判断出畜牧业;土壤有机瓜果蔬菜,判断出有机农业;甘草种植药品、保健品,判断出中草药产业。,第三步:读关联(箭头),分析因果关系。如上图中针对“沙漠”适宜种植甘草和发展沙漠旅游,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甘草种植的基础上,有利于固氮、固沙,形成土壤,进而发展区域有机农业和种植牧草,既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又发展了畜牧业和以畜牧业为特色的旅游业,因此促进了整个区域生态协调、经济提升、社会和谐。,第四步:概括关联图,分析关联图的意义。如上图中在沙漠地区通过恢复植被,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在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再发展其他相关的经济产业部门,来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点训练】(2017岳阳模拟)图为某企业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