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知人论世,1.作者作品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荀子早年曾游学于诸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德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2写作背景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温馨晨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栏目索引,温馨晨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定胜天”吗在人类的干预下,2000年前曾与荀子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现已荡然无存,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灭绝的。可见,人口的急剧膨胀,是以大批生物物种灭绝为代价的。我们不应归咎于提出“人定胜天”的荀子,我们又该归咎于谁呢?还是将忏悔的十字架戴在“人类”的胸前吧!,哲思短章,请注意,我们是在一艘飘荡于无限空间的“飞船”上,这艘飞船目前已是千疮百孔。如果我们七十多亿乘客都“义愤填膺”地抡起“征服自然”的板斧,愚蠢地“向地球开战”,我们这艘“飞船”还能安全航行吗?如果人人竞相盲目地去“胜天”,我们会不会遭到灭顶之灾?设想一下:因为要征服自然,我们失去了新鲜的空气、明朗的清晨、恬静的湖泊和绿色的山峦,失去了云雀的欢歌、孔雀的彩屏、皎洁的月光和两岸的猿声那么最后,是我们征服了自然,还是自然剥夺了人类的生存权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类将何去何从?人终不能胜天,但人可以用天。只有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人类才能把不完美的东西改造得更完美。,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赏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行为举止自然会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2.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赏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修身名句,返回,自主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答案,1.通假字天作高山,大王荒之_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_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_小人错其在己者_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_星队、木鸣_,“大”通“太”,大王,指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匈匈”通“汹汹”,形容喧扰,“知”通“智”,明智、聪明,“错”通“措”,废弃,“县”通“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队”通“坠”,坠落,答案,治,治乱天邪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单于使卫律治其事不效,则治臣之罪今治水军八十万众,2.一词多义,形容词,安定,动词,研究,动词,处理、审理,动词,惩处,动词,部署,答案,非,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是己非人治乱非天也,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一鼓作气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形容词,不对的,动词,认为不对,副词,不(是),动词,生,动词,建筑房屋,动词,振作,动词,写,动词,劳作,答案,乎,珠玉不睹乎外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介词,同“于”,在,助词,疑问语气,吗,助词,反问语气,吗,连词,即使,连词,虽然,3.古今异义地有常数矣今义:表示常量的数。古义:_勉力不时今义:努力;尽力。古义:_,答案,经久不变的必然性。,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今义:因果连词。古义:_风雨之不时今义:时时,经常不断地。古义:_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今义:本领。古义:_,答案,的原因。,不按照时节。,农事。,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的使动用法楚王后车千乘_思物而物之_名词作动词风雨之不时_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_,答案,使跟在后面,使成为物,刮风下雨,称王(统治天下),(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因物而多之_文王康之_形容词作动词大王荒之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怪之,可也_(3)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孰与骋能而化之_,答案,使多,使安乐,开垦,垦辟,以为怪,感到奇怪,使变化,5.文言句式人祆则可畏也_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_物之已至者_礼义之不愆兮_,答案,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答案,6.名句默写(1)天行有常,_,_。(2)目不能两视而明,_。(3)道虽迩,不行不至。_,_。(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5)_,_;白沙在涅,与之俱黑。(6)故不积跬步,_;不积小流,_。,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耳不能两听而聪,事虽小不为不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返回,合作探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主旨归纳,本课选文的8个自然段共同阐释了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及见解。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天行有常”的观点,指出天就是没有意识的自然界,只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行和变化;社会的治乱与天没有关系,天不能决定人间的吉凶祸福,自然界的各种怪异现象并不可怕;“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顺应自然规律,但不能消极等待自然的恩赐,要主动认识自然法则,并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祉。,重点突破,一、荀子在文中提出了哪些思想观点?,答案,提示文中荀子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能主宰人们的吉凶祸福。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二、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答案,提示大而言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义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三、怎样正确看待“人定胜天”的思想?,答案,提示文章开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不能主宰人世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然后又从天不可畏、人祆可畏的角度,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的结论,告诫人们应“制天命而用之”。其实,荀子并没有直接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他只是说“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这里的意思并非要人类把自然踩在自己脚下,而是要人类“制天命”,意即认识、掌握“天命”,这个态度是积极的,认为人们在“天命”面前可以有所作为,即人类可以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掌握自然规律,从而很好地利用自然。人类来自自然,又离不开自然,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把自然完全推到人类的对立面,加以征服,并不符合荀子的本意。,文本审美,骈散结合,气势充沛从天论看荀子的说理艺术在先秦诸子中,孟子和庄子的文章固然有他们独自的风格,并给后世散文家以很大影响,但荀子却于他们之外独树一帜,除了首创“赋”这种文体外,特别值得注意的要数他的议论文。为了说理酣畅,增强文章的气势和鲜明的节奏感,荀子在语言的运用上把骈句和散句很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界。如“治乱天邪”一段,荀子运用设问的手法,从天象、时令、地利三个方面论证了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变化没有直接的联系。从总的方面说,,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并列关系,而且其中还运用了隔离反复的修辞手法,起着强调自己的看法、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可说是“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昌职业学院《功能高分子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告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药科大学《护理传染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传媒学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字图像处理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射频同轴电缆组件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印布油墨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广东旅游车队公司一览
- 模具加工3数控加工_图文.ppt课件
- 河南省确山县三里河治理工程
- 水利工程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 基于PLC的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 多级泵检修及维护(1)
- 涵洞孔径计算
- 测量未知电阻的方法
- 中国民主同盟入盟申请表
- 观感质量检查表
- 最全半导体能带分布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