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doc_第1页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doc_第2页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doc_第3页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doc_第4页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英汉时间概念隐喻差异摘 要:根据当代认知语言学家的观点,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时间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对时间的认知过程中借助了其它概念,即时间隐喻。根据隐喻的始源域不同,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文章对英汉语中相应的三种时间隐喻的相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及探讨,由此揭示了文化与隐喻的密切关系,促进英语学习与研究及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关键词:隐喻认知;时间隐喻;始源域;差异性;文化一、引言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做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工具。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人类首次从认知角度来看待隐喻。莱可夫和约翰逊(1980)认为,隐喻首先是思维问题,隐喻语言只是派生的。并且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通过隐喻,我们可以用一些熟悉的具体概念去认知一些抽象的概念。我们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讲也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部分的、系统的映射。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时间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描述和定量。然而时间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其认知和理解要借助于其他熟悉的、具体的概念。这样就形成了有关时间的概念隐喻。然而,受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念、信仰、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英汉两民族在对时间进行隐喻化认知时,所获得经验相似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由此导致了两种文化中时间隐喻的差异。二、英汉时间隐喻的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两位教授将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性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方位性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和本体性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本文试从以下认知方式来分析。(一)、英汉时间的结构性隐喻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结构性隐喻指隐喻中始源概念域的结构可系统地转移到目标概念域中区,使得后者可按照前者的结构来系统地加以理解,即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无形的、难以理解的、复杂的抽象概念的概念化是根植于我们对有形的、为人熟知的、简单的具体概念的把握,它来自我们在生活中对人、日常用品、可见可闻的行为和事件所产生的基本经验。如鲁迅在自序中关于“铁屋子”的隐喻性用法也可作类似的分析: 本体 喻体黑暗的旧社会被喻说成 一间铁屋子(a) 白色恐怖严重 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b) 人民的痛苦 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c) 当时民众麻木不仁 昏睡人死亡,病不感到就死的悲哀(d) 先驱者的鼓动, 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先进分子的觉醒 (e) 胜利的希望是存在的 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铁屋的希望在英汉民族的思维中,时间都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人们习惯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概念来探讨时间,以说明其重要性和价值。例如在Time is money. 中就是西方社会人们在谈论时间时普遍使用的一个隐喻。该隐喻包含了三个相互蕴涵的概念隐喻:时间就是金钱本身( Time is money),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Time is a limited resource),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 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上述三个概念隐喻利用人们熟悉的金钱概念来构建时间,形成了一个有关时间的概念系统,形象地说明了时间的有限性和珍贵性,汉语中也有类似例子,如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一点西方比东方的表现更加突出。当人们思维中存在时间是金钱这个概念时,人们才会用对待金钱的方式来对待时间,金钱可以花费,可以浪费,可以节省,可以投资,可以计划。于是人们通过金钱这个始源域来投射时间这个目标域,这样形成的隐喻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了一个系统化、结构化了的隐喻群。例如,在英语中有以下的例子:(1) That dirty carpet cost me two hours.(2) Youre wasting my time.(3) How do you spend your holiday?汉语中也有很多时间为金钱的隐喻。例如:(1) 回想起来白白浪费了许多时光。(2) 这个程序耗费了我一个月的时间。(3) 他忽然觉得在她身上花那么多时间不值得。虽然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这类时间的隐喻大体相似,但由于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生活环境的不同,这类隐喻也存在着差异。在中国文化中,鄙视商业行为的价值观根深蒂固。中国以农立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历来“重本轻末”,农为本,商为末。另外,当代中国社会并不像英美社会那样严格采用计时工作制,时间是金钱的观念也淡得多。而英语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商业贸易,近、现代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更使商业行为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英语民族的思维。(二)、英汉时间的方位性隐喻方位性隐喻指运用诸如:上下、内外、前后、远近、深浅、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概念系统。这与我们的身体构造、行为方式密切相关。汉语不仅像英语一样用水平的时间线,而且还用垂直的时间线,即汉语将过去的时间用“上” 来表述,将来的时间用“下”来表述。在汉语八百词 中,对“上” 解释之一就是指前一半时间或刚过去的时间,如“上半夜”,“下”指后一半时间或即将到来的时间,如“下世纪”。在汉语中,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迟为下,即过去是上,将来是下。这可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太阳运行的经验有关,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到中午达到最高点,这一时间段太阳是上升的,因此有“上午”这一词;午后太阳开始渐渐落下,直到低于地平线,这一时间段太阳是向下运行的,因此有“下午”这一词。而“上午”较“下午”为早,“下午”较“上午”为迟,因此有“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迟为下”这一隐喻。英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观察到,世间万物的生长大多数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过程。他们将这种认识扩展到时间范畴,认为时间的运动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而且 “下”方位代表起点,代表过去,“上”方位代表终点,代表未来。这种经验相似性促使他们形成了“未来在上,过去在下”的隐喻概念。在英语文化中,源于基督教的原罪说对英语民族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了赎罪,人们只有向前看,努力超越现世,以期得到解脱。回归过去就是回归原罪,是没有出路的。因此,英美人在时间取向上采取未来取向。受此价值观念的影响,英美民族在用空间范畴中的前、后方位来描述时间范畴时 ,形成了“未来在前,过去在后”为主的隐喻概念。(三)、英汉时间的本体性隐喻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本体性隐喻即是用关于物体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经验。如可将抽象的概念喻说成具体的物体,可使后者的有关特征映合到前者上去,其中可分为三小类:(a)实体和物质隐喻:把经验视作实体或物质,通过后者来理解前者,就可对经验作出相应的物质性描写,如指称、量化、分类,使其带上某类物质的特征,加以引申,进行推理,分析其相应的原因等。例如Reddy曾提出管道隐喻的观点,其核心隐喻为 Ideas are objects. 如果我们将心智视为计算机,心智就有了“输入、输出、检索、运算、符号”等隐喻性说法。(b)容器性隐喻:将本体(不是容器的事物、大地、视野、事件、行动、活动、状态、心境等)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例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c) 拟人隐喻: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例如:Life has cheated me.本体性隐喻是人们将抽象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做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在英语文化中,由于捕鱼业的发达,人们对鱼类产品的认识比较丰富。英语民族认为体形庞大的鲸鱼可以用来形容数量多的东西。他们将鲸鱼的这一象征意义投射到时间范畴上,由此创造了 a whale of time的隐喻。捕鱼业在汉民族的经济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没有发现类似的经验相似性。因此,汉语中没有类似的隐喻。不过,汉民族在表达时间少的隐喻概念方面,却有独特之处。中国人用他们特有的度量单位“寸”来衡量具体的物品,如衣服、家具等。他们将这一经验投射到时间范畴,由此创造了汉语独有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隐喻表达式。本体隐喻中最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有身体分界面、里外等。人们将这种容器概念映射到更为抽象的领域上,如心灵和词语等,借此理解事件、行为、活动、状态,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容器隐喻的构念。表现在时间上,就是英汉语言标记不约而同地将其与容器联系起来,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经验相似性。这说明英汉对两个经验域有大体一致的认识,具有大致相同的联想认知能力,而这两个因素属于文化相似性的部分,并由此导致了相同的隐喻思维和隐喻认知。在东西文化中,人们将许多物质的特性投射到时间范畴,产生了不少与时间有关的隐喻。比如在两种文化中,时间都可以被看作有形物体,人们“节省时间(save time)”,“花费时间(spend time)”,“安排时间( budget time)”,“浪费时间(waste time)”,“缩减时间(cut time)”;时间可以量化,可以有色,有新旧之别,甚至像人一样可以开口说话,如:“长时间(for a long time)”,“短时间(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镀金时代(the golden age)”,“新世纪(the new century)”,“过去的美好时光(the good old days)”,“时间能够证明一切(Time will tell)”。时间的流逝被看作是不同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如在汉语中,人们常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年似水”,“白驹过隙”,“鸟飞兔走”,“弹指之间”来描写时光流逝、光阴短暂。在英语中,亦有“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Time has wings.”的说法,但英语民族由于古时采用沙漏计时,人们更多地将时间看作是“沙子”,因此语言中就有了“sand in the hour glass”的说法。人们用 “Once the sands have run out of a persons hour glass, they cannot be replaced.” “The sands are numbered that makes up my life. (Shakespeare)”来说明时光不可逆转、人生有限,应该好好珍惜生命, 用 “And I will lo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 life shall run. (Robert Burns, A Red, Red Rose)”来表达对对方坚贞不渝的爱情。虽然在汉英两种文化中这类隐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某些具体的隐喻形式上阕存在着差异。例如,汉语民族用“岁月不饶人”来表达“时间使所有人变老”的含义。动词“不饶”暗示时间是一个无情的“人”, 但这个“人”的具体形象却不得而知。英语民族用That tyrant, time! 来表达相似的含义。名词“tyrant”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形象,使人立刻联想到时间是专横无情的。此外,汉语的表达式为动词性隐喻, 英语的表达式为名词性隐喻。这两个隐喻既有相同之处,又带有各自的文化色彩。两个隐喻的差异反映出文化的差异。反过来可以说,文化的差异导致隐喻的差异。又例如,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将不恰当或不利的时间隐喻为一个关节脱位的人( Time is out of joint ) 。这是英语中独有的表达法。汉语民族没有发现类似的经验相似性, 他们往往直接用“时间不巧”,“时间不利”等语言形式来表达类似的含义。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是流水是一个比较固定的隐喻意象。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站在川上说:“逝者如斯夫! ”,感叹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三、结语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现象,它来源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及文化。中英文中有关于时间的相似表达说明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是有其普遍性的。而文化中的生存环境、生活经历、习俗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获得经验相似性的范围。不同的语言民族在上述文化因素方面存在着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因此他们所发现的经验相似性也会有相似和不同,他们的隐喻思维和隐喻概念体系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同。本文对汉英时间隐喻的比较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两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对克服语际交流障碍,促进英语学习与研究及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刘怡玮,中西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3 王永红,从汉英时间隐喻之异同看隐喻与文化的关系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14(2)4 何寿鹏,谢庆飞,论英汉语言对时间概念隐喻认知的方式和差异原因J,宜春: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5 何向妮,英汉时间隐喻跨文化多维角度研究J,长春: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22(1)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ime Conceptual Metaphors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sAbstract: According to contemporary cognitive linguists, metaphor is not merely a matter of language, but a mode of thought and a cognitive instrument. Time is one of our fundamental abstract concepts, which is invisible and untouchab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