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矿开采的各种方法_第1页
古代金矿开采的各种方法_第2页
古代金矿开采的各种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金矿开采的各种方法古代金矿开采的各种方法金矿的采选(1)开采金矿床的类型金矿资源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脉金矿,矿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区,由内力地质作用(主要是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形成,脉金矿又称山金矿、内生金矿;另一类为砂金矿,由山金矿露出地面后,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过风、流水等的搬运作用,在流水的分选作用下聚集起来,沉积在河滨、湖滨、海岸而形成冲积型、洪积型或海滨型砂金矿床。有的山金矿风化剥蚀后,碎屑产物在原地堆积,则形成残积型砂金矿床;如果沿斜坡堆积,则形成坡积型砂金矿床。砂金矿床又称外生金矿,其成矿时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纪、第四纪或现代。此外,还有一种伴生金矿,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属矿井过程中加以回收,并进行综合利用。我国古代早就有山金、砂金之分。但山金的含义不仅指脉金矿,而且还包括残积型、坡积型砂金矿床,意即指山上产的金。古代砂金矿床又可分为水金(自水沙中淘洗而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而得的砂金。砂金矿中,与绝大多数金粒有明显区别的大颗粒金,叫块金,俗称狗头金。狗头金的发现,往往被认为是采金史上的大事。天工开物五金中说:千百中间有获狗头金一块者,名曰金母。狗头金绝大多数产于冲积型砂金矿中,有些产于近地表的次生富集带中。卢本珊等先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明代对脉金矿有新的认识:第一,史料中有关脉金的踪迹。陕豫交界的小秦岭金矿,其东区陡壁上现存的碑文记有:景泰二年(1415年)六月廿日起,开硐三百眼。可见开采规模较大。小秦岭金矿矿田内地势陡峻,海拔在650-2400米之间。矿体由金矿脉及含矿蚀变糜棱岩组成,伴生有铜、铅、银、钨及大量的黄铁矿。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这一记载乃指开采脉金矿而言。现代地质勘探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如四川即以脉金矿床为主。云南古代开采的砂金也来源于金沙江(古丽水)流域的山中脉金矿,清末,这里仍在开采。西藏地区金矿有喜马拉雅成矿带,西藏黄金之多在弃宗弄赞时代已经闻名。明方以智通雅卷四十八金石条山金为马蹄金。清谷应泰博物要览卷三马蹄金条出林邑山峒石中,凿石取之,状如马蹄。又名马蹄金,乃生金也。这里所说的山金,可能指脉金矿床。第二,伴金石与脉金矿床的关系。关于伴金石的描述,文献中多有记载。本草纲目卷831引本草拾遗:(陈)藏器曰:常见人取金,掘土深丈余,至纷子石,石皆一头黑焦,石下有金。纷子石为何石?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5引始兴记:掘地丈余,见有磊砢纷子石,石褐色,一端黑焦,是为伴金之石,必有马蹄块金。盖丹砂之旁有水晶床,金之旁有纷子石。可见,纷子石即伴金石。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五:颗块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见伴金石,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之状,此定见金也,其金色深赤黄。明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即可见金,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状。然岭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铁落,深挖数丈得之黑焦石下。由上述可见,找金匠师已把伴金石作为金矿的找矿标志。只要找到伴金石,必定可以见到金矿。第三,原生银金矿床属于脉金矿。这类矿床,我国至迟在隋唐就已开采。银金矿的形成与中生代酸中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活动有关,在我国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及西北地区。根据银金矿所伴生的硫化物数量,则属于贫硫化物金矿,也称新金银矿床。据史料记载,我国从隋开皇十八年到明洪武间(约公元598-1398年)在山东莱、登两州开采的金矿,主要是原生银金矿床。山东临沂的银金矿,唐、宋、元、明四代都在开采。(2)金矿的采选古代在金矿的开采,特别是砂金的开采中,采矿和选矿通常是连续作业的,所以史料中常将采淘或淘采二字连用。金矿经淘选之后,基本上就是金,只是颗粒细小而已。下面分两部分简述之。其一,砂金的淘采。我国古代选矿方法除人工手选外,一般采用重力选矿法,其中包括重砂淘洗选矿法、溜槽选矿法。重砂淘洗选矿法中,又可按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淘洗盘法、淘洗筛法、淘洗船法。由于砂矿是由碎屑物质组成的,选矿时往往无需经过破碎、磨细,这样可以减少选矿工作量和降低成本。砂金的淘选也是如此。淘选的原理是利用矿物比重差(一般石英砂的比重为2.65,金的比重为19.3,铁砂的比重为7.8以下),在水介质中,借助外力作用,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使矿物按比重分层分带,从而使矿物分离。金之所以能在河流中被淘洗出来,是因为它的比重很大。水金的淘采方法天工开物五金中说:水金。皆于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可见,水金的采掘对象是含金河沙。由于水金在江河溪流之中,水介质很方便,因此,淘采时采用淘洗法或溜槽法,均具备其有利条件。第四纪冲积层砂金的开采方法宋洪咨夔大冶赋:寻苗罽淘之邃,破的壁之壅。似指冲积层所出的砂金。天工开物五金:平地掘井得者不必深求而得,说明明代开采第四纪冲积层砂金或残积型、坡积型砂金矿床,显然采用了轻型工程(剥土、开槽、浅井等)。古代砂金淘采方法的考察研究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很早就掌握了重砂淘选法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淘选法不但用来淘采自然金,而且用来回收银、铜、铁、锡等金属矿砂。无论用于哪种金属矿砂,古代的淘选方法及使用工具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明代天工开物五金淘洗铁砂图中的淘砂盘和我国现代仍然使用的淘金簸箕的形制完全相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二,脉金矿的采选。关于我国古代脉金矿开采的详细情况,还有待于发掘史料并对考古资料作进一步的论证。从有关史料看,如唐白居易赐友五首并序之二,诗的第一句是: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说的是开采金银要开凿岩石,无论天寒天暖都要照常进行作业。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五:颗块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天工开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清一统志:(临沂宝山)上有洞穴数区,产金银矿石,元时开矿处也。龙泉县志:(银金矿)脉浅,无穿岩破洞之险。这些记载都说明,开采脉金矿需要凿岩辟石,穴山破洞,进行地下工程是肯定无疑的。我国有一些地名也反映了金矿的开采方式,如黄金洞(平江、隆回)、金子洞(藏江)等地,古代都是以凿洞采金为主。关于脉金矿的淘选,浙江通志引龙泉县志说:黄银即淡金。每得矿,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粉。这是碎矿。然后以水浸入,磨成细粉,仍贮以木桶浸之。用杨梅树皮渍搅数次,石粉浮而金粉沉,乃用金盆如洗银法洗之。至于洗银法,明陆容在菽园杂记卷十四铺叙甚详:。若细粘与梅砂,用尖底淘盆。明确指出回收精矿砂要用具有棱槽的淘砂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扬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矿肉,则用一木盆,如小舟然(注:即平底淘洗船)。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指出平底淘洗船的功用是淘去砾石。存其真矿,以桶盛贮,璀璨星星可现,是谓矿肉。上述精矿的富集,是通过重砂淘洗选矿法,清除脉石等杂质而实现的。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