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解读】“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该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层级。鉴赏古代诗歌,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而“品味诗歌的语言”,则是诗歌解读的深化。古代诗歌的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有着特定的含义,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须细细品味。“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的技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2题。晚菊和蔗泉观察韵清袁牧千红万紫尽漂流,开到寒花岁已周。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影摇落叶东篱短,帘卷西风小室幽。白发渊明谁作伴,一枝黄雪满庭秋。【注】蔗泉:赵蔗泉,袁牧的好友;观察:官名,清代对官员的别称;周:究。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岁末时节菊花凋零、衰败的样子。B.颔联将菊花人格化,写其“晚节”和“心”。C.颈联化用典故,营造出冷寂、静谧的氛围。D.尾联用了设问,内容上呼应了颔联的“知己”和“故人”。,【答案】A【答案解析】首联描写的是,曾经万紫千红的那些花卉,现在大都随风逝去,而菊花在寒冬里依然绽放,时光飞逝,一年又要过去了。所以,首联写的是菊花开放的样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写“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晚菊,写菊花开放较迟,当春花夏卉辉煌不再,风流云散之后,它本姗姗迟来,于清秋霜天之日呈妍播香,不随潮流,傲霜挺立。诗人以菊花自比,尽显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正如诗中所说,他以靖节先生自况,只喜欢幽静小院一枝黄菊,多则滥,多则无所适从,一叶知秋足矣。【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初步鉴赏的能力。考生首先要理解诗中所描写的菊花形象,理解陶渊明与菊花的典故,在此基础上,理解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再进一步鉴赏诗人借菊花所抒发的追求高洁情操的思想情感。,【方法指引】1.读懂诗歌是鉴赏诗歌的前提。要能够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诗歌?须逐字逐句阅读诗歌,把诗句“泡开”。古代诗歌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语言极其凝练,寥寥数语即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28字,却描绘了一幅内容无比丰富的画卷。如果把诗句“泡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依托诗句的基本结构特征,将被作者省略的部分补充回来,完整理解诗歌的内容,这才是读懂诗歌。,2.抓住诗中的关键点理解诗歌。古诗中的关键点,例如标题、尾句(尾联)、诗眼、意象等,这些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把握诗歌的关键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的标题往往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杜甫的登高,标题“登高”已指出诗歌的内容,即“登高”时的所闻所见所感。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标题已包含了全诗的内容:山中隐居,秋日傍晚之景及由此触发的情感。又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诗歌标题已标明了吟咏的对象石头城。中国古代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诗的结构看,往往先写景描物,后抒情言志,“卒章显志”是最常见的,因此把握诗歌的尾句(尾联),成为解读诗人的情感的最佳途径。如李商隐锦瑟的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清晰地传达了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中国古代诗歌善借景借物传情,因此读懂诗中的意象就能够快速把握诗人的情感。如诗歌中的“月”的意象往往寄托着思乡怀亲之情,“柳”的意象多传达殷殷惜别的不舍离情,“菊”的意象每每包含着隐逸孤高的出世之情。,3.结合诗歌作者、创作背景鉴赏诗歌。在诗歌鉴赏中“知人论世”十分重要。因此诗歌往往是诗人生活的记录,是借以抒发情怀的,因此鉴赏诗歌总要结合诗人自身才能更准确贴切,也正因为此,平常积累一些诗人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知识,积累一些诗歌体裁特征方面的知识,在鉴赏诗歌时结合诗句进行鉴赏分析,准确度就有保障了。4.运用诗歌体裁知识、意象知识、表达技巧知识辅助鉴赏诗歌。要能够鉴赏诗歌,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不可少,如体裁知识、意象知识、修辞知识、表达技巧知识等,因为任何一首诗歌都应该是符合诗歌的基本规律的,而诗人在写作诗歌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都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技巧,以使表达更出色。因此,积累并熟练掌握一些与诗歌鉴赏有关的知识,能起到帮助我们鉴赏诗歌的作用。,【知识梳理】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1.花草树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菊花:隐逸孤高的出世之情;凌霜傲骨的高洁之情。梅花:冰清玉洁;无惧风雪的勇敢;孤芳自赏的寂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梅、松、竹、兰及香草: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莲:“莲”与“怜”音同,有怜爱、怜惜之意,借以表达爱情。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芳草:喻离别之情。,2.鸟兽虫鱼类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的伤感。寒蝉:悲凉的同义词。杜鹃鸟:杜鹃啼血,是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鸟: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3.自然现象类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月亮:思乡的代名词。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霜:苍凉,凄清。4.其他羌笛:塞外荒凉、凄切之感。,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抒情方法类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对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2.叙述、描写方法类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借用来指为突出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借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抑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意象组合:多个意象叠加构成画面,创设意境,如同电影中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的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3.语言使用技巧类用典:也叫用事。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能力突破】题型示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B.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描绘了猿啸、鱼潜、鸟飞、水清、沙白的秋景。C.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秋”,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D.本来是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但悲愁更难排遣,诗人的矛盾心情溢于言表。【答案】B【答案解析】没有“鱼潜”。,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的理解。【答案】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展现了磅礴的气势。,对点练习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开篇气势宏大,前三句不仅写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奔涌的壮观景象,“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C.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生动描写上。D.诗人在诗中重点写的是“三国周郎”,集中塑造了他大智大勇、儒雅风流的神韵风度。,【答案】D【答案解析】词中“三国周郎”的形象集中表现在儒雅风流,而非“大智大勇”。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这首词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怀古伤己。作者吊古伤怀,借传颂古代英雄的业绩,思自己历遭的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题型示例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天景象,烘托了词人被贬的悲凉心境。B.“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化用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C.“醉袖”二字用得极为形象,不是用醉脸、醉眼、醉手,而用“醉袖”,以衣饰借代人。D.“何人此路得生还”,这个问句以口语入诗,相较于前后文的精美,显得缺乏表现力。,【答案】D【答案解析】这个问句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何人此路得生还”表达了词人对被贬的怨愤(悲痛),“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表达了对君王的期待。,对点练习2: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12题。感旧歌者元戴表元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注】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用“牡丹”“红豆”等艳丽的意象,勾画出秀美的湖上春景。B.“无人知”,语言虽极浅白,却浓郁悲痛,突出歌者身世之可悲,境遇之可哀。C.这首诗运用哀景衬乐情的手法,鲜活艳丽之景与“头白”歌者形成巨大反差。D.这首诗与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更显沉痛。,【答案】C【答案解析】应是“乐景衬哀情”的手法。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答案】这首诗借前朝歌者(李龟年)的形象,表达了世境离乱,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诗人“掩泣”于李龟年之晚年歌唱,是因为他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之一去不复返;伤叹前朝歌者的“头白江南”,以昔日歌者在湖上春日中的潦倒晚境,诗人哀人自哀,抒写了对故国沦亡的无限悲怀。,【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本诗涉及的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都点明。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的幽静。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有声衬无声,形象生动地描绘山间生活的热闹。D.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理想的境界。【答案】C(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山间生活的幽静。),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这首诗以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以人和而望政通,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扬州慢宋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荠麦青青”都写出了昔日扬州的繁盛。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扬州百姓饱受兵灾战乱的痛苦。C.这首词运用对比手法描绘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D.这首词处处写景,景中含情,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答案】A(“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并非写昔日扬州的繁盛。),2.在这首词中,姜夔为什么大量化用杜牧的词句?请简要分析。【答案】杜牧写了许多关于扬州的诗,描写了当时繁荣的景象;姜夔重访扬州,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一座空城,自然联想到杜牧。杜牧的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盛景,而眼前浩劫后的扬州却是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三)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宋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手法精妙,韵味无穷。B.颔联讲究对仗,如“风花”对“云月”,“误入”对“长临”。C.颈联的“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鸦雀的活泼欢乐。D.本诗最后一句写诗人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答案】D(诗人留宿乾明寺是想听到“摧檐泻竹声”,但诗中只写到“待听”,并未“听到”。),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这两句诗的理解。【答案】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第一句即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四)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12题。偶见明徐祯卿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注】玉鞭:即马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题“偶见”,点明此诗是诗人在旅途中,为眼前景物所触发的一时感兴之作。B.末句中的“衔”字用得妙,诗人把自己喻作一只鸟儿,“衔”着遗憾飞向天涯。C.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中见春景、感落日,末句中的“春恨”是统摄全篇的诗眼。D.这首山水诗捕捉住微妙的自然美景,并能在发现美的瞬间表现诗人心灵的感受。【答案】B(并没有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儿。“衔”本指用嘴叼着,这里却是指含在心里,诗人带着对人生的某种遗憾奔走在世间,怎奈人生苦短年华易逝,正不知何处是归路何处是归宿。),2.诗中的“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走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也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前行,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宋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注】斗:指北斗星座。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点绛唇”是诗的标题,“绛”是“赤色,火红”的意思,表达作者内心的炽热之情。B.“夜寒江静山衔斗”中的“衔”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北斗低垂几与山接的视觉印象。C.词的上阕集中笔墨描绘了一幅江寒、山静、梅瘦的霜天月夜图,为下阕抒情作铺垫。D.“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而这聒噪之声在星沉月明之时就显得更加刺耳。【答案】A(“点绛唇”是词牌名,并非标题。),2.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下阕转入抒情;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归兴浓于酒”一句的理解。【答案】词的结句“归兴浓于酒”,意味着作者归隐的意念即使在酒醉之际仍然非常清醒。表面上是词人面对此景“闲”得无聊,真正的原因是“乱鸦啼”,表现了作者与“乱鸦”格格不入的孤傲性格。,【过关检测】(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行香子过七里濑宋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七里濑:又名七里滩,在今浙江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鉴:镜子。严陵:东汉的严子陵,名光,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江。,1.下列对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前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七里濑风光。B.上片后三句写词人船行经过沙溪、霜溪和月溪三处,着意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C.“算当年”四句用典,吟咏严子陵隐居之事,归结为“一梦”和“空名”,蕴含人生感叹。D.下片以远山连绵、云山缭绕、晓山晨曦青翠欲滴的美景作结,落于景语,隽永含蓄【答案】B(沙溪、霜溪和月溪不是三处地方,而是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的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2.“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船桨划动犹如鸿雁惊飞的解释更为合理。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与前句“一叶舟轻”及后句“过沙溪急”相呼应,将舟行水中的优美姿态及舟之轻盈、迅捷写得传神。示例二:我认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的解释更合理。清澈的江面上,一叶小舟的划动就能使岸边的鸿雁惊飞,以动衬静,突出环境之安静。“双桨鸿惊”“鱼翻藻鉴”的动态与“天清”“波平”的静态结合,共同表现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宋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1.下列对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寒林”除了写荒郊野景、黄叶零落、林木萧疏,还暗寓时季为秋节。B.“残日”点明时已黄昏,诗人像暮归的乌鸦一样,心中急迫往家赶去。C.“乍有无”写灯光忽闪,时亮时暗,灯影幢幢的旅舍,诗人思绪纷乱。D.一、二两句由暮写到夜,由野外写到室内,形成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答案】B(乌鸦归林,诗人却无家可归,只得暂栖旅舍,飘泊之苦溢于言表。),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的理解。【答案】在淅淅雨声中,解衣而卧,却难以入眠,只听到槽头的疲马嚼着残刍,窸窣之声,更使人觉得深夜的沉寂。这两句由坐写到卧,由雨写到马,宣泄了一种空虚、落寞的情绪。,(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羊公碑的简称,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1.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方案软件编制(3篇)
- 简单节日的活动方案策划(3篇)
- 露营活动游戏策划方案案例(3篇)
- 扩展基础施工方案(3篇)
- 实验诊断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考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考研题目及答案
- 2025年7月轻型商用车市场预测研究报告
- 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分析
- 校青协会问的题目及答案
- 速冻机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翻越你的浪浪山》课件
- 2025年疾控实验室生物安全及保密相关知识理论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岗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
- 2025至2030中国茶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光伏电站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
- 2025至2031年中国影视广告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无人机应急处置预案
- DB11∕T 510-2024 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教导处行事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