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 下-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doc_第1页
【川教版】九 下-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doc_第2页
【川教版】九 下-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doc_第3页
【川教版】九 下-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doc_第4页
【川教版】九 下-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导学提纲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背景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有的地区甚至发生了农民暴动。(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_和缓和_。(3)时间:_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_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4)内容用_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_;废除平均主义的_,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_等。 (5)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_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_的有益探索。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_、_的热烈欢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_,苏维埃政权得以_。2. 苏联的成立 _年12月,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_,简称苏联。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领导者:1924年1月,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不幸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洪流之中。2.重大成就从_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第一个“_”提前完成。到_年,苏联已由_变成了_,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_%,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三、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1.特点:以_为核心、_ 2.表现(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_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_,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_,致使农业和_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违背社会主义_和_,开展全国性的“_”运动;_不分,管理权力过于_,最后形成_以及斯大林的_。3.影响经济和政治上的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了_。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AACCBCBBBAADDD二、非选择题16. 错误:在列宁领导下;理由:此时列宁已经逝世,领导人是斯大林。 错误:以轻工业为中心;理由:工业化的中心是重工业。错误: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理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7. (1)1921年,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斯大林模式(3)经济上,它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开展全国性的“大清洗”运动;党政不分,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最后形成高度集权以及斯大林的个人独裁。特征是: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4)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农业、轻工业等比例要协调,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坚持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监督机制。(言之有理即可)随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 (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内的 ( )A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 B经济困难和国内外武装干涉C政治危机和国内外武装干涉D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团3.下列选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是 ( )A.把农民的余粮全部征集到国家手中 B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C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 D商品可以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4.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是指( )A工业化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C征粮队在挨家挨户征集粮食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6.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7.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8.领导苏联人民由经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的是 ( ) ABCD9.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实施第“十一五”规划。以“五年”为一阶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到_的影响 ( )A美国B苏联C中国传统D英国10.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1928年1932年1937年在欧洲所占位次21在世界所占位次532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促进11.斯大林上台执政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度集中 B广泛民主 C.极度分散 D.高度自治12.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 )A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生活物资的匮乏 B伊万生活的窘迫C伊万老婆有强烈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D余粮收集制严重的影响了百姓的生活13.与左图中的人物有直接关系的是 ( )巴黎公社成立带头发起了“星期六义务劳动”“一五”“二五”计划的完成 “大清洗”运动 A B.C.D.14.大国风云录指出:“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文中“快速工立化背后的问题”中最大的隐患是 ( )A国民经济发展比例长期失调 B个人崇拜之风盛行C忽视产品质量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5.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创建有其必要性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非选择题16.九年级(1)班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写了一篇“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小论文。其中写道: 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民在列宁领导下,开展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请你指出文中的三处错误并说明理由。 错误:_;理由:_。 错误:_;理由:_。错误:_;理由:_。 17.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