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分析.doc_第1页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分析.doc_第2页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分析.doc_第3页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分析.doc_第4页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分析主讲人:万 峰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0 p D d) n# 7 x! 4 ) g; B: g: s ?1 朱晓驰:1 q3 T: m2 K7 I4 X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请到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峰先生来给我们做演讲。首先我代表我们质量院全体学员对万董事长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提到检测这两个字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国家现状中,检测很多都是政府做的事情。而在我们国家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现在新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就是我们民营的企业也进入了这个市场,华测检测就是一个旗帜和代表。第三方检测是我国政府质量治理的必由之路,必须走到这一步,从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发展,都可以印证这一点。那么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怎么样和政府合作、竞争,万总有着深刻的体会,这是个非常了不起、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万总,进行我们专题演讲。万峰:/ _( nT, j d! 6 J 很高兴来到武汉与大家见面,本人是湖北黄石人,回到家乡很开心。今天气温很冷,会议室里面却热火朝天的,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我做检测行业的一点心得。) H# , t* c R2 p- 0 s9 i- L 检测行业是一个很奇怪的行业,上周排了很密集的活动。周四、周五,深圳市证监局召开上市公司会议,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都参加,总计500多人。我们公司排座位在第10桌,中国人对排座位是比较讲究的,而我们公司在第10桌也是很正常,因为第一桌是招商银行行长马卫华,马民泽、王石等等,一级级的排下来,场面很大总计有60多桌。我的感觉是检测行业是非常小的行业,但好像是进入了中国经济社会主流。而周一到周三是中央电视台做采访,在下周三的商道中播出。中央电视台来了四个人花三天时间进行采访,他们感兴趣的是,检测这个行业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但好像大家又非常陌生的行业;同时它又是社会非常热点的问题,到底检测是怎么回事,尽量给老百姓讲清楚。为做华测的报道,中央电视台要提前作报告做政审这些工作,华测是上市公司里面最小的一个,在深圳排第10桌,全国可能100多啦。而中央电视台两次专访,引起关注的原因,不是万峰有多么大的吸引力,而是检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很重要的位置决定的,或者说是现在生产与服务业的很重要的一环,因为这些我才有机会。. H8 S8 6 N- N9 E* p* | 昨天晚上和程院长聊到很晚,程院长很多的意见我非常的赞同。从我在华测这么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院长的结论确确实实很有道理。只是我更多的从实战研究的角度,每天在做这件事情,而院长则是从宏观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我很有启发,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归纳出来的。今天主要讲一下华测为什么要上市,我们怎么看待检测行业,我们对监管本身有哪些想法和要求,在此和大家汇报一下。公司情况介绍,万峰,本身作质量管理出身,做了很多年的质量顾问。在看到贵校简介之后很高兴,QC、六西格玛等都是常用工具。我之前学了很多,个人也一直想进行质量方面的硕士学习,而国内没有,只有到国外去。而事实上,这些在工作中,社会有许多的需求,而且是很难满足,程院长这是做了一件好事。创业经历是94年来到广东,身带600元,到96年时每月工资已经是15000元。而个人没有因此满足,自己却总觉得质量行业还是很有市场前途和潜力的。于是98年开始创业,开设了顾问公司。在全国包括广东、广西作了很多业务,自己本人也在公司做顾问。顾问公司做到规模最大时有190多人,现在还有100人左右,而后就慢慢酝酿第二次创业。: E5 y* a$ U+ R7 F & z 第二次创业与第一次不同,后来好多人包括记者都问道:你为什么去做检测这个行业呢?当时情形是:与朋友聊天当时有6个人,三个大陆人、台湾人(ITS的总裁)、香港人(北京技术监督局的处长,后来移民过去)、美国人(BV大中国区的总裁),他们都是从事这个行业,大家都想做点什么。大家都提到检测这个行业在全球上市是很热的,但是在中国没有一个检测平台。而有人说政府就是检测平台呀,而政府适不适合把政府的信誉绑架在检测平台上呢?这是为什么每次中国出问题后总是政府出来担保中国产品质量是好的,国外没有这种事情发生,为什么中国处长特别忙。国家局总工张纲到中央电视台做了几期节目,说是中央电视台有要求做什么。我们在想为什么政府总是要做这些呢?政府做这些动作有没有需要呢?我们当时认为政府信用会逐步退出检测市场,还原市场经济的本色,因此检测行业和其他所有行业如啤酒等一样,成为中国企业中的一个力量。, l. V; J4 A. K0 : S* ! M* h& A. F 当时的梦想就是创立一个检测企业,于是在2003年12月份成立了一个公司,公司成立投资为50万,当时是抱着尝试的态度进行。公司成立之后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批不了,大家都是技术监督部门的干部可能明白其中原因。当工商局看到上报材料后,说这是技术监督局的事,于是转技术监督局审批,而技术监督局根据查无此前制审批事项,事情被踢回来。技术监督局提出之前确实没有这类审批,此时深圳确实有许多的检测实验室,如ITS,而其是与技术监督局合资的,而其他的实验室的主营业务里面都没有写道实验室。当时局长很为难,局长说:万峰,你开我保证不会去查你,你开就好了,因为全深圳你是第一家,没有人提过实验室检测作为主营范围的,这个很难办,作为政府官员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有风险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需要体谅,确实如此。事情就此拖延下来,放了一个半月,一直批不了。最后有一天我找到局长:局长我已经写好了一封5000字长信,把办这个企业有多么困难都写进去,如果你再不批我,就直接放到市长的桌面上去,深圳现在要鼓励二次创业,不是要解放思想吗?没有人做过就不可以做吗?而当时确实不知道能不能做。局长看这封信压力非常大,最后局长批了。于是深圳就有了第一家把实验室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注册资本50万。& I0 _, h& v: ; n0 i 公司成立之后第一件事需要拿到CMA认可,为此广东局又为我们作了一个创举。广东局提出,民营企业可以但是民营企业很乱,最近出了很多事情,不能批,这个可以理解。而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是一样的,美国的大学,最好的哈佛、最滥的大学都是民营的,这是正常的。提出能否有变通的方法,广东局做出了创举,采用CMA的预审核,就是先不派审核小组,派几个人过去看看你的仪器设备等等。预审核在政府的管理中也是没有的,因而在做CMA的时候我们做了两次审核。预审核主要看看这些人是不是要真的做事情,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情。预审团来了之后我就跟他们讲:我们的单位名字叫华测,其意为中华检测。这是我第二次创业,早期的咨询公司做到几千万,在90年代末已经做得很红火,国家任监委的各位领导去看我们的时候就说咨询公司软件做的非常好,管理很规范,他们很惊讶,这是咨询公司吗?一层楼,不像是做咨询的。我提出我们现在在做检测,重新开了检测公司,这些人真正的是想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的人,不是随便租个设备,随便做的。华测是想做中华检测,做华人检测品牌的领导者,帮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s. O/ V6 O. e2 K0 k5 T% D0 O 我想为什么中国人只能做终端产品?我之前辅导过电源企业,老总跟我说:令他很悲哀的事情是,10年前50%零件进口,今天60%的零件是进口的,这里所说都是价格,这些说明国外的创新速度一点都没有减弱下来,对中国的发展前途会有一些压力。那么怎么样很快的把中国的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呢?检测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所以华测(centre testing international)希望在国际上不要有太多的地域色彩,所以用了centre这个词。这个企业承载了我很多梦想,我想要做这个行业,想要把他做成中国品牌的一个部分,这是个人及华测走过来的一些历程。; ?+ C 0 u7 V0 J6 a 当然这几年让我更多的关注检测市场,还是因为公司上市。华测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想把华测做上市,因为我们很清醒的认识到检测行业的核心或者说生命是他的形象和声誉,那么上市的透明度将是这个行业很重要的制胜因素,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贪欲,企业都有毛病,怎么减少它呢?我一直认为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华测从03年成立,04年就有会计事务所审计,是自觉自愿地,政府没有要求的,华测从开始就不偷税,我们在很多方面从开始就做得很规范。从05年开始投资上检测设备,投资2000万上检测系统,开始就希望能够把华测做的很规范,这样才有可能有机会上市。上市的路走的也很坎坷,走了两年。从中小版走到创业板,但又很幸运,华测是深圳上创业板的唯一一家。因而市长很奇怪,为什么会是华测呢?因为我们比较透明,在审核的时候排名是比较靠后,我们盈利并不高,因为这个产业目前管的还比较厉害,产业的营业额不大。但是华测是一个比较干净的公司,才5年时间,整体运作也是很规范的,因此也能够让我们比较快的脱颖而出,从而有机会在创业板中第一批上市。( y; b |# 8 g. F f) P 本人在检测行业完全是个门外汉,03年知道检测这个词,而之前在湖北的一家公司一直在做委托实验室检测,就是实验室的从业人员,从来没有从很宏观的角度看这个东西。后来完全是工作的需要,后期要做顾问,发现确实有很多需求。长期和跨国集团的公司打交道,让我视野宽广,当然对自己当时也很不自信,后来记者也一直再问:为什么是你万峰,不是别人呢?你要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好像没有什么道理,我们及团队都没有官员出身子弟,完全是带着草莽气息的野蛮生长,慢慢长出来。做着做着我发现我们的发展和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华测未来再要有发展,我昨天和院长说,这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行业没有办法发展,肯定也是发展不了的。那么这个行业怎么发展?其中一部分责任历史性的落在每一个监管者的头上,华测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这个,我天天和政府竞争,这个让我的压力无比的大。举个例子,华测开始做水的检测,水的检测在中国有好多部委管,不光我们质量部门,在天上归国家气象局管,掉在地下到土壤里归农业部管,到江河里水利部管,流到自来水公司国家建设部管,进到室内国家卫生部门管,污水流出去环保部门管,流到海洋里由海洋局来管,中国是这么治理的,这是中国的现实状况。每一个部委都有无数多的实验室,我到现在为止接触到很多的部长,到现为为止不知道谁能管到我,有多少人能管到我,反正我我觉得各个部委只要接触产业的都可以管到华测,而最后在招股说明书里面还是把国家环保总局变成我们的主管部门,国家任监委作为我们行业监管的角色,写进我们的招股说明书里面。这是我对行业的一些认识,这些是我在做招股说明书的时候。我讲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是经济的一个部分。上市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政策法规到底许可不,你要把你这个行业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他很惊讶为什么你能做,为什么不是别人,你现在还有没有法规要求,我要弄清楚,在座的可能都是这个方面的权威人士。我们自己梳理了一下,我们认为允许民间机构作商检真正意义上是法律在此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隙,这个的压力主要是当时被跨国公司逼的做的。上次见SGS中国区的人员,提出他是85年进SGS,而85年当事还没有开放,他们找标协下面的公司通标公司合资,与标协合作给政府交保护费,实际上SGS是从84年就开始做验货,中国改革开放有出口的时候我们就进中国了。但真正法律意义上第一次开放是在89年,可以允许,但当时是没有限定所有制原则,就可以做商品的委托检验。5 v2 n5 d+ F7 z- h+ z 2002年的时候民营企业开始有表现,主要是加入WTO以后。各级政府考虑的如果我们都可以对外开放,当然之前对外开放是开了个小门,SGS进到中国是标协的通标公司合作,ITS进来是与深圳市技术监督局合作,BV进来是与中国商检在合作,此处的开放之门是半遮半掩没有真正打开。真正加入WTO后以后,服务贸易真正开放以后,政府才真正思考中国的检测市场是没有开放的,首先对内就没有很好的开放,所以那个时候其实各地部门是允许民营部门来注册的。当然残留在其中还有一些大家习惯的思维,这个习惯性的思维有时候是可以克服的,如果政策法规不允许,这个很困难,所以真正在作检测的时候是在02年以后。04年的时候去国家认监委,见到当时总工,介绍我们是一个民营的机构,而后来总工在讲话时,习惯性讲到检测机构都是政府的没有民营的,会后我提醒他我们深圳已经有好几十家了,虽然很少,比例很小,但是不能忽略的,实际上确确实实在任监委下面就是没有。实际是这几年尤其是05年以后,各地在这个方面是完全的放开,而且我觉得尽管中国改革开放曲折,但是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关上是很困难的。我自己也特别研究过中国50年代搞公私合营,为什么能够那么厉害的让那些资本家把自己手上的产业都交出去呢?其实很简单,我们政府以前做两件事,第一关水龙头,把金融控制了,第二是控制闸,把流通领域全部控制。把这两个领域控制了之后所有的企业全都是死的。我研究最后发现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涌现出来的富豪都在这个领域。与VC员工聊天提到,VC提到有两个行业是不要去碰的,一是终端电子产品制造业,这个行业通通都死掉,没有见到一个企业做的特别好的,除了步步高以外,这是唯一的例外。这个行业无论是做电视机的、收音机的、MP3、MP4,所有电子制造业没有渠道去生产,都发展不好。还有一个行业养殖种植业,原因是中国的产业大家认为真正渠道是最重要的,那时国家很简单把渠道封死,把龙头拧死,所有企业都是消耗大,最后负资产,你把他交给政府,政府肯收你已经是恩赐。那么倒回来讲金融这个产业,越来越开放,渠道这个产业越来越开放,这是我目前对大的政策法规的基本的看法和判断。 Y0 N1 h Y+ E# n: B/ R 中国的检测机构发展的不好,我们在座的也不想讲,我们的招股说明书没有披露特别多的数据。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国有检测架构发展这么多年确实发展的不好,去年CQC、CCIC收入15-16个亿,而SGS、ITS在中国的收入都已经超过了30个亿。他们进到中国时间不长,投资也很少,中国的检验资源,新开的检验机构认证都是CQC的。华测与CQC主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时候,我提出如果政府肯给我CQC三分之一的资源,我将是CQC的3倍,我很直言不讳的讲,我真的没有任何政策上的支援,只有歧视。那么倒过来讲,中国的国有,有着很多政府垄断权利的产业能不能打败国外的检测机构呢?这个我觉得确实是需要思考的,为什么发展的不好?CQC的领导说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废品检验,从国外进口到中国的废料、回收东西等这类的检验,这是CQC的主要收入。当然国家在大力改进,这些年你可以看到法国的检测机构发展的非常的快,去年SGS的全年收入折合成人民币是53亿左右,超过50亿的利润。前年,BV的人和我联系,谈现在跨国并购很平常,其将下面的认证部门卖给ITS,这样ITS占了13的股份。情况为BV全球有1700人,认证收入是2亿英磅,它这块全部剥离给ITS,由其来做认证这块,因为它觉得在认证这块与ITS差距比较大,它采用通过并购的方式合作。可以看到他们这些人,真正的来讲,几个大的巨头,奶油上面最丰厚的利润被他们分走了。第二个中间力量是国有的检测机构占了所有检测机构总量的95以上。中国检测机构实验室2万多家,看认可委的实验室的资料可以知道。有一天,与肖建华谈到,很多人抱怨CNAS的受理很慢,他回答说对的,我现在对小的机构不知道怎么管,我们就慢一点把他拖死算了,很多小的企业不规范,政府执法查处的时候成本非常的高,这管理起来确实很困难。而我讲说,很多机构都是大的国有机构你是拖不死他的或是你拖死他变得很困难,除非脱钩。在天津时,天津局说很多技术机构都希望能收编,各个部委撤了以后,像纺织部、机械部撤完之后,这些实验室没有了行政权利,会变得比较差,希望计监部门把他们收编,当时数量尽管多,但是他们的量都偏小。因为中国目前有很多时候,中国的检测机构是贸易的仲裁或是贸易的促进者的角色,这是在贸易的时候,而仅限于行政权利的时候其做起来还是很困难。后面会讲到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T5 k# x# G: h k, z c7 Z 第三个是中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很小,目前来讲无论从营业额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偏小的。华测去年的收入是2.02个亿,在民营检测机构里面是老大,今年是有所增长的。而在上市公司里面这是一个太小的数,太多机构一天的利润超亿,如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其实从其他检测机构来看,我们看到这个市场是很不错的,而且检测机构的发展历史是很久的。记者问我说你创业这么多年,给你震撼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说是我有一天收到一个请柬,请柬发给我说是庆祝进入中国100周年酒会。我开始觉得自己很自豪,自己是深圳市第一家,发展前景会很大,而别人寄给我请柬是庆祝进入中国100周年,当时觉得很吃惊,追问你们是已经成立100年了?得知不是说他们成立100年,是在18几几年,进到中国来有100年,所以要开酒会庆祝一下。而100年前是清政府时期,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时期我们就进到中国,我们进到中国市场之后,只是在1949*G*C*D*统治之后我们被迫撤出去了,结果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进来了,我个人对此事觉得很震撼,该公司进到中国有100年了。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壁垒是很深的,所以确确实实民营的检测机构这几年发展的非常多,但真的来讲都是蚂蚁,很小。在公开的税务局的报表上没有看到有上亿规模的企业,当然是否已经有人做得很大而本人不知道,也有可能,但实际来看我的判定是做得较大的还是非常的少。而我的判断是民营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数量上未来将是整个检测行业的主流,但是它的规模不会很大,主体仍将是外企和国企。这就好比金字塔一样,我的判断是未来不一定像现在的格局一样。在座的可能本身就是检测机构的领导,我也去过很多的省,省里面的领导说万峰我们不是不欢迎你进来,可是我确实是有经营任务的,从局长到下面各层有要分解任务的,每年营业额完成多少,是要下指标的。这是个真的例子,我当时很惊讶,我说在深圳是没有指标的,计量院已经做了很多改革,现在都已经不归技术监督局管了,不管怎么讲,我觉得未来像现在这样每个区设立一个计量站、每个区设立一个技监机构,它力量分散、技术薄弱、管理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的判断是未来中国检验市场是有很多区域性的大的检测集团,至少收入要上亿,不然你的收入就太少了。吴总说去年是5-6个亿,赛宝说2个亿左右,上海电梯所大概十个亿左右,深圳质检院大概2点几个亿。我觉得未来起码是并购或者是剥离或者是划拨产生一批大的检测机构类似于CQC、CCIC这样的大的检测机构。昨天看新闻,上证报的记者打电话给我,万总你知道嘛,CQC在深圳投资7个亿设立了汽车实验室,我说我知道,建3个国家级检测中心,机动车检测、汽车零部件、汽车碰撞以及汽车用润滑油。当然也有一个很惨的事,结果是肯定会亏损,尽管地市政府不要花钱,是划拨的。很简单,机动车最重要的是上目录,上目录不是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之前是发改委定的,现在是工信部车船处定的,因为这个资格没有,所以一大半的汽车碰撞实验的生意没有的,这也是天汽研究厅的主任他们的生意比技监系统的生意好一点,这就要看谁的权利大,进行博弈,最后谁就做得比较好。但是从中可以看的到,国家对CQC、CCIC,它们上的很快,我相信国家实验室的数量会大大减少,但它们将会占据很大的份额,它们的规模将会集中,类似于跨国公司,它通过不断的并购来扩大。那么民营的检测机构将会变得比较基础,它会更分散,数量很多但会很小。这是我判断说目前或是未来检测市场的一个趋势。我们请了一些市场调查机构了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我们认为说大概国有的检测机构在中国检测机构的份额超过一半。各个部委都有,其实不能仅仅说质检系统,质检系统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比如说信产部。平常大家都用手机,手机在深圳生产商很多,叫山寨厂商。而为什么会有山寨呢?没有泰尔就没有山寨。因为大家知道所有的手机检测都要送到信产部,要有入网证,大概每款手机的费用为20万左右,检验周期3个月,有人常住这里大概一个月。3个月对于手机消费是个什么概念,这么久的时间,手机款式老早就过时啦,手机是玩酷的,是快速消费产品,它的变动非常大,因此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反应。我觉得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市场一定会惩罚你。最后如何惩罚你,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三聚氰胺,也可能是这种方式。台湾人说我就把它集成,你检测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你只要把外形做好就可以,连电路都给你做好,A、B、C方案,给你拿过去,任何一个厂家只要会打螺丝就都可以生产。保安是全国生产手机最多的城市,我去过现场不下10家,到处都是。制作很简单,功能很酷也很炫,质量还可以差不了太多,不用检查,质量不是很差,之后向全国、全世界卖。这件事情揭露以后,引起了很多后果,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深圳市政府想这不是事呀,我们要搞创新城市,不能搞盗版城市,总是这么搞国家部委很有意见呀。而泰尔,深圳政府也搞不定,泰尔说我们实验室随便也是部长级别,绝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动的,这是我们信产部的小金库呀。怎么办?我们付租,于是深圳市政府免费给泰尔一块地,免费建好后送给泰尔,你到深圳来测,这些我们不要钱送给你。我深圳要什么呢?政府说我要的是,因为深圳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产业群,占了全球的7,十中有七,我就请你泰尔过来,你就到我这里来负责检测就好了,要求是如果你们可能降价。于是泰尔实验室在深圳开了一个很高调的发布会,宣布测试费用下降50,如果你一年有很多的检测到我们这最多可下降70,这就是市场的惩罚,你要有管制就一定有偷跑的。t+ y2 y7 . f1 I! ?8 E1 我国目前的市场状况下,无论怎么样讲,国有检测机构是有很大份额的,整个市场的比例中它们还是占据很大,这个蛋糕最大的一块仍然是国有,而国有也不光只讲质检系统,尽管质检系统这几年做得很好。医院的检测,卫生部来做,卫生系统也有一个去年做的可能轰动效果也不比我们弱,就是金玉。我接触的很多人都说我们投资另一个机构叫做医疗检验机构。金玉是以前广东医学院,一个检验科主任,广东医学院是广东地方的院校,所以在广东地方上是很有影响力的。它们把检验科分出来专门针对医院做分包服务,怎么做呢?我去参观过很多,他们每天白天下午去各个医院把样品收过来,每天晚上上班,晚8点到早8点下班,每天连夜把样品做出来。社区医院,我们所有人知道看病要去三甲医院,但是现在很多小医院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意放跑,但是不可能每个医院一天就两个样品还要上检测设备,这是没办法的。他们就做这些,每天去各个医院收样品,收完以后放在自己的中心实验室进行试验,各个医院电脑联网,你自己打出来就是你这个医院的检测报告,这个行业其实是很大的,大家知道对人的关怀永远是最厉害的。我们当时上市的时候,自己觉得自己很好,我们当时来了有100多个研究员。但是很悲哀的一条是平安的老总和我说,万峰呀,我们还做了一个企业叫艾尔眼科。他们比你们好,他们的研究员多呀,每个券商都有一两个行业的研究员。而你们的研究员却是机械行业的研究员研究一下检测,电子行业的研究员研究一下检测,没有这个行业的研究员和分析师,而医疗行业有。他说你们来了100个人很开心,他们来了240多个研究员,所以医疗行业也很大,我们也一直很想进入医疗检测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未来也一定会涌现出很多行业的巨头,这个部分可能也许还有扩充的空间。进入到中国的检测机构的外企当然是很少,总计不超过100家,但是它确实占据中国对外出口很大的一块,大概2030左右,中国整体检测行业2008把大概是45个亿,这是我们对整个行业氛围的大体的一个分析。我感觉中国的整体检测行业为三分天下,差距悬殊。外资、国有、民营这三者其实差距比较大,它们的个头悬殊很大。按照分析来说,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几年依然会把持20几的速度在增长,预计中国检测市场明年将超过700个亿。检测市场目前的增长速度非常快,预测所有将增长的非常快,这个预测不一定准,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也看到一个材料,全国检测行业前十位的行业,尤其是质检院、计量院这块,复合增长率最近10年超过了40。全国检测系统开会的时候,整个检测市场的增长非常的快,超过了国民经济很多其他的行业。可以看得到大家收入大大提高,检测能力大大提高,整个检测队伍在不断壮大。外企增长也很快。这几年民营企业一直把持着他旺盛的增长率,华测这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是91,涨的非常快,这也是当时我们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所以我们的判断是三分天下之后未来就有可能真正的变成三分天下,在营业额上面可能更接近各自三分之一的样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分天下。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变化很大,这是为什么CNAS的人很头疼。把5年认证改为3年很容易,可是把CNAS的人再增加一倍也是很难完成的,据统计现在CNAS从接到一个案子到发放证书要13个月的时间。上个月在惠州市有一个案子开庭,是惠州一家计量单位状告惠州市技术监督据不作为,因为他想做校准市场,但是CMA、CNAS流程要求先建标,可是不允许建标,因为是法规的东西,大家就相持了两年,最后没办法向法院起诉,而最后是撤诉了,结果是惠州市技术监督局给他发了函。苏州开会时,了解到苏州也有同样的问题,好多机构都要求建标,可是局长很难办,因为都要求建标之后才能申请CNAS,我朋友的检测机构是个很大的企业,可是很多人都在盯着技术监督局,给一个开了口子给别人开不开,这个你要不要请国家质检总局领导打个电话给我,说我实在顶不住了,就给你开个口子算了。我说我不太想这样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是开个大门进去,不希望总是领导批个条子打个招呼,不太愿意这么走。而我们要建标到底要怎么办?这是件真事情。我们每天都在遇到很多困难麻烦,在座的监管的时候也一定遇到过。最近我很想把我的这个计量产品线卖掉,但是卖不掉,我的营业额已经上千万了。校准这块,因为我实在不想和大家关系不好,质检部门是我们的主管部门,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做的时候,总会因为校准与当地计量所或是技术主管部门有些不融洽,总是抢他们生意。我们的主营市场是对外,所以我们宁愿把主要竞争放在外销上面去,也不愿意与国有检测机构竞争。下周二去国家质检总局见总局的领导,大伟主任和肖主任,希望把我们的公司变成一个独立的子公司,把校准剥离出来卖掉,这是我碰到的真实的困惑,因为我已经做不下去了,必须卖掉。但是我刚上市,就把一块机构卖掉,这给我很大的压力呀。现在我先把它剥离处理,利用1-2年时间把它卖掉。所以我昨天也和程院长讲,真正的华测的发展就是一个样板,我们很小,是一个小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华测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检测市场及整个改革开放生产型服务业怎么支持改革开放的发展,这个行业有没有发展前景,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华测未来发展的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万峰的经营能力,更多取决于在座各位,中国整个监管水准和监管思路的变化,没有这个东西将不可能有华测的大发展。华测是没有保护伞的,我们不像外资机构,之前有人和我提过,万峰你最重要一件事一定要去找SGS这种大的跨国公司做你的合作伙伴。我说真的不应该是这样的,万峰做华测的梦想是做华人的检测平台。我说06年的时候我只有2000万的资产。BOICOY是个英国的上市公司,它的营业额是5亿英镑,他来收购我们,一次开的价格是2个亿。条件是万峰你给我打工五年,你们管理团队一个都不许走,帮我做5年,2个亿收购你,你们现在的工资多少,统统翻一倍,要给我做5年,我们当时没有一个人动心想卖掉,原因是我们有一个梦想,你就把大的股份卖给它吧,它能够和中国政府交涉,洋鬼子还是有很多招,用国际惯例,逼着你去开放,这不是我要走的路。所以我也是希望整个市场的开放有序,能够让民营的检测机构有一个正常的发展空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I$ m- o! ?6 $ Q- L: D$ O 来看一看全球前几大的检测机构的一个状况,这是到08年的。全球的老大是SGS,这是他最近三年收入变化的状况,全球第二大的机构是BV。先要跟大家讲这两家机构都是家族企业,中国人总是认为家族企业不好,法国BV是一家法国家族企业控制的,SGS是一家英国的家族企业控制的,叫瑞士公证。SGS在瑞士上市,BV在法国巴黎上市,同时在美国发行他的债券。BV是2006年还是2007年是全欧洲最大的ITU,最大的上市公司,当年最大的上市项目。它的上市招股说明书我们仔细的看过了,我们写招股说明书大量的就是看这些同行业的,证券部就天天看这些东西,要看清楚,好像从来没人写过,都不知道从哪去抄。我们可以看他的,BV在它的招股说明书中说希望用5年的时间让它的利润和营业额统统翻番,发展还是不错的。为什么特别把ITS这个机构列上去呢?这个机构是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快的一个机构。ITS是一家香港的公司,是全球第五大的检测机构。这个公司的历史很短,50到60年的时间,实际上是70年代的时候有一家英资的采购商,他们做采购,采购有一个问题,在中国大陆采购,他们觉得质量不好,怎么办?他们是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这些国家做采购往欧洲国家销,因此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验货质量管理部门,它做着做着发现这个部门很不错,把它分开出来,所以这个机构当时引进了一个财团。一次我作为大客户参加了其在广州开的会,我发现他的行长是前英格兰的行长,它被金融控制了,所以它去收购,它采取了一系列并购的动作,它去收购爱迪生实验室,所谓我们有三百年的历史了,我们收购了爱迪生实验室,发展非常快,他们刚刚收购了BV的认证部门,很简单,只是蒸发了13的股票,赠送给BV,完了,一分钱也没花,就把2亿英镑的收入纳入它里面去。还有奇怪的事,在上市之前,连续5年净资产是负的,原因它大量采用并购贷款的方式,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简单讲它收购用的所有钱都是借的。大家都知道资产的评估有多低,它往往是用比较保守的方法来计价的,它每年的利润很好,它的净资产是负数的,年年如此,这样公司也能上市是不是很奇怪的事情?这个公司未来会很快的发展,所以我们才看到这些机构他们的发展很快,你比如说SGS是18多少年成立的,BV是18多少年成立的,ITS是90年代,晚一点,而它力图打造全球的品牌。我们在全球现在跟ITS有一些竞争,而我们大量的高管是从ITS出来的。这个公司在全球收购了20多家NCP,就是叫国家级实验室,我们华测希望两年之内成为NCP,并不是在中国,因为这有办法,我在新加坡设立实验室,就是为了拿NCP,不可能,中国的NCP就是CQC么,别人不可能拿的到,我们没有办法。但是,我们同时也在和捷克再谈,捷克有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实验室,我们去了趟布拉格,想去收购它的实验室。这些东西他们现在在做,收购了20多个国家的NCP,他们叫一次认证,全球通行,所以我们也看到它的特点,它是立足于全球来做布局的。而未来有一个趋势,世界会越来越是平的,只做中国的市场有时候是很难的,你必须用全球的眼光来做中国的市场。你没有做全球的认可怎么来做中国的市场,没得做的,没有办法做得到的,你要促进贸易的发展是检测的根本,检测的根本不是因为谁赋予你检测的权力。检测的根本是什么?我去中央台演播室,当时问的一个问题,万峰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检测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我愣了2秒钟,我说检测行业是让人们拥有更有品质的生活、更蓝的天、更洁净的水、更美更好的空气、更安全的玩具、更好的生活品质,提供技术支持的一个行业。我们的梦想和口号很简单,让人们拥有更有品质的生活。这就是检测,检测促进贸易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提高,这个行业才有根本的意义呀,它的意义不是权力的问题,你要促进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所以这个部分的发展他们的思路给我们走了很好的例子。$ 3 , O2 P+ n% d. q 今年年初我接了一个订单,不能说是订单,我一直在攻的几个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想做他们的生意。我在全球设了很多公司,找到中石油,他们就问万峰你们能不能在苏丹建一个实验室,我们在那里挖了油你要检验,这个好头痛,达尔富尔是个热点,在巴基斯坦建一个,瓜达尔又是个热点。我建实验室很容易,不能总让我去热点地区呀。我们攻关了很久,确实这样,中石油说我们没办法把生意给你做,很简单,我们在哪个地方开采了石油,我们就在那个地方做检测,要装船出检测报告。有很多不一定从这个港头挖了就自己用,有很多是卖给别人,或者是换,运到别处,很复杂的,我们一样需要第三方机构提供给我很多的支持。现在中石油认了你了,但是你搞不定的,就没有办法,所以全球化的网络,一定是大的或者有梦想的检测机构,或者我们想做成全球的品牌,必须要到全球去。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得到,检测整个行业在全球也是有很多保护的。这个我们可以看一看德国的一个法规,我去年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叫华德检测有限公司(广州的)。第一次和德国人谈判,德国人派了一个庞大的谈判小组,一堆专家,一堆人过来谈,谈了很久,我有一条要求,我说我正准备做上市,第一条我必须控股,因为不控股,只能占财务投资,营业额不能算进去,你说的再好对我的帮助很小。我不是讲财务投资的,你跟我讲利润,我就算一算,我要把利润直接放到我里面来,我不能算财务投资,第一个基本要求控股。后来他们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把我的梦想击的粉碎,他们就讲GS发证机构的所在地只能是欧盟成员国或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协议的成员国家,所以我必须控股,如果我不控股,实际上是不可能发GS证书的,没办法我要去欧洲,国家没法给我发牌,我要拿到国外的很多机构的授权,我要发GS证书,CTI GS LOGO,DEKER是全球第三大的检测机构。所以在各个国家这种保护多多少少是有的,检测市场也不是一个完全开放透明的市场,但是它的规定是比较清楚的,你必须在它那个地方注册,在当地设实验室,在当地被欧盟的认证机构所认可才可以。请大家考虑,如何运用合法的、合理的方式保护民族的检测业,限制外资机构的发展。中国同时存在两个问题,它既有开放的不足,又有开放过度的问题。我们以前习惯用一个大棒,不准、不批是最为保护的手段,当这种手段受到很多威胁的时候,比如WTO要求开放国内贸易的时候,国内贸易的开放做了5年过渡期。5年过渡期已经过了,你用什么国际通行的方式拦得住别人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监管者面前的课题,你不能用不准的方式,你对民营机构可以用,就是不给。但是外资机构真较真起来,提起仲裁,很多人很害怕的。我们怎么样用一些合法的方式来保护呢?就和GS一样,我们是怎么去做的。讲几个案例,第一个是CPSC,就是美国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华测是被CPSC认可的第一批的国内检测机构,很多中国国内检测机构没被认可。我们在三年前就知道了有这个事情,原因很简单,我们就做了一个动作,加入了美国玩具协会。美国玩具协会说,只有一个要求,要在美国设公司,于是在美国设了一个空壳公司,什么都没有,就是为了交费,加入玩具协会。在美国玩具协会开会,很悲哀的发现,原来以为玩具这个行业都是中国人在玩,玩具全球的制造在中国,玩具全球的贸易在香港,看起来都是中国人在玩,可是在年会上只看到两个黄种人的面孔,全都是白人,300多人的酒会。在会上说,我们要搞个法案,加入协会的人都要推动法案的运行,向政府上书,当时是布什政府,法案进展的每一步我们都知道,一直到法案生效。玩具协会当时告诉我们,你们不要指望法案会很快生效。美国有个惯例,法案的好事只有新的总统会去签,旧的总统是不去签,奥巴马上台后就马上签了,法案生效了。所以我们就第一批认可,这个对中国震动很大。很奇怪的是,美国消费者委员会不认可所有中国政府的实验室。我告诉大家一个招,免费的,你上面写我是独立的第三方,他也会发牌给你,你上面写你是政府的他就卡你。他认为政府的实验室不是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不能代表一定公证的,你的背后是有国家利益的。很简单的,中国玩具美泰案件出来,谁上电视做的保证,李长江。长江局长中央电视台讲我们的玩具是安全的,如果政府说了玩具质量是合格的,你们检测机构敢出不合格的报告吗?所以他们说我们认为政府的不一定是独立的。当然有政府的实验室拿到了,但是我告诉大家,他们都是这样写的:我们不是政府的,是独立的。美国人是比较好骗的,只要说假话都是会信的,以后信不信就不知道了。这个对质检总局的震动是很大,像你们华测这么小的一个机构,民营机构,第二批、第三批里面还有比你们更小的机构都能被认可,而我们政府这么庞大的实验室,技术实力这么强大的实验室为什么没有被认可,太荒谬了。而且大家的思路是不一致的,政府是否有天然的最高权威呢?这和美国人的习惯有关。美国有个银行是高盛,高盛准备国有化,美国人赶紧把钱取出来,给国家管这个效益太差了,我担心我的钱受损失;可中国人完全相反,都国有化了,赶紧把钱存进去,国家的多安全。美国人对政府的怀疑是天然的,所以CPSC直接对国家的实验室不认可,只有对独立的第三方的实验室经过认可的,只要你有这个项目,技术能力得到确认的就可以开展。回过头来,我们怎么去考虑限制这些合法的,这些法案背后都是SGS、ITS、UR等在推动。我们在中国做了一件事,跟国家环保部合作,中国有一个环保监测条例,在里面就明确提出来了在中国做环境监测,因为环境监测涉及到生态质量,涉及到国家安全,要求中资必须占51以上。这个是按照国际惯例来说的。这个法规出来以后没有任何国家敢出来说是不对的,有太多的敏感区了,中国的环境质量好有问题呀。我是湖北人,长江边长大,前年就想赞助个活动,长江的质量一天比一天差,环境污染很厉害,国家环保部说还好,国家水利部说质量很差,两个部委天天打架。我说我准备做,当时联系了一家报社,我说华测用一条船把我们的监测仪器放着跟着船走,每隔20公里做一个采样,看到底长江水被谁污染了。一路测试测过来,把数据报出去,免费的,我们也要做一点社会公益,我们公司打算出200万。事情策划了很久,很遗憾,不是我们被砍掉了,是政府不确认,有个很大的问题是环保部门讨厌你们,水利部门也讨厌你们,结果两个部门的数据都是有问题的。其实我很乐意为中国环保事业做点贡献,结果被打击了积极性。我们不用确定,我们作为一个第三方来做这个事情可不可以,结果是不允许。怎么去做法律保护,怎么去做这个事情。中国国内共有近24,100家检测机构,中国国内检测机构共有仪器设备资产价值近42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有性质为主的资产占97.9。2008年国有检测机构占中国内销产品检测市场份额的89%,外销产品检测市场的14.6%。赛迪研究报告,它是由不同职能、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主管的,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编制,但有个别地方把卫生防疫站,因为SARS以后,改为公务员编制,但是手段基本上是事业单位编制,主要是从事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检测任务,引致自愿性检测业务。这个检测机构都很熟了,哪个工厂不听话就天天抽,每天抽,抽它一个月,他自动送检。企业总要听话么,中国政府管企业的经验还是很多的。一般来讲规模还是较小、检测项目单一、业务范围限于局部区域。深圳计量院跟我抱怨,说我们在上海搞了一家,马上就被上海局投诉的一塌糊涂,官司打到国家质检总局去了,我们就撤回来了。第二个说,我的资产不能到上海去,人还可以去,资产调拨由国资委管,现在国资委要批准也很麻烦。还有呢,长期的垄断地位造成市场服务意识僵硬,这个当然是从整体来看,真正对每个企业来讲完全是的,现在属于竞争,国有检测机构的服务还是好了很多。现在国有检测机构主要是做内销的,外销的主要是出口的商检,包括出口商检在内的检测服务的独立性难以得到国际认可。简单讲,中国的商检是不被其他国家认可的,没有一个国家说因为中国的商检出口检了,我的进口就不检了,实际上没有的。国有的检测机构需不需要改革,怎样改革?进出口商品检验真的需要吗?进出口商品检验能不能对民营资本开放?讲一个故事,2007年美泰事件,美泰事件是由美国的美泰公司,全球玩具行业的NO.1,芭比娃娃就是他们的,他们07年的时候,在美国销售的一种玩具含铅超标,含镉超标,因此按照美国的法律,它在美国召回玩具,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如果是生产商、销售商发现主动召回,可以不用公告谁是制造商。但是美泰发现以后有了一个新的景观,我们那个工业区的门口每天早上上班是塞车的,因为大量的玩具厂商把货品堆在我们公司的门口,从7点钟开始在那堆着,要采样送样赶紧给它检。因为美泰下了一个指令,所有的美泰供应商玩具全部停售,全部检测,指定三家机构进行检测,SGS、ITS、CTI检测合格了,才可以动,没有装船的不能装船,海上的、到仓库的也不可以卖,不能发货,因为召回的成本比卖的成本高多了,国外人都是很贵的。很多的问题,怎么办,每天早上玩具厂商都说不在乎钱,你赶快给我们检,门口塞满了车,没地方停。用郎咸平的话来说,万峰你们发国难财,我说错了,我们其实帮国家解决问题的。当时出来一个很典型的案例,这个生产厂商在南海的一家玩具制造厂商,南方都市报报道,是这样说的,这个企业有2000人,发展12年到这个规模,这个企业主是个很不错的老板,美泰最后迫于压力公告了他的名字,他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仓库里被退回来2个亿的货,美泰也很同情他,美泰同时给他下了一张5000万的订单,这个老板有一天早上,找朋友借钱发了员工工资,下午两点钟自己吊死在自己的奔驰车内,没有儿子,外甥来收尸。我就跟玩具的老总说,怎么回事,他就说他是被我们检过的,因为美泰是定期对他检验,美泰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后,他马上同时把他的样品送到三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CTI、SGS、ITS,确实超标。他为什么现在才上吊,事情出来这么久了。原因很简单,局长说了,商检局一发现,马上停止了他的进出口资格,他本来想还可以翻本的,我是欠了很多钱,美泰还是有订单给我的,现在质检总局说了不能出口了,他会怎么想,永远没有希望了。我想一个问题,出口检验真的需要吗?美泰这个进出口,难道管理人员比美国人民更关心自己人民的身体健康吗?后面还有个新闻,几千人失业,他的工人把他的油漆厂商的供应商全部捣毁,油漆厂商说好冤枉呀,我不过进了4000块钱的色粉,4000块钱引起的一场官司,一条生命,十多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为了这4000块钱,后面的事情都是他无能为力的。国家质检总局说停掉他的进出口资格,商检很简单,崩溃了,他仓库里还有2亿多的货出不去,怎么办,只有上吊了,一了百了。我要问大家全世界有多少国家做出口商品的经验呢?有没有人举出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进口的检验,原因是要保护本国人民的安全,只有中国进行出口检验,为什么出口都要检呀,因为中国人认为西方国家都是高等人,我们要把好东西奉献给他,中国人只能吃不好的、穿不好的、用不好的。如果美国总统说,我们要做出口检验,把好的东西都送给中国人民,美国总统能做得下去吗?任何一个民选的政府,都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台湾的牛肉风波,如果马英九说顶不住美国的压力,要进口美国不好的牛肉,损害人民的安全,可以叫马总统下台。不是我讲的,中国的商检60%多的精力是集中在出口的检验,很简单,出口检验是有利可图,这个不是我讲的,这个是商业部研究院所讲的数据,公开的数据。商检的大部分的收入不是进口检验,是出口检验。对于企业来讲,出口的企业,我在企业做过,我在香港金山集团做过他们的商检,最痛苦的是他们把货翻的乱七八糟的,那你就麻烦了,我们很简单,只要看到货被翻的乱七八糟的,就决定要送礼了,证明说太久没有和商检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