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_第1页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_第2页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_第3页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_第4页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反思 上周星期三,我在八年级 1、 2 两个班用一个课时上完了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式,上出了两种不同的效果。这两堂课引起了我对语文课的一些粗浅思考。 上午在 1 班,我完全按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上。教学环节如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及随笔这一文体; (四)自学课文并完成优化设计中的 “ 基础积累 ” ; (五)师生交流,完善字词答案,掌握字词这些基础; (六) 请一两名学生复述 “ 第一本书 ” 的故事,要求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意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七)讨论答疑,分小组思考讨论三个问题: 1、这第一本书中,你能看出包含着哪些情谊? 2、文题 “ 我的第一本书 ” 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 2 / 5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 “ 第一本书 ”的 ? (八)师生交流,各组代表展示; (九)主题研讨,思考讨论 1、 “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作者对童年的 感觉是怎样的 ?联系下文看, “ 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是什么 ? 2、 “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 “ 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 人不能忘本 ” 的 “ 本 ” 在这里指什么 ? 3、作者写了他第一本书的不同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什么?(主题); (十)师生交流。 前面六个环节比较顺畅,因为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可是到第七环节就开始出问题了。首先,讨论一共有 6 个问题,一个比一个难,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面对无法解决的题只能 偷偷寻求辅导书(我在班级强调课堂上不能拿出辅导书),我在巡查过程中对他们的指导毕竟是有限的。在资料书的帮助下,有些学生能说出正确答案,却不能解释清楚给大家听,因此还是不理解,不理解的是多数。我看到的是一双双充满疑惑的眼睛和烦躁郁闷的表情。学生的发言少了,自然我的3 / 5 讲解就多了,渐渐我的焦急和烦躁也流露出来了。这堂课就在学生的烦躁、郁闷和我的焦急、无奈中以失败告终。课堂上师生是互相影响的呀,老师感染学生,学生影响老师。 这堂课会这样生硬、枯燥,除 了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外,那就是直接抛出六个难题给学生讨论实在是败笔呀!这样的课,学生哪里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呢?幸福感更是一种奢望呀!下课后,我马上意识到必须调整教学方式了,不然下午在 27 班, “ 悲剧 ” 将重演。我马上找到龚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困惑,在龚老师的帮助下,我以一种新的轻松的方式去 27 班上课。 开始的五个环节与原先的设计一样,第六环节以我引导、学生展示为主了。我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以 “ 以大到小 ”或 “ 从粗到细 ” 的方式进行教学。形成了 “ 中心人物 我 中心载体 第一本书 与 我 有关的人物(父亲、乔 元贞、狗) 各自的故事 各自蕴含的情谊(父子情、同学谊、童年乐) 第一本书 的含义 ” 这样的知识链。这样一改,没有徒有形式的 “ 讨论答疑 ” ,也没有生硬的“ 师生交流 ” 。人物对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而之前复述整个 “ 第一本书 ” 的故事变成了复述三个有关的小故事了,这一环节学生争着抢着要来讲故事,在讲述故事时有很多同学补充了自己童年时代自己类似的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蕴含的情谊在前面复述故事的基本上,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4 / 5 了。进一步就升华到文章主题了 ” 第一本书 “ 的深层含义,这时候学生能深刻理解了。整堂课学生的积极 性很高,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自然,热烈之下学生的情绪一步步高涨,而我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快乐和自己的幸福。 我想,语文课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几个重要问题,然后把问题填充到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几个环节中去,这样的结果只是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问题也是强行剥离出来的,学生也只就问题而思考问题,这种方式是一种 “ 孤立语文 ”教学。结果就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紧张而无措,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教学,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这是人与人的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学生首先是个人 ”“ 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周密的去研究教材,向学生揭示那些起初看来并不引人注目的关键点,因为这些关键点之间交织着各种因果联系和其他有机联系,他们将会使学生产生各种疑问,而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