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学反思_第1页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_第2页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_第3页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_第4页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 初次接触初中教材、初中学生、 “ 六加一 “ 课堂模式,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蹩脚的,在磕磕碰碰中,一周的课总算是结束了。新的一周即将到来,我得做好总结反思,以期下次的蜕变与进步。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捅马蜂窝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起因、经过、结果 ),尽量简洁; 2、段 7 在捅马蜂窝过程中,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扣人心弦; 3、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让学生复述起因、经过、结果时,我自己也预设了答案 。我认为故事经过包括准备工作与正式捅的过程,准备工作包括绑接竹竿,褂子蒙头,遮盖住脸,与妹妹约定。在上课时,我发现这样回答其实并没有条理,只是随机挑了几个动词概述了这一部分,经过和同学们一起商讨,得出捅马蜂窝的准备工作应该包括准备工具(绑接竹竿),全副武装(蒙头蒙脸),寻找帮手(妹妹接应),这样更有条理一些。第二,关于故事的结果,我认为就是捅完以后最直接的结果,即蜂窝捅掉,被蜇发烧,害怕黄蜂,后来有同学提出疑义,结果不是还应该包括后来的愧疚吗?当时我草草解释,也许说服了学生,但并2 / 5 没有说服我自己。结果到底是什 么呢? “ 愧疚 ”“ 期盼 ” 的心情已经离捅马蜂窝有一段时间间隔了,它算是结果吗?如果不算,它又是什么呢?还值得深读、深究。 关于第一段的作用,笼统地说是 “ 为下文作铺垫 ” ,具体怎么 “ 作铺垫 ” 还得细说。备课件时,在网上找的答案:后院人迹罕至,花木葱茏,才有马蜂生存活动的空间,略显荒芜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滋养了活泼顽皮的 “ 我 的性格。答案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是该如何指导学生分析,让他们理解,当时并未多想。课上要跟学生讲解这一题时,突然发现第一段是要分成两部分来理解的。第一部分是 “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 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 ,这一部分描写的是爷爷后院的自然环境, “ 很少人去 ” 说明偏僻、荒芜, “ 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 ” 说明这里草木茂盛、充满生机,很多虫儿在这里嬉戏,那么就为马蜂提供了生存环境。第二部分是 “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 ” ,这一部分是讲“ 我 ” 的活动,网上有的文章是把这一部分删除了的,我认为不可。 “ 我 ” 在院子里干 了很多 “ 坏事 ” ,取下蝉衣、挖蚯蚓、赶蜢虫,足可看出这是一个好奇、顽皮的孩子,那么3 / 5 这样一个顽皮的孩子做出后文 “ 捅马蜂窝 ” 的疯狂举动就见怪不怪了。所以,这一段的作用,为下文做了两个铺垫,一是草木茂盛、充满生机的小院为马蜂提供了生存环境,为出现马蜂窝作铺垫;二是塑造了一各好奇、顽皮的 “ 我 ” 的形象,为后文 “ 我 ” 捅马蜂窝的举动做了铺垫。 这些内容上的细节应该是课前思考好的,但是总在课堂上才发现,说明我在备课时对课文解读不到位,分析不透彻,才会导致这样的漏洞。 二、教学环节的反思 现在我们探索的是 “ 六 加一 ” 模式,其中 “ 六 ” 是课堂环节,即导入、思考、议论、展示、点评、检测。老师导入之后,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解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接着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学生在班上互动,等学生展示完了,老师做最后的总结,总结规律,总结知识框架,言简意赅而系统,最后是检测,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这节课学习情况。这六个环节的目的是减少老师的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 六加一 “ 的 “ 一 ” 则是课后的限时练。 经过一周的实践摸索,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在这六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是导学提纲的设计,因为那是学生学习的资料与导向,是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内容。在捅马蜂窝的题目设计上目前我是趋于大众,初次接触课文,还不4 / 5 敢太过标新立异;在题量设计上我觉得一节课内容偏多,课堂做导学案的时间是 15 分钟左右,包括字词拼音、复述课文、过程赏析、第一段作用,共有四道题目,初中生在 15分钟之内完不成导学提纲,导致一个课时完不成六个环节,还没展示完时就下课了,那么相应的限时练也要往后延迟。针对这种情况,目前能想到的对策有两种,一是降 低要求,减少导学提纲的题量,把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清楚就行了,其他的只能舍弃;第二种对策就是早读提前预习,把字词解决了,为课堂多预留一点时间,这种对策依然有小问题,两个班的早读交替轮流,总有一个班一天没有语文早读,那么就无法提前预习了。 第二个问题,关于展与评的关系。按照流程要求是先展后评,那么问题来了,一张导学提纲我们要解决多个问题,如果学生在展示第一个问题时明显有偏差,老师能不纠正吗?如果等学生把所有问题展示完了,老师再回头一个一个地点评总结,是不是太不及时了?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学生把一个问题展示完了 ,其他学生补充质疑,都发言完了,老师就应该把这个问题做一个总结归纳,使学生得到及时反馈,然后再进行下一个题目。 三、教学效果的反思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朗读与复述课文,所以每一节课的导学提纲都设计了复述课文的任务,也有关于心理5 / 5 描写的考察。但是我发现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他会复述这篇课文,但是不会复述其他课文,复述课文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也就是说,每篇课文的学习效果达到了,但是单元目标没有达到,知识目标达到了,能力目标没有达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问题出在我们只是让他们复述,但是没有链接具体 的方式指导,只是矫正他这篇文章的复述问题,但是没有教他一些普遍的方法。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以后在设计导学提纲时,尽量重点更为突出,围绕这个重点,链接一些方法指导,如该如何复述课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什么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甚至是该怎么运用心理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