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ppt_第1页
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ppt_第2页
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ppt_第3页
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ppt_第4页
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张彤 E-mail ztdoc,艾滋病,概 述,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引起 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份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的发现,2001年全球疾病负担顺位,1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2 HIV/AIDS 3 Perinatal conditions 4 Diarrheal diseases 5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6 Unipolar major depression 7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8 Malaria 12 Tuberculosis,6.7 6.2 6.2 5.0 4.1 4.1 3.5 3.1 2.3,Source: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 WHO,Rank % of total,00001-E-5 27 June 2000,艾滋病流行已成为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艾滋病肆虐全球,南非470万居首(1/4的成年人受染) 印度650万次之 泰国、俄罗斯、中国100万,感染人数急剧上升 全球累计感染者6900万,死亡2400万,艾滋病流行情况,次撒哈拉非洲仍然是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2006年,HIV/AIDS总数达到了2540万人,230万人死于AIDS 城市中2529岁年龄组产前孕妇HIV感染率 博茨瓦纳55.6% 斯威士兰33.9 津巴布韦40.1%,资料来源:UNAIDS,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逐年扩大,静脉吸毒 据公安部门公布,目前我国注册吸毒人数已达100万 全国涉毒县为2084个,全国总县数72.7 专家估测实际吸毒人数为650万 其中经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约为20-30,部分地方甚至高达98 共用注射器比例很高(37.0),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0.02 1.7 6.6 10.8 12.1 10.0,1995-2000年哨点监测 全国注射吸毒者平均艾滋病感染率,五年期间增长约500倍,不安全性行为 暗娼人群,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0.02 0.02 0.3 0.4 0.8 1.32,1995-2000年哨点监测 全国卖淫妇女平均艾滋病感染率,五年期间增长 66倍,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0.02 0.01 0.26 0.35 0.76 1.1,1995-2000年哨点监测 全国性病就诊者平均艾滋病感染率,五年期间增长 55 倍,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不安全性行为 男性同性恋人群 根据研究估测,我国男性有2一3是同性恋者(约为1500万) 19982001年四次调查发现,该人群HIV感染率在2.517.7之间 一项在全国4个城市进行的调查表明有近38的调查对象在同性性活动中支付或索取金钱,人口流动频繁 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0.8-1.2亿,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 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旅游人数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二千万人次,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我国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因素,大众HIVAIDS知识较缺乏 中国CDC在2002年对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于HIV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32.8-40.3之间,由高危人群开始,传播到一般人群 全球共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Bridge Population 桥梁人群,Drug Users 吸毒者,Source Population 源头人群,MSM 同性恋,Sex workers 性工作者,General Population 一般人群,Family 家庭,Children 儿童,HIV流行过程,传染源 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人类是唯一的传染源,HIV流行过程,传播途径 经性接触传播 经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 目前全球的主要传播途径 未经设防的性活动 相关危险因素 性伴数 性伴的感染阶段 STD和生殖器局部的损害程度 性交方式及保护措施,传播途径,血液传播 传播概率极高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 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职业暴露 其他意外事故,怀孕中,母乳喂养,分娩中,传播途径,母婴传播,HIV存在部位,有传染性 体液 精液、乳汁、脑脊液、宫颈分泌物等 脑组织 淋巴结 无传染性 眼泪,唾液,尿液,粪便可能含有极少量HIV,或HIV部分结构,但尚未证明有传染性 蚊子等昆虫叮咬不传播HIV病毒,不会传播HIV的途径,共用电话握手等,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及双性恋 静脉吸毒(IVDU) 血友病患者、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 HIV/AIDS感染母亲所生婴儿,诊断,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易感重点人群或有高危行为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阳性(初筛和确证),HIV感染自然史,CD4 细胞/mm3 800 400,* 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CD4计数,HIV 病毒载量,治疗原则,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机会感染及肿瘤的预防及治疗,控制处理原则,临床控制 疫情报告 在知情、保密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方式开展 病人处置隔离 原则上不用隔离 病人转运 原则上不需要特殊的转运防护隔离措施;但是对于合并其他传染病或可能发生体液接触的感染者和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防护,控制处理原则,公共卫生控制 广泛的宣传教育 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 全面开展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 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扩展咨询检测服务,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采取普遍性防护的原则 紧急局部处理 暴露风险评估及用药 事故的报告和保密,奥运主要危险影响因素,游客众多 性途径导致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耐药毒株的传播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机会可能加大,性传播疾病 (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流行病学概况,据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3.4亿新发的性传播感染(STI) 发病率逐年上升,梅毒的发病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淋 病,淋病(gonorrhea) 是指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 也包括淋菌性眼炎、咽炎、直肠炎、盆腔炎(PID)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DGI),流行病学,淋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有无症状者,均可传播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成人淋病几乎都是通过性交感染 非性接触传播 幼女淋病,诊断要点,大多有婚外性生活或配偶感染史。潜伏期平均3-5天。 男性主要为尿道炎症状,表现为尿道口红肿,溢脓,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 子宫颈肿胀,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少量脓性白带,无任何自觉症状,诊断要点,女性急性淋病性尿道炎 尿道口及周围有少许黄色脓性分泌物,尿道口周围和小阴唇内侧潮红、肿胀,自觉轻度尿频、尿急、尿痛。 幼女淋病性外阴炎 外阴潮红、浸渍,阴唇外侧及前庭潮红肿胀,处女膜破破坏消失,少许白色脓性分泌物。自觉外阴瘙痒,尿频,轻度尿痛。,诊断要点,淋病眼炎 结膜充血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 淋病性肘关节炎 肘关节明显潮红、肿胀,在红肿基础上形成豆大脓疱数个。,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足量、规则的用药原则;对性伴侣同查同治;注意有无其他性病感染。 病原治疗 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头孢氨噻肟钠、氟嗪酸、环丙氟哌酸等。 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两周内,在无性病接触史情况下,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在治疗结束后4天内从患病部位取材,作涂片和培养均阴性者为治愈。,梅毒,一种全身性传染病,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 由于不洁性交或胎盘传播,发生后天及先天梅毒,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或隐性带菌者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占95%。主要通过性交由破损处传染 在感染后的1-2年内最具有传染性,因为患者的皮肤或粘膜损害内(或渗出液)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 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到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胎盘传播 产道传播 其他传播 哺乳、输血或血液制品、接触梅毒患者污染的衣 被、毛巾、食具或污染的医疗器械等,临床表现,一期梅毒 primary syphilis 硬下疳(chancre):于入侵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潜伏期平均为3周, 90发生在外生殖器。 硬下疳特点: 甲盖大小 单个损害 软骨硬度 表面清洁 不痛不痒 不治而愈 传染性强。,位于耻骨联合上方硬下疳,临床表现,二期悔毒 约发生在硬下疳出现后612周 病原体血行播及全身的症状 病损主要见于皮肤及粘膜,表现主要为多形态皮疹,临床表现,三期悔毒 早期悔毒未加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发生于感染后2年,经一定潜伏过程,开始出皮肤粘膜病变,亦可侵犯骨骼。 感染1020年可侵犯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损害的毁坏性甚大。对他人的传染性小。,临床表现,三期梅毒 皮肤梅毒主要分两型:结节性梅毒疹、树胶样肿 脏器梅毒 心脏血管系梅毒: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梅毒性冠状动脉炎、心肌炎。 神经系梅毒:可引起脊髓疹及全身麻痹性痴呆。,结节性梅毒疹 面部及额部见到黄豆大到豌豆大深红色结节,结节上覆痂皮,去掉痂皮后可见到溃疡。节结无痛。,梅毒性树胶肿 皮损 溃疡 特点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整齐,鞍鼻 皮损 鼻梁呈马鞍状 特点 鼻中隔部树胶肿破坏骨膜及骨质,形成鼻中隔穿孔所致,梅毒主动脉瘤,皮损 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溃疡,流出粘稠树胶状脓汁 特点 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清楚、整齐,先天梅毒(哈钦森牙),部位 牙齿 特点 切牙切缘中央呈半月状缺损,上宽下窄,牙体短而厚呈圆柱状,牙间隙增宽,先天性梅毒(角膜炎),皮损特点 角膜周围炎症, 角膜浑浊,梅毒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低,易发生假阳性。 早期患者经充分治疗后,或部分晚期病人可以减少或消失。 一般作为筛选和定量试验,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 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敏感性和特导性均高,一般用作证实试验。 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不消失,血清反应仍持续阳性,因此,不能用于观察疗效。 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一ABS test)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 梅毒螺旋体珠法凝集试验(TPPA),治疗,原则 早诊断、早治疗;剂量必须足够,疗程必须规则;治疗后要追踪观察;对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药物 青霉素为各期梅毒的首选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时可选用头孢曲松。 治愈标准 临床治愈 梅毒损害愈合消退,症状消失 血清治愈 抗梅治疗后2年以内梅毒血清学反应由阳性转变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阴性,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lpes)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侵犯生殖器皮肤粘膜,引起炎症、水疱、糜烂、溃疡的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 人群中HSV感染较为普遍,大多是在与性伴的性接触中感染。HSV-1常由飞沫和唾液传播,而HSV-2几乎都是性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生殖器疱疹,部位 龟头 皮损 小丘疱疹、水疱,治疗,原则 及时足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控制疱疹的传染与复发。 病原治疗 阿昔洛韦200mg口服每日5次或400mg口服每8小时1次,或伐昔洛韦5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连服57日。 对频繁复发的患者(1年复发6次或以上),阿昔洛韦400mg、1天2次,可用到6年。或伐昔洛韦300mg,每天2次,可用到1年。,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由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 传播途径 性接触感染 通过性交传染 间接接触感染 使用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用过的衣裤、床上用品、毛巾、浴盆、抽水马桶等 产道感染 通过产道等感染新生儿,胎儿在宫内也可发生感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诊断要点,大多有婚外性生活或配偶感染史。 潜伏期平均3W。 男性主要为尿道炎症状,表现为尿道口红肿,排出分泌物,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 女性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下腹坠痛及轻度尿道炎等症状。 分泌物涂片可见白细胞5/高。衣原体检测阳性,支原体培养阳性,尿道口水肿,阴唇内侧及阴道口轻度水肿,少量脓性分泌物,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足量、规则治疗;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治疗性伴。 病原治疗 可采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孕妇推荐红霉素或阿奇霉素 治愈标准 病人的自觉症状消失。男性病人无尿道分泌物,尿沉渣无白细胞;女性病人宫颈内膜炎临床表现消失。可不作病原体检查。,奥运期间主要危险影响因素,流动人口多 性活跃人群 传播因素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