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说明书--和美新.doc_第1页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说明书--和美新.doc_第2页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说明书--和美新.doc_第3页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说明书--和美新.doc_第4页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说明书--和美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商品名称:和美新 (Hycamtin)英文名称:Topoteca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Tuopotikang【成份】化学名称:(S)-10(二甲氨基)甲基-4-乙基-4,9-二羟基-1H-吡喃 3,4:6,7中 氮茚1,2-b喹啉-3,14-(4H,12H)-二酮,单盐酸盐。化学结构式:HON(CH3)2NNHO H3COOO,HCl分子式:C23H23N3O5HCl分子量: 457.9辅料:酒石酸、甘露醇、盐酸、氢氧化钠。【性状】本品为淡黄色至淡黄绿色冻干块状物,易溶于水。【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初始化疗或序贯化疗失败的转移性卵巢癌病人。对化疗敏感,一线化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病人。1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对化疗敏感的定义为:一线化疗有效,而且疾病复发至少在化疗结束 60 天后(III 期临床研究)或至少 90 天后(II期临床研究)(见【临床试验】部分)。【规格】 1mg(以托泊替康计)【用法用量】 在首次使用本品前,病人基础中性粒细胞数需1500 个/mm3 ,血小板数需100,000 个/mm3。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 1.25mg/m2,静脉 30 分钟输注,连续用药 5 天,每 21 天为一个疗程。对病情未进展的病例,由于治疗起效较慢,故建议至少使用本品 4 个 疗程。本品用于卵巢癌的 3 项临床试验中,治疗起效的中位时间为 7.611.7 周;用于小细 胞肺癌的 4 项临床试验中,其中位时间为 6.1 周。肿瘤治疗中处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常规措施为使用如 G-CSF 等药物 ,或降低用药剂量。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 7 天或以上(中性粒细胞计数0.5 x 109/L)、或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有发热或感染、或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延迟治疗的患者如需减少用药剂 量,用药剂量应该减少 0.25 mg/m2/天,至 1.0 mg/m2/天。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 25 x 109/L,应该同样减少用药剂量。 在临床试验中,如果用药剂量减少到低于 1.0 mg/m2 时,则停止托泊替康静脉注射给药。合并用药剂量: 如果注射用盐酸托泊替康与其它细胞毒类制剂 合并使用,应对剂量进行调整 ( 见【药物相互作用】 ) 。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 肝功不全: 肝功不全的病人(血浆胆红素在 1.510mg/dL),毋需调整剂量。 肾功能不全:对轻度肾功能不全病人(肌肝清除率 4060 毫升/分),毋需调整剂量;对中度肾功能不 全病人(肌肝清除率 2039 毫升/分),推荐剂量为 0.75mg/m2;对重度肾功能不全病人,尚无推荐剂量。儿童: 由于本品在儿童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资料有限,不建议用于儿童。2老年病人: 老年人毋需调整剂量,但肾功能不全者除外。注射用溶液的配制本品是一种细胞毒抗癌药物。与其它细胞毒抗癌药物一样,配制本品静脉输液应在垂直层流空气的通风橱内进行,并戴手套和穿防护衣。如果本品溶液污染皮肤,应即刻用水和 肥皂彻底冲洗。如果本品溶液污染粘膜,应即刻用水彻底冲洗。配制方法:1mg/瓶规格本品(实际装量超出理论值 10%),先用 1.1ml 无菌注射用水溶解;在使用 前,按推荐剂量抽取适量体积的上述盐酸托泊替康溶液,用 0.9%氯化钠或 5%葡萄糖液再次 稀释,以得到浓度为 2550 g/ml 的溶液。稳定性由于本品不含抗菌防腐剂,配制后的溶液应立即使用。配制好的盐酸托泊替康注射液在 30C 以下、不避光可稳定保存 24 小时。【不良反应】上市前临床研究中的不良反应以下为 453 例转移性卵巢癌患者和 426 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盐酸托泊替康治疗后的不良 反应情况。表 1 为主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表 2 为至少 15%病人出现的非血液学性毒性反应。表 1盐酸托泊替康引起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情况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1500 个细胞/mm3500 个细胞/mm3白细胞减少3000 个细胞/mm31000 个细胞/mm3病人n=879%发生率97789732疗程n=4124%发生率813980113血小板减少75,000 个细胞/mm325,000 个细胞/mm36927429贫血10g/dL8g/dL血小板输注 红细胞输注893715527114422表 2 盐酸托泊替康引起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情况 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所有各度发生率3 度发生率4 度发生率感染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败血症 或发热/感染*新陈代谢和营养失调n=879n=4124n=879n=4124n=879n=4124患者疗程患者疗程患者疗程4315NRNR237厌食19921 1 1神经系统头痛1871 1 10呼吸、胸和纵隔呼吸困难22115 231 咳嗽15 71 100 胃肠道恶心64427 2 1 1 呕吐45224 1 1 1 腹泻32143 1 1 1 便秘29152 1 1 1 腹痛22102 1 2 1 口腔炎18 81 1 1 1 皮肤和皮下组织脱发4954NANANANA 皮疹16 61 1 0 0 全身性和给药部位疲劳29225 2 0 0 发热28111 1 1 1 疼痛23112 1 1 1 无力25134 1 2 1NA不适用NR未单独报告* 不包括 1 度败血症或发热。 皮疹也包括瘙痒、红斑疹、荨麻疹、皮炎、大疱疹和斑丘疹。 疼痛包括躯体疼痛、背痛和骨骼痛。在以上临床研究中,病人不常规使用治疗前用药。血液学不良反应:4骨髓抑制(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托泊替康剂量限制性的毒性反应。但在治疗疗程间,该中性粒细胞减少无累积现象。骨髓抑制的下列数据是基于以 1.5 mg/m2/天5 天的剂 量,用托泊替康单药治疗对患有转移性卵巢癌或小细胞肺癌的 879 例患者进行治疗获得的综 合经验。中性粒细胞减少:z4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500 个细胞/mm3)最常发生在第一疗程中(60患者),其发 生率占全部疗程的 39,中位持续时间为 7 天。中性粒细胞降至最低的中位时间为第12 天。23的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败血症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其中 1为致命 性败血症。各类血细胞减少已有报道。血小板减少:4 度血小板减少( 25,000/mm3)出现在 27的患者中,发生率占全部疗程的 9,中 位持续时间为 5 天,血小板降至最低的中位时间为第 15 天。15的患者需给予血小板输 注,发生率占全部疗程的 4。贫血:z3/4 度贫血( 8 g/dL)出现在 37的患者中,发生率占全部疗程的 14。血红蛋白降 至最低的中位时间为第 15 天。52的患者需进行输血,其发生率占全部疗程的 22。在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与托泊替康治疗有关的死亡率为 1。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与本品治疗有关的死亡率为 5,而与 CAV 治疗有关的死亡率为 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8患者出现头痛,这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毒性反应。7的患者出现感觉异常,但通常为 1 度。呼吸、胸和纵隔不良反应:4卵巢癌患者出现 3/4 度呼吸困难,12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 3/4 度呼吸困难。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发生率为 64(3/4 度仅占 8)和呕吐发生率为 45(3/4 度仅占6)(见表 2)。本品治疗的患者未接受常规预防性止吐治疗。32的患者腹泻(3/4 度仅占 4),29的患者便秘(3/4 度仅占 2),22的患者腹痛(3/4 度仅占 4)。3/4 度 腹痛在卵巢癌患者发生率为 6,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率为 2。 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良反应:31的患者发生脱发(2 度)。 肝/胆不良反应:8的患者中出现一过性 1 度肝酶升高。4的患者出现 3/4 度肝酶升高。2以下的患者出现 3/4 度血胆红素升高。表 3 列出了盐酸托泊替康/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的对照试验中,3/4 度血液学和非血液学 不良反应情况。5表 3盐酸托泊替康与紫杉醇在治疗卵巢癌的 随机试验中的毒性反应评价 不良事件和美新紫杉醇患者疗程患者疗程n112n597n114n589血液学毒性反应(3-4 度)4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500 个细胞/ml)80362193/4 度贫血(Hgb 8g/dL)4116624 度血小板减少( 25,000/ml)27103 1发热伴 4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3641非血液学毒性反应(3/4 级)感染败血症512 1 败血症相关死亡2NA0NA 新陈代谢和营养失调厌食4100神经系统头痛1 121呼吸、胸和纵隔呼吸困难6251胃肠道腹痛 514 1 便秘 510 0 腹泻 621 1 肠梗阻 514 1 恶心1032 1 口腔炎 1 11 1 呕吐1023 1肝/胆肝酶升高*1 11 1皮肤和皮下组织皮疹001 1肌肉骨骼、结缔组织和骨骼关节痛1 13 1全身性和给药部位疲劳7262不适2 12 1 无力523 1 胸痛2 11 1 肌痛003 2 疼痛517 2* 肝酶升高包括 SGOT/AST 升高、SGPT/ALT 升高和肝酶升高。 皮疹也包括瘙痒、红斑疹、荨麻疹、皮炎、大疱疹和斑丘疹。 疼痛包括躯体疼痛、背痛和骨骼痛。盐酸托泊替康治疗组病人未常规使用预防用药 ;而紫杉醇组在治疗前给予皮质 类固醇,苯海拉明和组织胺受体 2 拮抗剂。 表 4 列举了盐酸托泊替康/CAV 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对照试验中,3/4 度血液学和非血液 学不良反应情况。6表 4盐酸托泊替康与 CAV 在治疗小细胞肺癌的 随机试验中的毒性反应评价 和美新CAV不良事件患者疗程患者疗程n107n446n104n359血液学毒性反应(3-4 度)4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500 个细胞/ml)703872513/4 度贫血(Hgb 8g/dL)42182074 度血小板减少( 25,000/ml)291051发热伴 4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892613非血液学毒性反应(3/4 级)感染和浸染败血症515 1 败血症相关死亡3NA1NA 新陈代谢和营养失调厌食3142神经系统头痛002 1呼吸、胸和纵隔呼吸困难咳嗽 肺炎胃肠道9285121406702腹痛6142便秘1 10 0 腹泻1 10 0 恶心826 2 口腔炎2 11 1 呕吐3 13 1肝/胆肝酶升高*1 100皮肤和皮下组织皮疹1 11 1全身性和给药部位疲劳64103无力9472疼痛5274* 肝酶升高包括 SGOT/AST 升高、SGPT/ALT 升高和肝酶升高。 皮疹也包括瘙痒、红斑疹、荨麻疹、皮炎、大疱疹和斑丘疹。 疼痛包括躯体疼痛、背痛和骨骼痛。盐酸托泊替康治疗组病人未常规使用预防用药;而 CAV 组在治疗前给予皮质类固醇,苯海拉明和组织胺受体 2 拮抗剂。药品上市后的不良事件报告:在药品上市后收到的、服用和美新的患者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报告(上面未列出)包括以下内容: 血液和淋巴系统不良反应:罕见:严重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合并发生)。 免疫系统不良反应:少见:过敏现象;罕见:类过敏性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的腹痛。 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良反应:罕见:血管性水肿,严重皮炎、严重瘙痒。 呼吸、胸腔和纵隔异常:罕见:间质性肺病。7综合安全性数据本品在欧洲上市批准时(2000 年 3 月 16 日)的完整的安全性数据集,包括 631 例复发的肺癌患者和 523 例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总共用了 5583 个疗程的托泊替康。 血液学中性粒细胞减少:第 1 个疗程中 55%的患者有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5 109/L),21%患者的持续时间7 天,总体上 76%的患者(39%的疗程)中有中性粒 细胞减少。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联的发热或感染见于第 1 疗程中 11 %的患者,总体 上见于 18%的患者(5%的疗程)。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中位时间为 9 天,中位持续时 间为 7 天。总体上 11%的疗程中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超过 7 天。临床试验中治疗的所有 患者中(包括有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和没有出现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11 %(占疗程数的 4%)出现发热,26%(占疗程数的 9%)发生感染。另外,所治疗的所有患者中5%的人(占疗程数的 1%)出现败血症。血小板减少: 25%的患者( 8%的疗程)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 25 109/L)(作为 CTC 标准的 v1 的定义);25 %的患者(15%的疗程)出现中度血小板减少(血 小板计数介于 25.0 和 50.0 109/L 之间)。发生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中位时间是第 15 天, 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中位持续时间是 5 天。4%的疗程中进行了血小板成分输血。血小板减少有 关的明显后遗症报告包括肿瘤出血引起的死亡,但不常见。贫血:37%的患者(14%的疗程)出现中度到重度贫血(Hb8.0g/dl)。52%的患者(21% 的疗程)中接受了红细胞输血。非血液学 常见的非血液学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52%)、呕吐(32%)和腹泻(19%)、便秘(9%)和口腔炎(15%)。重度(3 级或 4 级)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4%、3%、2%和 1%。4%的患者还报告有轻度腹痛。托泊替康治疗期间约 25%的患者有疲劳,16%的患者有乏力。重度疲劳和乏力(3 级或 4 级)的发生率均为 3%。30%的患者有完全脱发或明显脱发,15%的患者有部分脱发。 患者中发生的与托泊替康治疗有关或可能有关的其他事件包括厌食(13%)、全身不适(4%)和高胆红素血症(1%)。8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血管水肿和过敏休克反应都很罕见。临床试验中,4%的患者报告有皮疹,1.5%的患者报告有瘙痒。【禁忌】 托泊替康禁用于下列患者:-有对托泊替康和/或其辅料严重过敏反应的病史;-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用药开始第一个疗程之前已经有严重的骨髓抑制,表现为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1.5 109/L 和/或血小板计数100 109/L。【注意事项】 托泊替康应当在富有细胞毒药物使用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血液系统毒性与剂量相关,要定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见【用法用 量】部分)。和其他细胞毒药物一样,托泊替康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骨髓抑制导致的败血症和败 血症死亡在托泊替康治疗的患者中已有报道(见【不良反应】部分)。只能在具有足够骨髓储备的患者中使用托泊替康,包括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至少为 1.5103 个细胞/mm3 和/或血小板计数至少为 100000/mm3。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末梢血细 胞进行密切监测。在中性粒细胞恢复到1000 个细胞/mm3、血小板恢复到100000 个细胞/mm3 和血红蛋白水平恢复到9.0g/dL 之前(如果必要的话,可进行输血),不能开始下一 个疗程。托泊替康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托泊替康的临床试验 中报告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所致的死亡。有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相应腹痛体征的 患者中,应当考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结肠炎的可能性。有与托泊替康相关的间质性肺病的报道(ILD,罕见,1/1000 到 1/10000),有些可危 及生命 (参见不良反应)。患者同时伴有的危险因素包括间质性肺病病史、肺纤维化、肺 癌、肺部放疗和使用肺毒性药物和/或集落刺激因子。应该注意患者出现的提示 ILD 的肺部 表现(例如,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和/或缺氧), 如果确定新发间质性肺病的诊断,应该停止托泊替康用药。9如果托泊替康与其他细胞毒药物联合使用,可能需要进行剂量调整(见【药物相互作用】部分)。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和其他细胞毒药物一样,托泊替康可导致无力或疲劳。如果持续有疲劳和乏力,则驾驶和操作机械的时候应当谨慎。使用/处置说用抗癌药应当按正常操作规程进行正确处置和销毁:工作人员要接受溶解药物的培训;怀孕的工作人员不能操作这种药物;溶解过程中操作这种药物的工作人员应当穿防护衣,包括戴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给药和清洗中用的所有物品,包括手套,都要放到高危垃圾袋中,用于高温焚烧。液体废料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或眼睛意外接触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临床前研究中发现托泊替康有胚胎毒性和胎仔毒性。和其他细胞毒性药物一样,孕妇用托泊替康可引起胎儿伤害,因此妊娠期间禁用。应当告知女性用托泊替康治疗期间避免怀 孕,如果怀孕应当立即通知负责治疗的医生。在哺乳期间禁用托泊替康。尚不清楚托泊替康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在治疗开始时,应当停止哺乳。【儿童用药】尚缺乏本品在儿童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资料。【老年用药】见【用法用量】。10【药物相互作用】和其他有骨髓抑制作用的细胞毒药物一样,托泊替康与其他细胞毒药物(如,紫杉醇或依托泊苷)联合的时候,骨髓抑制作用可能更严重,因此需要进行减量。在托泊替康与顺铂 联合使用时,已经报告了严重的骨髓毒性反应。在期研究中托泊替康以 1.25mg/m2/天5 的剂量与顺铂(剂量 50mg/m2)合用时,骨髓抑制更加严重。在一项研究的 3 例患者中,有1 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达 12 天,另 1 例患者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脓毒症死 亡。但是在合并使用铂类制剂时,其药物相互作用有明显的顺序依赖,本品的用药剂量取决 于铂类制剂在给本品后第 1 天还是第 5 天时使用。如果在本品给药后第 1 天给予顺铂或卡 铂,用药剂量应低于在第 5 天合并给予铂类药物时的剂量(见【用法用量】)。13 例卵巢癌患者静脉内使用托泊替康 (0.75 mg/m2/d 连续 5 天)和顺铂(第 1 天 60 mg/m2/d),第 5 天的平均托泊替康血浆清除率略低于第 1 天的值。因此第 5 天的总托泊替康 全身暴露指标 AUC 和 Cmax 分别增加了 12% (95% CI; 2%, 24%)和 23% (95% CI; 7%,63%)。托泊替康不抑制人细胞色素 P450 酶(见【药代动力学】部分)。群体研究中,与格拉 司琼、昂丹司琼、吗啡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合用(通过不同输液管或不同途径给药),对托泊 替康静脉用药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托泊替康是 ABCG2(BCRP)和 ABCB1(P-糖蛋白)的底物。ABCB1 和 ABCG2 抑制剂 如,依克立达 (elacridar) 与口服托泊替康合用可增加托泊替康的 暴露量。依克立达 (elacridar)对静脉用托泊替康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远小于对口服托泊替康药代动力学的影 响。同时服用 G-CSF 能够延长中性粒细胞减少出现的持续时间,因此如果要使用 G-CSF,应当在疗程的第 6 天开始使用,即在托泊替康给药后 24 小时之后使用。【药物过量】症状和体征:预计药物过量的主要并发症是骨髓抑制和口腔炎。有 1 例患者在 21 天疗程 的第 1 天误用过量单次剂量本品(35mg/m2),该患者在用药 14 天后出现严重的中性粒细 胞减少(最低 320/mm3),但患者最后恢复。治疗:目前尚无托泊替康过量的解毒药。11【临床试验】卵巢癌: 在盐酸托泊替康治疗 223 例复发或含铂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的 2 项临床研究中,治疗起始剂量为 1.5mg/m2/日,静脉 30 分钟滴注、连续 5 天,每 21 天为一 个疗程。在一项随机、盐酸托泊替康和紫杉醇对照的临床试验中,盐酸托泊替康治疗病人 112例(1.5mg/m2/日5 天,每 21 天一疗程),紫杉醇治疗病人 114 例(第 1 天 175mg/m2,静脉 3 小时持续滴注,每 21 天一疗程),这些病人均为经含铂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或复发的卵巢癌病 人。对上述试验药物治疗无效或病变进展的病人,还进行了交叉治疗。缓解率、缓解时间和进展时间见表 5。表 5盐酸托泊替康与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疗效结果比较参数盐酸托泊替康(n=112)紫杉醇(n=114)完全缓解率5%3%部分缓解率16%11%总缓解率21%14%95%可信区间1328%820%(P 值)(0.20)缓解患者数N=23N=16中位缓解时间*(周)25.921.695%可信区间22.132.916.034.0风险率(盐酸托泊替康:紫杉醇)0.78(P 值)(0.48)中位进展时间(周)18.914.795%可信区间12.123.611.918.3风险率(盐酸托泊替康:紫杉醇)0.76(P 值)(0.07)中位生存时间(周)63.053.095%可信区间46.671.942.368.7风险率(盐酸托泊替康:紫杉醇)0.97(P 值)(0.87)* 缓 解期为 自病 情首次 缓解 起至病 情进 展止。 盐酸托泊替康组治疗起效的中位时间为 7.6 周(范围 3.121.7 周);紫杉醇组治疗起效中位时间为 6.0 周(范围 2.418.1 周)。如果病人过早停止盐酸托泊替康治疗,则可能无法获 得临床疗效。12在交叉治疗阶段,在先接受紫杉醇治疗,后接 受盐酸托泊替康治疗的病人中, 13%(8/61)患者出现部分缓解;而在先接受盐酸托泊替康治疗,后接受紫杉醇治疗的患者 中,10%(5/49)患者病情缓解(其中 2 名患者为完全缓解)。盐酸托泊替康对含铂类药物治疗已耐药(即在含铂类药物治疗中出现进展或治疗后 6 个月内复发)的卵巢癌病人依然有效。在 60 例病人中,1 例完全缓解,6 例部分缓解,缓解 率为 12%。在同一研究中,紫杉醇治疗组无完全缓解者,4 例部分缓解,缓解率仅为 7%。 在一项开放、非对照临床研究中,对 111 例经含铂类药物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卵巢癌 病人,给予盐酸托泊替康治疗,其缓解率为 14%(95%可信区间 7%20%);中位缓解时间为22 周 (范围:4.641.9 周);进展时间为 11.3 周(范围:0.772.1 周);中位存活时间 67.9 周(范围 1.4112.9 周)。小细胞肺癌: 426 例复发或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参加了四项本品临床研究,其中包括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及三项单臂无对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 该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其中 107 例病人接受盐酸托泊替康治疗(1.5mg/m2/日,于每疗程的前 5 天连续给药,21 天为一个疗程),104 例病人接受 CAV 方案治 疗(于每疗程的第一天,依次给予环磷酰胺 1000mg/m2,阿霉素 45mg/m2,长春新碱 2mg/m2,21 天为一个疗程)。全部入组病人均为对一线化疗敏感(即:一线化疗有效,且病情进展至少在化 疗结束 60 天后出现)。77%盐酸托泊替康组病人和 79%CAV 组病人曾接受含铂/依托泊甙(或合 并其他药物)的一线化疗。缓解率、缓解时间、进展时间和生存时间见表 6。表 6盐酸托泊替康与 CAV( 环磷酰胺 - 阿霉素 - 长春新碱 ) 对一线化疗敏感 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参数盐酸托泊替康(n=107)CAV(n=104)完全缓解率0%1%部分缓解率24%17%总缓解率24.3%18.3%总缓解率差值6%差值的 95%可信区间(-6%18%)缓解患者数N=26N=19中位缓解时间*(周)14.415.31395%可信区间13.118.013.123.1风险率(盐酸托泊替康:CAV)1.42(0.732.76)(P 值)(0.30)中位进展时间(周)13.312.395%可信区间11.416.411.014.1风险率(盐酸托泊替康:CAV)0.92(0.691.22)(P 值)(0.55)中位生存时间(周)25.0024.7795%可信区间20.629.621.730.3风险率(盐酸托泊替康:CAV)1.04(0.781.39)(P 值)(0.80)*缓解期为自病情首次缓解起至病情进展止。盐酸托泊替康组和 CAV 组的治疗起效时间相近。盐酸托泊替康组用药后治疗起效中位时间为 6 周(范围 2.415.7 周),而 CAV 组也为 6 周(范围 5.118.1 周)。经盐酸托泊替康或 CAV 治疗后,疾病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见表 7。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并非所有病人都具有下述所有症状,故仅对有症状病人进行分析。每一症状按 4 级等级 评估,症状改善的定义为与基线症状相比症状改善至少 1 个等级,且维持两个疗程。对症状 等级与症状改善,未做正式的统计分析。表 7. 盐酸托泊替康 /CAV 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改善 * 病例的百分比 症状盐酸托泊替康 (n =10 7 ) CAV (n =10 4 ) N*(%)N*(%) 气短68(28)61(7) 日常活动受限67(27)63(11) 疲劳70(23)65(9) 声嘶40(33)38(13) 咳嗽69(25)61(15) 失眠57(33)53(19) 厌食56(32)57(16) 胸痛44(25)41(17) 咯血15(27)12(33) 14*定义为与基线相比症状改善至少持续 2 个疗程*具有基线评估和至少一次基线后评估的病例数单臂研究 三项开放、盐酸托泊替康单臂研究,对 319 例经一线化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 疗效进行了评估。在三项试验中,患者分为敏感患者群(一线化疗有效,但病情进展至少出 现在化疗 90 天后)和难治患者群(一线化疗无效或一线化疗有效,但病情进展出现在化疗后90 天内)。敏感患者群的缓解率为 11%31%,而难治患者群的缓解率为 2%7%。三项单臂研究和一项对照临床研究的中位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相近。【药理毒理】作用机制盐酸托泊替康为半合成的喜树碱衍生物,是一种具有抑制拓扑异构酶 I 活性作用的抗肿 瘤药物。拓扑异构酶 I 可使 DNA 螺旋松解,从而在 DNA 复制中起重要作用。托泊替康通过 与拓扑异构酶-I 和松开的 DNA 链形成的共价复合物结合,从而阻碍断裂的 DNA 单链的重 新连接。托泊替康抑制拓扑异构酶-I 后对细胞产生的后继影响是诱导 DNA 蛋白质单链的断 裂。致癌性、致突变性 托泊替康的致癌性尚未进行研究。托泊替康对哺乳动物细胞有基因毒性,并可能有致癌作 用。在伴或不伴代谢活化条件下,托泊替康可诱发 L5178Y 小鼠淋巴瘤细胞基因突变和人培 养淋巴细胞发生染色体畸变。托泊替康可引起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托泊替康不引起细菌的突变。生殖毒性和其他细胞毒性药物一样,托泊替康以低于人体临床静脉用药(1.5mg/m2/d)的剂量给 大鼠(0.59mg/m2/d)和兔子(1.25mg/m2/d)用药后,可引起胚胎毒性。0.59mg/m2 的剂量在 大鼠中有致畸胎作用(主要是对眼睛、脑、颅骨和椎骨的作用)。【药代动力学】15托泊替康在肿瘤患者中进行药代动力学评估的剂量范围为 0.5-1.5mg/m2,输注时间 30min,每天 1 次,共 5 天。托泊替康表现为多级药代动力学特征,终末半衰期 23h。曲线下面积 与剂量增加基本成正比。吸收对静脉制剂不适用。分布托泊替康的分布容积很大,约为 132 升,约为全身总液体量的 3 倍,终末半衰期相对较 短,静脉用药为 2-3h。连续用药 5 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未提示任何药代动力学改变。托泊替康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低(35%),其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的分布均匀。 男性中的血浆清除率和分布容积略高于女性。但是,相差的幅度与体表面积差别的幅度相似。代谢托泊替康灭活的主要途径是可逆性 pH 依赖的开环过程,转变为无活性的羧酸盐形式。 代谢产物占托泊替康总排泄量的 10%以下。在细胞培养的试验中,N-去甲基代谢产物的活 性与母体化合物相似或低于母体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见于尿、血浆和粪便中。静脉用药后, 总托泊替康和托泊替康内酯的平均代谢产物与母体化合物 AUC 比值都低于 10%。尿中可检 出托泊替康-O-葡萄糖醛酸和 N-去甲基托泊替康。托泊替康在体外不抑制人细胞色素 P450 酶 CYP1A2, CYP2A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