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论文-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_第1页
中国美术史论文-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_第2页
中国美术史论文-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_第3页
中国美术史论文-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_第4页
中国美术史论文-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史论文中国美术史论文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 系系 别:别: 大连校区 专专 业:业: 艺术设计 论文作者: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2010 年 12 月 6 日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史论文任务书中国美术史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系 别大连校区专 业艺术设计 年 级 2010 级 03 班 论文的起止时间2010.112011.1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通过传统美术的几个方面来说明中国文化不是模仿的文化,是有着很强 形式的抽象体系.其次提出一些学者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对写实的推崇,然后针对 那些相悖的理论借助实例来说明中国绘画在继续走向抽象.最后在学术界理论的 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颖观点.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抽象是一个西方艺术概念,中国传统绘画一直没有把抽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语 言系统加以研究.通过这篇论文打破中国人对纯粹的抽象艺术的偏见,认识到在厚 重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的抽象心理,最终能够在美与逼真之前寻求一种难以捉摸 的平衡点.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国内外研究中国抽象艺术问题的特别少,所以在资料的查找方面有些 困难,在国内外介绍中国画方面的资料大多数是历史书,画册之类的,关于绘画如 何表达感情,关于结合讲抽象与中国画方面的书籍很少。我将利用翻译外国书籍 上对抽象地理解,以及中国美术史书上的介绍,来简析论题,力争有更多新颖的观 点出现。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签名: (系章) 年 月 日 鲁迅美术学院 摘 要 绘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有史以来记录着人类在艺术中思想意识 的不断延伸,不断探寻着人类精神的可能性,创作了丰富.而广博的视 觉意识形式.中国历代艺术家们不仅以绘画再现自然的视觉真实,还 以绘画表现人的心理,情感,潜意识等. 抽象是一个西方艺术概念,中国传统绘画一直没有把抽象作为一 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加以研究.中国人似乎对纯粹的抽象艺术有所偏见,而 对于那种简单的正式的模仿也不尽认同,他们总是在美与逼真之间寻 求一种难以捉摸的平衡点.中国文化不是模仿的文化,是有着很强形 式的抽象体系.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绘画就缺乏对现实场景的客观 描绘,也没有史诗般的恢宏壮丽,往往追求情绪的表现和对世界的感 知.所营造的意境远胜于对逼真场景的追求. 中国传统的抽象艺术无疑为当代创作打下形式语言基础. 关键词: 绘画 思想意识 抽象 形式语言 鲁迅美术学院 Abstract Painting as a visual art, the history of recorded human ideology in the arts continue to exten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human spirit, created a rich. The form of a broad range of visual awareness. Generations of Chinese artists have not only the natural reproduction of paintings the visual reality, but also to painting to express the human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subconscious and so on. Abstract concept of a Western art,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has not the abstract as an independent system to study the language. Chinese people seem to be prejudiced purely abstract art, but for the simple imitation are not the formal recognition They are alw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lusive search for a realistic balance between the points. not an imi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culture is a very strong form of the abstract system. From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painting to the lack of an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scene depicted, there is no grand epic spectacular, often the pursuit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far better than the mood created by the pursuit of realistic scenes. Traditional Chinese contemporary abstract art creation undoubtedly lay the basis for formal language. Keywords: painting abstract form language ideology 鲁迅美术学院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 1 - 一一. .抽象艺术与中国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与中国抽象艺术. . - 1 - (一)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 - 1 - (二)抽象艺术的定义- 2 - (三)抽象艺术的中国缘- 2 - 二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感受力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感受力. - 4 - (一)关于形- 4 - (二)关于色- 4 - (三)关于标准- 5 - 三三.结合实例分析抽象中国画的魅力结合实例分析抽象中国画的魅力 - 6 - (一)以八大山人的画为例- 6 - (二)简析郑板桥的有画有诗的境界- 8 - 结结 论论 - 10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3 - 致致 谢谢 - 15 - 图版目录图版目录 - 16 - 图图 片片 - 17 - 鲁迅美术学院 - 1 - 引引 言言 由古至今中国戏剧中情节和场景都已不再是客观的真实,而是演 化成抽象化的符号.高度抽象化的戏剧,形式美感远大于故事情节.音 乐也是一样,缺乏对现实场景的客观描绘,也没有史诗般恢宏壮丽,往 往追求一种抽象因素和情绪表现.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对宇 宙和万物的描述也不是西方科学体系的模仿说,它主张对自然和谐地 体验,感悟,理解,认识和解释,是一种完全抽象的解释方式. 作为在整体的抽象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绘画,一是一种符号化,抽 象化的艺术样式(少数工笔画,花鸟画除外),而最具有中国传统精神 代表性的山水画就是非常抽象化符号化的.尽管我们不能以西方的纯 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解释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但我们可以找到它们的 某些共同点(如图 1). 一一.抽象艺术与中国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与中国抽象艺术. (一一)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 抽象是宇宙的空间概念,永恒是宇宙的时间概念.抽象与永恒,共 同构成宇宙时空的本质. 抽象是宇宙的原生态,诞生于人类之前.宇宙是由构成(星际关 系)、色彩(宇宙本色)、点(星球)线(星球轨迹、流星和光)、 面(宇宙空间)、肌理(星系或星球表面)组成的抽象世界. 鲁迅美术学院 - 2 - 天空、云层、电闪、水浪、岩缝、草茎、泥沼、叶脉、斑马纹、 虎纹、蝶纹,大自然的很多画面和细节都是抽象的.人的生命中的血 象、细胞、基因,瞳孔、肤色、指纹也是抽象的.物质世界里的粒子、 质子、中子、夸克,都是抽象的.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人 类可以通过抽象阅读来感觉宇宙.欣赏抽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 人类的天赋,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方式. (二二)抽象艺术的定义抽象艺术的定义 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 艺术.抽象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它透过形 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 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 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 说应属抽象艺术. (三三)抽象艺术的中国缘抽象艺术的中国缘 在中国文字历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超以象外,司空图 语)的词义和抽象最接近.意可以解释为意境、意思、意念、意想等, 象是“两仪生四象”、“大象无形“的象,意象是物象、表象、心 象和语象合成的有机统一系统.和抽象相比,“超象”一词,超越物象、 形象而非具象,可能比抽象更加贴切于“抽象”1.但是,100 年以来, 鲁迅美术学院 - 3 - 进入中国文化语系的“抽象”一词的概念早已确立,后来者已经没有 必要来改变这样一个既定事实.2 古往今来人知中国画有三界: 第一界:形象,似与不似,象近象.画面上荷叶、红莲、翠鸟的轮 廓明晰可见.不过乍一看,却不易识别.待画者点明,方恍然大悟. 第二界:意象,不是也是,象非象.画者名之为“水乡”,但其中 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都是用画者独创的符号呈现出来的. 第三界:灵象,不见可见,象无象.我们已很难从图中寻见“芙蓉 花发莲叶暗”的实体,但画者得之于心,运之于气,幻之于象. 在中国渊源流长的艺术长河中,抽象资源十分丰厚.苏东坡曾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然儿童严重的艺术并非以形似作为标 准,但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审美取向.清代的石涛也在画语录中 说“在于墨海之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定生活.尺幅上换取毛骨,混沌 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这不就是对抽 象精神的概括吗?可见古人对“无形”的抽象之美是有相当领悟的. 正所谓“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抽象艺术并非空洞无物,不可理喻,相反它有十分精彩的世界. 对抽象之美的欣赏在中国有根有源. 1摘自许德民 中国抽象艺术学 第一章抽象艺术学绪论 第 1 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2 版 2摘自许德民 中国抽象艺术学 第一章抽象艺术学绪论 第 3 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2 版 鲁迅美术学院 - 4 - 二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感受力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感受力.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不同,它没有客观科学的透视法则和光 影规律.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是从“心相“中寻找外界的对应物,万物只 是一种感受一种符号存在于心中,绘画的目的不是再现客观现实而失 准求一种心理境界意境. (一一)关于形关于形 中国画中对于山和水的描绘并不是基于客观真实的.首先它没有 光影效果,实际上就提出了画面的客观立体感.其次,没有焦点透视, 空间表现依靠主观的散点透视和纯艺术的形式把握.山的走向,树木 怎么长,长在什么地方,石头用什么质地的表现,都是主观抽象的.既 然失去了光影和焦点同时法则,失去了西方风景画的空间关系,那么, 山和树和水的表现也就变成了一种符号.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传统中,临 摹是主要手段芥子园画谱便是把各种物体做了最为主观最为抽 象的概括,使之程式化和符号化,山石的皱法有荷叶皱,披麻皱,斧劈 皱等不同形式,树叶有“个“字点,圆叶点.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精神的符 号系统.后人学习就从这些符号开始,在符号系统内进行再创造. (二二)关于色关于色 中国画没有应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讲究主观壅塞,大多数就是 单色黑白关系.但是这种黑白关系有着很强的新联诗, “运墨而五色 具 3.”“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 鲁迅美术学院 - 5 - 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 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 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所谓墨分五色,即 黑白关系蕴藏着丰富而抽象的色彩关系.即使青山绿水画也是极为主 观的用色而非真实的用色.就连最为写实的工笔画也只是描绘物象的 固有色,而不是科学的光影环境色,从理论上说仍是主观的. 墨彩中 的清而有神.是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彩衬托出来的.换句话说,也就是 在一幅画的空白部分,画出某种事物的清淡影子,而这清淡影子,在这 幅面面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表现价值,它反映着某一时间空间的特点,使 看的人深入画里,想像着这些影子里,埋藏着许许多多的事事物物.所 以我们对这种画,认为是有余不尽,耐人寻味的(如图二).这样的墨彩 画完全符合我们对好的抽象画的理解和要求. (三三)关于标准关于标准 中国画强调纯艺术的,合乎法则的生机勃勃的美,而不是所谓逼 真的美.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 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4”这种标 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 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 3 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4 “六 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 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 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 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 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 .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 “六法精论,万古不移 ”(图画见闻志 )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 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鲁迅美术学院 - 6 - 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或“气 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 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 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 气质,情味和韵致.这也正说明了它应用抽象绘画形式的一面. 如说 “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 5”, “气关笔力,韵关墨彩6”.这 已不是谢赫原意,而是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 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 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 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在谢赫时代,气韵作 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 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 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在我看来“气”是抽象的一种画面张力力度(如图三),“韵”则 为抽象构图法则节奏(如图四),“生动”指力度和节奏的有机和 谐(如图五). 三三.结合实例分析抽象中国画的魅力结合实例分析抽象中国画的魅力 (一一)以八大山人的画为例以八大山人的画为例 朱耷绘画艺术的特点大致说来是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 5张庚浦山论画 6黄宾虹论画书简 鲁迅美术学院 - 7 - 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精力充沛,气势雄壮.他的形式和技法 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最好的一种表现.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 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 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 得巧妙。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 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 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 度结合,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 八大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 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就不会感到单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布 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 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与此同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 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画家 那样,先画好画,然后在恰当的位置题款和押印,而是有总体的规划设 想,使每一点都在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 节约.例如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 7(如图六,图七,图八, 图九,图十,图十一),第一幅仅画一只雏鸡(如图十二).小鸡置于画面 中右偏下,这一位置的重心,将画面分割成四大块空间,每块空间的 大小都不一样,平衡而有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故题诗在右第 二大块空间中,使空荡的背景顿时活跃起来,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 内容丰富的作用.小鸡的刻画生动传神,动态像小孩刚学走路,蹒跚得 7 上海博物馆藏 鲁迅美术学院 - 8 - 十分可爱.瞪着大眼警惕着前方,特别是眼后加三撇,像电波一样,好 似前方有什么声响传来,使小鸡心惊胆怯.这只小雏鸡我们可以理解 为它刚出蛋壳,表示出对这个世界的惊异与警惕;也可以理解为走失 了群体,找不到妈妈,感到孤独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们驰骋想象的 翅膀,所以有时候少画,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八大山人善于通过点线 面来将事物的神态鲜活的表现出来,线条不同的走向,不同的粗细,不 同的长短都有不同的意义.正如抽象画带给人们的思维空间是巨大的,抽 象画在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意义. (二二)简析郑板桥的有画有诗的境界简析郑板桥的有画有诗的境界 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的题画诗却有所不同,他已摆脱传统单 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 “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 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 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 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 径中也.” 当他任山东潍县知县,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 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题画诗云: “一枝一叶总关情”这画中的竹 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这诗题,不再是无感而发的诗题, 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凝固的瞬间”在观众 的脑海里变成了无限延续的故事,好似极富感染力的小说、影片那样,扣 人心弦,发人深思.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 鲁迅美术学院 - 9 - 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浓浓的情意. (如图十三,图十四,图十五,图十 六) 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 活了,如柱石图(如图十七)中的石头,这也是前人画中常用题材, 但很少把它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的.而郑板桥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 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画上 四句七言诗:“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 五斗何能折我腰.”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 儿,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 无数法门.”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赞美陶渊明.板桥赞美他刚直不 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 思.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 使人感到,此处画石头比画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义(如图十八). 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 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有的借兰花特征,透溢 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兰花与竹 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由兰 花让人产生联想,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 不争艳.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丛丛兰 花,夹着一些荆棘的自然现象,抒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的气质.板桥 匠心独运,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画兰花与荆棘共存,表达了遇有小人,虚 鲁迅美术学院 - 10 - 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之胸怀,读画 者亦受益匪浅.越读越感简单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乐趣无穷.(如 图十九,图二十,图二十一) 上述种种,都是郑板桥借兰竹石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发生紧 密联系,有感而发的创作画,也正是将“文人画”,“脱离现实,逃避 现实”,引向“关心现实,注意现实”做出的贡献,题画诗,使比较单 纯的花鸟画,有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产生深刻的思想性、抒情性,拉近 了与读画者的距离,仿佛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面对面的对话,使 “凝固的瞬间”不断延续着,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郑板桥的作品突破 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 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 的.不由让我想到抽象画大师毕加索,他的画也是颠覆前人对绘画的 认知通过绚烂的色彩,扭曲的形体来比打字机的心境,是极富感染力 的(如图).可见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是有根可循的,且与西方有 着相似的根源. 结结 论论 绘画中的抽象问题,逐渐引起美术界的关注。西方(尤其现代) 绘画中具有抽象因素,似乎无须置疑,而对于中国绘画的抽象问题, 意见还不大一致。中国绘画中有无抽象因素?倘有,又表现在哪里?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征?它们对绘画的意义及其实质又是什 么?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中国画论的丰富和发展,有 鲁迅美术学院 - 11 - 益于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创新,而且,对于中国画艺术中的中国美学 思想的探索以及对西方抽象绘画本质的认识,都不无意义。诚然, 中国传统画论对上述有关问题曾就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并以不同的 称谓有所论及,而且不乏精辟之见;但是,正像绘画本身的发展一 样,理论的探讨也要不断深入。 对绘画抽象因素的异议往往导源于对“抽象”一词的不同理解. “抽象”这个外来词并不像一些人所误解的那样,只是无形象亦即不 可感知的意思(从而也就不赞同绘画中可以有抽象因素),它的基本 内涵是“概括、提炼、拔萃、升华”等.在哲学中相对于具体的意义,在 艺术中相对于具象的意义,都是对其基本含义的引伸.在绘画中,由于 概括和提炼,舍弃了具体物象中琐细的枝节方面,保留了其基本形态 特征,从而创造了“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由于这种艺术效果历史 地培养造就了人们相应的审美意识,于是,在绘画表现中便形成了某 种相对独立的背离、排斥、妨害具象的因素;正是由于这一因素的 存在和发展,就一定意义说,才使绘画具有区别于真实物象和一般照 相的特殊价值. 我们常常为中国悠久的文明、精湛的艺术感到骄傲.诚然,祖先 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禁 锢.宋人为躲开唐诗这座高峰的阴影,独辟蹊径作词;元代文人 更抛开诗律与词牌制曲.循规蹈矩或许不功不过,但久而久之,便 会使原本鲜活的艺术僵化.“创”,是艺术领域里永恒的话题. “抽象”不是西方美术的专利,在国画家应诗流先生看来,中 鲁迅美术学院 - 12 - 国画能营造出意境上更胜一筹的“抽象”.受书法启发,他将国画分 为“三界”.结合他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应诗流独创的水墨世界. 古之擅书画者曰:字当画,画应写.自幼习书练画,加上数十年 的琢磨,使应诗流先生自然而然地打通了书法与绘画之间的障壁.在 钻研“书道”时,他发现书法可以分为真书、行书、草书,初学者定 是从真书入门,经年研习,有灵性者方可修成独具一格的“某草”.三 者从定形到脱形,由中规中矩至随心所欲不逾矩,反映了书法家的三 种境界. 中国画似也有如是三界,应先生将它们称为“形象”、“意象” 与“灵象”,统称“象之界”.与真、行、草之差别相似,“象之界” 反映了画面内容从具象到抽象的三种境界.应先生认为在描摹一样物 体时,越具象就越接近客观物质,越抽象则越贴合画者的精神思维.不 能说孰优孰劣,但显然,后者的表现难度远远超过前者. 应诗流的“象之界”脱胎于老子的道德经,将“无”作为艺 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这也正是中国画最有魅力的地方.“比如齐白石 画虾,从来不画水,但我们都能感觉到虾在水里.又如泼墨山水画里的 云雾霭霭、流水潺潺,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出来,可宣纸上的留 白,确实给了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 当然,在充分汲取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应先生亦擅长“食洋而 化”,比如他大胆的设色、变形的符号,他说:“画无定法,只要是先 进的,就应该学习.但不能光借个壳,要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我的 理想,就是画出让人家一看便知这是属于中国的,但在一堆水墨画里 鲁迅美术学院 - 13 - 又能让人一眼看到它的作品.”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许德民中国抽象艺术学第一章抽象艺术学绪论 第 1 页 复 旦 大学出版社 2009.2 版 2 黄宾虹论画书简 3 张庚浦山论画 4 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 5图画见闻志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作 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 世界美术 ,2008 年版第一期, 1987 年版第二期、1979 年第二期。 7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报 ,1987 年版第一十五期, 1988 年版第一十五期、1990 年版第一十五期、1992 年版第 一十五期。 8 中国美术学院院报, 新美术 ,2007 年版第二期,2004 年版第 三期。 9中国美术史简编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郑板桥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抽象绘画语言简明教程 重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