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强化训练集合.doc_第1页
六年级强化训练集合.doc_第2页
六年级强化训练集合.doc_第3页
六年级强化训练集合.doc_第4页
六年级强化训练集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强化训练一一、解下列方程: 六年级强化训练二二、1、当等于何值时,代数式的值相等?2、当等于何值时,代数式的差是2?3、 已知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值?4、 已知方程的解与关于的方程的解相同,求的值。5、 在公式中,S = 1256,六、求适合下列等式的未知数的值。六年级强化训练三一、填空:1、某同学把积攒的零用钱100元存入银行,如果月利率是0.24%,那么x个月后;他连本带利可取回元钱。2、直径为12cm,长这xcm的圆钢的体积是cm3。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从相距300km的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若快车每小时走xkm,则慢车每小时行km,4、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4km,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km,那么船顺水航行x小时行了km。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如果设长为xcm,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cm2。6、某人从A地出发,先上山,再下山到B地共走0.4千米,再由B地顺原路返回,已知上山速度为m千米/时,下山速度为n千米/时,那么从A地到B地再回到A地所用时间是小时。二、选择题:1、“根据x比它的多5”的数量关系可到方程:ABCD2、设某数为x,如果比它的大1的数的相反数是3,则列出的方程是:ABCD3、甲每小时走5千米,甲出发小时后,乙骑摩托车追赶甲,乙用了35分钟追上了甲,设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x千米,则所列方程是:ABCD4、A,B两地相距10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若甲在乙的后面,当甲追上乙时,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B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10千米C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10千米D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10千米三、列方程解应用题:(只列不解12)1、甲、乙两数的和是132,而甲数的正好等于乙数的,求这两个数。2、一列货车用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由某站出发,经过50分钟后又由同一站按同方向开出一列客车,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倍,问客车用多长时间可以追上货车?3、一只轮船航行于甲、乙两地之间,顺水用3小时,逆水用的时间比顺水多用30分钟,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求水流的速度和甲、乙两地的距离。4、甲、乙二人分别在A,B两地,乙从B地到A地,出发1小时后,甲从A地出发,相向而行,在AB中点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5、一个通讯员骑自行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信件送到某地,每小时走15公里,早到24分钟,如果每小时走12公里,就要迟到15分钟,原定时间是多少?他去某地的路程是多远?六年级强化训练四列方程解应用题:1、某工厂设备改造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制造一台机器的时间比原来所需时间的还少1天,或者说比原来所需时间的还多2天,问现在制造一台机器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天?2、已知三角形的周长是25厘米,其中第一条边比第二条边多3 厘米,第二条边比第三条边少4cm,试求三角形各边的长?3、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少1米,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多1米,结果还剩下2.5米,求这根铁丝的原长?4、某人从甲地去乙地,第一天走了全程的一半还少20千米,第二天走了剩下的一半多20千米,这时剩50千米的路程,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甲、乙二人相距40公里,甲先出发1.5 小时,乙再出发,甲在后,乙在前,二人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8公里,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公里,求乙出发几小时后甲追上乙?6、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出发经过B地到C地,B,C之间的距离是2.5千米,甲的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乙比甲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乙到C地的时间比甲到B的时间还提前半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7、某人乘船由A地顺流而下到B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C地,共乘船3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若A、C两地距离为2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8、在一次猜迷抢答赛上,每人有30道的答题,答对1小题加20分,答错1题扣10分,小明共得了120分,小明答对几道题?答错几道题?六年级强化训练五一、填空题:1、把a千克盐溶解在b千克水里,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里含盐是。2、某工厂储存有a天用的煤m吨,改进技术后,使储存的煤比原定时间多用b天,那么,改进技术后比原来每天节约用煤吨。3、甲、乙、丙三个工程队人数之和为117人,人数之比为643,求乙队有多少人,若设甲队有6x人,则可列方程。4、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比十位数少3,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恰为15,则这个两位数是。5、一段公路,甲队独修需15天完工,乙队独修需10天完工。现在两队合修4天,再由甲队独修,问甲队还需修几天完工?解:设,由题意得方程。6、现有含盐15%的盐水60千克,要把它稀释成含盐10%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千克?解:设,由题意,得:。二、选择题:1、甲组有40人,乙组有26人,怎样调动才能使甲组人数是乙组人数的2倍?设从甲组调x人到乙组,列方程,得,则,答案应是()A无解B从甲组调4人到乙组C从乙组调4人到甲组D不能确定2、某车间共有21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如果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要按12配套,应分别安排多少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工人生产螺母?设有x名工人生产螺栓,列出的方程应是ABCD3、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3,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小2,若把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所得数与原三位数的和为827,那么这个三位数是A463B364C253D不能确定4、一项工程甲独做3天完成,乙独做7天完成,两人共同完成全部工程需多少天?若设两人合做共同完成全部工程需x天,可列方程ABCD5、甲班有54人,乙班有48人,要使甲班人数是乙班的2倍,设从乙班调往甲班人数x,可列方程ABCD6、三个数的和是98,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比为23,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比为58,则第二个数是A15B20C25D307、某种溶液里含有M%的纯碱,若从G千克这种溶液中蒸发一些水分,使它成为含有S%的纯碱溶液,则应蒸发的水量为()千克。ABCD8、某单位原有m人,现精简机构,减少工作人员数是原人数的15%,那么这个单位现在有A人B人C人D人9、有一列连续奇数,第一个为,则第五个为ABCD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底和腰的长都是正整数,则一腰与底的和为A9cm和6cmB7cm和8cmC只能是7cmD只能是8cm三、解答题:1、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2天,乙队独做需15天,现在甲队独做3天后,剩下的部分由甲、乙两队合做,剩下的部分需要几天完成?2、一部书稿,甲、乙两个打字员打10天可以完成,甲单独打14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个合打4天后,余下的书稿由乙单独打,问还需多少天才能打完?3、在含盐25%的盐水中,加入100千克水就变成了含盐15%的盐水,问原来的盐水是多少千克?4、现有盐2千克,加入若干千克含盐10%的盐水,又加入水8千克,混合后的盐水浓度为15%,求加入10%的盐水多少千克?5、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十位上的数字比百位上的数字少7,如果把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交换,那么所得新数比原来的少33,求原来的三位数?6、甲、乙、丙三名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机器零件数为,甲乙 = 43,乙丙 = 65,又甲与丙的和是乙的2倍多12件,问每名工人每天生产多少件?7、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及周长之比都是21,乙知大长方形的宽比小长方形的宽多4厘米,求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8、黑火药是由硫磺、木碳、火硝三种原料配成的,它们的比是2315,要制成黑火药180千克三种原料各需多少千克?六年级强化训练六1、一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30天,乙单独完成需要20天:两人合作多少天完成?甲单独做5天,剩下的工作甲、乙合作需多少天完成?甲单独做8天,乙单独做3天,剩下的由甲、乙合作完成,还需几天完成?2、某工程,甲单独完成需40天,乙单独完成需30天,丙单独完成需24天,甲、乙、丙,合作3天后,乙、丙因事离开若干天,已知乙离开的天数比丙多3天,此项工作共用了14天完成,问乙丙各离开多少天?3、某一个体户进货便宜8%,而售货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x%增加到。问等于多少?4、一水池有甲、乙两根进水管,一根排水管,单独开甲管需5分钟注满水池,单独开乙管10分钟注满水池。满池的如果开排水管需6分钟流尽。某次打开甲管若干分钟后发现排水管没关上,马上关掉排水管同时打开乙水管,又过了这么多时间,水池注满,问这次注满水也前后共用了多少时间?5、由海里提出40千克海水,经化验知道其中含清水36.6千克,在这40千克海水中又加入一些清水,再由其中提出40千克,经化验知道这时含清水38千克,求新加的清水有多少千克?6、一个容器盛满酒精溶液,第一次倒出它的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倒出,再用水加满,这时它的浓度为20%,求原来酒精溶液的浓度?7、在盛满50升浓度为75%的盐水容器中,第一次倒出10升后,再加入10升的水,又倒出一些溶液后,再加满水,这时盐水的浓度恰好是10%,问第二次倒出溶液多少升?8、一个大人一餐能吃四个面包,四个幼儿一餐只吃一个面包,现有大人和幼儿共100人,一餐刚好吃100个面包,这100人中大人和幼儿各有多少人?9、井不知深,将绳三折入井;绳长4尺(多四尺),四折入井,亦多一尺(也多一尺),问井深及绳子长各若干?(中国古算题)六年级强化训练五答案一、1、2、3、36;4、965、设甲队还需修x天,6、需加水x千克,二、1、C2、B3、B4、B5、A6、D7、B8、C9、D10、B三、1、提示:设甲、乙两队合作余下部分工程需x天, 据题意列方程: 解得:答:剩下工程需5天完成。2、21天提示:甲一天能打,乙一天能打:,设余下手稿乙还需x天打完,方程:。3、原来盐水是150千克。4、10千克5、9246、甲工人每天完成96件,乙工人每天完成72件,丙工人每天完成60件。7、32平方厘米,128平方厘米提示:设小长方形的宽的是x厘米,则它的长是2x厘米,大长方形的宽是厘米,长为厘米,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依题意,有:8、需硫磺18千克,木炭27千克,火硝135千克。六年级强化训练四六答1、两人合作12天完成甲、乙合作需10天甲、乙合作需7天完成2、设乙中途离开x天,则丙离开天,列方程:解得:答:乙离开7天,丙离开4天。3、提示:设辅助未知数。 设进货价为M,则是打折扣的价值, x是利润(百分比表示),列方程,据售货价不变得: 整理得: 解得:,即为所求。4、用6分钟注满。5、28千克提示:设新加清水x千克,列方程:6、提示:设原来酒精溶液为1,浓度为x,据题意得: 解得:原来酒精溶液的浓度是90%。7、分析:设第二次倒出x升溶液,由第一次倒10升溶液,再加入10升水后,此时的溶液浓度为;第二次倒出升,又加入升的水,则此时加水前、后溶液中所含纯盐量相同。解:设第二次倒出升盐水溶液,例方程:解得:所以第二次倒出溶液升。8、大人20人,幼儿80人。9、井深8尺,绳长36尺。六年级强化训练三答案一、1、2、3、4、5、6、二、1、B2、B3、B4、C三、1、设甲数为x,则乙数是132x,据题意义,得:2、设客车用x 小时追上货车,依题意,得:3、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84千米。4、40千米5、原定时间是3小时,去某地路程为39公里。六年级强化训练四答案1、10天2、5cm,8cm,12cm3、12米4、240千米5、14小时6、20千米7、10千米或12.5千米8、对14道,错16道六年级强化训练一、二答案一、二、1、实际为列方程:然后再求其解。2、可列出方程为:解得:三、由于是同类项,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所以有:四、提示:该题即考查对方程的解的理解与运用。先求出的解,代入第二个方程中可求出的值。解:解这个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得=2答 :=2。五、解:六、提示:由于两个非负数和为0,所以这两个数必均为0,按这个思路可得有理数的强化训练例题精选一例1:计算:(1)(2)分析:以上两道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直接利用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第(1)题同号两数相乘取正号,并把绝对值相乘。第(2)题是四个有理数连乘,有三个负因数,所以积为负数,并把绝对值相乘。解:(1)原式(2) 例2:计算:(1)(2)分析:如果按照混合计算的顺序要求完成(1)、(2)两题,计算都是较烦索的,若能根据题的特点则可使运算简便。如:可直接用乘法分配律,可将乘法分配律逆用,这样(1)题可顺利求出结果。对于(2)题,若不用运算律运算更是复杂,若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则可直接将公因式提出,转化为。解:(1)(2)例3:计算:(1)(2)分析:第(1)题的的特点是可以转化为;,若用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则3.6也应转化为即可。这是该题计算简便方法的重要途径,所以,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可得到,第(2)题的特点,可直接计算,观察,最后约分即可。解:(1)(2)例4:计算:(1)(2)分析:(1)题要注意按同级运算顺序做,要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题,按括号顺序做。同时要注意中的运算顺序,且记不能将中的。要除法先变成乘法再继续完成。解:(1)(2)例5:计算:(1)(2)分析:当题目中有乘方运算时,要先做乘方,但要特别注意(1)题中与不同,而,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将按题目的运算顺序做。解:(1)(2)例6:计算:(1)(2)分析: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除应按照题目的运算顺序计算外,还应注意观察各算式的结构特点,合理安排解题方法。对于第(1)题,若将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是否将给计算带来麻烦,对于第(2)题,若将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是必也会给计算带来困难。所以当题目中又有分数也有小数时要多加分析,选择分数与小数的相互互化时要因题的结构特点而定。解:(1)(2)例7:求代数式的值:(1)当时,求代数式的值。(2)当时,求的值。分析:把a、b的值分别代入题目中,然后按运算步骤进行计算。解:(1)当时, (2)当时, 例8:计算:(1) (2)分析:这两道题属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遇有分数线时,可以看做是除法运算,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第(2)题要注意分数、小数的互化运算。解:(1)(2)有理数的强化训练一一、判断正误:1、()2、()3、()4、()5、()6、()7、()8、两个数相乘,乘积不一定大于每个因数。()9、无论x是什么数,。()10、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平方都大于零。()二、填空题:1、2、当时,代数式的值为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4、2.596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是14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是5、比较大小(用“”“”或“”连接)6、近似数1.6104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它们分别是7、近似数2.4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8、计算9、10、一个班有30名学生,其中18名是15岁,9名是16岁,3名是17岁,这个班的平均年龄是岁。三、选择题:1、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那么这个有理数的立方A是正数B是负数C也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D不可能是负数2、数与的A和为0B差为0C积为1D商为13、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不是负数,那么这个有理数A是任何有理数B是正有理数C是非负有理数D是负有理数4、若x是有理数,则下列代数式的值一定是正数的是A1999xBx +1999C|x|D5、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ABCD6、近似数1.101105的有效数字有A2个B3个C4个D5个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理数a的倒数都可以是Ba与b互为相反数,C如果,那么n一定是偶数D与一定不相等8、如果两个数的和与积都是正数,那么只要A这两个数均为正数B这两个数均为负数C这两个数符号相同D有一个数为正,并且它的绝对值大于另一个数的绝对值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10、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ABCD四、计算下列各题:有理数的强化训练二一、判断题:1、一个数的平方是16,这个数一定是4。()2、是非负数。()3、()4、如果,那么n为偶数。()5、等于()6、等于()7、永远成立()8、如果,那么()9、如果,那么()10、近似数0.031040有四位有效数字()二、选择题:1、应等于ABC1D2、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这个数一定为A0B1C1D0,1或13、若a,b是互为相反数,则A也是互为相反数B也是互为相反数C也是互为相反数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可能4、若a、b、c都是有理数,且,则ABCD5、若,则是A正数B负数C零D非正数6、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小于这个有理数,则有A这个数的倒数是负数B这个数的相反数大于这个数C这个数的二次幂大于四次幂D这样的有理数不存在7、如果x,y表示有理数,且x,y满足条件,那么的值A1B9C1或9D以上都不对8、任意的有理数a,它的平方的末位数字不可能出现在()中A3,4,9,0B2,3,7,8C4,5,6,7D1,5,6,99、若,则下面四个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ABCD10、下面四个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BCD三、计算:1、2、3、4、5、四、求代数式的值:1、已知:,求的值。2、已知:,求的值。3、已知:a,b是互为相反数,c,d是互为倒数,且,求的值。4、已知:,且,求。5、已知:,求。五、有理数的简便运算技巧测试:1、2、有理数的强化训练例题精选二例1 将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整数:正有理数:负分数:非负有理数:分析:要明确整数、正有理数、负分数、非负有理数的准确含义。还应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二分法、三分法)。分类必须有一定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按某种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解:整数:3,2,0, 正有理数:负分数:非负有理数:例2 判断正误(1)已知()(2)已知()(3)已知()分析:有理数分类的二分法,可以分为整数、分数两大类,所以(1)正确。有理数分类的三分法(按性质符号分),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2)中遗漏了零,所以是错误的。由绝对值的定义,正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大于零;负有理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也大于零;零的绝对值仍是零,所以(3)是错误的。解:(1),(2),(3)。小结:通过本题可以看出:0在有理数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引入负数以后,0的意义就更加丰富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唯一的中性数。从数轴上看也是如此:原点(0)右侧的是正数,左侧的是负数。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由此可知,0在运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0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的相反数;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非0有理数得0;0不能做除数。由于0的特殊地位,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不要忽视它。例3 (1)在数轴上表示100,250,50,300;(2)在数轴上表示。分析: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对于数轴来说,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有了数轴,使得在数和形(点)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为我们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对于数轴,要能熟练地由点读出它所对应的有理数;由有理数描出数轴上对应的点。能够根据题目的特点,正确而又灵活地画出数轴。“正确”指三要素缺一不可;“灵活”指合理地选择原点位置、单位长度。(1)中的数的绝对值较大,可以取100为一个单位长度;又由于负数的绝对值较大,正数的绝对值较小,在画数轴时,原点位置应适当偏右。(2)中的数,负数的绝对值较小,正数的绝对值较大,在画数轴时,原点位置应适当偏左。解:(1)A点表示100,B点表示250,C点表示50,D点表示300。(2)A点表示+3,B点表示1,C点表示例4 (1)当 (2)分析:化简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式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符号。根据是:如果如果如果由于0的特殊性,有时根据需要会把0和正数放在一起(非负数),即若或把0和负数放在一起(非正数),即若在(1)中,把(2)中没有给出三种情况分别化简。解:(1)(2)小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如的相反数是而不是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以理解为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在此,有必要区分一下倒数和相反数这两个概念,以免发生混淆:1、符号: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2、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互为倒数的两个数(1除外)绝对值不等。3、特性: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积为1。4、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0没有倒数,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5、减法通过相反数可以转化为加法;除法通过倒数可以转化为乘法。例5 计算:(1) (2)(3)(4)解:(1)(2)(3)(4)小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按照运算顺序进行。然而寻求合理的运算途径有时很有用,如我们在进行有理数加减运算时,往往采用“凑整”的方法;把分母相同的先加减;把正数、负数分别集中相加,再把和相加,等等。又如第(3)小题,两次使用分配律(正用和反用),也就是说使用运算律可使运算简化。第(2)小题是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先去掉绝对值符号。还应掌握其它运算特性:0的运算特性;1的运算特性;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运算特性。总之,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总结得出更好的运算途径。应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进行计算,都不是简单的套用,而应明白为什么这样去做,会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好方法去简化计算。从而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理数的强化训练三一、填空:1、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2、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的倒数是它本身,的绝对值是它本身。3、5与3这两数的和的倒数是,5与3这两数的倒数的和是。4、绝对值大于3.01而不大于6的所有整数是。5、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内:正有理数:整数:分数:非负整数:6、比较大小1000.02;|5|7|;(+2.5)3;(11)+(11.5);|0.36|(0.361)7、当为数时,表示正数。8、五个有理数的积是负数,那么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个负数。9、430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0、8.2万是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