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有感_第1页
读《资治通鉴》有感_第2页
读《资治通鉴》有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 (作者:周晓杨)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是继春秋后的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记载的历史达 16 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共计 1362 年的历史,逐年详细记载。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是资治通鉴的宗旨,资治 两字意味着 帮助 和 治理 .通 则意味着博通古今的 通史 ,鉴 则有引为 借鉴 之意(以史为镜),寓意深刻。 在资治通鉴中遨游,仿佛穿越 时光,脑海中浮现出历代风流人物;军人武将们英明机智、英勇无畏,纵横驰骋,杀敌卫国,哪怕是最终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也必是无怨无悔。文人墨客们或者纵横捭阖,致力于国家大事,甘愿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者逍遥于世,纵情山水之间,在挥毫泼墨中间尽情舒发胸中豪情;这些人无论是他们的事迹,还是他们的作品都连同他们自己而流芳百世、美名传扬。 在资治通鉴中出现的众多人物中,我唯独对项羽情有独钟。 司马迁评价项羽: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峰起,2 / 3 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 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岂不谬哉!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 我擒也。 项羽虽然最终失掉江山,落得乌江岸边自刎而死,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虽然他也有很多的缺陷,也做出过很多让我不敢苟同的事情,但他依然还是我最喜欢的人。在那风云突变的年代,出生于名将世家的他不但精通兵法、武艺高强、力能扛鼎,竟也是才气过人。年仅十一岁的少年面对国破家亡,立下了反秦之志,敢于对始皇誓言 彼可取而代之.垓下之战。四面楚歌,他仍在烈烈的战火中唱起生命的悲歌!虽然他不如刘邦那样能屈能伸,审时度势,重用人才,把握 机遇,当机立断;虽然帝王的史册里没有他的名字,可是西楚霸王何人能比?何人不晓?又何人能及呢?他刚直3 / 3 正义,一腔热血和勇气也能感天动地;他光明磊落,海一样的胸怀让敌人颤栗。他的一生可歌可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人云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吸取经验教训,可以面向未来;以人为镜借鉴古人得失,可以提高自己。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在他们身上,我懂得了人要守信用,守信方能立足,守信方能取信 于人;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就日后功名,让我懂得了要学会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刘秀登基,韬光养晦,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诸葛亮审时度势,让我明白应该知己知彼,把握机遇,方能百战百胜 清人王鸣盛说: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指的就是资治通鉴。阅读这样的经典,感受经典的深厚魅力与内涵会使人受益匪浅。虽然在今天,我们的时代潮流、我们的方针政策、我们的大众思想以及我们的追求目标都已然不同于古时候,但是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