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气定神清写吉祥-谈郭文斌短篇小说吉祥如意的意境美 作 者:李静学 校:新乡电大年 级:2006级春季学 号:061050158指导教师:王文萃答辩时间: 年 月 日目 录摘要及关键词- 3淡化故事情节,追求诗情画意- 4简化人物,造成艺术空白- 5运用意象、象征,构成深邃意境- 6儿童视角下的独特诗意空间- 7参考文献- 9气定神清写吉祥-谈郭文斌短篇小说吉祥如意的意境美 李 静2007年11月摘要:郭文斌的写意小说吉祥如意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温馨美好的纯真童趣,结合一组组流动而明快的意象,并通过简化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运用儿童视角和象征,勾勒了一幅幅诗情画意的吉祥如意图,营造了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意境,达到了美的追求。关键词:吉祥如意 意境 淡化情节 空白 象征 儿童视角载于小说月刊2006年11月刊的郭文斌短篇小说吉祥如意一发表,即引起强烈反响。当年就获得年度“人民文学奖”,这一殊荣使得吉祥如意这篇边缘题材的写意小说更加引人注目。写意小说是与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为核心,以塑造典型为主要目的和衡量标准的写实小说不同的一类小说。它不着力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讲述曲折的情节故事,而是以审美静观和表达自我意绪为艺术追求,通过营造内涵丰富、意蕴独特的意境来表达内心的宇宙意识和生命体验。“它以意绪或情趣为表现核心,以写意为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代小说艺术体式中别具特色”。冯光廉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M(上)11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边城、果园城记、大淖记事等都是这类小说,而废名、沈从文、师陀、汪曾祺都是典型的写意小说家。此类小说因其注重民族文学传统、崇尚小说审美功能、追求个人化表达方式而显得别具一格,中国现代写意小说首次将古诗论的意境引入小说并将其作为核心,注重主客体融合,营造审美境界。这片肥沃的土壤为写意小说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19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是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感发心灵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即“情与境融”、“意与境浑”。王国维把意境分成“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自五四以来,小说家在追求陌生化美感时,把意境巧妙地移植到叙事领域,同样产生了在抒情文学中意境的审美艺术效果。吉祥如意便是最近倍受关注的写意名篇。本小说借助两个儿童的视角体悟乡村端午的种种民俗,通过对丰富多彩的民俗和温馨美好的童趣的细节描绘,表现劳动人民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作者对生活真谛真善美的追求,同时也记载着中华民族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并蕴涵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试从情节、人物、意象和象征、儿童视角四个方面对吉祥如意的意境美来进行分析:一、淡化故事情节,追求诗情画意传统小说一般把情节视为小说的基本要素,文学是人学,小说要写人,而人物性格成长和形成的历史便构成了情节,从这一角度来讲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人的生活形态是多面的,对人的参照角度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五四以来,众多写意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千篇一律的情节格局,将故事情节淡化,追求诗意的境界。新时期小说故事情节淡化似乎成为一种潮流,并向传统小说观念发起强有力的攻击,小说家纷纷走出编故事的狭小天地,以各具特色的小说向人们展示一个新的艺术天地。吉祥如意便是有意淡化故事情节而富有诗情画意的一部精彩之作。那色彩、那画面、那情绪给读者造成一个可感的艺术世界,令人读后如嚼橄榄、饮甘泉那样回味无穷。吉祥如意主要写的是端午节五月、六月姐弟俩在母亲的安排下上山采艾的故事,五月、六月是两个活泼、可爱、纯真、善良的儿童,他们生活在有着多彩民俗的乡村。节日是体现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本小说就是讲述端午节那天的故事。而按历时叙事的采艾情节中,又不断穿插了选香料、挑花绳、缝香包、舂香料等片段,使小说结构形成诗化散文化的情绪结构。吉祥如意中出现了亚里士多德诗学中说的“缀段”性的情节“所有情节中最坏的一种(我所谓缀段性情节是指前后无因果关系而串接而成的情节)”。转引自 田广中国现代写意小说初论J (6):2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按顺叙叙述的采艾故事与插叙的香包情节,两者自然汇流到采艾的过程中,合理地又形成了“买香料、杵香料,缝香包、送香包”这一系列情节,实际上,正是有了这些“缀段”的空间化叙事,才使得小说民俗意味浓厚,纯真美好童趣跃然纸上,一处处描绘如泉水涌流,自然宛转。在被作者有意淡化的故事情节中,五月、六月的快乐、忧伤、疑惑、清晰都在其中显现,他们怀着善意和对大自然的神圣感去理解现实世界,向往未来世界的美好。在五月、六月无数的秘密和新奇的体悟中表现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并借以观照成人世界,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正是有了表面上淡化的故事情节,才有了多层意蕴,在有意淡化情节的同时强化了诗情画意,使小说结构呈现“苦心经营的随便”,融崎岖于平淡之中。汪曾祺曾说过:“小说和散文之间,只有薄薄的一面篱笆,是经常可以突破的”。转载自 崔淑琴试谈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及成因J(2):6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吉祥如意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如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一切可闻、可听、可触、可感,意味深长。郁达夫在小说论中说:“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同时也要讲究形式的美,在结构上要能体现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郁达夫小说论郁达夫文集M(第五卷)广州:花城出版1982,6吉祥如意不仅表现了丰富的感情,结构也比较个性化,这篇小说结构随体赋形,不拘行迹,正如汪曾祺认为契诃夫的小说结构:“好象完全不考虑结构,写得轻轻松松、随随便便、潇潇洒洒,他走出了结构,结果结构更多” ,汪曾祺汪曾祺文集M. 426427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看似无意却有意为之的情节结构,不再强调情节的紧密连续性,而采用多种叙述方式,用故事外的情调渲染整篇小说。吉祥如意的情节安排,对自然、对生活贴切描写形成的散漫结构,蕴涵着作者的艺术苦心和高层次的审美追求,在众多生活表层下融入作者富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那浓浓的传统文化之情,深深地对自然、对大地、对生活、对人生热爱之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触中,达到情与境的相互结合,从而形成小说诗的意境。五月、六月检阅队伍似的在巷子里飞快地奔跑,杨柳的清香,浓浓的雾气,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感和淋漓;蒸甜醅子、拜祭、吃供品、采艾、缝香包等一个个片断如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画廊里观赏重现的历史文化风俗画面一样,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滋润着每位读者的心田。五月、六月在小说中美好的童趣是那么的纯真、可爱、清新、可人,在美好的生活里一切都如意。吉祥如意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表达着作家心中的诗情画意。融多层画面、多种意趣于其中的“甘于平淡”的情节结构,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至境。二、简化人物,造成艺术空白传统小说一般遵循的“典型论”,一直被认为是小说最基本的审美范畴,刻画生动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现实主义小说讲究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种典型人物的塑造必须是在典型的社会环境和典型的具体生活环境下产生的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同时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写意小说也写人物,但它们强调写意性,从而使小说拥有诗情画意的散文境界。在追求小说意境美中,写意小说很少刻画丰满完整的人物性格,有的只写人物的片断生活,有的写人物意识流动和心理情绪,有的用白描手法对人物进行勾勒,有的用精雕细琢的笔墨细致地写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写意小说家大胆简化人物,为作品留下艺术空白,从而造成一个久远深邃的意境。这里,绘画的艺术被巧妙借鉴,小说家通过简化人物造成艺术空白,求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小说境界。在写意小说中,空白艺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但小说以写人为主,所以人物空白更能表达小说所具有的深远意境。简化人物并非不写人物,而是用少许笔墨或写人物一些特征,或把人物写得朦胧模糊。相对于传统小说注重典型性格的丰富和完整而言,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写意作家对传统小说的反叛。吉祥如意中人物有五月、六月、他们的爹娘,还有伙伴地生、白云、忙生及其他采艾的人。小说没有对任何人作细致或粗糙的外貌描写,如五月、六月的爹娘只有动作和语言描述。在蒸甜醅子、分花馍馍、绑花绳、插柳枝、拜祭这些端午里忙碌而有序的一系列行为和语言中,深深地感受到人们对生活、对生命、对大地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之意。善良勤劳的人们继承着久远的民俗,在安谧的乡村过着淳朴幸福的生活,他们对大地万物的朝拜也是对人类幸福美好未来的祈祷。五月的爹娘代表了追求美的普通劳动人民,在小说中无须对他们的典型形象进行细致描绘,而这一切又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的想象空间。细品小说就能发现朴实善良的人们在端午拜祭的虔诚,在作者简化人物的同时,他们的音容笑貌伴随着一幅幅勤劳、美好的风俗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五月、六月是作者用墨较多的两个人物。小说简单勾勒了两个儿童活泼、纯真、可爱、善良的形象。但小说不是以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而是通过他们引人发笑而又让人深思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完成的。五月、六月两个心灵纯净的孩子怀着童真去看待世界,充满着温馨的情趣。香包事件中,姐弟俩相互争夺又相互谦让;遇险事件中,姐弟俩相互逗玩又相互体贴;山顶上,五月的机灵、六月的神气、地生的调皮、白云的腼腆构成一幅幅儿童乐园图。他们的大胆、任性、无猜忌、无忧虑,自然而真实的生活状态使读者回到童年,寻找童心,并借此观照现实社会成人心理世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小说在简化人物的过程中更注重意绪的追求,通过五月、六月的思考和感受反映他们周围世界的淳朴的风俗美和善良的人情美。五月、六月及作品中的人们对他们的生活是认真的、满怀期待的,并追求着真善美:端午节日里儿童的意趣和浓浓的民俗风情表现了对真的追求;真的毒蛇在人的心里,蛇不咬善门中人,一辈子做善事,不吃肉,不吃有臭味的东西表现了对善的追求;香料的选择和香包的缝制表现对美的追求。吉祥如意中虽对五月六月有少数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但构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却被简略,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扁平人物,“扁平人物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象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转引自 田广中国现代写意小说初论J (6):2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与此相对的是圆形人物,也就是说,吉祥如意中的人物形象是静态的、平面的,然而其简单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意义。写意小说重在写意,所有人物都是为写意服务的,甚至说人物只是作家之意的具象化符号,所以扁平化人物更能表达作家的多层意蕴。吉祥如意正是运用了简化人物,利用绘画的艺术空白,造成人物形象的诸多空白,而这些空白处如果读者去填充、挖掘,就会发现其幽深的意境和无限的言外之意,其实简化人物造成的空白之处正是人物最丰富的意蕴所在,而丰富的意蕴是构成小说意境的要旨。三、运用意象、象征,构成深邃意境写意小说注重某种意绪或情趣的表达,而这种情趣的表达往往通过意象的营造、象征的运用使作品有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审美意象不同于景象,它是作家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注着主体的思想感情和意愿的理想形象。康德称之为“想像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转引自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下卷),399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作家的情感体验总伴随着具体情景乃至生活细节,而且呈现出一种时空交错并杂糅着多重心理内涵的复杂性,这使作家寻找一条难言之隐的途径,即“立象以尽意”。“象征是一种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寻求文学表象与其内涵世界正向而丰富的做法”。鲁枢元等编 文学理论M13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当作家谋求作品中更多的言外之意时,象征则成为保证其实现的最好方式。现代小说家把小说意境的创造作为自觉的审美追求后,象征手法的运用更为广泛。小说描写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生活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内涵则要通过象征暗示的手法实现。象征使作品有极大的内涵性,使作品的总体意旨不断飞跃和升腾,从而获得一个超越描写本身意义的审美空间,这种象征手法所实现的超越性,使作品充满了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使小说意境蕴籍深远,含蓄悠长,寓无限于有限之中。 闻一多神话和诗中说:“西洋人所谓意象象征,都是同类的东西,而用中国术语来说,实在都是隐。”转引自 鲁枢元等编 文学理论M13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象征意象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因素,更在于其暗示的多义性能够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象征往往给小说带来双重层次的艺术境界:一个是写实的具象境界;一个是象征的意象境界,就是闻一多所说的“隐”,当具象世界与意象世界有机结合,小说意境便出现了。吉祥如意选择流动独特的意象营造了多重的审美境界,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领悟融汇在自然事物中,把自己个性化的审美追求融入生活本身。吉祥如意中作者选取了许多独特的意象,这些是端午节所独有的,“甜醅子”、“柳枝”、“花馍馍”、“花绳”、“香包”、“艾”等这些意象组成了一个纯美的香气四溢的端午节,在成人世界里,它们是美好生活的寄托;在孩子世界里,它们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五月是被“香”醒的,读者也是被“香”熏着读完这篇诗情之作的。供甜醅子和花馍馍为的是“这吉祥,那吉祥,处处都吉祥”的一种寄托;艾,在民间传说可以辟邪,还可以驱蚊虫。艾是一种药,“采艾”这一意象不仅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健康长寿、安乐生活的追求。“童男童女”是人类的传承,又赋予其纯真美好的意蕴。“香包”也是作者重点描述的意象,香包从五月到六月,从六月到白云,它是可以传递的,在把香味传递给别人的同时,也把美传递了过去。这些意象也是儿童世界向成人世界透视的窗口:五月选香料是对自己未来的向往;六月舂香料是对未来世界的体验;五月被顶针顶破手就意味着挫折,五月六月经历蛇险后从对方身上闻到的香味是他们共同经历困难后的喜悦和幸福,是相互帮助的那份温暖的亲情。汪曾祺说过,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而吉祥如意在追求深刻的同时,也追求着和谐。这是一篇诗意和谐的美丽乐章,其中每个音符都是和谐之调。爹娘从一大早利索而有序的忙碌着,五月、六月也快乐地在巷里跑来跑去,感受着节日的浓浓气氛,闻着柳条的淡淡清香,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其乐融融。制作香包的整个过程中,全家齐动手,各有分工,一家人缝制着带有民俗意味的香包,也串联着一个个美丽而淳朴的心灵。这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美满幸福的和谐之图。五月、六月和伙伴们忘记了以往的嫌隙,感觉到每个人的美好,他们一起说笑,一起采艾。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图。和谐的意旨也贯通到全篇里,“童男童女”是人类的童年,童年时期的天真、纯洁、未经世事,一切体现纯真美,对艾的采撷是对世间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小说中这样写到:“太阳蛋蛋是天的儿子,露水蛋蛋是地的女儿,他们俩人全时,才叫吉祥如意。”天为阳,地为阴。道家思想认为只有阴阳协调时,万物才能和谐发展。这阴阳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男人和女人,只有男人和女人两性和谐时,人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这在小说中也有印证:“六月说,那当然,等我考上干部后,就让姐姐嫁给我。娘说,这世上的事呀,你还不懂,有些东西呀,恰恰是自家占不着,给了别人家,就吉祥就如意。所以你奶奶说,舍得舍得,只有舍才有得这老天爷呀,就树了这么一个理。”“采艾就是采吉祥如意”这个意象奠定小说的基调,“有些东西给了别人才吉祥如意”用于升华主题,使小说平添了一些神秘的意境和哲理内涵。“吉祥如意”本身也是一个意象,蕴涵着作者的哲思,但总的来说,就是符合规律的一切美好憧憬和向往。同时在整篇小说中,“雾”出现了七次,从早起浓浓的大雾到太阳出来,雾渐渐散去,它表示时间的推移的同时,象征着五月六月朦胧懵懂的眼光打量和观察这个世界。现实世界对他们而言,有些模糊有些朦胧,像隔着一层雾一样,一切都是神秘而美好的;也蕴涵了作者对作品外成人现实世界的关注。“雾”这一意象还表现了儿童及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向往,对真善美的探寻。吉祥如意用独特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为作品营造了深邃的意境,作者在生活的矿藏里深入开掘,透过平凡简单的故事,使作品的闪光点无限升华,将抽象和具体相统一,意象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从而营造出多重的意境美,使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四、儿童视角下的独特诗意空间儿童是社会秩序中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群体,选取儿童作为视角,它有别于理性的功利的成人视角。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体悟和理解世界是这篇小说的又一特点。小说中的儿童视角是指小说借助儿童的口吻或者眼光来叙述故事,小说叙述的调子,心理意识因素都和作者所选的儿童的叙事角度有关。小说中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呈现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作者把叙述大权交给天真幼稚的儿童,以纯真懵懂的心灵体悟来透视作品中的世界。维柯认为:“原始人和儿童是有诗性思维的”。(意) 维柯新科学引论(上) M944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汪曾祺认为儿童依靠直觉感受世界,从而能把握周围事物环境的颜色、形体、光和影、声音和寂静,最能完美的捕捉住生活的本质。丰子恺由此将儿童的认知特点归结为“绝缘”,所谓绝缘就是儿童观察一种事物的时候,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因而孤零零地观看,使其事物之对于外事物,像不良导体的玻璃对于电流的断绝关系。因此,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原生态的本相。童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纯净、晶莹。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童心说中言“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朱光潜先生也认为儿童与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儿童因其可贵、纯真而幼稚的童心更易创造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审美趣味。儿童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与原始人接近,他们以生命的直觉来感知和想象世界,无知而自然率性却隐含了某种“大智慧”。吉祥如意也正是借助这一视角,将叙述主体还原到儿童心态和世界,在陌生化的体验中构建了一个儿童非理性的艺术世界。儿童的心灵是一种诗性的意识和想象,作家通过这一视角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意趣盎然、意境深广的艺术境界,并且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早年的事,犹如一碗酸甜苦咸的菜汤,有一种难以替代的风味,有时它像是远方吹来的一支歌儿,温存而宛转,恰如春日垂杨柳稍在脸上拂过”童年的世界犹如故乡的酒让人难忘,久久回味,儿童的真情也犹如出水芙蓉自然美丽,又如牧歌般悠扬、清晰。吉祥如意也借儿童自然率真的眼睛表现作者真实质朴的情怀,那情感至真至美,令人回味。吉祥如意借五月、六月童稚的眼光观察体悟端午节里的浓浓民俗。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意识无不透露着儿童天然的率真、本性的自然。孩子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在那样一个节日气氛浓厚的日子他们更有乐趣可寻。在那里他们发现了生活的秘密,节日的无限美好,如在插满柳树枝条的巷子里,伴着浓雾的朦胧,柳枝的淡香,他们觉得很美;吃花馍馍、绑花绳、缝香包、舂香料、拜祭、采艾等成人在这里发现不了或意识不到的情趣,五月、六月儿童的视角下给读者创造美的境界;呵香气、偷亲、遇险,更是儿童的情趣。这些为作品创造了美的意境和审美趣味,同时其中也蕴涵着人生的哲理,生活的哲学。娘教五月拿针,爹教六月拿杵,这些是五月、六月生活的秘密,也是传统文化风俗下古老不变的哲学。六月发现艾时说,“我本来想着山顶呢,不知道咋就往脚下一看就看见了艾”,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明明山下有艾还要上到山顶上和大家一起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和大家一起采“吉祥如意”,这也许就是儿童心中的大同吧。采艾时“太阳蛋蛋、露水蛋蛋一个个美丽的死去如此简单”,五月、六月纯真善良的童心是无法理解的,这也表明了对善的追求,对世界的探寻。此文有许多五月、六月引人发笑又引人深思的语言,这些都在儿童视角下形成了诗意的美。儿童的思维是时而断续、时而跳跃的,也正如小说的结构如行云流水,随体赋形。小说中儿童视角下的世界保留了事物更多的原初性、朦胧性和神秘性。天真无邪的童心是一种尚未受到外界熏染的稚嫩心境,如璞玉般自然而具有灵性。与此同时成人视角(这里也指作家)会对儿童视角产生一定的干预。钱理群认为,“儿童视角天然地内含着成人视角的干预”。钱理群文体与风格的多种实验四十年代小说研究札记文学评论J1997,(3)因为单单儿童视角下的世界会略显得幼稚,在成人理性的渗透下其意境才会更深远。”小说最后一自然段明显有成人视角的参与:“五月六月的怀里每人抱一抱艾,抱着整整一年的吉祥,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端午里。他们的脚步把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社区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皮肤科疑难疾病鉴别诊断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科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处理方法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材料的课件模板
- 2025年眼科验光验配常见眼镜配制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重症抢救急救技术检测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治疗计划制定考核答案及解析
-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措施
- 2025年肿瘤学肿瘤生物学基础考核答案及解析
- GB/T 45940-2025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维实施指南
- 敦煌课件讲解稿子
- 教育与宗教分离课件
- 2025年环境工程师初级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眼科特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人教版)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专题质量检测(A卷)
- 2025 年小升初沈阳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课件
- 摄影剪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高校学管中心面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