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doc_第1页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doc_第2页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doc_第3页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doc_第4页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2018年7月 10日评估人员名单序号姓名专 业职务 签 名123456789101112目 录1.总则1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11.2现有事故风险防控情况22.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32.1事故情景分析32.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62.3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63.划分事故风险等级73.1事故风险评估方法73.2事故风险评估标准93.3事故风险评估103.4划分事故风险等级164.现有控制分析及存在问题164.1风险控制措施分析164.2现有措施存在问题17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175.1风险防控措施(管理方面)175.2重大风险防控措施(技术方面)185.3风险应急措施366.评估结论36精选资料,欢迎下载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1.总则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根据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由矿井总经理(矿长)组织各分管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单位队长及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矿井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重点对矿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机电运输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如下表1-1:序号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1水暴雨季节地面设施、采掘工作面河道水位增大,井下涌水量略增、井下突水淹井。2火采煤工作面及采空区、变电硐室、主要运输巷等。煤层自燃发火、电器、电缆失火、地面生产生活设备火灾等。3煤尘爆炸采空区、盲巷等。瓦斯煤尘爆炸,压力容器引发爆炸。4提升运输主要运输巷、主、副井筒、采掘工作面的各提升小绞车、斜巷运输。绞车失灵,斜巷跑车断绳,连接装置问题、车辆冲撞挤压。5瓦斯采掘工作面、老巷、盲巷、采空区等。超限、爆炸。6机械伤害矿井生产各个环节。特别注意采掘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运输环节。7地压矿井井下。巷道底鼓、支护失稳大面积垮落、冒顶、片帮。8有害气体主要采掘工作面、采空区、回风巷、盲巷等。表现为超标或积聚而发生的爆炸或中毒,缺氧窒息死亡等。9电高压输配电场所使用、维修地点。触电。10暴雨、雷电地面主要机房及井口门等暴雨、雷电灾害性天气预防洪涝、山体滑坡、雷电等自然灾害11火工品地面、井筒、运输巷、采掘工作面、爆破器材管理、运输、使用不当发生的爆炸1.2现有事故风险防控情况1.2.1成立事故风险防控小组: 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各分管副矿长为副组长、各科室队组负责人、班组长为成员的事故风险防控小组,实行分级管控。1.2.2事故风险监测: 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定期、巡查,抽检等方式,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1.2.3事故风险防控: 通过对矿井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辨识将事故风险归纳为以下几类见表1-2:序号主要事故风险现有防控情况1水害地面完善防洪排涝设施、落实雨季三防计划;井下留设合理隔水煤柱,符合矿井需求且可靠的排水系统定期监测等。2地面火灾地面、井上消防材料库、配备充足的防灭火设施。3煤尘爆炸制定消尘计划,定期进行消尘工作,按规定对矿尘进行监测。4提升运输严禁蹬车,按制度对提升机、联接、矿车、人车进行检测试验,维护保养。5瓦斯对矿井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不间断监测及定期检测,矿井通风系统可靠。6机电落实操作规程、严控三违行为,使用带保护的矿用合格产品,按规定规范布置矿井供电系统。7顶板对工作面进行压力观测,对支护进行应力检验,及时处理冒顶片帮现象。8井下火灾井下设置消防材料库、配备充足的防灭火设施,井下防灭火系统可靠。9冲击地压对工作面进行压力观测,对岩石取样鉴定,及时架设永久支护。10雨季三防自然灾害地面设置有防汛应急仓库、关键地点储备应急物资,防排水系统可靠合理,合理布设了防雷设施11火工品火工品地面采用合规的火药库,火工品使用前做导通试验,运输采用专用车辆,专用容器入井,合格的起爆器,专职爆破人员按规程作业。2.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2.1事故情景分析2.1.1水害事故情景分析根据水文地质类型报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结合本年度矿井生产接续计划,矿井井下水害事故风险主要来自:开采过的空区水。 (1)老空水 受区域地质构造的影响,采区内断层较发育,周边临近矿井采空区积水、如擅自开采、破坏隔离煤柱将导致突水淹井。 (2)断层水 井田内大部分断层的导水性、赋水性较弱,但局部断层破碎带含水较好,井下采掘巷道接近或揭露断层,引起采掘工作面涌水量增加。 3地表水 受季节影响,雨季来临通过地表裂隙补给,地面排水设施不健全会造成大量地表水涌入水井下。2.1.2地面火灾事故情景分析根据地面火灾事故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木材)。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油类)。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煤气、甲烷、乙烷、等)。D类火灾:带电火灾。机电设备带电燃烧的火灾。以上可燃物如果在储存、适用过程中违规操作将造成地面火灾。2.1.3煤尘爆炸事故情景分析矿尘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煤、岩尘的总称,分为岩尘和煤尘。粉尘不仅可以使人造成职业病,煤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和燃烧,日常生产过程中如果不按规定及要求及时做好消尘工作,若遇到火源即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和煤尘燃烧等事故。2.1.4提升运输事故情景分析运输事故主要斜井提升事故、辅助运输事故,矿井生产过程中人员违规操作,运输系统设备设施不按规定要求检修、检验导致系统不可靠,将致使提升运输事故的发生。2.1.5瓦斯事故情景分析矿井瓦斯是从煤及岩体中涌出的以甲烷CH4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俗称沼气。若矿井通风系统不可靠,极易造成瓦斯积聚,监控不连续,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当条件满足必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燃烧事故和瓦斯积聚窒息等事故。2.1.6机电事故情景分析机电事故主要体现类型有:供电事故、触电、机械伤人事故等。若矿井供电布局混乱、作业人员不按规程操作、使用淘汰无保护的电气设备等,将极易出现供电事故、触电及机械伤人事故等事故。2.1.7顶板事故情景分析 顶板事故按其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面积冒顶。采掘工作面不及时架设永久支护,不正确使用临时支护,冒险空顶作业极易出现顶板事故。2.1.8井下火灾事故情景分析根据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和条件分析,可能造成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型:(1)、外因火灾:主要是由外来热源引起的事故,其次是由于人为因素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包括违反电器安装和使用安全规定,违章使用明火作业,电气焊作业防护不当而引发电器设备火灾、煤炭和可燃物火灾、电缆火灾、瓦斯煤尘爆炸引起的火灾以及地面等火灾事故。 (2)、内因火灾:可燃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达到燃烧,主要是由煤炭自燃倾向性决定的,我矿井属于类自燃煤层,采掘工作面浮煤严重,不按防灭火措施进行治理,当具备可引发煤层自燃发火,包括煤巷半煤岩巷巷道火灾,采掘工作面火灾等。2.1.9冲击地压事故情景分析(1)、煤(岩)体压应力型冲击地压;不按规定合理布局开采格局,造成应力季度集中区。(2)、顶底板受拉应力型冲击地压;不及时采面放顶,悬顶过大,顶底板监测预警工作不到位。(3)、断层走滑受剪型冲击地压:断层产状观测不及时,不留设合理保护煤柱等。2.1.10雨季三防自然灾害事故情景分析 雨季三防工作不到位、相应措施不落实、物资储备不足,可能发生的洪涝、山体滑坡、雷电等自然灾害。不及时关注气象局等有管部门发布的预警,不做好充足准备,不及时撤出人员,当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必然引发相应灾害事故,以及引发联锁反应。2.1.11火工品事故情景分析 火工品存储库区如果不符合规定,管理松散,库区内用电用火无标准,容易发生火工品爆炸事故。运输过程中不使用专用车辆,容器不是专用防震绝缘容器,作业前不进行雷管导通试验,作业员违规操作都是致使发生火工品事故的诱因。2.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 根据事故性质结合矿井实际及危险源状态等情况对各类事故发生可能性进行分析,详见下表(2-1)事故可能性分析表 2-1序号事故类型事故可能性分析可能性指数L1水害事故无水害事故历史,但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不排除违规开采引发事故发生的可能,所以可能性较小.22地面火灾地面可燃物管理、火种控制不到位、机电检修不到位等都可诱发火灾,因管控部门多,可能性较小23煤尘爆炸事故煤尘消尘不达标可能存在,达到爆炸条件可能极小,总体可能性较小。24提升运输事故据统计,我矿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发生过运输事故3起,人员受到伤害3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每年可能发生一次。55瓦斯事故我矿井未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但以往相邻矿井有此类事件发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1.56机电事故矿井机电设备繁多、发生事故有可能。37顶板事故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发生顶板事故25起,导致人员受伤25人,严重伤害(重伤)6起。事故可能性为可能。58井下火灾事故矿井井下未发生过火灾事故,无火区,发生可能性小。1.59冲击地压事故矿井井下无明显地应力,矿井及周边矿井均布属于冲击地压矿井,发生可能性为极不可能。0.210雨季三防自然灾害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可能性为可能但不经常。311火工品事故矿井历年曾经发生过爆破伤人事故,事故发生可能性为可能但不经常。32.3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 通过对事故性质、类型,结合矿井实际条件、空间位置等情况对各类事故发生后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详见下表(2-2)事故可能性分析表 2-1序号事故类型事故危害后果影响范围1水害事故轻则造成局部突水、人员受伤,重则淹没矿井,群死群伤事故,很大经济损失。 局部井巷、全矿井下2地面火灾轻则局部火点,少量经济损失,重则出现人员伤亡,一定的经济损失。工业广场3煤尘爆炸事故轻则煤尘燃烧,人员受伤,重则群死群伤事故,很大经济损失。局部井巷全矿井下4提升运输事故轻则提升设备损失,少量经济损失,重少量人员受伤,各别死亡,一定量经济损失。提升运输线路(运输巷道)5瓦斯事故轻则局部瓦斯积聚超限,重则瓦斯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很大经济损失局部井巷全矿井下6机电事故轻则损毁设备,少量经济损失,重则人员受伤或死亡,人数12人,一定量经济损失。井上、下各配电电、电气设备使用地点。7顶板事故轻则井巷失修,人员受伤,重则人员死亡,人数13人,一定量经济损失。矿井井下采掘修工作面8井下火灾事故轻则烧毁设备、重则出现伤亡,有可能出现群死群伤事故,较大经济损失采煤工作面、煤巷及配电点9冲击地压事故轻则损毁巷道,重则人员伤亡,人数有限,较大经济损失。采掘工作面和主要应力集中区域10雨季三防自然灾害事故轻则破坏矿井系统、重则出现伤亡,有一定量经济损失主要为地面11火工品事故轻则损毁设施,重则出现人员伤亡,人数有限,有一定经济损失。火工品库区、运输线路及作业点3.划分事故风险等级3.1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法、事故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根据我矿实际情况,选用风险矩阵法作为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其余方法在安全风险评估中作为辅助方法。对找出的风险点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采用LEC评价法计算风险分值(单位:分):D=LECD 作业地点、关键环节等存在的安全风险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人员接触危险环境的频率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表3-1 L值的确定分数值事故发生可能性(L)10完全可能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 表3-2 E值的确定分数值人员接触危险环境的频率(E)10连续接触6每天工作时间接触3每周一次接触2每月一次接触1每年几次接触0.5非常罕见的接触 表3-3 C值的确定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10010人以上死亡4039人死亡1512人死亡7危重工伤3伤残1轻伤表3-4 风险等级标准风险分级等级D(值)危险程度红色风险重大D(值)320极其危险,必须高度关注、重点防控橙色风险较大320D(值)160高度危险,应采取严密防控措施黄色风险一般160D(值)70一般危险,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蓝色风险低70D(值)危险,需严格按章正规操作表3-5 安全风险矩阵表人员接触环境的频率(E)赋值一般风险(级)较大风险(级)重大风险(级)赋值损失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估算的损失(元)连续接触101002005001000300060001000010010人以上死亡一千万以上低风险(级)每天工作时间接触62448120240720144024004039人死亡五百万到一千万每周一次接触34.5922.5451352704501512人死亡一百万到五百万每月一次接触21.42.871442841407危重工伤五十万到一百万每年几次接触10.30.61.53918303伤残十万到五十万非常罕见接触0.50.050.140.250.51.5351轻伤十万以下0.10.20.513610赋值实际不可能极不可能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可能,但不经常相当可能完全可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3.2事故风险评估标准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等级,重大风险(A类、级)、较大风险(B类、级)、一般风险(C类、级)和低风险(D类、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重大风险(A类、级、红):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B类、级、橙):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一般风险(C类、级、黄):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低风险(D类、级、蓝):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3.3事故风险评估3.3.1水害风险评估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水灾风险进行分析,确定水害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水灾风险进行评估:我矿自1989年建矿以来,未发生过火灾事故、人员未受到伤害。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少发生,L=2;没有造成人员伤害或受到财产损失,S=1;风险指数R= LS=21=2;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1-2之间为低风险。3.3.2地面火灾风险评估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水灾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地面火灾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地面火灾风险进行评估:我矿自1989年建矿以来,机电事故发生不经常。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少发生,L=3;没有造成人员伤害或受到财产损失,S=1;风险指数R= LS=31=2;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1-3之间为低风险。3.3.3煤尘爆炸风险评估利用风险矩阵法对煤尘风险进行分析,确定煤尘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煤尘风险进行评估:我矿自1989年建矿以来,未发生过煤尘事故、人员受到伤害。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少发生,L=2;没有造成人员伤害或受到财产损失,S=1;风险指数R= LS=21=2;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1-2之间为低风险。 但根据我矿井2017年11月16日吉林东北煤炭工业环保研究有限公司,依据AQ1045-2007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判定此开采煤层“有爆炸性”因此,煤尘风险为重大安全风险。3.3.4提升运输风险评估利用风险矩阵法对提升运输风险进行分析,确定提升运输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提升运输风险进行评估:据统计,我矿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发生过运输事故3起,人员受到伤害3人。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每年可能发生一次,L=5;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一人重伤,S=4;风险指数R= LS=54=20;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18-36之间为重大风险。3.3.5瓦斯爆炸风险评估 采用类比推断法对矿井开采时可能出现的容易导致群死群伤风险的瓦斯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管理历来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管理。针对瓦斯风险辨识评估,虽然我矿未发生过重大瓦斯事故,但是2013年4月20日延边州和龙市庆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8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33.5万元的重大瓦斯事故。采用类比推断法比对两矿采煤方法、通风方式及煤层自燃倾向性基本相似,而且事故煤矿瓦斯等级也为瓦斯矿井,因此瓦斯风险为重大安全风险。3.3.6机电风险评估利用风险矩阵法对水灾风险进行分析,确定机电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机电风险进行评估:我矿自1989年建矿以来,不经常发生过机电事故、人员轻伤害。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少发生,L=2;有人员轻伤害或受到财产损失,S=2;风险指数R= LS=22=4;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3-8之间为一般风险。3.3.7顶板风险评估利用风险矩阵法对顶板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顶板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顶板风险进行评估: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发生顶板事故25起,导致人员受伤25人,严重伤害(重伤)6起。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时有发生,L=5;每起事故可能造成多人受严重伤害以上,S=4;风险指数R= LS=54=20;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18-36之间为重大风险。3.3.8井下火灾风险评估 采用类比推断法对2015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龙煤集团杏花煤矿发生火灾、死亡22人的事故进行比对发现,特别是采区均采用皮带运输,如果皮带跑偏、洒货易造成皮带摩擦起火,有毒有害气体沿风流进入采煤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死亡;在内因火灾事故方面,类比1997年2月10日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煤层自然发火,造成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该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 根据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测试研究中心对我矿煤炭自燃倾向的鉴定报告,各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级,属于自燃煤层,我矿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火灾风险具有重大安全风险。3.3.9冲击地压风险评估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冲击地压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冲击地压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冲击地压风险进行评估:*开采至今,没有出现过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通过开采的实际揭露及对地质资料的了解,所有可开采煤层上方100m范围内,不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m的坚硬岩石,从实际揭露的情况看,普遍为中硬岩与软岩互层的岩层。相邻矿井等开采的同一煤层或任一煤层,都没有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经开采经验及地质资料分析,本矿区的地质条件,不具备冲击地压形成的条件。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不可能,L=1;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易造成多人受严重伤害,S=4;风险指数R= LS=14=4;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3-8之间为一般风险。3.3.10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确定自然灾害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我矿自1989年建矿以来,未发生过自然灾害事故、人员未受到伤害。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少发生,L=2;没有造成人员伤害或受到财产损失,S=1;风险指数R= LS=21=2;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1-2之间为低风险。3.3.11火工品风险评估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火工品风险进行分析,确定火工品风险的风险指数风险指数(R)=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S) ,并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我矿自1989年建矿以来,发生过火工品事故、人员伤亡。所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少发生,L=3;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易造成多人受严重伤害,S=4;风险指数R= LS=34=12;按照风险矩阵表风险等级划分,风险指数在9-17之间为较大风险。3.4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通过上述选用相应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对我矿井存在的事故风险等级进行划分,详见下表(3-6)事故风险等级划分表 3-6序号事故类型事故风险等级级别类别标识1水害事故级D类蓝色2地面火灾级D类蓝色3煤尘爆炸事故级A类红色4提升运输事故级A类红色5瓦斯事故级A类红色6机电事故级C类黄色7顶板事故级A类红色8井下火灾事故级A类红色9冲击地压事故级C类黄色10雨季三防自然灾害事故级D类蓝色11火工品事故级B类橙色4.现有控制分析及存在问题4.1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矿井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制定相适应的分级管控制度。对各类风险事故预防控制基本设施可以保障,相应控制措施均制定落实,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主要体现为风险的监测,监测,控制风险相应的系统。4.2现有措施存在问题 (1)由于风险分级管控框架刚形成不久,在管控制度落实上还略欠缺,应加大监督、追责力度,推动分级管控的有效运行。 (2)对于风险监测上,虽然有相应的监测系统及手段,但有待升级和采用更为先进的监测设备及手段。 (3)风险预警略显粗略,需针对各项风险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预警体制。 (4)在风险控制上,体现为个别设备虽然满足风险的有效控制,但在经济耗能上略差,且不够先进。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5.1风险防控措施(管理方面) (1)完善矿井风险防控领导小组,明确风险防控责任人,落实各项各项制度。 (2)确定风险防控标准,以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 (3)每年制定针对性风险防控目标、计划,积极落实。 (4)安全科及时考核各级风险管控工作的效果,做到奖罚合理,严禁徇私舞弊。 (5)加大风险防控的资金投入。5.2重大风险防控措施(技术方面)5.2.1火灾风险管控措施5.2.1.1管控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张凤明副组长: 王海民成 员: 郑全宝 于春勇 崔轮兴 孙玉宝 王世永 徐世贵 郭树春 5.2.1.2火灾管理标准:(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应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每3年对所开采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2)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2)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2)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5.2.1.3火灾风险管控措施:(1)预防井下自然发火的措施 1)煤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防止自燃发火的措施,并严格按措施执行。 2)按设计或作业规程要求向采煤工作面供风,必须定期进行测定和调节工作面风量,防止因风量过大造成采空区漏风。 3)严格按照防灭火管理规定完善防灭火系统及装备,抓好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正常回采、收尾回撤三个阶段的防灭火措施落实,抓好停产放假期间专项防灭火措施的落实,消除漏风供氧条件,及时惰化和封闭采空区。 4)严格落实采煤面正规循环作业及时清理浮煤、可燃物和生活垃圾,沿顶沿底割煤,提高回采工作面煤炭回采率,严禁多留顶底煤。 5)及时封闭通向采空区的巷道,减少采空区漏风。 6)通风设施的位置选择必须合理,防止煤柱裂隙漏风,有利于预防自燃发火。 7)施工防火墙时,必须留有观测孔和措施孔,设置压差计,坚持定期观测密闭内的气体成份、气温、水温及压差,掌握其变化情况。 8)通风队要严格执行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在采空区上隅角、工作面回风流处设置预测预报观测点,每七天观测一次封闭区,每天检查回采工作面上隅角、下隅角温度、气体浓度,若发现CO、水温增加,氧气浓度降低或出现其它异常现象,应立即汇报、处理,预测预报结果要及时报矿通风科、矿总工程师审阅。 9)在自燃煤层中布置煤巷要按煤层厚度、巷道用途、服务期限、顶底板岩石性质合理确定。煤巷间煤柱尺寸应合理选择,采空区内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采煤工作面留顶煤开采必须制定专项防灭火措施,并严格执行。 10)矿井采区必须独立通风。 (2)预防井下外因火灾的措施: 明火的预防措施: 1)加强井口管理,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和易燃物品入井。 2)加强地面各机房、库房、材料场地、煤场防火工作。 3)井下所有巷道都必须铺设消防洒水管路。 4)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的浮煤必须班班清扫干净,刮板输送机机槽刮板完整,联接完好,防止摩擦击打起火或堆煤摩擦着火。 5)井下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润滑油、棉沙、布头和油纸,必须存放在有盖的铁桶内,不准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6)严格井下电器设备管理制度,短路、过负荷等保护装置必须齐全,液压连轴装置必须指定专人进行检查。 7)加强机电设备维修保养、落实责任制。对井下电气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测试,确保“三大保护装置”灵敏有效。 8)要加强对电缆检查管理,损坏的电缆要进行冷补。 9)井下消防材料必须专用,严禁存放其它设备,各类消防器材必须摆放整齐,并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完好。井下电器火灾: a.井下电器火灾的主要特征 井下电器火灾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 井下供电系统短路容量大,高低压开关断流容量不足,当短路故障发生时,不能断弧,并引燃电缆,致使火灾蔓延。 高压铠装电缆接线盒接地放电,引起三相短路,沥青绝缘胶熔化起火,并使电缆燃烧蔓延。 橡胶电缆盘圈处,因散热差而燃烧,烧毁电缆及巷道易燃物。 b.矿井井下电器防火措施: 要设专职技术员,掌握井下供电系统的抗阻,计算各地点的短路电流,校验和整定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保证灵敏可靠。 应装设灵敏可靠的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以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井下低压电缆都采用阻燃胶套电缆。5.2.2顶板风险管控措施5.2.2.1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于春勇 副组长:薛兆广 成 员:生产技术科、各采掘队负责人 5.2.2.2顶板管理标准: (1)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过构造带、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3)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4)对采煤工作面和采用锚杆、锚网等支护的煤层巷道顶板实施监测; (5)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5.2.2.3顶板风险管控措施: (1)回采工作面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1)合理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开采程序、工作面支护形式和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认真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煤层及顶板的变化情况对作业规程进行修改和补充。 2)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和顶板管理: 各工作面支护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支护及时到位,保证支护质量,消除空顶作业。对于工作面过旧巷和地质构造等特殊区域时,必须制定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3)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及上、下端头顶板维护时,支设支柱必须严格按照“先支后回”的原则进行,严禁提前摘掉支柱,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更换。 4)工作面上下顺槽必须备有使用量10以上的单体支柱、坑木和刹杆等备用支护材料。 工作面备用支柱、梁的数量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并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5)做好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和工作面收尾顶板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回采作业规程、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回撤作业规程指导现场施工,确保初采初放及工作面收尾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6)加强老顶来压期间工作面顶板管理。当顶板压力较大,煤壁片帮较严重,且伪顶在支柱前梁上方易破碎脱落时,必须在回采过程中及时移柱,或补打支柱增加支柱密度及铰接顶梁,减少空顶面积,防止片帮、冒顶现象的发生。 7)加强回采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如过断层、破碎带、采空区及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等,编制可靠安全技术措施并在现场严格实施。 8)开展顶板矿压观测工作,掌握各开采煤层的矿压显现规律。利用支柱压力观测系统,观测工作面顶板来压状况、支柱载荷、立柱伸缩量、顶板破碎程度等工作面状况,利用顶板离层观测仪观测工作面上下顺槽顶板下沉量,定期收集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切掌握工作面初次放顶步距、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等矿压参数及顶板压力显现规律,进行顶板来压预测预报,为矿井预防顶板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2)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 1)掘进工作面必须按质量标准要求进行顶板支护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循环进度施工,每次爆破完毕后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及永久支护。 2)工作面临时支护或前探必须紧跟迎头,最大空顶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严禁空顶作业。锚杆支护时最前一排的锚杆距迎头的距离必须符合规程规定,严禁滞后。 3)锚杆(锚索)支护巷道的锚杆(锚索)规格、间排距、角度、锚固力必须定期检查,支护材料材质必须保证符合设计要求。 4)当顶板下沉严重、压力较大时,根据顶板离层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需改变支护方式应立即停止工作面迎头工作,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作业。 5)加强掘进工作面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如过断层、破碎带、老巷、采空区及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等,编制可靠安全技术措施并在现场严格实施。 6)对巷道交叉点、硐室等大断面巷道的施工,必须坚持顶板锚索间排拒按作业规程施工,保证支护强度。 7)加强井巷贯通的管理工作,在井巷贯通之前,必须设专人观测透点处顶板情况,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贯通后,必须组织人员维护贯通顶板,防止发生冒顶事故。 8)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班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前,必须由班长由外到里先检查已施工段顶帮情况,对顶帮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工作必须由班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配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顺序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工作要贯穿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及时清理浮煤活矸,防止片帮、离层、掉矸伤人。 9)加强后巷维护工作,对后巷的顶板和支护状况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巷道失修、变形、底鼓等现象时及时进行维修。 10)认真开展顶板离层进行监测工作。各掘进巷道必须安装顶板离层监测仪,按照顶板离层观测管理制度要求安排专人负责顶板离层观测工作,并定期填写观测记录。必须定期对所有顶板离层观测数据进行分项整理、统计分析,编制矿压观测报告,报送技术科。 (3)其它巷道顶板事故的预防: 1)加强井筒、硐室、水仓和其他在用巷道的巡回检查工作和维修工作,巷道损坏或支护质量发生改变时立即维修处理。 2)进行巷道维修作业时,必须制定严格的巷修安全技术措施,并执行以下预防冒顶措施: a.合理布置作业工序,保证安全退路;按照顺序施工,严禁跳段施工。 b.坚持顺序施工,做到短扩短支,破除原支护后,及时进行二次支护。 c.施工前,对待维修和已维修巷道进行检查并加固;施工时,采取“先上后下、先顶后帮、先外后里”的顺序施工。 d.维护U钢棚段时,做到先支后回,先架设新支架后拆原支架。5.2.3提升运输风险管控措施5.2.3.1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郑全宝 副组长:高贵文 成 员: 安检科、各区队主要负责人5.2.3.2运输管理标准: (1)轨道铺设主要线路达到优良品;一般线路达到合格品。 (2)斜巷运输设备台台完好,一坡三挡齐全有效。 (3)钢丝绳符合规程规定。 (4)平巷运输机车台台完好。 (5)人力推车符合规程要求。5.2.3.3运输风险管控措施: (1)主要运输巷道道轨的铺设,其质量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相关要求。 (2)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作业,平巷人力推车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一次只准推一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同向推车的间距,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不得小于30m。 2)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时,推车人必须及时发出警号。 3)严禁放飞车、串车。 4)巷道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 5)车辆的两端必须装置碰头,每端突出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 (3)在斜巷运输中,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作业,上、下车场及中间通道口,必须使用声光报警装置。并设有明显的行人行车标志。 (4)斜巷运输中的各种安全设施(一坡三挡)都应齐全、灵活、可靠。 (5)运输用的各种绞车,要做到每天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做好记录。 (6)绞车提升保护装置必须每天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每月运输队必须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都应留有记录。主提升装置,必须装有从井底各车场、井筒能发给绞车司机的信号装置。除常用的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井底车场与井口之间,井口与绞车司机之间,除有上述信号装置外,还必须装设直通电话。 (7)提升钢丝绳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和处理结果必须有记录。 (8)绞车司机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9)在运输过程中,严禁任何人蹬车、扒车、跳车。 (10)加强小绞车钢丝绳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加强防爆型蓄电池机车的日常维护,确保完好使用。5.2.4瓦斯风险管控措施5.2.4.1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王海民 副组长:崔轮兴 成 员:通风队、安检科及各队组主要负责人5.2.4.2瓦斯管理标准: 1)应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并应: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应强化瓦斯检测,并应确保: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 (2)每两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 (3)相关入井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应制定瓦斯风险处理措施,并应确保: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2)排放瓦斯前应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应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 (5)长期停风区应在24h内进行封闭。 4)隔爆措施按以下标准设置: (1)在矿井两翼与井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5.2.4. 3瓦斯风险管控措施: 1)采取通风措施,防止瓦斯超限: (1)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力求通风系统、通风网络简单,消灭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串连通风、扩散通风和采空区通风。(如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可实施一次串联通风,但必须制定有关串联通风的安全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执行。) (2)采掘工作面要有足够的风量,做到风筒接口严密不漏风,反边符合标准,风筒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密闭和风门严格按标准施工,做到密闭不漏风、风门能自动关闭,风门设置闭锁装置。 (3)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保证井下各巷道、采掘工作面、硐室皆有足够的风量。 (4)掘进工作面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备安装风机,巷道内安设瓦斯探头,实现并保证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功能可靠。 (5)掘进巷道贯通前,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在相距50m前、其他巷道在相距20m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并且在巷道贯通前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完善通风设施,检查贯通地点的通风及瓦斯情况,并设好警戒,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 (6)贯通后,必须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风系统,防止风流短路,各用风地点风量分配要合理,无串联风、循环风、采空区通风,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7)无计划停风停电:主扇因停电停转时,主扇司机应立即打开防爆门,以利自然通风,并迅速向矿领导、矿调度及通风、安全等部门汇报。井下瓦检员应把工作面所有人员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掘进工作面巷口、采煤工作面巷口设置栅栏、警标,禁止人员入内。人员在撤出工作面时,跟班队长或班组长应清点人员,并指定专人把所有电器开关打至零位。 2)对主通风机的管理: (1)机电队加强对主通风机的维修和管理,保证主通风机连续运转。 (2)主通风机因检修、停电或其他原因停止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措施。 (3)主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受停风影响的地点,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停电顺序是:先工作面,后局部通风机;先低压,后高压;停电后,开关必须打到零位),工作人员先撤到进风巷道中,由值班矿长迅速决定全矿井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