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艺生强化复习之体艺生高考资源网/诗歌意境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掌握诗歌意境鉴赏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答题的一般格式。2、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学生准确、规范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练学生准确、规范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的概括。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幽静、恬淡、闲适的心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领略了塞外风光的雄奇壮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写了亡国之君的满腔幽愤和无尽哀愁。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篇都有一个共同点: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那什么是意境,如何准确解答诗歌意境鉴赏题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在诗歌意境鉴赏题的回答方面有所突破。二、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自然景色(或生活图景),与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是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毛翰在他诗美创造学阐明了一个观点:意象与意境是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让人从旁观赏,意境却让人身入其内、神游其中。他还用一个公式来阐明二者的关系:意境意象氛围好的诗人,常常能够使意境 “景中有情,情中含景”。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营造怎样的意境?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意境:秋夜幽寂清冷。2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教师小结:()这首诗有一系列单个的意象,如“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寓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愁,而是通过一系列单个具体的意象,营造了幽寂清冷的意境,表达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表面上这首诗句是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答题时,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对诗中所写之景的再现做得很好。二是对感情的把握比较准确。但有一点做得不好,哪一点?接下来我们要共同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准确的概括诗歌的意境。三、概括诗歌意境的方法概括诗歌意境的方法 我们在思考如何概括意境的特点的时候,可以按以下步骤做: 首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其次、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抓住意象的特点。第三、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中这些意象给我们的感受。第四、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幽深僻远、清幽明净 、幽静平和;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冷(凄)清、萧瑟凄凉、凄苦悲凉;恬静优美 、恬淡闲适、瑰丽情新、安谧美好、清新自然、迷离渺远等。投影练习:以下这些诗句,请用词语概括它们意境的特点: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清幽明净)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雄浑壮阔)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凄凉冷落)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夕南亭怀辛大(清爽幽静)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旷远孤寂)6、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刘长卿余干旅舍(孤寂凄清)四、意境鉴赏题的解答指导w.w.w.k.s.5.u.c.o.m1、意境型鉴赏题设题方式是: (1)这首诗(某些诗句)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2)这首诗(某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高考示例: (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下面请大家动笔做做05年全国卷的这道诗歌鉴赏题,补充一个要求:要点一的表述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中所写之景展现出来。【参考答案】(05年全国卷)这首诗分别描写了宜阳城外春草茂盛、山间小溪静静流淌、路边芳树花自飘零、林间鸟鸣声声四幅画面,表面上看,描绘的是一派宜人的景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落”和 “鸟空啼”却让人感受到荒芜、冷清的意境(步骤二)。抒发了作者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2、意境型鉴赏题答题的一般思路是: 所写意象(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意象特点+艺术效果+包含感情答案一般包括三个要点:要点一、概括地描绘诗中所写之景或概要地交待所写之象。概括地描绘诗中所写之景,就是抓住诗中主要的景物,尽量忠实地再现诗中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要点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幽深僻远、清幽明净 、雄浑壮阔、孤寂冷(凄)清、萧瑟凄凉、凄苦悲凉等, 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要点三、描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五、巩固练习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概括诗歌意境的方法,知道了意境型鉴赏题答题的一般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等也同样有方法可循。七、布置作业练习1 谒荆公不遇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注: 1荆公:王安石. 2春旗:春日之旗.(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2)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练习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四川卷)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练习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江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练习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年江苏卷)鹧鸪天送 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练习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全国卷1)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练习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年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侬:我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问:(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练习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年全国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体艺生强化复习之诗歌炼字一、导入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生笑)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powerpoint1)大家品味一下,说出二字的妙处。明确:东坡用“摇”“舞”二字,均显出风的强劲,与“轻风”不符,也不能体现“细柳”的轻盈。“轻风”徐徐,若有若无,只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而“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个故事是古人的附会,但它却告诉我们古人写诗是多么地讲究遣词,这就是诗歌鉴赏中常说的“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也非常愿意为炼字而苦。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powerpoint2)二、初步感知w.w.w.k.s.5.u.c.o.m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古代诗人为什么如此看重锤炼字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探讨古人炼字的作用,以对我们准确地鉴赏诗歌有所帮助。出示诗句(powerpoint3)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品味几首诗,思考:从炼字的角度,你认为这些诗句中,哪个字锤炼得好?请说说理由。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参考:1、闹,安静、萧寂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写红杏怒放盛开,如火如荼,不说春意“浓”、春意“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在于将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写出了红杏竟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言“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确实见得精当。2、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对于描写蜀相祠堂凄凉冷落的氛围和作者感伤叹惋的心境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3、“皱”字用字新颖,形象生动地形容风儿吹掠过水面,形成一圈圈的涟漪。4、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先用“过”、“到”、“满”等,这些词语都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极普通的意思,而改用一个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用来支配“江南岸”,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更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醒目的视觉形象,传达出江南春早的信息,显示出春风行踪,也唤起人们对春到江南的感觉,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来了。三、归纳整理,明晰考点刚才我们对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的炼字有了初步了解,那么,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明确:1、炼动词。具象动词的提炼,是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巧用动词,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还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例: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溅”“恨”两字,拟人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溅”和“惊” 都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家人流离分 散,国家遭逢丧乱,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抒发了诗人的家国之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就需要锤炼形容词。例: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过香菱对此诗句的评论:“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花朵稀少 。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 拟人的手法。词中把用来写 人的“肥”、“瘦”二字如今却用来写 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形象地反映出作者 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很有新意。她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中也用到“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是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3、炼虚词。炼字,不仅炼实词,也炼虚词。虚词用得恰到好处往往对情感的表达起着强化作用。例: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精神的体现吗?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表面写景,实则抒情。阶前春草碧绿悦目,身藏柏叶中的黄莺歌唱悦耳好听,但此时诗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心赏玩,倾心思念的是诸葛武侯。诗人的意图,是要把祠的春景写美写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说草色莺声无人关注,突出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历代评论家对老杜妙用“空”“自”两个虚词倍加赞叹。“百炼为字,千炼为句”对于一文一字的讲究和推敲锤炼,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可以说是文人对自己才华与智慧的一种挑战。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四、课堂练习,炼字题的语言表述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情况,我们读懂了一首诗,但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怎样的表述比较完整,或者直接说更容易得到分数。为此,我们必须研究高考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这一类题目的一般提问方式: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有什么好处?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他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1、2007年全国卷(二)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回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类题的思考步骤: (一) 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语 (二)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 (1)解释字义(表面义、深层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句意)。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解释。(2)辨析这个词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3) 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这个词的使用,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品味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集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问题是“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做简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传神的”、“分别” 来思考。“传神”也就是告诉你,在诗中找诗眼,找诗句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就暗示了你所找的字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答案示例: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明”就是分外耀眼光亮,描写的对象是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出”就是呈现出来,描写雨后群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秀丽清新,更加有层次感。五、布置作业2、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感情?(2)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案: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无人相伴的孤独情绪。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在于语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析、技巧鉴赏、思想情感的把握等方面的考查。平时阅读诗歌,就应该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掌握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体会同一作者或不同作者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注意积累典故与常见意象的含义。第一小题考查意象的理解,细读全诗,可以发现,本诗真乃句句意象清秋 日暮 高树 月白 微风 落叶 流萤 孤灯,句句意象中传达出的正是一种孤独、无奈、百无聊赖的情绪。而“穿”“数”二字就将这种无聊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晴景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衡水市人民医院年度国家财经医改政策应知应会考试
- 大学课件审核机制
- 2025人民医院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考核
- 北京市中医院宫腔镜取胚术操作资格认证
- 邢台市人民医院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实操考核评分表
- 邯郸市人民医院术前评估完整性考核
- 大学网格员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秦皇岛市中医院中药离子导入技术考核
- 北京市中医院脊柱导航技术应用考核
- 拆除废旧电缆桥架施工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热力有限公司客户服务手册
- 酒店营销与数字化实务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二年级应用题大全800题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应用题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5163-2006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测定
- GB/T 19575-2004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
- 《管理沟通实务(第四版)》课件第一章 沟通与管理沟通
- 监理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 【实验报告】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