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核心考点突破课件.ppt_第1页
(江苏版)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核心考点突破课件.ppt_第2页
(江苏版)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核心考点突破课件.ppt_第3页
(江苏版)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核心考点突破课件.ppt_第4页
(江苏版)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1课时)核心考点突破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主干构建,考情分析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集中在文化的作用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常考“作用”(意义、影响、功能等)类主观题,特别是AB的作用。,第一课时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一文化的作用,核心考点二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核心考点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内容索引,核心考点四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核心考点一文化的作用,1.(2018江苏卷,21)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B.C.D.,解析,答案,真题体验,1,2,3,4,5,6,解析对:材料强调了瓷都制瓷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现代营销手段相结合,使瓷都焕发了新的生机,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另一方面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排除:不符合材料主旨。,1,2,3,4,5,6,2.(2016江苏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解析,答案,1,2,3,4,5,6,解析“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很明显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正确答案是B;题意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不选;C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与题意无关。,1,2,3,4,5,6,3.(2016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解析,答案,1,2,3,4,5,6,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文化产业”,关键句“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这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正确答案是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说法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不是经济的派生物,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表述错误;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在题意中没有体现,D排除。,1,2,3,4,5,6,4.(2018江苏卷,19)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goingto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解析,答案,1,2,3,4,5,6,解析A对: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更在于他们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B、D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没有涉及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素养的影响。C错: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2,3,4,5,6,5.(2016江苏卷,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A.B.C.D.,解析,答案,1,2,3,4,5,6,解析“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材料的主旨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符合这一主旨的只有;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这与题意无关且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而非根本动力,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表述不规范且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A。,1,2,3,4,5,6,6.(2014江苏卷,20)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A.B.C.D.,解析,答案,1,2,3,4,5,6,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的功能等相关知识。题眼是“微信公众号”“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通过微信平台号召几万人一起读诗,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符合题意,选D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健康、先进的文化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大众文化不一定都是先进、健康的,错误。,1,2,3,4,5,6,1.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核心整合,2.文化的社会作用,3.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1)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民族、国家才能兴旺发达。(3)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前挂后联,(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7)思想道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的作用是高考的常考点。2019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分别考查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命题猜想,考向一文化的社会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1.在扶贫攻坚中,重庆巫溪县聚焦“精神扶贫”,实施了“扶志工程”,使得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志”,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以精神扶贫成效助推物质扶贫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这说明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精神落后是贫困落后的根源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精气神”需要人们自觉培养消除贫困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才能培育贫困群众脱贫精神A.B.C.D.,解析,答案,解析错误,应该是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材料不涉及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排除。答案为B。,考向二文化对人的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2.(2018镇江一模)“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文化长廊,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农家书屋。”到2018年年底,某市90%的行政村都要实现这一愿景。该市的做法旨在培养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的竞争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的交往方式A.B.C.D.,答案,核心考点二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2016江苏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解析,答案,真题体验,解析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文化是世界的,故正确答案是D;A、B在题意中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是实践。,2.(2014江苏卷,24)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解析,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体现了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3.(2013江苏卷,19)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集历史、艺术及经济价值于一身,堪称“藏文化百科全书”。它与堆绣、泥塑等一起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为了A.维护各民族的平等团结B.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C.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D.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解析,答案,解析本题以唐卡为背景,考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加强对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选D。题干没有涉及处理民族关系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4.(2013江苏卷,23)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B.C.D.,解析,答案,解析本题以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为视角,考查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等知识。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应选;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对中国文化中的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体现了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应选。题干体现了文化差异,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选;题干没有说明文化交流“以我为主”的原则,不选。,1.文化多样性,核心整合,正确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1)从世界文化发展看: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从文化传承看: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3)从民族文化发展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前挂后联,2.加强文化的交流,尊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2019年高考可能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为背景,既可以单独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命题猜想,考向一文化的多样性预测题型:选择题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A.B.C.D.,解析,答案,解析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符合题意,是错误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符合题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考向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2.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引用中国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要共商共建共享文化一体化体制机制A.B.C.D.,解析,答案,解析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错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文化一体化。,核心考点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2018江苏卷,22)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解析,答案,真题体验,1,2,3,4,5,解析D对:材料中古老乐器笙承载的“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不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B错: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C错: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1,2,3,4,5,2.(2017江苏卷,20)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解析,答案,1,2,3,4,5,解析“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其作用重大、影响深远,对此我们应该骄傲、自豪并传承、弘扬、发展,符合此题意的只有B项。,1,2,3,4,5,3.(2016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的稳定性C.时代的先进性D.强大的包容性,解析,答案,1,2,3,4,5,解析题意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正确答案是B。,1,2,3,4,5,4.(2015江苏卷,20)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解析,答案,1,2,3,4,5,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除A。通过设立曲艺学科专业推广文化传统教育,可见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故答案为B。材料只涉及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即相声,排除C。此题没有涉及文化发展与群众需求的关系,排除D。,1,2,3,4,5,5.(2014江苏卷,22)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B.C.D.,解析,答案,1,2,3,4,5,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的知识。题眼是“老工艺的新诠释”。由题眼可知,对老工艺进行的新诠释一方面体现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选D项。对老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并没有淡化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错误;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错误。,1,2,3,4,5,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核心整合,2.为什么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4)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前挂后联,3.怎么做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必考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涉及。2019年高考可能结合传统文化进课堂、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古诗词等材料对以上知识进行单独或综合考查。,命题猜想,考向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份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C.传统文化积极推动社会发展D.传统文化是财富,要全面承袭,答案,考向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2.(2018常熟中学5月二调)一名南京小伙设计的茶典被评为“2018世界最美的书”。该书的设计将东方传统的阅读习惯与设计的审美视觉相融合,挖掘纸张“创意的温度”,唤起读者亲身体验传统纸张的魅力。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颠覆传统是文化创新方向包装设计是文化传播关键继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A.B.C.D.,答案,核心考点四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解析从题意来看,对于“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的现象,我们不能支持,而要改变,唯有创新才能改变,故D符合,其他选项排除。,1.(2017江苏卷,21)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解析,答案,真题体验,2.(2017江苏卷,22)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解析,答案,解析创作精品力作,要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就要立足实践,扎根生活,B正确,入选;A错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超越生活;C中的“满足大众”说法不妥;D说的是如何交流,均与题意不符。,3.(2018江苏卷,20)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解析,答案,解析C对:材料强调的是纪录片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这说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B、D排除:材料强调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强调文化创新的作用。,4.(2014江苏卷,23)“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