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7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7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7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7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课时: 2 授课方式:多媒体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 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能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并能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若、夫、微、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背景、解题 你们知道 “ 秦晋之好 ” 的意思吗? 晋国是西部的一个古老国家。晋国祖先是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小儿子,成王幼弟。唐是地名,位于黄河与汾水之间,方圆百里。叔是排行。叔虞出生时手握 “ 虞 ” 字,就以虞为名,字子于。尚在孩提时,成王桐叶封弟,封叔虞于唐。2 / 10 唐叔虞后代于此繁衍生息,就是后来的晋国。到了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 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 侯 “ 盈于衡雍 ” ,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 630 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3 / 10 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 ,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题目点明了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二、读文知字音 汜 (fn)南 佚 (y)之狐 夜缒 (zhu)而出 亡郑以陪 (be)邻 共 (gng)其乏困 阙 (ju)秦 秦伯说 (yu) 逢 (png)孙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第一段:秦、晋围郑(形势 /围郑原因 /驻军位置 /) 第二段:临危受命 第三段:说退秦师( “ 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 ” 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 若亡郑而有 益于君 ” 至 “ 君之薄也 ” 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至 “ 君亦无所害 ” 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至 “ 唯君图之 ” ,拉拢引诱,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晋退兵 4 / 10 四、朗读课文 五、词句落实 (一)掌握重要的实词 1、贰 “ 二 ” 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 隐公元年 )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不专一 (例 :贰则疑惑。荀子 解蔽 )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雍也 ) 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 “ 蜀之鄙有二僧。 ”) 庸俗,鄙陋。 (例:左传 庄公十年: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 昭公十六年: “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3、许 准许。 (同现代汉语 ) 答应, 听从。 (例: “ 许之。 ” 、 “ 许君焦、暇 ”) 5 / 10 赞同。 (例愚公移山: “ 杂然相许。 ”) 约数 (例:小石潭记: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 城楼 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qu 通 “ 缺 ” ju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细小,轻微 (同现义 ) 衰败 国势衰微。 卑贱 (例:史记 曹相国世家: “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 (成语 )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 (成语 ) 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6、敝 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使史更敝衣草屦。 ”) 谦词 敝人 6 / 10 疲惫 (例:资治通鉴: “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 (本文 ) (二)掌握重要的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 2、而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 以俟夫观人 风者得焉 (代词,之 )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 7 / 10 (三)本文的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厚 ”“ 薄 ” 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朝 ” 、 “ 夕 ” ,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东 ” 、 “ 西 ” 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 (四)本文的 通假字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 “ 倍 ”) 共其乏困 (共,通 “ 供 ”) 何厌之有? (厌,通 “ 餍 ” ,满足 ) 秦伯说 (说,通 “ 悦 ”) 8 / 10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 “ 智 ”) (五)本文古今异义的词语: 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 作为;今义:认为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 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 (六)本文重要的文言 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 有何厌 ” 。 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六、作业:常识、字词互助听写;读背课文。 第二课时 1、重点揣摩 烛之武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说明这一人物的什么特点?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9 / 10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 2、总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泰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派兵助郑国防守,致使晋军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 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有二。其一,波澜起伏跌宕有序的情节展示。其二,说理透辟,善于辞令的语言。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左传较高的文学价值。左传写了 400 多次军事行动,著名的大战如城濮之战、殽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都写得非常出色。左传写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