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1 施工测量方案为确保各构筑物施工放样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各构筑物之间施工中线和高程顺利衔接,给施工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采用以下施工测量方案。4.2.1.1 施工复测与勘测设计单位的交接桩工作完成后,立即开展线路控制桩的复测工作。线路控制导线点采用全站仪按附合导线进行复测,导线测量的精度为五等。水准点复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或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复测。施工复测时与相邻标段进行贯通测量,并与已经开始施工的两个试验段作好衔接测量,确认各施工交界处的测量共用桩。4.2.1.2 路基施工控制点加密测量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对路基施工测量控制点进行加密测量,导线点加密采用全站仪按五等附合导线进行加密,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进行加密,加密点起闭于设计单位所交的水准基点上。4.2.1.3桥梁施工控制测量本标段需要进行控制测量的桥梁工程为两座大桥、三座特大桥,各桥估算的桥轴线相对精度与控制测量的精度列表如下:桥轴线精度估算与控制测量精度等级桥 名桥梁长度估算的桥轴线相对精度平面控制测量精度高程控制测量精度备注列斜沟大桥2(8-32m)1/13000(导线网)四等四等水准磨沟河大桥2(6-32m)1/12000(导线网)四等四等水准长涧河特大桥2039.5m1/37000(GPS)C级三等水准罗敷河特大桥18751.54m1/110000(GPS)C级三等水准罗纹河特大桥7017.88m1/66000(GPS)C级三等水准平面控制点布设在河流两岸和桥轴线两侧,相邻点间相互通视,便于进行施工检核测量。一般大桥采用四等导线网施测,导线边数控制在45条,并形成附合和闭合图形,采用DJ2级全站仪施测。为满足特大桥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部位和结构的放样要求,特大桥施工控制网先布设控制整个桥址地区的首级控制网,然后在首级控制网下面加密供直接满足施工放样的插点或插网。首级控制网是桥梁施工期间的整体控制,在插点或插网破坏后可以用首级网进行恢复。首级网图形简单而又有足够的强度和精度,点位必须埋设稳固。特大桥首级控制网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按C级网精度进行施测,插点或者插网可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采用全站仪进行加密,精度可比首级控制低一个精度等级。水准点均匀布设在桥轴线两侧,点间距约为400m,并闭合成网,列斜沟大桥、磨沟河大桥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测量,长涧河特大桥、罗敷河特大桥、罗纹河特大桥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测量,水准测量形成闭合路线。4.2.1.4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本标段需要进行控制测量的隧道工程为潼洛川隧道(3817m)、高桥隧道(1458m)。两座隧道的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定位技术C级网的要求进行施测,各开挖洞口布设的控制点至少为3个,相邻点间相互通视,便于进行施工检核测量,控制网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加强图形强度,满足隧道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四等导线进行施测,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应离开洞内设施0.2m以上。洞外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各开挖洞口布设三个高程控制点。洞内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高程控制点应每隔200500m设置一对。4.2.1.5 确保施工测量质量的具体措施(1)设置专门的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各阶段的测量工作,并任命一名责任心强、测量技术水平高的测量技术人员为测量主管工程师,负责组织和实施各项测量工作,及时处理测量过程中的问题。(2)聘任具有测量技术资格的人员为测量技术员。(3)加强测量仪器的年检与日常检校,确保使用的测量仪器状态良好,能够达到标定的精度要求。(4)施工测量采用的测量方法满足相应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并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5)测量过程中作到步步有检核。控制点测量采用附合和闭合的形式,测量原始记录由双人独立复核,测量成果由独立的两组计算互相复核。(6)每次测量放样前对所使用的控制点进行常规复核,导线点复核导线点之间的夹角和距离,水准点复核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确认资料、桩点无误后方进行放样。(7)桥梁桩位放样完毕后应直接丈量桩中心距和墩中心距进行复核。(8)测量严格执行双检制度。4.3.1 施工测量4.3.1.1 施工复测的实施施工复测前,检查线路测量的有关图表资料,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桩橛交接。桩橛包括GPS点、导线点、水准点以及直线和曲线上的控制点等。在施工复测时,对全线GPS点的坐标、导线点的右角、导线点间的距离,以及水准点的高程进行全面复测,复测时向相邻标段延伸测量两个导线点和一个水准点,确保与相邻标段正确衔接。对已经开始施工的两段试验段,切实作好衔接测量,确保本标段与实验段的中线、高程正确顺接,并与相关施工单位签署测量共用桩。GPS点的复测采用4台天宝4600LS GPS接收机按GPS D级网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 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5mm+1ppmD,GPS控制网按网连式布设,基本图形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观测时卫星高度角大于15,有效卫星总数大于4颗,观测时段长度大于45分钟,每个控制点观测12个时段。导线点复测采用五等导线精度施测,测量使用DJ2级全站仪及配套的棱镜和对中设备,全站仪标称精度:测角2,测距2mm+2ppmD。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2测绘,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水准点复测采用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与导线复测同步进行,竖直角中丝法观测3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不符值在下述规定范围内时,可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水平角检测较差小于15;角度闭合差小于10(n为测站数);距离相对闭合差1/10000(角度未平差);水准点高差不符值小于30(K为水准路线长度)。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不符时,必须再次复测进行确认。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积极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控制点复测完成后编制详细的复测成果书,并将复测成果向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呈报,复测成果满足要求并经监理单位批复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4.3.1.2路基施工控制点的加密复测成果批复后,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导线点对路基控制点进行加密测量,以满足路基施工放样的需要。按五等导线测量对路基导线点进行加密,采用DJ2级全站仪施测,加密点起闭于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导线点,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2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水准点加密与导线点加密同步进行,采用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施测,竖直角中丝法观测3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加密水准点起闭于设计水准基点。导线点加密与水准点加密测量采用严密平差法平差。4.3.1.3桥梁施工控制测量的实施4.3.1.3.1平面控制测量(1)特大桥的首级平面控制网测量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GPS C级控制网进行施测,控制点与线路的垂直距离一般应大于150m,控制点位置选在不受施工干扰并且在施工沉降范围以外的地方,视野开阔,远离高压线、无线电发射塔,便于GPS接收机接收信号,控制点埋设为现浇混凝土铁芯桩,控制点间的距离约500600m,并沿桥轴线两侧布设。控制网按网联式布设,基本图形为三角形和大地四边形,力求图形坚强,采用4台GPS接收机同时作业,每时段观测时间均60分钟。观测严格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天线的对中精度为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差不大于2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C级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卫星高度角()15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观测时间(min)60施测时段数12数据采集间隔(s)1560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GDOP)8(2)特大桥插点、插网测量特大桥平面控制测量的插点或插网与大桥的控制测量均利用全站仪采用四等导线精度施测,控制点可以选择在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并设置牢固,图形可形成三角形、闭合或附合导线网。控制点间距一般为200300m,采用DJ2级全站仪施测,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3)一般大桥平面控制测量一般大桥(列斜沟大桥、磨沟河大桥)按四等导线网施测,测量的精度要求同特大桥插点、插网测量的精度要求。控制网平差计算采用严密平差。4.3.1.3.2高程控制测量水准点均匀布设在桥轴线两侧,点间距约为400m,并形成闭合路线,用现浇混凝土铁桩埋设点位。特大桥高程测量使用蔡司NI007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3mm,往返测量不符值小于12(K为水准路线长度);视距长度小于50m,视线高度以下丝读数大于0.3m为宜,确保视线清晰,视线受大气折光影响较小;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已计算基辅常数)小于1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小于1.5mm。由于跨河宽度小于200m,跨河水准测量采用三等跨河水准测量按单线过河方案施测,双测回观测2测回2组,各测回间的限差按下式计算。式中 M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m);N双测回的测回数;S跨河视线长度(km)。各组间的限差为测回限差的倍。跨河水准测量结束后采用实时对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两组进行检核,三角高程测量时,每组采用DJ1级全站仪中丝法观测高差三测回。一般大桥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5mm,使用DS3水准仪施测,视距长度小于75m,视线高度以下丝读数大于0.3m为宜,确保视线清晰,视线受大气折光影响较小。黑红面读数之差小于3mm,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小于5mm,往返测量不符值小于20(K为水准路线长度)。4.3.1.4隧道的施工控制测量的实施4.3.1.4.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1)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应沿隧道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采用GPS C级控制网进行施测。将标定隧道中线的控制点纳入控制网,每个开挖开挖洞口布设的控制点不少于3个并互相通视。点间距离在300600米之间。隧道GPS控制网布设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各控制点与隧道中线点直接构成GPS基线向量的观测值,每个点至少有2条GPS基线向量的观测值,多数点有3条以上GPS基线向量的观测值。隧道的GPS C级网的观测、数据采集及精度要求同特大桥GPS C级网测量。(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施测。高程路线闭合成环,洞口高程控制点可与平面控制网结合布设。使用DJ2级全站仪施测,竖直角采用中丝法观测往返各3测回,高差往返观测值应分别进行地球曲率改正;边长往返观测各2测回。仪器高和反射器高观测前后各量一次,量至毫米,其较差不应超过2mm,取用两次量高的中数。竖直角与高差的观测限差如下表。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限差测量等级测距仪等级竖直角测回数指标差较差()竖直角较差()往返测较差(mm)环闭合差(mm)四、37730204.3.1.4.2隧道洞内控制测量(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按四等导线的精度施测,测角中误差为2.5,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离开洞内设施0.2m以上。平均边长在200300m米之间,洞内导线布设为导线环,每环边长为4条。洞内导线角度采用DJ2级测角仪器观测4测回,距离采用I级测距仪观测2测回。(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5mm。使用DS3水准仪施测,视距长度小于75m,视线高度以下丝读数大于0.3m为宜,确保视线清晰,视线受大气折光影响较小黑红面读数之差小于3mm,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小于5mm,往返测量不符值小于20(K为水准路线长度)。4.3.1.4.3隧道断面测量 断面测量使用带有无棱镜测距功能的徕卡TCAR702全站仪及其配备的断面后处理软件进行测量,测量精度高,方便快速。4.3.1.5施工放样测量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放样均采用全站仪极标法,并用重复测量或闭合测量的方法进行,做到处处有检核。桥梁桩位放样后可采用置镜不同的控制点放样同一个桩位做检查。由于插点或插网控制点距施工场地较近,容易发生位移,每次桥梁施工放样前必须对所用控制点进行检核测量,并对施工控制点进行定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学创新计划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计划
- 2025至2030年中国男士护肤膏霜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遥控翻板车库门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涤纶塔线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跋山涉水乐高课件
- 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范文
- 2025至2030年中国氟塑料绝缘高温控制电缆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改善提升计划
- 2025至2030年中国明式单柄浴缸龙头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虚拟货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 施工现场的防汛应急预案
-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题500道及答案
-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及尾矿库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 海南托老院2024年招考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实验高一物理摸底试卷含解析
- 医院预算专项审计方案
- 汽车安全维护和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