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银公司看民国时期的投资银行经营.doc_第1页
从建设银公司看民国时期的投资银行经营.doc_第2页
从建设银公司看民国时期的投资银行经营.doc_第3页
从建设银公司看民国时期的投资银行经营.doc_第4页
从建设银公司看民国时期的投资银行经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中国建设银公司看民国时期的投资银行经营中国农业银行昭通市分行罗明勇投资银行19世纪初产生于英国,是经营投资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具有投资经营与融通资金的功能,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资金需求者的经营活动,因而成为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金融寡头操控实业资本的主要工具。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投资银行是1898年英资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设立的中英银公司,它先后取得京沈、沪宁、广九等铁路的监督管理权,同时大量投资矿业项目,成为所谓“洋行之王”。此后陆续出现十余家外资性质的投资银行。直到1934年第一家华资性质的投资银行才诞生,这就是宋子文创办的中国建设银公司,在它身上折射了旧中国投资银行的扭曲发展。一、中国建设银公司的成立中英银公司产生后,国内不断有人设想创办投资银行。1920年,交通银行总经理梁士诒计划联合盐业、金城、中南、大陆等银行合组“中华银公司”,拟效法中英银公司开办代募股票债款等业务,由于不熟悉运作和各方利益不均,商谈未果。1930年,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赴美国与芝加哥大陆银行洽谈合办信托公司,拟各投资二百五十万美元,从事投资控股业务;同期,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也与美国摩根银行商谈筹办投资银行,然而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两家银行受到严重打击,对华前景不看好,合资设想最终未能成行。宋子文受过系统西方教育,且有丰富金融运作经验。1927年,他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后,益发感觉要借助金融方式纾决财政困境。1933年4月,宋子文以出席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为名,开始了欧美之行,本意是争取欧美支持,以国际力量压制“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日本扩大侵华战争态势。其间,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与美国复兴金融公司签订了价值五千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同时向英、法等国提议共同成立一个“类似国际银行团的国际合作机构”,以便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意见和资金,并明确表示成员国范围应排除日本。由于日本极力拉拢欧美,宋子文此行效果不甚理想,但他大量接触了美国金融界人士,萌生了创办投资银行构想。1933年8月,宋子文回国。不久,由于外交政策与理财方针与蒋介石分歧严重,宋辞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职务。他“决计弃官就商,且做中国摩根”。由于具有财金界的深厚人脉关系与“国舅”特殊身份,加之得到让蒙内等美国金融专家协助,中国建设银公司经过很短时间的筹备便成立了。1934年5月31日,中国建设银公司在上海汉口路7号召开发起人会议,宣告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国币一千万元,股本主要来自中央、中国、交通等11家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个人投资不到9%。中国建设银公司章程第十一条规定:“本公司以协助并联同政府机关、中外银行及其他组织,扶持公私各类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办理关于各项事业之投资及管理事务,与信托公司之一切事务为业务之范围”。后来公司修订章程,明确“业务要目”是“扶持公私企业,发展农工商业,代办投资管理,经营信托事业”,具体包括:创办大中型企业;代客户筹集中外资金,发行股票、债券;代购国外材料及各种设备;代客户设计生产计划,组织公司;代中外客户组织输出、输入贸易;代客户重新整理不健全但有前途的企业。作为官僚资本向国民经济参透的特定时期产物,建设银公司从成立起即无处不体现这一特色。宋子文认为,中国各种经济建设事业范围太广,但又处于各种势力割据状态,兴办投资银行必须联络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方可达到目的,因此中国建设银公司吸收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是为了“以便我国各银行及其他公司之合作及相互担任投资事业,并代理发行公司债与研究、调查各项范围较大之新事业计划”,同时,他致力于把中国建设银公司发展为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垄断性机构,成为联接内外资的主要渠道,因此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可为各银行或其他公司管理较为呆滞之投资事业,盖此类投资一经整理,或可渐使活动而达到公众投资之目的本公司成立后不独能引起中外投资之互助与联络,且可使外人趋向于中国实业之投资,盖无论外国各银行实业家及投资家,且于本公司为扶助本国各项实业之唯一机关,均采于委托本公司为代理或代表,而谋华人为共同之投资,本公司并可为中外金融界切实联络与合作之机关”,因此,宋子文特别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能既让国人参与投资,又能鼓励大量外资输入和获取外国管理技术;二是如何引领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当然,他也认识到这样做的积极意义在于“缺此二者,我国工业必不能有大建树之发展。” 二、中国建设银公司的业务活动公司成立时,宋子文任中国建设银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弟宋子良任协理,叶琢堂、张嘉璈等业界大亨为董事,公司内设秘书、设计和统计等三个处。1927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是民国政府的所谓“黄金十年”,中国建设银业务经营取得飞速发展,开展了以下主要业务活动:1. 兴办证券业务,代理债券发行。上海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发源地与集中地,建设银公司一开始就把经营证券作为主要业务。由于与当局的特殊密切关系,公司多次承办政府债券和印花税垫缴债券。1934年7月,国民政府发行4000万元特种国债用于增加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的军费,建设银公司仅用了7天时间就完成发行1500万元任务,进度远远超过由蒋介石亲任理事长的农民银行,令国民政府刮目相看。11月,财政部以九二折委托建设银公司独家发售卷烟印花税垫缴债券3000万元,公司又以九三折交各股东银行代募。1937年2月,财政部按九二折委托建设银公司发行印花税债券6000万元。1934年至1937年,建设银公司共为国民政府代理发行债券2.6亿元,其中发行垫缴税款债券1.6亿元,基本每个月都有政府订单业务。除代理中央政府债券外,建设银公司也为地方政府招募公债。1936年11月,为山东青岛市招募建设公债300万元,用于兴建自来水公司,也在极短时间内就募足款项。1936年7月,蒋介石解决“两广事件”,统一华南政令后,建设银公司总经理宋子良调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公司势力随之南下,9月就分别在广州、汕头、南宁等地组建分支机构,并为广东黄埔港开埠募集到150万美金公债。在代理公司债方面。1936年,上海永安公司因资金短缺出现危机,采取抛售库存棉纱、向花旗银行贷款等办法都无法脱困后,商请建设银公司筹资。宋子文仿照欧美通行办法,将零星短期债务合并重组,以永安公司大楼、第三纱织厂及杨树浦仓库等资产作抵押,发行公司债500万元,由建设银公司按票面金额的9.15折全部承购,再以9.45折向社会发行,年息七厘,十年归还,并且该债券在交易所登记,可以转让交易,因而很快即售罄,解了永安公司燃眉之急。建设银公司不仅获得15万元收入(500(0.945-0.915)15),而且趁机以低于市价40%的价格购入永安公司10%的股份。宋子文还意图入主上海证券交易所。建设银公司以股票可在交易所上市、对经纪人发放贷款等优惠条件,鼓动金融界、实业界支持其接管证交所。经多方交涉,证交所同意将半数股票转让给建设银公司,却因1937年抗战爆发而停止交易。2引进外资投资铁路建设。投资铁路是清未至民国年间中外金融机构获利丰厚的一项重要业务。1935年3月,建设银公司和中英银公司合作,与铁道部签订修建沪杭甬铁路借款合约,共同承担110万英镑的铁路贷款,实际按八八折发放96.8万,到期按110万收回,并有8的月息。在此项投资中,建设银公司不仅获得44万元国币的利息收入,还以主要债权人的身份,派稽查员入驻杭江铁路局控制财务,同时还在铁路沿线增设支行,经营浙江盐、米等农特产输送上海的信用业务。1936年,建设银公司承销京赣铁路建设公债1400万元,获按年息8厘,再按6厘向交通、农民、金城、浙江兴业等银行转销,获年利差28万元。另外,建设银公司还与法国资本合作,共同投资修建钱塘江大桥。与法国银团共同投资兴建成渝铁路是战前建设银公司引进外资的最大成果。它以“商办形式”联合铁道部及四川、贵州地方政府共同成立川黔铁路公司,由公司承贷,改变了以往由政府出面借款、以铁路收入担保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外国财团通过借款控制中国铁路的难题。1936年11月17日,首批资金2500万法郎到位,宋子文获得国内政界、经界、学界一致赞誉,建设银公司声誉达到顶峰。此外,公司在抗战前还参与奥托华尔夫公司投资兴建浙赣铁路计划,并与汇丰银行、中英银公司谈判广梅、浦襄铁路借款,但都因为抗战爆发而未能实施。3控制实业。建设银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提供商业信贷,但1937年开始由普通信贷融资变为以参股控股,逐步掌握和控制企业。其间以参股将原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下属的首都电厂、戚墅堰电厂和淮南煤矿及铁路改变为扬子电气公司和淮南矿路公司最为典型。首都电厂、戚墅堰电厂及淮南煤矿是建设委员会经营多年的国有企业,规模实力与创利能力都处同业前茅,是建设委员会经营工业的成功典范。1937年5月9日,建设委员会突然以发展实业需要巨额资金、而国家一时难以筹措为由,呈文国民政府行政院建议“为发展建设委员会主办之电矿事业,拟具招收商股办法,以提高社会投资”,“推荐”由建设银公司代为招收商股。5月12日,行政院允准,通令:“遵奉国府令饬将首都及戚墅堰两电厂,改组为扬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煤矿及铁路两局,改为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各一千万元,除建委会保留股本两公司各二百万元外,其他商股均由中国建设银公司募足”。5月14日,建设银公司筹齐商股,召开三家企业改组为扬子电气公司与淮南矿路公司的发起人大会。在两家新公司的股本中,建设委员会只拥有20,其余均为商股,建设银公司持有48.75%的股份,是最大股东,实际控制了公司的经营权。耐人寻味的是,在这次三家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兼任建设银公司监察长,建设银公司高级职员(如常务董事李石曾、张嘉璈、事业处处长秦瑜、设计处处长潘铭新、专业委员程士范等)分别聘任为两家新公司的董事和总经理,建设委员会设计处处长霍亚民成为建设银公司的股东和董事,而建设委员会的常务执行委员李石曾、张嘉璈早就是建设银公司的常务董事。类似情况还有建设银公司与建设委员会、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开办西京电厂事例。1935年2月,按各占一股的比例,三方共同投资100万元设立电厂,电厂董事会由三方共同派员出任。1937年6月,三方协商同意以旧股折半、增招新股的方式,将电厂资本扩充为200万元,新股中四分之三为建设银公司持有,建设银公司因此成为控股股东。建设银公司还用类似方法接管了汉口既济水电公司,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将资本集中到电力、铁路等高利润基础行业。30年代起,国民政府为达到逐步控制经济的目的,采用官商合办、共同入股的方式,有计划地成立了一批专业公司,企图控制全国商品生产流通。这一计划与建设银公司的设想不谋而合,因此它不遗余力地全力参与,成为在此期间成立的中国棉业公司、中国木业公司、中国矿业公司和川黔铁路公司等公司控股股东。它还作为银团贷款牵头人,大量投资重要企业,如南昌水电厂、武昌水电厂、庐山电气交通公司、咸阳酒精厂以及首都电话公司等。自开办到抗日战争爆发的三年时间时,建设银公司就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辉煌的时期。据公司战时业务概况报告书称,战前公司“对于国内工、矿、路、电事业之经营无不竭力以赴,藉应各处之需要,其荦荦大者,为扬子电气公司之首都与戚墅堰两电厂、淮南铁路与煤矿、汉口既济水电公司、江南铁路、川黔公司之成渝铁路、广梅铁路、中国棉业公司、中国木业公司、中国矿业公司、西京电厂、南昌水电公司、庐山升降电车及咸阳酒精厂等工矿业投资总括14,808,420元,金融业投资为港币3,500,000元及法郎1,000,000,此尚不计各附属事业之投资”。按其各年营业报告书记载:1934年(公司开业仅半年)公司纯益为587,558.69元,1935年为1,211,997.73元,1936年为1,914,531.62元。三、建设银公司的蜕变及终结抗战前,尽管建设银公司有一定投资巧取行为,但由于其先进的管理和充裕的资金能扶持企业经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积极作用。抗战时期,公司内迁重庆,宋子文担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中国银行董事会主任等职务。建设银公司在1942年以前仍积极联络国内外资本兴建实业,引进法国资本修建了南(宁)镇(南关)、叙(府)昆(明)铁路;组织银团贷款创办中湘、建川煤矿等;还一度充当外国政府援华的特殊通道。1937年抗战开始后,孔祥熙赴美游说美国财长摩根索、国务卿赫尔、总统罗斯福等政要。6月28日,罗斯福示意贷款1000万美元给中国建设银公司,用于购买美国汽油备战。此后三年内,美国累计给建设银公司发放“贷款”4400万美元,均用于在美国采运战略物资。建设银公司由投资兴办实业蜕变为投机走私首先源于私有化。公司成立时,股份绝大部分为国家银行与商业银行所有,公司实际上是国民政府寻求外国援助、渗透中央势力的一种渠道。但到了抗战中后期,原来国家银行所拥有的股份被以低廉价格转移给私人,国有股份下降到5%,于是公司逐渐脱离政治责任目标,蜕变为官僚资本依仗特权掠夺国民财富的工具。其次,也有一定客观因素。抗战爆发后,英、法在华势力大受打击,只有美国对华投资迅速增长,而且美国对华主要投资者由私人转变为美国政府,大量国内外资本集中在西南地区,蒋介石政府整顿金融,以“四行二局一库”(即中央、中国、交通、农民等四家银行,中央信托局、中央储汇局和中央农林特种金库)完成对国统区的金融控制,过去以中介资金见长的建设银公司无用武之地,经营空间大受压制,很多业务已无法置喙,于是转而囤积走私发国难财,有时还借用军队押运走私物资。抗战爆发后,宋子文重新进入政治中枢,1940年作为蒋介石的特别代表长驻美国。1941年12月出任外交部长,1944年12升任行政院代院长,1945年5月任行政院长。他因“公务繁忙”而辞去建设银公司执行董事及扬子电气、淮南矿路、汉口既济等三家公司的董事长职务,进一步放纵放纵建设银公司经营。1945年,国民党中央日报公开曝光孔祥熙系扬子、孚中公司和宋子文系建设银公司破坏进出口条例、依仗特权结购外汇3.7亿元的事件(建设银公司涉及8879万美元),引发“黄金风潮”,法币汇率大跌。黄绍肱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联名提出调查动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