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老山界教案 莲 山课件 m老山界教案 陆定一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 相结合 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 一、预习交流: (一)关于作者。 陆定一( 1906-1996),江苏无锡人。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96 年 5 月 9 日在北京2 / 8 逝世。 (二)关于背景。 1934 年 10 月初,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 “ 围剿 ” ,北上抗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驱二万余里,纵横 11 个省,于 1935 年 10 月,胜利 到达抗日根据地 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又叫越城岭。 (三)关于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惊惶()欺侮()酣()然入梦蜷()矗立()咀嚼 ()呜咽()澎湃()骨碌()缀() 2、多音字组词: 嚼: jio()ju() 咽: yn()yn()y() 落: l()lu()lo()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速读课文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 ? 走路难 (山路险峻 ,悬崖峭壁 ) 3 / 8 难睡觉难 (路窄不平 ,寒气逼人 ) 事吃饭难 (粮食奇缺 ,肚子饥饿 ) 处境难 (敌人追击 ,设备笨重 ) (三)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四)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段落时间变化地点转移记叙内容文章主旨 2-11 节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 山脚同瑶民的攀谈表现红军不怕困 难、艰苦奋斗的 坚强意志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12-23节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 山腰爬山的艰苦以及在 雷公岩前露宿 24-31节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 山顶攀越雷公岩 32-33 节登上山顶以后山顶 山下下山的情景 (五)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 1 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4 / 8 第二部分( 2 自然段到 33 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 2 11)山脚访瑶家。 1在 “ 之 ” 字拐的路上; 2山腰 露宿; 第二层:( 12 33)红军翻越老山界 3攀登雷公岩 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5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 34):写作者的感受。 三、问题讨论: (一)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 ,作用是什么 ? 答: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 (二)文章中两处集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1、局部揣摩景物描写: ( 1)分析第 13 段描写 : “ 奇观 ” 是指什么? 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 奇观 ” 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 ” 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 “ 许多 ” 一词,既说明山路的5 / 8 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 奇观 ”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 2)分析第 23 节景物描写: 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起什么作用?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 缀 ” 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 矗立 ” ,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 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 “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 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 “ 野马奔驰 ” 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 “ 山泉呜咽 ” 用拟人6 / 8 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 波涛澎湃 ” 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非常形象地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 ( 3)分析第 32 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最后 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四、问题探究: (一)课文采取顺叙的好处是什么 ? 好处 :1、使文章脉络清楚 . 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 (二)文章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困难 ,对于中心的表达有何作用 ? (三)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岩时 ,作者记述了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相互 帮助的场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 “ 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 ” ? (四)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7 / 8 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 “ 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品味语言: (一)第 24 节 “ 抢一碗饭就吃 ” 句中 ,“ 抢 ” 字用得合适吗 ?为什么 ? (二)第 29 节 “ 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 句中的 “ 鼓 ”改为 “ 凭 ” 可以吗 ? (三)第 30 节 “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一句怎么理解 ? 六、总结全文: 1、主旨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装维修合同范本2016
- 吊装协议合同范本
- 买商铺 合伙 合同范本
- 店面转让合同范本
- 舞蹈创作编排合同范本
- 露营租赁转让合同范本
- 法国住宿证明合同范本
- 水电代缴合同范本
- 投资代理项目合同范本
- 简单进口贸易合同范本
- 立足“大思政”当好引路人-如何当好班主任专题培训
- 退休干部管理暂行办法
- 部队安全驾驶课件
- 物资装备配置方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全试题及答案清单
- (高清版)DB11∕T 2429-2025 补充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 皮具清洁养护管理办法
- 变电运维培训课件
- SB/T 11243-2024美容业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 2025至2030中国防爆设备行业发展分析及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铸造企业环保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