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doc_第1页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doc_第2页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doc_第3页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doc_第4页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学校的任务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人才培养要靠教育。今天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是“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其含义是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 自成都七中1905年成立以来,其一直发展良好,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发展尤其迅猛。当它在百年校庆的时候,大家就考虑成都七中能够获得这样的声誉,关键在于它紧跟着时代的潮流,追求着教育的真谛,我们的目标、理想和追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七中得到最适宜和最充分的发展。 在过去的新中国教育里,尤其是基础教育里强调得非常厉害的是社会需要。对人自身的需要、自身的基本条件考虑得都不是很多,以至于中间还出现了一些不大和谐的情况。在这里我想说一个寓言故事。森林学校开学了,小兔的妈妈觉得小兔长大了应该学习,把它送到学校里。第一天小兔从学校回来,兴高采烈跟兔妈妈说学校真好;第二天小兔晚上回来就垂头丧气,见到它妈妈就哭了,并且说明天我坚决不去了。兔妈妈很纳闷,一问才知道:昨天小兔在森林学校里学奔跑,它感到很快乐,第二天学游泳,小兔就猛喝水,而第三天又将要学飞翔。森林学校是要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得到全面发展。能全面发展当然非常好,但每个小动物都能做到吗? 还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安徒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童话作家。但是安徒生在成为作家以前,长期追求的是成为一名舞蹈家,可是事实上他并不适合。于是他的老师就指点他,他最终找到了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成为了一位著名作家。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明确我们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而最适宜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最适宜的发展,既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又能适应个体的差异,即能够让学生通过教育,符合社会的需要。而仅仅通过成绩的高低好坏来区分人的高低好坏,这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中教材分两种,一种是普及本,一种相当于高级本。设计不同的版本,原意是为了便于因材施教,但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用高级本,因为大家都觉得用普及本好像是一个侮辱,其实这不合适。 从教学上来讲,最适宜的发展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但是理想的个性化学习在现在这种要所有的人都要接受教育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个性化学习的因素越多,学生就越能得到适宜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学校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 在考虑了什么是最好的发展之后,我们要考虑最充分的发展。我们的体会主要是,要让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就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激发。这种潜能也许连人自己都不知道。我以前在农村里劳动的时候发现,有的农村孩子学习音乐的潜质非常好,但是他没有条件开发这种潜质。歌唱家廖昌永,就是因为潜质被学校发现,然后得到发掘和培训,最后就找到了他发展的最好的方向。所以,人的潜能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而实践又要通过创造条件才能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和选修课,要请很多专家来给孩子们上课。就拿我的孩子来说,他在学校的时候,参加了许多学校里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他发现自己对生物特别感兴趣,实验、画图都做得非常好,后来参加了市里、省里和全国的许多竞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后还获得了保送资格。他的这种潜能,是我以前根本没有发现的;如果学校没有开展这些活动,他的潜能可能就不会被发现。所以,为了实现潜能的最大开发,我们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去实践。 在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我们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全面的发展搞成了平均的发展。我昨天拜读了几份发言稿,一位老师的想法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这位老师说,人的发展应该是扬长发展,对于“扬长补短”,我们以前是补短做得很起劲,扬长做得很不够。 举个例子。我曾听说一个小学生是个怪才,物理、数学学得非常好,就被破格招到初中去。这个孩子对初中数学、物理能够超前学习,但是语文、外语很差劲,老师给他补也进展不大。到了念高中的时候,他的成绩不够,但因物理、数学的天分被破格直接升到高中;升大学的时候,他的总分还是上不去,校长就带着他去推荐,最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把他收为研究生,他的导师说这孩子的水平已经几近他的博士的水平。这个孩子可能是推荐出来的优秀学生当中语言表达最差劲的一个,但是他物理方面的发展已经非常非常棒了。你说我们非要补短吗?要补到什么程度?非要避短吗?要避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育需要研究的。 最充分的发展,“最”是一个追求,实际上没有“最”,我们只有无限地接近。但是无限地接近就是咱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并且是非常神圣的责任。 要真正做到让学生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还应该强化的一点是: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位老师,不管讲得多么好,如果不能让学生在你这里得到启示,也是白搭。实际上,一个好老师最根本的就是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发展,实现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把“要学”变成“会学”。 发展应该允许有差异,个体问的差异是随着发展而显现和扩展的。我念初中的时候,有两个同学在班上非常特别。一个是心灵手巧,擅长篆刻,但学习上有点困难;另外一个笨手笨脚,但是理论的学习很不错。后来这两个人,一个进了航海模型俱乐部,成为了制造航海模型领域的“世界冠军”,一个考上一所好大学,后来的发展也非常不错。这就是因为当时我们的老师对他们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并给予了他们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所以才使得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今天,我们对“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宜和最充分的发展”这样一个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谈了很多,但这并不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唯一理想目标。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支持,而最好的支持来自老师,所以,我们学校发展的另一个理想目标是让教师成功。2009年,我们学校通过学科竞赛、科学创造竞赛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有79人,成功地被保送到这些大学里头去的有59人。通过他们考SAT直接升学到美国去的有51人。我们走了100多个尖子,似乎高考平均分会下降,但实际上我们学校剩下来的学生将近80全进了重点大学。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实现这一点,就是依靠老师得来的。所以,作为校长,我一定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要让教师成功,让教师感受到自己在愉快地工作,在做有意义地、有创造性地工作。 要让教师成功,我们就要创造条件。5月13号,我们学校的9个学科各派代表到杭州二中参加一个名叫“聚焦课堂”的活动,活动内容是华东师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人民大学二附中、成都七中五所名校“同课异构”。也就是在两个月前就让五所学校准备这么一堂课,现在大家各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这堂课,然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老师们收获很大。像这样的条件,就是要靠校长们去争取和创造的。校长们要想方设法激励老师们成长,让他们愉快地工作、成功地发展、体面地生活。这里面就包括物质条件的满足和精神方面的满足,尤其重要的就是让老师感 受到被尊重。在我们学校,领导班子非常明确,要让那些在七中努力工作,并且卓有成效的人不吃亏、不后悔,这就是激励。 关于学校的发展,学校应该把成功的经验通过制度固化下来,一方面有利于学校自身不断完善,给学生和老师的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出去交流,通过展示我们的成果,帮助别的学校的进步。总之,既要虚心,又不要心虚,我们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就能成长。 冯凝(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一小学校长):扬长显个性,特色铸品牌学校扬长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这是目前个性化教育时代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理解,深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指学生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即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每一个学生的天赋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获得学业的成功。 就像我当年教郎朗的时候,他喜欢弹钢琴,其他学科作业写不完。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决定,郎朗是我班里享受特殊待遇的学生,他可以不上早自习,下午的自习也省了,这些时间都用来练琴,他可以一心朝着世界级钢琴家的梦想努力。我为郎朗提供了适合他的教育帮助,最终他成就了世界钢琴家的梦想。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赵永惠的小姑娘,从来不愿意写作业,但是她天资聪颖,我也告诉她可以不写作业。其他小朋友说老师不公平,为此,班上举行了数学竞赛,她在数学竞赛当中考的是最高分,然后老师就告诉大家,为什么她可以不做作业。这个女孩子现在在美国全美初中考高中的成绩当中,全美考试1000分的积分她考了970分,在那个州是最高的。另外,她在初中获得了奥林匹克总统奖,布什总统当年为她签发奖状。 所以,给孩子提供独特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有独特的潜能优势和认知风格,真正的教育是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从班主任到一校之长,我始终以“扬长教育”的思想来进行教育。王志坚校长刚才说到扬长补短,我认为补短一定是补不起来,但是扬长一定能够实现这个孩子的梦想。四年前,我将培养郎朗的扬长教育思想应用到一所刚刚建成的学校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一小学,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办学生终身怀念的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中国心、现代脑、世界眼,和谐发展有所长,知能并举有个性,将来能成为各行各业领军人物。“中国心”就是民族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永远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一个道德基础。“现代脑”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现在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懂现代科学技术。“世界眼”是指开阔的视野。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要面对世界各个国家的人,要和各个国家的人打交道,他必须开阔眼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谐发展有所长”的内在含义是,人不可能全面发展,但是他一定应该是心理和身体同样发展,而且要有一段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就是知识和能力同样重要,但是要有自己的个性。 学校2005年建校以来一直为学生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教育,以期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能够从现在的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原动力。在此我想把我们学校的扬长管理机制和各位做一个交流。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形成全方位的管理网络。 学校实施扬长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必须创新。学校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扬长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实行目标管理的项目负责制,创建一个全员育人、全成育人、全局育人的工作氛围。 项目负责制即教育教学形成动态管理机制的总项目,我们学校没有副校长,跟国外的教育管理机制基本相同,就是校长、书记,下设四个项目,德育、教育教学、校本特色、体卫艺,并分别设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本项目的能手,竞聘上岗,动态流动,历练一支精兵强政的管理队伍,项目负责人同时分到低中高三个学部,深入基层,管理、参与、了解一线教育教学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同层级的子项目成员,要做到目标管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方向明确、减少惰性,使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能落实到实处。 二、依托信息化平台,打造家校合力。 借助本校优势媒介Bh教育平台,给老师搭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社会网络,让老师、家长、校长在线探讨家庭扬长教育方法、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真正做到无界交流,从而提高家长扬长教育的家教水平。在这个平台中,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账户,每天的作业可以查找。另外,这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在平台上制作栏目,全班同学都可以进行点击。 为了真正形成教育合力,每星期我们都进行一天的家长开放活动。在这一天,所有的家长都可以听堂,观看孩子的课本剧表演、特色作业展示,让家长在全面了解学校扬长教育的同时,也能提出宝贵意见,完善学校教育。 优质的教育源于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还要有一支能够真正理解扬长、重视扬长、有效扬长的教学队伍。同时要充分利用学业有所长,术业有专攻的师资资源,因为只有善于经营自己长处的教师,才能够培养知能并举有个性的学生。为培养良好的教学队伍,学校采取了以下一系列举措。 (一)激发生命潜能,彰显个性特色。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只有教科研才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所以我校实行科研全员化制度,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人人带题授课,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研究教学,在教学研究的实践中学会科研。 每天老师要实行日报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反思,也可以写今天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寻求帮助。老师向上一级的负责人写日报,上一级负责人要给他一些评语和批注,上一个负责人往学校发,每层领导都观看老师日报,发现老师日报好的我们就推荐大家借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科研能力和他的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每学期初我们要进行教师答辩,教师在假期的时候把他这一学期要教的所有学科的所有教材通读,要凸现自己的亮点。开学前我们把教研员请来,听老师对本科教材的分析,包括每一课教材的梳理、个性化的分析,以及知识点的落实。每一个老师要资源共享,把教学需要的资源从网上下载,还可以做课件,我们都发到学校的网络sTP上,大家可以资源共享。答辩过程当中教研员还有学校领导班子对老师要进行重点问题的重点点拨或者是问答,老师在答辩的过程当中,教学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二)形成能量磁场,带动花开满园。 作为教师共同体中的一员,每一位教师都努力借助彼此的力量成长,在专业发展中相互关怀与促动,最终实现 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1.走进教育E时代。 让信息化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我校年轻教师的比例特别大,平均年龄30岁左右,有着乐于求新的特点。结合此,学校为每班配备了电子白板,让师生共同享受信息技术魅力。电子白板就跟国外的黑板是一样的,它里边有两亿多资源库,老师可以随意从里面抽取。现在我们的很多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个技术,上课时师生可以进行互动。比如在利用上海音乐厅讲平移概念时,老师把图片找出来以后画一个水平线,孩子就可以拿一支笔直接把音乐厅从左边移到右边,由此很快就掌握了平移的概念。 我们学校的录播教室,可以时时记录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它帮助教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观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专业化水平。这个录播教室,解决了我们原来人工录像的很多麻烦,老师只要进到这个教室里,就有很多镜头直接对着老师,录完了以后它自动生成一张光盘,教师可以通过光盘看自己上的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另外还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设置教师扬长发展的电子记录袋,记录教师个人信息、教学信息、学生管理、成长足迹等内容。 2.打造研训共同体。 学校以星级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打造团队特色,各有千秋,百花齐放,开展同说一课、课例平析、集体研课等活动,让老师走上“在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3.常态课程保质量。 互控层面,同年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校控层面,每次检查都要有总结和分析,以改正完善老师在平日教学中的不足,对年轻教师和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的老师我们会给予特殊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快的成长。 三、建立开放的教学运行机制,营造量身订制的教学空间。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优势潜能各不相同,如果给予恰当的鼓励、培养和指导,每个人就有能力使其智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师有特色了,孩子自然也就需要在教师的培养下,发展自身特色。 1教学特色化。 创建五点分层式教学。所有作业都是分层作业,不同程度的孩子要有不同的作业,不允许留同一作业。 学校引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思考教学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先学后教、自主合作、精讲点拨、反思巩固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引进高效阅读项目。将高效阅读的能力潜能默化地迁移、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或生活行为中,进而成就孩子们的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我校将生本教材与课本识字互相促进,争取做到一年级识字2000左右,二年级阅读无障碍。一年级的孩子不允许进行书面考试,只让他们大量地阅读。 2.特色课程化。 学校充分开放每一个教育时间与教育场,为学生创造最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多层次的教育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做体现其兴趣和优势的、满足其需求的公平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普及与培优并重。 3.作业自助化。 4.建立综合的学生评价机制,激发潜能无限生长。 扬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的扬长发展策略,我校的评价不再以一卷定乾坤,我们把学生的评价分为很多等级,所以学校基本上达到了过程性的评价,让学生找到了自信。 我们平常比较关注日常成绩的量化,包括各种学院的积分制、学生特色的评价、定期的监测。做到两点: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即学生、老师共评,学生通过评价自己提高能力。二是评价形式多元化,通过课本答辩、市场调查等不同方面进行。 (三)设立期末学校奖项,挖掘张扬个性风采。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学期末都满载而归,自信走出校门,我们学校每个学科都有特色奖状,配上和学科相匹配的语言,为不同的优良品格冠名,如最闪亮的小明星奖、最闪亮的小乐手奖、非凡创意奖等等。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挖掘自信的源泉。我们还给老师颁奖,比如老师很有气质,就设一个最佳气质奖。 四、建立多元的教育资源优化机制,培养优势成长的土壤。 站在教育应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高度,学校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文化、体育、科学、艺术一体化活动,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搭建平台。 电影课。我们把电影课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走廊文化。让每个孩子感受名人的风采,增强上进心。 体育课改革。让每一个老师拿他的专长来上体育课,比如一个篮球专业的老师,就考虑如何把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篮球课上好;排球专业的老师,就考虑如何把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排球课上好。我们的孩子六年下来,既会打篮球,又会打排球,而且绝对专业。 艺术特色。我们学校各种乐队、合唱队,都在辽宁省获得过一等奖。 所有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鼓励学生扬长。学校通过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当中能够展现自我,他就能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一个孩子在发明创造上取得了成绩,他就会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会在这方面不断钻研。 阳光少年、魅力教师,浑南一校是素质教育的天堂,这是中国教师报刘堂江主编对我校的亲切寄语。扬长教育已成为浑南一校这个素质教育生态园中最绚丽夺目的一朵玫瑰,我们为每一个有幸踏人浑南一校的孩子营造扬长发展的最优质资源,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我们会一如既往在扬长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创造更加激扬的乐章。 赵桂霞(山东潍坊厂文中学):首先非常感谢中国教育 学会组织这样一个活动,因为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我们所有学校关注的一个话题,而我们中学从成立之后到今天为止,我们走了这样一条路,探索了这样一个模式,基本上和纲要规划提出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不谋而合的,而且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给学校进行定位的时候,我们的定位就是建理想学校。理想学校和优质学校是不同的。我认为在座的校长很多都是致力于建构优质学校,优质学校关注的是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是外在的,而一所理想学校同时应该关注生活在这所学校的人们,也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内心感觉,我们用什么样的路径让孩子高质量,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为此而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2007年,我们确定了“适才教育”的教学模式。里面包含两句话,一句是因材施教,全力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另一句是因需而教。 适才教育模式,第一是要实现学生适学,这是核心。第二是要实现教师适教,这是关键。全员适位是保障,学校适所是根本,而家长适导是支撑。 一、学生适学是核心。 学什么是课程,怎么学是课堂,保证学是评价。广文中学这些年就是从这3个维度探索,比如说课程,目前我们的课程体系非常完备,包括国家课程生本化,学校课程生本化和学校课程特色化。这样就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我们自己的课程完全组建起来。 第一,学校课程生本化。我们开辟了十条通道,我们建立了引桥课程,先把小学中影响到初中学习的潜质知识进行梳理,找到孩子们没有巩固的那些难点,先给他搭桥,然后再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首先对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孩子在学习当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调研,对难点的学习搭建引桥,有效防止两极分化。我们还关注这些孩子到高中以后的学习,构建高中引桥课程,这种做法得到了高中学校的最大肯定。教材整合包含着不同版本的教材整合和版本内部的结构调整。因为现在是一教多本,不同的教材在处理同一个知识点时做法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样老师就应该多研究孩子的需求。当然我们也在课业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开展了梯式练习。通过这样的途径管理以后,我们最后给孩子整合成课程导航图书,涵盖了前面的十条途径。 第二,设置活动课程。即把学生在校园里所有的活动都纳入课程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我们自己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我们是从3个系列开发,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生成的。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家风范、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于是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撑,所以“大家系列”当中有广文大家,包括文化系列当中的广文背诵四百篇。 这些课程怎么学?关键是改革课堂。广文构建了339综合评价体系,基于3个评价层次,3个评价主体和九个评价维度,包括学习习惯、行为养成、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身心健康、审美表现、标志性成果。 二、教师适教是关键。 涉及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保障教。我们构建了一个教师发展学校,在这个学校当中,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老师都要积极参与。要做到教师适教,就要明确以下三点。 全员适位是保障。全员适位是最大的保障。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和如何干得好的问题。两本册子是运行我们学校管理的一个保障。 学校适所是根本。它涵盖了学校定位、我们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特色等问题。当然一个初中理想的定位和适才教育的模式完全是在学校层面形成,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来完善的。 家长适导是支撑。家长的水平影响孩子的素质,家庭和谐影响孩子的和谐。广文中学探索的亲子共成长很有效,包括倾听亲子心事,满足家长需求,让家长登上讲堂,和我们实现共育的目标。通过家长适导,我们就能发现学生成长的烦恼和家长教育的困惑,收集起来就成为我们课程的来源。我们还进行专项调研,发现初中生对家庭的不满意率是最高的,初中生对父母的满意度是最低的,包括孩子的生活质量也是在不断下降,尤其是初二年级。 为此,我们大力创建家长课堂,创建十大家长课程教堂,让家长可以坐在一起互相分享经验。我们的家长课堂,有专家访谈式,即班主任请来家长,让孩子讲讲他和老师、父母之间的故事,然后由专家进行点评;有成果展示式。孩子们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展示自己的发展成果,让家长感觉到他不仅有学业的积累,更有一个全面的提升;有团体辅导式,依靠群体力量解决群体问题。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在这种形式的课堂中都会收获很多很多;有三方互动式,家长会不再只是家长和老师开,而把学生也邀请进课堂,让学生和家长互相理解、互信感谢;还有恳谈咨询式,实现家长和专家面对面分析交流,解决具体问题。 应该说,家长适导工作现在收到很大的成效,不仅仅家长也来到了我们的学校,登上讲堂与孩子分享,同时实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周远生(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校长):这次活动我特别有兴趣。之所以有兴趣,是因为这个题目,我对这个题目已经思考、研究、践行了十多年;其原因就是我从公办学校走到民办学校。在公办学校做校长时,因为优秀的学生太多了,我可以选择最好的学生来读书;而到了民办学校,就遇到了学生参差不齐的问题,我请来的老师不会教。这时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教这些学生?当时我就想:过去我们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现在我们的情况变了,我们没有条件来选择这么多的好学生,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当时我这么说,大家就觉得非常切合民办学校的实际。所以,十多年前,我就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作为一个口号,写在学校的墙壁上。后来到了上海教科院实验中学,我又把这样一个想法写入了规划,使之成为一个办学理念,变成了16个字: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 尊重差异,如何尊重?我们就对差异化的诊断提出一个命题和课题,把适应学生群体差异的教育对策研究作为一个学校的课题。当时提出了群体差异的概念,而不敢讲个体差异。因为当时我想,如果我选择适合个体差异,那么教育成本太高,条件有限。所以,我第一个课题做的是适宜学生群体差异的教育对策研究。接着,我的第二件事就是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诊断。我把教科院的专家们请到一起,让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一起说说,如何判断孩子的差异。如果孩子的差异就是摸底考试的差异,我觉得有问题。因为我做了几十年的校长,每一年的第一次考试,我们的老师就把考试题目搞得难难的,都用选拔性的考试,学生一下子考得很差,然后告诉校长,这一届学生比上一届还差,实际上他是为他后面的教书成果做铺垫。我觉得这种考试是不容易检验出差异的。因此,我邀请了教科院的专家、华师大的专家和一位台湾的教授等人来做我的智囊团,设立了几项诊断的方法。第一,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测试。第二,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进行测试,我们编制了150道题目,叫AIG测试,这是对学生的适应性测试。第三,学业水平测试。我改变了老师习惯上搞的测试方式,把考试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按照知识的模块和层次编制题目,一张试卷考下来,我看到第一组题目考了十分,就知道他缺失了什么。第四,多元智能的测试。这是台湾的吴教授提供的成果,是按照美国的专业智能理论设计的,可以在电脑上操作。第五,孩子的性能测试。第六,信息采集表。孩子进校以后,要把孩子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等等采集下来。把以上六方面内容在学生入校前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然后形成一个报告。报告做好了,接下来我就围绕着这些,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分析,设置这个班学生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就这样,学校建构起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质量目标体系。同时,学校又建构起质量的保障体系,这也是这么多年我们在建构质量保障体系上做的一个非常系统的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又研究、开发差异化的课程体系。我的理念是提供选择。一个学校的好坏是由给学生多少选择空间决定的,这个选择空间,又要由课程做支撑。所以,课程的体系开发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设置了一系列的选择性的课程,在这个基础上组织实施教学管理。这是更难的一点。这是因为,在学校,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这时要进行大课、小课分层教学,就需要教务主任特别有能力和水平来组织。然后是差异化的课程评价,目标 是多层次的,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评价的频率也是多层次的。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非常欣赏哈佛大学校长讲的那句话,不是培养了多少总统,也不是培养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我的学校能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他发展的最好的教育。所以,这十几年我在民办教育、公办学校两个平台上利用各自的优势探讨,新纪元五所学校的办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冯品钰(北京市育才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实际上应该是考虑它的原动力,即应该考虑是我们外在给它动力,还是从它的内在增强动力。所以我的题目是增强中小学生发展积极性操作动力点的研究,谈谈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内部动力。 在生活中获得和保持发展动力是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共有期望,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期望解决提高热情、调动积极性、增强能动性和主动性等问题,也大多通过调动、鼓励、激励、竞赛、评价、表彰等方式予以强化,力图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可见,蕴含科学理性,发掘思想与行为的内外部动力,并在实践运用中总结出富有效能的行动智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 这个课题的主要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