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版高中生物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版高中生物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版高中生物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1,4,112.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2,3,5,8,93.细胞膜的特点6,7,124.综合考查10,13,14,15A级合格性水平训练1.(2017安徽六安月考)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C)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D.科学家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2.(2017吉林延边月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A)A.物理模型 B.概念模型C.数学模型 D.计算机模型解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3.(2017福建福州期末)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c有关解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4.(2017江苏徐州期中)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B)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具有信息识别的功能解析: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起初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是标记的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5.(2017吉林松原油田期中)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点中,论述错误的是(C)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C.膜物质是固定不动的D.膜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解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是呈双层排列的,是可以流动的,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表面,或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也有的贯穿其中。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6.(2017天津静海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D)A.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B.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C.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解析: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C)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具有流动性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内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运动的物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B.C.D.解析:细胞膜组成分子的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点,再由结构到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功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进而得出能进行正常物质运输。8.(2017山东济南期末)用一个乒乓球,下面扎两根铁丝,可制成简易的磷脂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乒乓球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B.铁丝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C.类似的小球应该制成两层D.两层小球可表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解析:两层小球仅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不能表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还需加入镶嵌的蛋白质分子。9.(2017福建福州期末)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填数字):(1)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 。(2)胆固醇、维生素D等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由于细胞膜上具有成分。(3)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填序号)。(4)由图可知,该结构的(填“上方”或“下方”)是细胞膜的外侧。(5)精子和卵细胞能够通过该结构相互识别并结合,说明细胞膜具有功能。与此相关的物质是。解析:据图分析,表示糖蛋白,表示蛋白质,表示磷脂双分子层。(1)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2)胆固醇、维生素D等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属于脂质,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属于脂质,由于两者性质相似,故胆固醇、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3)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4)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由图可知,糖蛋白在图的上方,则上方是细胞膜的外侧。(5)精子和卵细胞能够通过该结构相互识别并结合,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与此相关的物质是糖蛋白。答案:(1)流动镶嵌模型(2)脂质(磷脂)(3)(4)上方(5)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识别) 糖蛋白B级等级性水平训练10.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D)A.当温度升高到15 以上,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上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的百分比越高解析:由图示可知,在低温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较小,温度适宜时比例较高;15 以上时膜的流动性明显发生变化。图中数据体现的是温度与嵌合体形成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时间与嵌合体形成百分比之间的关系。11.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解析: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且油滴内部储油,所以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头部向着油滴外,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12.(2017吉林松原期中)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B.大都是运动的,与膜的功能有密切关系C.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物质进出无关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解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相似相溶的原理,因此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容易进入细胞内,故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13.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消失。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C)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解析: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14.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1)选取鸡的红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吗?若选用鸡的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2)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A.核酸酶 B.龙胆紫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3)人的红细胞与草履虫细胞相比,细胞膜的哪一种成分差别最大?为什么? 。(4)用口腔上皮细胞能否制备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请分析原因: 。解析:(1)不同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内还存在各种细胞器膜,得到的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细胞表面积的2倍。(2)细胞膜上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糖蛋白中的糖类成分被糖水解酶水解后,细胞的识别功能丧失。(3)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4)口腔上皮细胞含有核膜、多种细胞器膜,用口腔上皮细胞制备的细胞膜是不纯净的。答案:(1)不可以。若选用鸡的红细胞,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细胞表面积的2倍。因为鸡的红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致(2)C(3)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差别最大。因为草履虫比红细胞的生命活动复杂(4)不能。口腔上皮细胞中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制备的生物膜除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15.(2017重庆一中期中)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2)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此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