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重视德性养成教育 重视德性养成教育 (摘要 )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德”被理解为一个人内心的“品质”、“自我觉性”。“性”可以通称万事万物的品质和特点。尽管学者对德性有不同的认识,但却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性质,即把德性确定为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智慧实践。也就是说,德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关键所在。敬他人,讲廉耻,秉礼让,使我们把对同类的殷殷关切上升到自由自觉的境界。今天,我们将道德关怀推广到人、社会与自然界,正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富有人性的世界。 (全文 ). 有研究表明,几乎全部的青少年犯 罪都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接受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而相反却接触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色情、暴力等犯罪现象所致,而近 90以上的成人犯罪,其行为直接与罪犯缺少孩童时的道德启蒙有关。这说明,孩童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于其教育的情况。因此,当前些年人们热烈地谈论智商和情商所能发挥的作用的时候,有识之士向人们发出新的警告:当今青少年犯罪率迅速增加,我们是不是尤其应该重视孩童的“道德智商”呢 ? 德性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没有德性的看护,我们的社会将会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我们将自绝于自己创造的文明;而我们的社会就将 变成人人凭感性冲动和物欲办事的角斗场。由德性所铸成的道德2 / 6 自觉和心灵秩序,将是扼制恶欲、恶念、恶势力的蔓延和滋长的精神武器。德性无形,于心灵深处凝结,化理想、美德为日用常行。在迈向 21 世纪之际,我们之所以必须重视德性的力量,其根本原因便在于德性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性需要培育,培育德性即德育。人的德性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德性主体,以此作为生成道德个性和德性主体的重要资源,重视德性的认知教育和德性的“灌输”。更为重 要的是,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所谓“养成”,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性,使德性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活的智慧。在这里,学校的教育是重点,家庭的熏陶不可忽视,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 首先,要十分重视德性认知教育。加强认知教育是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课堂教学,使德性 知识进学生的头脑;另一方面,德性认知教育应建立在心育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德性认知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实现德育内化。3 / 6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看待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实际上,学校的各门学科和各项活动的教育均包含着德性认知教育的成分,只要教育者设计教育时注重强化德性养成要素,就可以增强教育活动中的德性认知能力。其次,增强学生德性完善的自我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 、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参与意识和发挥主人翁精神,以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高尚品格的渴望;另一方面,教育学生主动寻找自身德性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克服这些弱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第三,加强渗透,寓教于乐,丰富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校园生活,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德性。第四,要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在德性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第五,提高教育者的德性水平,培育良好的教育环境。第六,现代德育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 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优化德育环境,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效协调,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人才。 有研究表明,几乎全部的青少年犯罪都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接受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而相反却接触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色情、暴力等犯罪现象所致,而近 90以上的成人犯罪,其行为直4 / 6 接与罪犯缺少孩童时的道德启蒙有关。这说明,孩童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于其教育的情况。因此,当前些年人们热烈地谈论智商和情商所能发挥的作用的时候,有识之士向人们发出新的警告:当今青少年犯罪率迅速增加,我们是不是尤其应该重视孩童的“道德智商”呢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德”被理解为一个人内心的“品质”、“自我觉性”。“性”可以通称万事万物的品质和特点。尽管学者对德性有不同的认识,但却表现出一种共同的性质,即把德性确定为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智慧实践。也就是说,德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关键所在。敬他人,讲廉耻,秉礼让,使我们把对同类的殷殷关切上升到自由自觉的境界。 今天,我们将道德关怀推广到人、社会与自然界,正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富有人性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德性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没有德性的看护,我们的社会将会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我们将自绝于自己创造的文明;而我们的社会就将变成人人凭感性冲动和物欲办事的角斗场。由德性所铸成的道德自觉和心灵秩序,将是扼制恶欲、恶念、恶势力的蔓延和滋长的精神武器。德性无形,于心灵深处凝结,化理想、美德为日用常行。在迈向 21 世纪之际,我们之所以必须重视德性的力量,其根本原因便在于德性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性需要培育,培育德性即德育。人的德性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5 / 6 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德性主体,以此作为生成道德个性和德性主体的重要资源,重视德性的认知教育和德性的“灌输”。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所谓“养成”,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性,使德性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活的智慧。在这里,学校的教育是重点,家庭的熏陶不可忽视,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 就的关键。 首先,要十分重视德性认知教育。加强认知教育是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课堂教学,使德性知识进学生的头脑;另一方面,德性认知教育应建立在心育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德性认知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实现德育内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看待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 力。实际上,学校的各门学科和各项活动的教育均包含着德性认知教育的成分,只要教育者设计教育时注重强化德性养成要素,就可以增强教育活动中的德性认知能力。其次,增强学生德性完善的自我意识。一方面,培养学6 / 6 生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参与意识和发挥主人翁精神,以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高尚品格的渴望;另一方面,教育学生主动寻找自身德性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克服这些弱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第三,加强渗透,寓教于乐,丰富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校园生活,会比一些反 复灌输道德观念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资源个人工作总结(集合15篇)
- 海关罚物资处置方案(3篇)
- 员工的工作总结 (资料15篇)
- 2025年保密观知识竞赛题库(含参考答案)
- 吊装作业管理办法
- 后勤宿舍管理办法
- 呆滞物资管理办法
- 哈佛科研管理办法
- 商业庆典管理办法
- 商务承包管理办法
- 临床肥大性骨关节病影像表现
- 道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中南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41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 军用潜水知识培训课件
- 高三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中山辅警考试题库
- 配网培训课件
- 深入浅出:2025年HTRI培训教程解读
- Q-CSG1204079-2020-10kV~110kV线路保护技术规范(试行)
- 自动化电气元器件介绍与使用
- 节假日金融服务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