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一部破片分析和改善报告.ppt_第1页
组件一部破片分析和改善报告.ppt_第2页
组件一部破片分析和改善报告.ppt_第3页
组件一部破片分析和改善报告.ppt_第4页
组件一部破片分析和改善报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件一部破片分析与改善报告,组件工艺部2016年6月3日,2,2,目录,一、背景描述,二、原因分析,三、改善对策,背景:组件一部5月成品率严重偏低,仅为99.14%,其中破片不良共69块,占总不良的比例41.32%,影响成品率0.36%,现针对破片不良进行专项分析和改善。,一、背景描述,说明:破片不良的类型主要为电池片收尾破片和引出线位置主栅裂纹破片,分别占比39.13%和37.68%;,组件四角分离破片,中间电池片四角破片,中间电池片收尾破片,中间电池片穿孔破片,中间电池片边角崩边,引出线位置主栅裂纹,破片产生原因分析:,二、原因分析,结果:1、新排版72P切换,电池片与汇流条间距变更为3mm,人员穿引线易导致4-1位置破片;2、72P组件版型切换时更换为较软的科强硅胶板,更易出现收尾破片;3、助焊剂喷涂过长,电池片尾部焊死,电池串转运和拿取过程动作幅度大,焊带处产生裂纹,层压过程将裂纹扩张。,破片产生推移图:,二、原因分析,说明:组件一部破片主要分为2种,4-1破片、收尾破片1、破片从5/6后出现比例较大,前期通过连续培训、助焊剂涂覆调整及监控、层压参数(压力值调整)、串长增加1mm,破片数量逐渐降低,由4.3块/天下降至2.7块/天,但无法杜绝;2、5/20日-5/27日后,层压机台陆续更换硅胶板,5/27日破片数量降至平均1.3块/天;,新排版穿引线破片分析,二、原因分析,结果:1、组一5月72P新排版22块破片,比例为0.15%,通过提前预防培训较5月新排版4-1破片比例减少0.10%,但对比组二4-1破片比例仍较多;2、组一4-1破片集中出现在A班(夜班),占比77.27%。3、上饶未进行批量投产,未能够有效经验借鉴,7,说明:1、白夜班出现频率出现明显差异,4-1破片于A班出现频率较大,鲁安波组数量较多;2、新排版间距变窄,4-1位置焊带正面引出至背面,引出线抬起或按压均存在受力压裂现象,人员穿引线抬起高度过高,裂纹破片;,4-1破片产生模拟,穿引线,抬起高度过大,二、原因分析,新排版穿引线层叠线别分析,8,说明:1、通过组件一部前EL与组二前EL对比,无论从实验以及性能参数上均弱组二前EL;2、组一EL清晰度由可优化空间;,现象:5/19发现前道EL测试已对已裂电池片出现无法检测出的现象;5/20日人为对焊带主栅电池片进行人造隐裂2片进行测试,未检出:实验:5/23日对层压检4-1破片进行重新EL测试未返修隐裂现象,将组件移至组二测试有隐裂,EL调整后复测仍不明显,三、原因分析-新排版,4-1破片裂纹,组一测试无异常,组二测试有裂纹,组一复测模糊,电池片收尾主栅破片分析,结果:1、一部的电池片收尾主栅破片比例远高于二部,不良比例达0.14%;2、破片在焊接机上均有分布,其中5#A和6#较多;3、破片在层压机台无集中分布。,二、原因分析,2019/11/18,10,可编辑,助焊剂喷涂分析,结果:1、5/1至5/19,1#、4#、5#A、6#、7#焊接机出现助焊剂喷涂异常频率较高,助焊剂喷涂过长,易导致尾部焊带焊接无任何间隙而易造成破片不良。2、已调整助焊剂喷涂时间和清洁助焊剂喷头电磁阀进行改善。,二、原因分析,助焊剂喷涂路径过长,4根栅线助焊剂喷涂路径不一致,助焊剂喷涂轨迹歪斜,喷涂异常停线单,层压机台分析,结果:1、从破片层压位置分布来看,两头的1、3号位破片分布较多,对应为软质硅胶板下压时两端受力较大;2、从破片在组件位置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中间区域,对应组件中间受力;3、此前10月组一硅胶对比数据,硬质胶板对破片影响较少,本月5-6切换72P版型时整体更换较软的科强胶板(5-20将5#层压机更换硬质胶板对比,暂未出现中间区域电池片片间主栅破片)。,二、原因分析,层压机台分析,结果:1、5/205#更换硬质硅胶板后,至30日仅增加1块收尾破片;2、5/25对1#层压机进行更换硅胶板,至30日未增加收尾破片;3、5/26对4#层压机进行更换硅胶板,至30日未增加收尾破片;,二、原因分析,5#更换硅胶板,1#更换硅胶板,4#更换硅胶板,3#更换硅胶板,2#更换硅胶板,充气速率排查,结果:1、对比组件一车间及其他车间层压机压力参数值(设定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一车间压力均小于其他车间;2、组件一车间充气速率时间均大于其他车间;3、由于近日组件一部出现层压气泡问题,参数基本无可优化空间。,二、原因分析,层叠手法排查,结果:1、由于72片排版贴胶带位置变更,偏矮人员在贴内侧胶带时,易出现刮带和按压破片;2、靠近内侧胶带处的破片对应为人员操作的按压和刮蹭。,二、原因分析,三、改善对策,三、对策效果追踪,措施一:制定穿引线线标准作业提示看板,人员集中多次培训效果:对比60P组件新排版及72P新排班4-1破片比例,由0.25%下降至0.15%,措施二:1、焊机每班早中晚专人点检助焊剂喷涂轨迹,及时调整;2、焊机串长调整加长1mm,片间距增加0.08mm;3、前道EL清晰度调整或更换,减少漏检;4、调整各层压机参数及充气速率(压力减少5KP,充气速率延长5-7S),4、烙铁头型号更换,由5C更换为4C,减少焊带受热化锡变硬;效果:1、对比改善前与改善收尾破片比例,由0.447%下降至0.295%;2、破片数量由改善前的4.3块/天降至2.7块/天;未彻底杜绝破片产生;,措施三:1、层压机更换硬质硅胶板,由科强厂家更换为CBK车间(5/20-5/27);效果:1、对比改善前与改善收尾破片比例,由0.321%下降至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