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8 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莲 山课件 m 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一)作者、背景: 1.作者: 战国策又称国策,相传是当时各国史官或策士们辑录的。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在整理皇家藏书时发现一批散乱的战国策资料,他按 “ 国别 ” 的体例加以整理编排,又因内容都是有关战国时 “ 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 ” 的事情,故定名为战国策,全书三十三篇,记载了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 (前 452)到秦始皇三十一年 (前 216),共 245 年的史实。 战国策的绝大部分篇章是记载战 国时的谋臣、策士、纵横家之类人物的言行和事迹的,着重表现这些人士的才智和作用,书中充满了雄辩的论述和辩难,构成了一个个权变、阴谋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虚构或夸张的,多与史实有出入,所以与其说战国策是一部史书,毋宁说它是一部具有文学性质的历史故事集或历史散文集。 战国策的语言铺张扬厉、雄辩恣肆、刚健雄浑、气势磅礴,其叙述多能做到简洁明快、流利酣畅。它的论述或辩驳更是旁征博引、条分缕析、丰富多彩,其创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2 / 18 战国策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后代的文学创作提供 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2.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诸侯间时而罢兵修好,时而背盟攻伐,尔虞我诈,战祸连年;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各诸侯国国君争相用高官厚禄来招贤纳士,于是 “ 士 ” 这个阶层也就随之活跃起来了。这些 “ 士人 ” 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能言善辩的口才,同时还会揣摩诸侯心理,随机应变,以投国君所好。他们依附于国君,并和统治者相互为用,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其地位当然也就大大提高了,这就形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游说之风、养士之风以及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国统治者为加强国力,往往也能虚心纳谏,以期得到人民的理 解与支持。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二)重点、难点: 1.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三人回答的语气有何不同 ? 答:妻的答语中偏爱之情极为明显, “ 君美甚 ” ,妾的回答则嫌勉强,有敬畏之情;客的回答比较平直,有奉承之意。 2.邹忌为什么要上谏 ? 答:邹忌在与徐公比美中,听到三人的奉承而差点受蒙蔽,想到国君身边奉承者大有人在,受蒙蔽的机会更多,因而他3 / 18 在朝廷上现身说法,讽谏齐王。 3.邹忌是怎样上谏的 ? 答:他没有单刀直入地进谏,而是先讲自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 出 “ 王之蔽甚矣 ” 。他没有公开批评齐王,而是以身设喻,启发诱导,推己及人,很有说服力,因而使齐王虚心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一)作者、背景: 1.背景: 公元前 266 年,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继位,因他年幼,其母威后暂摄政,当时秦国认为有机可乘,想趁赵内政未稳之机,攻下赵国。秦军一连攻下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为解燃眉之急,赵急向关系密切的齐国求援,齐王虽答应出兵,但按惯例要求赵必须以长安君为人质。赵太后宠爱幼子,不答应这件事。打破这僵局的就是触龙。触龙从闲谈家常入手,用亲切而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去 打动赵太后的心弦,最终以理服人,说服了赵太后,化解了赵国的危机。 (二)重点、难点: 1.触龙是怎样令 “ 盛气而揖之 ” 的赵太后解除精神武装的 ? 答:国难当头,赵太后因爱子而无法求得救兵,众大臣劝说4 / 18 无效,触龙要出面劝说。赵太后怒气冲冲,如见面直奔主题,触龙也必然无功而返,于是触龙出场时先有意识地显出苍老的神态,然后表明自己对太后健康的关心,说出自己养生的方法,让太后感觉触龙是来问候她,希望自己多保重,这样赵太后就解除了精神武装。 2.触龙是怎样把话题引到爱子的问题上的 ? 答:触龙见太后怒气渐消,就 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入宫当卫士问题,表现出自己如何疼儿子,这引起太后的兴趣,因为赵太后非常疼儿子,两个人于是就有了共同话题,话题也就转到爱子的问题上。 3.触龙是怎样说服赵太后,让她痛快地答应儿子做人质的 ? 答:触龙明知太后更爱幼子,却故意反话正说,说她更疼女儿,太后当然不同意,赶紧声明:更疼小儿子。触龙的话题经过迂回战术,终于谈到正题。于是触龙就谈太后是如何疼爱女儿的,突出太后为使女儿永远幸福,宁可不见到她,表明太后是很理智的。然后从赵立国谈起,指出为国君的如不让其子孙为国出力,只是坐享其成,迟早会丧失特 权,甚至会灭国亡家。而现在有机会让长安君立功,太后不肯,怎么谈得上爱自己的小儿子呢 ?赵太后终于明白溺爱对儿子没有好处,于是痛快地答应让儿子到齐国做人质,矛盾最终得以解决。 5 / 18 【模拟试题】 一 .基础知识: 1.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 A.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徐公来,孰视之 B.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D.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2.选出 “ 于 ” 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B.c.D. 3.“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下列各句与 “ 地方 ” 用法6 / 18 不同的一项是()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D.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4.找出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朝辞白帝彩云间 D.皆朝于齐 A.孰如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B.孰视之,自以为弗如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吾孰与徐公美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沛公诚欲倍项羽邪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赵王信秦之间 c.经历坎坷,间以日记记之 5.请指出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 7 / 18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E.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6.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7.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老妇恃辇而行 子何恃而往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8 / 18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8.分别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没死以闻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与题干引例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例: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A.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B.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徐公何能及君也 例: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A.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c.太后之色少解 D.少时,一狼径去 10.句中加点的词,词义和词性都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不若长安君之甚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9 / 18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选择义项。 “ 为 ” 的常用义项是: a做、干 b充当、当做 c成为 d为了 e替 f对、向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持其踵为之泣()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二 .阅读: (一)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题目。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其妻曰 :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吾孰与徐公美 ?” 妾曰: “ 徐公何能及君也 ?”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 吾与徐公孰美 ?”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10 / 18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文中指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同 “ 熟 ” ,仔细) c.私我也(自私地夸奖我) D.朝服衣冠(早晨)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 “ 吾妻之美我者 ” 中 “ 美 ”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吾孰与徐公美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登泰山而小天下 3.选出与 “ 忌不自信 ” 句式相同的一项() A.客从外来,与坐谈。 B.欲安所归乎 ? c.曹公,豺虎也。 D.受制于人 4.对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比城北徐公美丽吗 ? B.我与城北徐公仔细比,我漂亮吗? c.我与城北徐公谁漂亮 ? D.城北徐公比我美丽吗 ? 5.由于感 情的不同,邹忌在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问题时口11 / 18 气有差别。用原文填写问话内容并揣摩各自语气的感情色彩。 他问妻子: “” 感情色彩是 他问妾: “” 感情色彩是 他问客: “” 感情色彩是同样是赞扬邹忌貌美,妻、妾、客的回答却不尽相同, 妻曰: “” ; 妾曰: “” ; 客曰: “” 。 这表明三人由于身份、心理不同,表现出的情感、语气也不同:妻的感情;妾的感情;客的感情。 (二)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 郭隗先生曰: “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 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内臣)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12 / 18 自赵往,士争凑燕。 (选自战国策 燕策 燕昭王复国求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卑身厚币卑:降低,厚:丰厚。 B.而捐五百金捐:捐献。 c.今王诚欲致士致:致意。 D.于是不能期年能:能够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涓人言于君曰。隗且见事。 况贤于隗者乎。故往见郭隗。 A.两个 “ 于 ” 字相同,两个 “ 见 ” 字不同。 B.两个 “ 于 ” 字相同,两个 “ 见 ” 字也相同。 c.两个 “ 于 ” 字不同,两个 “ 见 ” 字也不同。 D.两个 “ 于 ” 字不同,两个 “ 见 ” 字相同。 3.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A.来招揽有贤能的人 ,想准备将来报仇。 B.用招揽有才能的人,想将来报仇。 c.来招聘有才能的人,想准备用他们来报仇。 D.用招待有贤能的人,想准备来报仇。 人将谁朝而可 ? 13 / 18 A.我带领谁临朝合适呢 ? B.我带领谁去拜访合适呢 ? c.我应当拜访谁才合适呢 ? D.我应当在朝廷上接见谁才合适呢 ?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燕王招贤致士的一组是()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岂远千里哉 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土争凑燕 A.B.c.D. (三)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 使者不说,曰: “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威后曰: “ 不然。苟无岁,何无民 ?无有民,何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 乃进而问之曰: “ 齐有处士曰种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齐国有名的孝女)无恙乎 ?撤 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 ?14 / 18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 注:赵威后即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赵太后。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不说( “ 说 ” 通 “ 悦 ” ,通假字,高兴) B.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王,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王) c.何以不业也(业,名词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 D.振困穷( “ 振 ” 通 “ 赈 ” ,通假字,救济) 2.对 “ 齐使 使 者问赵威后 ” 和 “ 臣奉使 使 威后 ”中 “ 使 ” 字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同, 相同 B.四个都相同 c. 相同 D. 相同 3.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年岁) B.是助王息其民者也(安定) c.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末节) D.中不索交诸侯(求) 4.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如读音不同请标示读音。 ( 1)书 A.书未发() B.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 c.申子、韩非皆著书() 15 / 18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 ( 2)食 A.有粮者亦食()() B.肉食者鄙()() c.丰衣足食()() ( 3)使 A.齐王使使者问赵太后() B.臣奉使使威后() c.但使龙城飞将在() D.送元二使安西() ( 4)岁 A.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B.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c.岁亦无恙耶() D.年七岁,亦助之() 5.下列句子中哪句有通假字,请找出来,并写出本字。 ( 1)使者不说()通() ( 2)恤孤独,振困穷()通() ( 3)彻其环,至老不嫁()通() ( 4)於陵子仲尚存乎() 通() 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 1)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16 / 18 译:(您)现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景和百姓,难道能把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 ( 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 ? 译:这是个帮助国君养活老百姓的人啊!为什么至今还不给他官职呢 ? ( 3)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 译:(齐王)靠什么来统治国家,抚爱百姓呢 ? ( 4)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