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_第1页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_第2页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_第3页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_第4页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 .h1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22pt;mARGIN:;LINE-HEIGHT:240%;TEXT-ALIGN:justify.h2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h3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h1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22pt;mARGIN:;LINE-HEIGHT:240%;TEXT-ALIGN:justify.h2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h3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union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unionTDFoNT-SIZE:14px;LINE-HEIGHT:18px 复习要点:掌握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两种反应条件、了解四种离子检验、熟记忆六种物质性质。 2 / 9 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 2理解两种反应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从定以上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种类来 判断, 还必须 看反应 的实质 。如:2NaoH+co2=Na2co3+H2o 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两种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份。再如: caco3+2Hcl=cacl2+H2o+co2 ,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该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化合物生成,但却属 于 复 分 解 反 应 , 该 反 应 的 实 质 是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不稳定分解为 H2o 和 co2,因此该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对于反应物来说:酸与碱反应,二 者至少有一种要溶于水;酸与盐反应是酸必须溶于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 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3 / 9 置换反应的条件是 (1)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 (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 +2价的亚铁盐 ,金属与铁 盐反应时,要用 +2价的亚铁盐。 3四种离子的检验检验方法 ( 1) So42-的检验 :Ba2+和 HNo3BaSo4 (白色沉淀) ( 2) cl-的检验: AgNo3和 HNo3Agcl (白色沉淀) ( 3) NH4+的检验: oH-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 ( 4) co32-的检验: Hcl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熟记六种物质 复习时,应重点记忆三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用途: ( 1)酸的代表物:盐酸、稀硫酸;( 2)碱的代表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3)盐的代表物:碳酸钠、硫酸铜。 4 / 9 【复习方法】 1列表法:将酸、碱、盐、氧化物分别以他们所具有的相关性质、反应现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列表总结,熟知其通性。 2图示法:将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用网络图示的方法表达出来,以次为依据强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训练。 3比较、归纳法:比较硫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 酸的通性;比较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碱的通性;比较碳酸钠、硫酸铜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盐的性质。通过比较,找出其组成与性制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 【典型例题】 例 1 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元素,其氧化物为 La2o3,对应的碱 La(oH)3难溶于水,而 Lacl3、 La(No3)3都易溶于水。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 Lacl3 的是() 5 / 9 A La+HclB La2o3+Hclc La(oH)3+HclD Bacl2+La(No3)3 【解析】 本题所给信息是: La(oH)3 难溶于水、 Lacl3、La(No3)3 都易溶于水,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 Bacl2与 La(No3)3 反应的产物中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因此应选( D)。 例 2 从你最熟悉的酸、碱、盐中,任意选出四种物质,使其符合下图中的关系,图中连线的物质间均能发生反应,请将物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解析】 本题属于结论开放考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相关反应的原理,把握物之间6 / 9 反应的规律。解答时,可从确定酸开始,根据每种酸( Hcl、H2So4、 HNo3)的特性去选择满足题目要求的碱和盐。可供选择的答案为: 例 3 某校初中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成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 H+、 k+、Ag+、 Ba2+、 oH-、 cl-、 co32-、 No3-八种离子,每瓶溶液里含有四种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瓶溶 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据此推知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_(填离子符号 ) 【解析】:甲瓶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说明甲溶液显碱性 ,肯定含有 oH-;则与之不能大量共存的 H+肯定在乙溶液中 ,与 H+不能大量共存的 co32-肯定在甲溶液中 ;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的 Ag+、 Ba2+肯定在乙溶液中 ;与 Ag+不能共存的 cl-肯定在甲溶液中,则 No3-属于乙溶液。因此乙瓶溶液中的离子应该是: H+、 Ag+、 Ba2+、 No3-。 例 4 如图所示 ,甲、乙两个相邻的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 cuSo4、 NaoH、 Bacl2、 Fecl3四种物质种7 / 9 的两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取样测试时发现 A 处河水的pH 7。试回答: ( 1)乙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物质是_。 ( 2)请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给甲、乙两厂提出合理化建议: _。 【解析】:本题是一道化工生产中的废水为载体的考查复分解反应习题,主要考查酸、碱、盐的溶液间相互反应 的知识。 ( 1) A 处河水的 pH 7 说明甲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oH, NaoH 与 cuSo4、 Fecl3 两溶液不能共存,因此乙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物质是 cuSo4、 Fecl3 ( 2)为了保护环境,使两厂排放的废水不污染环境,建议:两场建立废水处理厂,将两厂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再经过必要的工艺处理后排放;甲、乙两厂分别用必要的试剂和工艺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8 / 9 例 5 “ 三酸两碱 ” 是几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下图是它们与其它物质相互间 的关系。已知: A 、 A1、 A2 是工业上常见的三大强酸, B、 B1、 B2是正盐, c、 c1、 c2是碱;B2 是食盐的主要成分,且 B、 B1、 B2、 c1中含有相同的金属离子; A+Bco2 , B+c 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 A+c 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请回答: ( 1)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B2_, c1_。 (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 _ ; B+c_ ;A+c_。 ( 3) c2 可能的化学式(写两个) _、_。 【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酸、碱、盐相互关系的综合推断题。解题时应抓住关键: “B2 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 可知B2的化学式为 Nacl, A 为酸且 B、 B1、 B2、 c1中含有相同的金属离子、 A+Bco2 ,可知 B 为 Na2co3,根据 B、 B1、 B2是9 / 9 正盐和它们碱的转化关系可推知 B1 为 Na2So4, A、 A1、 A2是工业上常见的三大强酸、根据其相 互间的转化关系可推至A 为 H2So4、 A1 为 Hcl、 A2 为 HNo3; c1 是碱且与 B2 含有相同的金属离子, c1是 NaoH, B 与 c 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溶于稀 HNo3, A 与 c 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 c 为 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