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1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2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3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4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 “ 万户飞天 ”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 万户的故事 ” 。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 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2 / 14 痛地说道: “ 主人,我心里好怕。 ” 万户问道: “ 怕什么? ” 那仆人说: “ 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 “ 飞天, 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 “ 轰! ” 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 道: “ 后来呢? ” “ 后来? ” 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 “ 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 •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3 / 14 明。 ” “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 河。 ”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XX 年 9 月 25 日晚 9 时 10 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 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 “ 航天始祖 ” 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XX 年,中国终于实现了 飞天梦想 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4 / 14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 1 3 段) XX 年 10 月 15 日,载人航天飞船 “ 神州五号 ” 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 4 26 段)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 1) 1958 年,毛泽东发出 “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的批示。 ( 2) 1960 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 3)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 4) 1992 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 5) “ 长征 ” 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 6) “ 神州四号 ” 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 27 30 段) (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 神州五号 ” 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5 / 14 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讨论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 ,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 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 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 “ 神州五号 ” 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6 / 14 的地方。 四、作业 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 “ 中国航天大事记 ” 。 附: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56 XX) 1956 年 10 月 8 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 年 4 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 年 7 月 19 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 年 4 月 1 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 年 4 月 24 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 ”1 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5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 11 月 26 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 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3 个掌握 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XX 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 30 周年,截至 9 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 22 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 年,远望 1 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7 / 14 成为世界上第 4 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 4 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 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 年 4 月 7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 亚洲一号 ” 卫星,截至目前已将 27 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 年 7 月 16 日,长征 2 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 年 10 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 年,我国载人飞船正 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 208 / 14 世纪末期至 21 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 年 11 月 20 日、 2001 年 1 月 10 日、 2002 年 3 月 25 日、2002 年 12 月 30 日,我国先后 4 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XX 年 10 月 15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 个小时 23 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 3 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XX 年 10 月 12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XX 年 9 月 25 日晚 9 时 10 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 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在课文第 14 节提到: “ 这年 3 月,由 4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 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 被邓小平批准。 ” 这四位科学家是: 王大珩 (héng)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 193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9 / 14 王淦 (gàn)昌 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院士。 杨嘉墀 (chí)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是我国自 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自动化学科、自动化学会、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国家“863” 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 “ 两弹一星 ” 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芳允 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神八空间模拟对接初步成功 中新社上海十月一日电 (宗晨亮 ) 随着 “ 神七 ” 飞船发射的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下一步进展备受关注。记者今天从上海航天局了解到,上海航天局目前已经着手 “ 神舟 ” 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中国航天“ 三步走 ” 计 划已迈出最后一步。作为 “ 神八 ” 核心试验任务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地面试验中已获得成功。 上海航天局介绍说,与 “ 神七 ” 一样,上海航天局将继续承担 “ 神八 ” 推进舱、推进系统、电源系统和通信、语音10 / 14 系统的研制工作,目前这些系统已经进入了调试阶段。 “ 神八 ” 发射前,将首先发射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 “ 天宫一号 ” ,然后才发射 “ 神八 ” 飞船,两个航天器将在太空试验交会对接。两者在地面模拟环境中进行的交会对接试验已经成功。 据悉,目前正在研制的 “ 神八 ” 乃至于 “ 神九 ” 的核心任务是试验 “ 空间对接技术 ” 。空间交会对接是建立空间 站的基础性技术。交会对接指两个航天器在太空轨道会合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它是实现太空装配、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等过程的先决条件,更是建立大型空间站的基础。 中国航天计划分为三步来实行,第一步是 “ 神五 ” 完成的从无人到载人飞行,第二步则是 “ 神七 ” 完成的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试验。而 “ 三步走 ” 的最后一步则是,首先建立短期小型空间实验室,最终目标建立长期的大型空间站,以及建立航天员可以往返于地球与空间站的 “ 空间往返系统 ” ,进而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因此可以说,“ 神八 ” 的研制,标志着中国航天工程已迈出至关重要 的最后一步。 社论:飞天路上的壮丽凯歌 热烈祝贺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XX 年 09 月 29 日 08:38 来源:人民网 -人民日报 五星红旗飘扬太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月日,11 / 14 我国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我们向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英雄的航天员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支持和关心我国航 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载人航天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的宏伟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在短短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的巨大跨越,成果举世瞩目,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凝结着航天战线无数科技人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几代航天人建立的历史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首次飞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技术难度更大,可靠性要求更高,状态变化更多,对任务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标准。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一系12 / 14 列关键技术,胜利实现 “ 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 ” 的目标,为下一步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这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 提高的重要体现,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巨大威力。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广大航天人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自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各参研参建参试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作为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着力确保各大系统、各个环节运转的高效有序;自觉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培养作为任务实施的重要目标,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神舟七号任务的实施过程充分说明,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只有加快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神舟七号飞行,太空迈出一小步,中国前进一大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改革发展任重道远。面对无垠的太空,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而继续努力,为人13 / 14 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面对未来的征途,渴望发展的中国人民将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 神七 ” 完成四大科学任务创造中国航天四个第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负责人 10 月 5 日公布,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顺利完成前期空间观测任务,共下传 1000多幅飞船多角度翱翔在太空的图像,均清晰完整(见上图)。至此,此次神舟七号飞船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出舱、舱外空间材料研究、伴飞小卫星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