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王各庄3.0Mta动力煤选煤厂初步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王各庄3.0Mta动力煤选煤厂初步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王各庄3.0Mta动力煤选煤厂初步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王各庄3.0Mta动力煤选煤厂初步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王各庄3.0Mta动力煤选煤厂初步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前言11 厂区概况21.1 项目隶属关系及地理位置21.2 工程地质和地震情况21.3 气候特征21.4 水源供应及排水条件31.5 社会经济环境31.5.1 社会经济状况31.5.2 环境状况31.5.3 区域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31.6 建筑材料供应32 原料煤基地42.1 煤源及煤质42.2 选煤厂类型及工作制度42.3 地质资料43 煤质资料分析53.1原煤筛分资料审查与校正53.1.1 原煤筛分试验结果表53.1.2 原煤筛分资料综合73.1.3 煤样+50 mm破碎筛分资料83.2 煤样浮沉实验结果分析与整合113.2.1 原煤浮沉试验结果表113.2.2 煤样浮沉实验结果分析134 煤样可选性评定与产品方案194.1 混合入选的可选性评定194.2 分级入选的可选性评定224.3 选煤产品方向254.4 选煤方法的最优化254.4.1 选煤方法确定254.4.2 方案A 混合入选264.4.3 方案B 分级入选284.5 选煤产品的最优方案305 选煤方法与工艺流程的制定325.1 选煤工艺流程结构325.2 选煤原则工艺流程图336 工艺流程数质量计算346.1 准备作业346.1.1 预先筛分作业计算346.1.2 检查性手选除杂作业计算346.1.3 破碎作业计算356.1.4 预先脱泥作业计算356.2 跳汰分选356.2.1 跳汰分选指标计算356.2.2 跳汰分选作业计算386.3 选后产品处理作业的计算396.3.1 单层脱水筛筛分作业计算396.3.2 双层筛脱水分级的计算416.3.3 离心脱水的计算436.4 煤泥处理446.4.1 角锥池处理作业446.4.2 高频筛脱水作业456.4.3 煤泥浓缩压滤计算456.5 最终指标的计算466.6 水量流程计算476.6.1 预先脱泥水量计算476.6.2 跳汰作业水量计算476.6.3 筛分作业水量计算486.6.4 煤泥处理作业水量计算486.6.5 回到循环水仓的水量496.6.6 水量平衡验算496.6.7水量平称衡表的编制506.7 选煤产品最终平衡表507 设备选型517.1 设备选型与计算的任务和原则517.1.1 设备选型的原则517.1.2 不均衡系数的选取517.2 原煤准备作业设备的选型与计算527.2.1 预先筛分设备选型与计算527.2.2 破碎设备537.2.3 预先脱泥设备选型与计算547.3 分选设备的选型与计算547.3.1 跳汰机选型与计算547.3.2 脱水筛的设备选型与计算557.3.3 双层筛的选型与计算577.4 末煤离心脱水机的设备选型与计算587.5 煤泥系统的选型与计算587.5.1 角锥池587.5.2 高频振动筛选型与计算597.5.3 粗煤泥离心机选型与计算597.6 浓缩设备的选型与计算597.7 尾煤压滤机的选型与计算607.8 主要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617.8.1 原煤输送皮带的选型与计算617.8.2 给料机的选型与计算617.9 设备明细表618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638.1 主要建筑物与构筑物布置638.2 铁路、公路与主要道路布置648.3 工业场地环境保护与绿化659 主要生产车间工艺布置669.1 筛分、手选、破碎车间工艺布置669.2 原煤受储车间工艺布置669.2.1 受煤车间的工艺布置669.2.2 储煤仓的工艺布置669.3 跳汰洗煤车间工艺布置669.4 煤泥处理车间工艺布置679.5 产品装车仓工艺布置6710 车间生产条件与环境保护6810.1 车间内的噪音级粉尘污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6810.1.1 车间内的噪音控制6810.1.2 车间内的粉尘控制6810.2 药品及污水等污染的治理方案及措施6911 选煤厂技术经济指标7011.1 经济概算7011.2 商品煤总产值7011.3 总投资的计算7011.3.1 设备投资7111.3.2 基建投资的计算7211.4 营运投资的计算7211.4.1 劳动定员7211.4.2 年总工资的计算7311.4.3 年总水费的计算7411.4.4 年总电费的计算7411.4.5 原煤成本费的计算7411.4.6 设备的折旧与计算7411.5 不可预见费的计算7511.6 利润的计算7511.6.1 税前利润的计算7511.6.2 税后利润的计算7512 结论77致谢78参考文献79附录A80附录B89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前言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煤炭企业,为了使煤炭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进行机械加工和化学加工。实践证明,选煤是提高煤炭使用价值,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最经济而有效的加工方法之一。原煤通过选煤和筛分加工后,可改善煤炭产品质量,生产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而减少矸石的无效运输,提高煤炭利用率,节约能源,同时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因此,对煤炭进行洗选加工,建立选煤厂是非常必要的。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年,已有130多年开采历史。被称为中国煤炭工业的源头和中国北方工业的摇篮,创造了多个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镌刻着1881年开滦创造的三个第一:开平煤矿建成出煤;开平煤矿至胥各庄铁路投入使用;中国制造火箭号蒸汽机车。开滦集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处于环渤海经济区腹地。与京、津相毗邻,京山、京秦铁路纵横其中,秦皇岛港、塘沽港与之相接,新崛起的京唐港建有开滦业主码头,正在建设曹妃甸国家级数字化煤炭储配基地、京唐港煤化工产业物流配送中心,煤炭可直抵华东、华南市场,远销海外。王各庄煤矿隶属与开滦集团,位于唐山市东北部,距唐山市约30Km,有专用铁路、公路与外界相通。地处华北北部,临近京、津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向南、向东毗邻天津港、京唐港,紧邻古冶车站和京津唐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王各庄煤矿的建设,给周围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完善了一些周围的公共设施建设。他们切实的从村民的利益出发,和村民搭建好了对话的平台,是开发商和村民们达到了互赢的效果。王各庄加大招商引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因此也解决了当地部分人就业的问题,最终使当地实现全面建设。本次设计任务是开滦集团王各庄矿3.0Mt/a动力选煤厂初步设计,工作制度为330d/a,每天三班制,每班工作8h,两班生产,一班检修。选煤厂服务年限与矿井相同。工作制度与矿井相同。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对原煤的煤质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定原煤的可选性。制定原煤分选工艺流程,进行流程计算以及工艺设备的选型与计算,对厂房进行工艺布置,绘制主要生产车间的剖面图,最终对本次设计进行技术经济评价。1 厂区概况1.1 项目隶属关系及地理位置王各庄矿位于唐山市东北部,距唐山市约30Km,有专用铁路、公路与外界相通。地处华北北部,临近京、津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向南、向东毗邻天津港、京唐港,紧邻古冶车站和京津唐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图.1-1 地理位置图Fig.1-1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map1.2 工程地质和地震情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提供的地震动参数区划,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1.3 气候特征区内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季干燥、夏季湿润、降水集中、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等特点。全年平均气温在10-11.3之间,年最高气温38.1,最低-19,全年最低气温一般在每年的一月份,平均-15.4。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春季少,时有早春。年平均降水量554.9mm,年最大降水量934.6mm,年最小降雨量372mm,日最大降雨量186.8mm,年最大蒸发量2714.3mm,年最小蒸发量360.4mm。当地的风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受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影响,该地区盛吹西北风;夏季,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春秋两季是冬季风和夏季风的过度季节,风向多变。1.4 水源供应及排水条件选煤厂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水源取自自备矿井水,选煤厂电源接自矿井电源。1.5 社会经济环境1.5.1 社会经济状况古冶区内有部属、省、市大中型企业30余家、区属企业46家,乡、街企业92家,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村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669家。主要产品有煤炭、钢铁、水泥、耐火材料、陶瓷、医药、纺织、服装等300多个品种。古冶区农业前景广阔,全区耕地面积12万亩、水浇地面积4.3万亩,高效益菜地1万亩,果园2.46万亩,养殖水面1万亩,开发潜力较大。1988年,古冶区被国家列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区内已有外商投资企业29家,实际利用外资1212万美元,产品出口企业34家,年可创汇500万美元,外贸交货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5.2 环境状况煤炭的地面运输及存贮对环境造成污染。选煤厂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项节能环保工程。煤炭通过洗选后,减少了煤炭中的杂质和矸石量,提高了产品质量及发热量,减少了矸石等杂物运输而消耗的能源,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污染。1.5.3 区域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为减少燃煤造成的SO2排放,减少矸石长距离运输造成的运力浪费,必须提高煤炭质量。选煤厂技术改造工程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有关政策。1.6 建筑材料供应建筑材料从当地市场购得。2 原料煤基地王各庄矿筹办于1906年,兴建于1909年,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矿。煤的牌号为肥煤,采用炮采和综采基本实现机械化采煤生产。2.1 煤源及煤质煤的牌号为肥煤,采用炮采和综采基本实现机械化采煤生产。1)建设规模开滦有限责任公司王各庄矿选煤厂技造后年处理原煤能力180万吨,属大型选煤厂。2)工作制度工作制度为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16小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3) 生产能力年处理原煤能力180万吨,日处理能力5454.55吨,小时处理能力340.91吨。2.2 选煤厂类型及工作制度本选煤厂为矿井型动力煤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3.0Mt/a,精煤主要用于发电。选煤厂每年工作天330d,日工作小时数16h ,两班生产(每班作业8h),一班检修。2.3 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唐山市古冶区王各庄矿院内,地貌上属于山前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场地内未发现河道、沟、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层基本稳定。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该场地附近无污染源且远离污染源,根据以往工程经验,该场地土无腐蚀性,故设计施工时可不考虑本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钢筋、钢结构等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场区内一层杂填土层力学性质差异性大,呈松散状,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建议以第二层粉土作为地基持力层,并对基础底面以下进行换填处理,压实系数不小于0.97。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所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内无可液化土层,场地标准冻深为0.80m。3 煤质资料分析3.1原煤筛分资料审查与校正筛分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煤的粒度组成和各粒级产物的特征。它是合理利用煤炭以及设计选煤厂的基础资料开采B、C两层煤,按固定比例混合入选,粒度和密度组成见筛分和浮沉试验结果表,煤层系数:KB=0.2;KC=0.8。本选煤厂初步设计的原料煤来自王个庄B、C层煤。煤样的筛分试验结果分别见表3-1、3-2。3.1.1 原煤筛分试验结果表表3-1 B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Tab.3-1 B coal screening test results table粒级/mm产物名称占全样/%Ad/%100手选煤2.0121.66夹矸煤4.7355.76矸石3.9894.07小计10.7263.5910050手选煤3.621.47夹矸煤5.5255.61矸石3.6691.65小计12.7856.3150合计23.559.6350合计(去矸石)15.8643.65025煤22.550.272513煤18.4240.02136煤15.8238.1563煤9.1337.1430.5煤7.7334.110.50煤2.934.16500合计煤76.541.48毛煤总计煤10045.75表3-2 C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Tab.3-2 C coal screening test results table粒级/mm产物名称产率/%灰分/%5025煤1764.312513煤17.860.13136煤18.64463煤1632.530.5煤15.821.40.50煤14.825.31500合计10042.15毛煤总计10042.15综合入厂原煤两层煤的原始煤质资料可得原煤筛分试验分析表,综合过程如下,综合结果用表格示出,见表3-3。1) 对于自然级来说,确定各层煤在入厂(选)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KB=20%,KC=80%,K=20%+80%=100%。2)将各层煤占本层煤的粒度级别分别换算成占入厂(选)原煤的百分数, (3-1)式中:入选的各层煤中某一粒级换算成占入选原煤的百分数,%; 某层煤占入厂原煤的百分数,%; 各层煤某一粒级占本层煤的百分数,%3)占全样各个数值按等粒级相加,即得原煤各粒级的含量。如表3-3中, (3-2)4)综合后各粒度级的灰分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例如,表中第14栏各行为 (3-3)3.1.2 原煤筛分资料综合综合入厂原煤的原始煤质资料可得B、C层煤原煤筛分结果综合表如表3-3所示表3-3 B、C两层原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Tab.3-3 B,c two layers of raw coal screening test results table粒级/mm产物名称B层(KB20%)C层(KC80%)综合(K100%)本层/%全样/%Ad/%本层/%全样/%Ad/%本级/%全样/%Ad/%1234567891011 100手选煤2.010.40 21.660.40 0.40 21.66 夹矸煤4.730.95 55.760.95 0.95 55.76 矸 石3.980.80 94.070.80 0.80 94.07 小 计10.722.14 63.592.14 2.14 63.59 10050手选煤3.60.72 21.470.72 0.72 21.47 夹矸煤5.521.10 55.611.10 1.10 55.61 矸 石3.660.73 91.650.73 0.73 91.65 小 计12.782.56 56.312.56 2.56 56.31 50合计23.54.70 59.634.70 4.70 59.63 5025煤22.54.50 50.2717.00 13.6064.3118.10 18.10 60.82 2513煤18.423.68 40.0217.80 14.2460.1317.92 17.92 56.00 136.0煤15.823.16 38.1518.60 14.8844.0018.04 18.04 42.97 6.03.0煤9.131.83 37.1416.00 12.8032.5014.63 14.63 33.08 3.00.5煤7.731.55 34.1115.80 12.6421.4014.19 14.19 22.79 0.50.0煤2.90.58 34.1614.80 11.8425.3112.42 12.42 25.72 500合计76.515.30 41.48100.00 80.0042.1595.30 95.30 42.04 毛煤总计10020.00 45.751008042.15100.00 100.00 42.87 由表3-3数据可以进行煤质资料的分析:(1)+50 mm粒级情况:将+50 mm粒级原煤经实验分析,得到煤、矸石的含量和灰分。从综合的那栏数据可以得知原煤中有夹矸煤,矸石含量为1.53%5 %,含矸情况较少。(2)各粒级的质量分析:原煤的综合灰分为42.87%,各粒级的灰分与原煤灰分差距比较大,说明原煤的粒度分布不均匀,且各粒级的的灰分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减小,其中包括-0.5 mm粒级的灰分也很低,这表明原煤的煤质脆比较易碎,而且细颗粒中含煤多。根据-0.5 mm粒级的灰分为25.72 %,小于原煤的灰分(42.87 %)或比相邻近的粒级的灰分也低,表明矸石不易泥化。鉴于原煤粒度分布不均匀需根据煤样自然级筛分结果综合表绘制原煤累计粒度分布曲线,进而粗略确定选煤过程的分级界限,原煤累计粒度分布曲线如图3-1所示:如图显示:负累积曲线在9 mm处存在明显拐点,在+50 mm部分曲线趋于直线且含量较小,并且由自然级筛分综合表可知13 mm处原煤灰分有明显分界,所以初步考虑选煤方法为以13 mm为界分级入选或+50 mm破碎后混合入选。图3-1 原煤累计粒度特性曲线Fig.3-1 The diagram of raw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 curve3.1.3 煤样+50 mm破碎筛分资料对于+50 mm破碎后混合入选,由于缺少+50 mm粒级煤样的破碎资料,取破碎后粒度组成与原煤500.5 mm粒度组成相同,灰分也相同,再通过系数法进行灰分校正,具体过程如下:1)产率的计算: (3-4)其中:+50 mm粒级破碎成-50 mm后各粒级占本级产率,%;原煤+50 mm粒级产率,%;原煤-50 mm粒级产率,%;原煤-50 mm各粒级占本层产率,%。2)灰分的确定: (3-5)其中:+50 mm粒级破碎成-50 mm后各粒级灰分,%;原煤-50 mm各粒级灰分,%;原煤+50 mm合计灰分与-50 mm合计灰分的差值,%。根据上述公式可分别得到B两层煤层+50 mm粒级破碎粒度组成,分别如表3-4表格表示。表3-4 B层煤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表Tab.3-4 B screening test results for a coal seam broken class 粒级/mm产率占全样/%灰分Ad/%502529.4168.42251324.158.17136.020.6856.36.03.011.9255.293.00.510.0652.260.50.03.8352.31总计10059.63根据所给资料,C层煤没有破碎级(无大于50mm的原煤资料)。所以B、C两层原煤破碎级筛分实验结果综合表即为B层原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数据。表3-5 B、C两层原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Tab.3-5 B, c two layers of raw coal +50mm crushing stage screening test results table粒级/mmB层(KB4.7%)综合(K4.7%)占本层/%占本级/%占全样/%Ad/%占本级/%占全样/%Ad/%校正%123457891050256.91 29.41 1.38 68.42 29.41 1.38 68.42 68.42 25135.66 24.10 1.13 58.17 24.10 1.13 58.17 58.17 136.04.86 20.68 0.97 56.30 20.68 0.97 56.30 56.30 6.03.02.80 11.92 0.56 55.29 11.92 0.56 55.29 55.29 3.00.52.37 10.06 0.47 52.26 10.06 0.47 52.26 52.26 0.50.00.90 3.83 0.18 52.31 3.83 0.18 52.31 52.31 050合计23.50 100.00 4.70 59.63 100.00 4.70 59.63 59.63 表3-6 B、C两层原煤破碎级与自然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Tab.3-6 B, c two layers of raw coal crushing level with the natural level screening test results table粒级/mm自然级破碎级综合本级/%全样/%Ad/%本级/%全样/%Ad/%本级/%全样/%Ad/%灰分%1234567891011502518.99 18.10 60.82 29.411.38 68.4219.48 19.48 61.36 500.5mm灰分为45.28%251318.81 17.92 56.00 24.11.13 58.1719.06 19.06 56.13 136.018.93 18.04 42.97 20.680.97 56.319.02 19.02 43.66 6.03.015.35 14.63 33.08 11.920.56 55.2915.19 15.19 33.90 3.00.514.89 14.19 22.79 10.060.47 52.2614.66 14.66 23.74 0.50.013.03 12.42 25.72 3.830.18 52.3112.60 12.60 26.10 500合计100.00 95.30 42.04 1004.70 59.63100.00 100.00 42.87 通过加权计算可得B、C两层原煤破碎级与自然级筛分试验结果500.5mm综合灰分为45.28%以上对煤质资料综合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综合原煤的特性,绘制粒度特性曲线和可选性曲线,进行工艺流程的计算,是选煤厂设计的基础工作。3.2 煤样浮沉实验结果分析与整合3.2.1 原煤浮沉试验结果表表表3-7 B煤层自然级浮沉试验结果表Tab.3-7 B fugitive dust test results for coal seam natural class粒级5025mm2513mm136mm密度级Kg/L占本级/%占本层/%灰 分/%占本级/%占本层/%灰 分/%占本级/%占本层/%灰 分/%1.852.9911.7682.538.356.8883.8636.245.4683.86合 计10022.1950.1310017.9339.6710015.0637.65煤 泥1.360.3151.352.650.4948.514.790.7650.41总 计10022.5050.1410018.4239.910015.8238.26续表3-7粒级63mm30.5mm0.550mm密度级Kg/L占本级/%占本层/%灰分/%占本级/%占本层/%灰分/%占本级/%占本层/%占全样/%灰分/%1.834.47 2.79 80.59 24.48 1.58 82.89 40.82 28.47 14.24 82.92 合 计100.00 8.09 36.14 100.00 6.46 30.44 100.00 69.74 34.87 41.30 煤 泥11.39 1.04 50.24 16.46 1.27 50.41 5.25 3.86 1.93 50.20 总 计100.00 9.13 37.74 100.00 7.73 33.73 100.00 73.60 36.80 41.76 表3-8 C煤层自然级浮沉试验结果表Tab.3-8 Grade C coal seam natural fugitive dust test result table粒级5025mm2513mm136mm密度级Kg/L占本级/%占本层/%灰 分/%占本级/%占本层/%灰 分/%占本级/%占本层/%灰 分/%1.874.04 12.4979.7969.49 12.3078.0043.88 8.00 77.62 合 计100.0016.8764.58100.0017.7060.30100.0018.23 43.67 煤 泥0.760.1330.650.560.1030.002.00 0.37 25.32 总 计100.0017.0064.31100.0017.8060.13100.0018.60 43.30 续表3-8粒级63mm30.5mm0.550mm密度级Kg/L占本级/%占本层/%灰分/%占本级/%占本层/%灰分/%占本级/%占本层/%占全样/%灰分/%1.828.57 4.37 73.68 12.45 1.97 72.18 46.64 39.13 19.57 77.72 合 计100.0015.31 32.45 100.00 15.80 21.61 100.00 83.90 41.95 45.18 煤 泥4.32 0.69 25.05 0.000.00 25.091.52 1.30 0.65 26.08 总 计100.0016.00 32.13 100.0015.80 21.61 100.00 85.19 42.60 44.89 3.2.2 煤样浮沉实验结果分析根据由图3-3初步拟定的13 mm分级入选和+50 mm破碎后混合入选的方案,为满足评价煤质可选性、确定工艺流程需要,需整理、校正+13 mm自然级、130.5 mm自然级、+50 mm破碎级等浮沉资料。1)各煤层+50 mm破碎级浮沉资料破碎级浮沉试验资料确定的原则与方法和筛分资料相似,按密度级校正原则进行。简单叙述如下:浮沉资料的校正通常采用调出量法。校正的基准为筛分表中的相应粒级灰分值为准。注意煤泥灰分不校正,则:式中:灰分校正系数,此值可正、可负,%;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各粒级的灰分减去综合浮沉表中浮沉煤泥的灰分,%;浮沉表中各密度级累计灰分(去泥),%。校正前后的灰分仍为除去浮沉煤泥的灰分,但其方法假定各密度级灰分不变,调整各密度级质量百分数。即:+1.8 kg/L密度级质量百分数增加x %,同时相应减少-1.8 kg/L密度级的质量分数x %,其总质量百分数仍为100 %。增减x %后得: (3-6)式中:x校正值,%; 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各粒级的灰分减去综合浮沉表中浮沉煤泥的灰分,%;浮沉表中各密度级累计灰分(去泥),%; +1.8 kg/L密度级灰分,%; -1.8 kg/L密度级灰分,%。按校正值x将大于+1.8 kg/L和-1.8 kg/L密度级的质量百分数进行调整。考虑到x应按比例分配到+1.8 kg/L和-1.8 kg/L各密度级中去,则有: (3-7) 式中:分别为+1.8 kg/L密度级调整后和调整前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8 kg/L密度级调整后和调整前的质量百分数,%。各个密度级灰分假设与自然级对应密度级灰分相同。通过利用上述方法计算可得出各煤层+50 mm破碎级浮沉结果表。表3-9B煤层+50 mm破碎级浮沉试验结果表Tab.3-9 Table of B coal bed +50 mm crash grade float-and-sink test results粒级5025mm2513mm136mm密度级Kg/L占本级/%占本层/%灰分/%占本级/%占本层/%灰分/%占本级/%占本层/%灰分/%1.880.715.33 82.50 65.343.38 83.86 63.472.60 83.86 合 计100.006.6069.22100.005.1759.09100.004.1057.39煤 泥4.490.31 51.35 8.660.49 48.51 15.640.76 50.41 总 计100.00 6.9168.42100.005.6658.17100.004.8656.30续表3-9粒级63mm30.5mm0.550mm密度级Kg/L占本级/%占本层/%灰分/%占本级/%占本层/%灰分/%占本级/%占本层/%占全样/%灰分/%1.863.931.53 80.59 56.301.17 82.89 68.8514.00 2.80 82.92 合 计100.002.4056.13100.002.0752.53100.0020.344.07 61.01煤 泥14.290.4050.24 12.660.3050.41 10.002.260.45 50.10总 计100.002.8055.29100.002.3752.26100.0022.604.52 59.92根据所给资料,C层煤没有破碎级(无大于50mm的原煤资料)。2)各煤层13mm以上粒级浮沉资料表3-10 B层煤+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