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菜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1页
瓜菜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2页
瓜菜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3页
瓜菜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4页
瓜菜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瓜菜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手册 (一)瓜类病虫害 _ 一、瓜类病虫害 瓜类包括:西瓜、节瓜、冬瓜、黄瓜、苦瓜等作物。(一)瓜类害虫 1.瓜蓟马(又叫棕桐蓟马):近几年来,该虫已成为瓜类生产主要虫害,虫体细小,人们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我县不少地区的农户时它的发生和防治还比较生疏,遇上大发生时,往往用药不对口,造成严重减产。 为害对象:节瓜、西瓜、冬瓜、苦瓜;黄瓜等。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瓜类作物的生长,点和幼嫩部分叶片。作物受害后,茎梢萎缩、生长停滞呈菊花状,雌花和幼瓜呈黑褐色,瓜皮粗糙,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为害时期一般每年的510月份(大发生年3月份开始为害)。 发生规律:世代周期短且世代重叠(一年可发生23代);为害面广(凡有瓜类的地方都有该虫发生),喜温生长。 防治方法:趋利避害,冬春期间采用薄膜复盖防寒,争取在来年三月份有一定的生势并开始采收,尽量避开其为害高峰,夏秋利用地膜或拱棚遮盖可明显减低虫口量。增施微肥,以提高作物抗性,每亩用绿旺1号50克加绿旺2号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或复合微肥75克兑水75公斤喷雾,全生长期喷34次。药物防治:前期可用水胺硫磷每亩10毫升(或水胺硫磷50毫升加叶蝉油75毫升)兑水75公斤喷施;中后期用兴棉宝每亩3040毫升(或万灵水剂75100毫升,或巴丹18002000倍即每亩40克兑水75公斤,或快杀敌3035毫升)兑水75公斤喷施。注意喷药部位一定要在生长,点和中、上部叶片,并交替使用上述药剂(因为该虫有较强的抗药性),发生量大时每隔7天喷药一次。 2.多食性附线螨目前该虫也上升为主要虫害,体形更小,也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不少农户对它也很生疏,甚至作物受它为害干枯而死仍未有弄清其原因。 为害对象:它是杂食性害虫,为害作物种类多。主要为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黄瓜、辣椒,番茄等作物。 为害特点:在瓜类作物的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并分泌毒素在瓜叶使其卷缩变型(似花叶病),花朵和幼瓜畸型,卷须萎缩难以向上攀沿。该虫多发生子秋植瓜。 发生规律:世代周期极短(几天一代),世代重叠,喜温生长(瓜蓟马大发生的年份则附线螨也可能大发生)。 防治方法:避免连作,减少有利于繁衍的桥梁田;药剂防治:前期用水胺硫磷每亩100毫升,中后期用克螨特每亩3040毫升(或灭扫利2535毫升,或固体石硫合剂200250克)兑水75公斤喷施。 3.瓜实蝇 为害对象:苦瓜、丝瓜等作物。 为害特点:瓜实蝇成虫似小黄蜂体积是一般蜜蜂的二分之一,将产卵管插入幻瓜内产卵,几天后孵化出幼虫,并在瓜内蛀食、长大、化蛹、羽化。幼瓜上产卵孔口处变硬,瓜形细小,后期腐烂脱落。一般连作瓜或秋植瓜受害较重。防冶方法:主要用药剂防治,结瓜期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100125克、或20杀灭菊脂3040毫升,或20迷灭杀丁3540毫升、或80滴滴畏75100毫升、或15乐菊脂75100毫升、或10兴棉宝2530毫升兑水75公斤喷施,或以糖醋蜜诱虫捕杀。(二)瓜类病害 1.霜霉病 为害对象:黄瓜、丝瓜、苦瓜、节瓜、西瓜等。 为害特点:首先在植株的下部叶片发生,初见时有水渍状浅绿色的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为黄绿色或褐色,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叶背部发生白色菌丝,以后变褐色霉层,因此叫“霜霉病”。 发生规律:一般在1822,相对湿度80以上流行发生。早春碰上“阴多阳少”多雨潮湿的天气,病害迅速蔓延,能在12周内使整株作物的叶片枯死。 防冶方法: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保持一定的株行距以利于通风透光;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每亩用90疫霜灵70100克、或60甲霜灵一代森锌(又名瑞毒霉)100克,或50甲霜铜100克,或60甲霜铝铜100克兑水75公斤喷施。 2.白粉病 为害对象:黄瓜、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等。 为害特点: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上蔓延,在叶面或茎梢发生灰白色粉状物(故叫白粉病),严重时会干枯死亡。 发生规律: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环境。瓜蓟马、附线螨、蚜虫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防治方法抓好蓟马、附线螨、蚜虫的防治,减少传播媒介;药剂防治:以硫制剂为主(但黄瓜忌用,黄瓜可用托布津每亩5075克),每亩可用固体石硫合剂200250克,或50锈粉宁:150200克,或50硫悬浮剂250300克,或45硫胶悬剂250300克,或灭病威150200毫升兑水75公斤喷施,其中以石硫合剂和锈粉宁效果最好。 3.炭疽病 为害对象:苦瓜、青瓜等。 为害特点:一般植株下部最先发病,初见黄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出现轮纹,并逐步失水、干枯。 发生规律:多发生在植株生长后期,于高温期流行发生。 防治方法:摘除老叶、残叶、病叶,以防蔓延。瑞毒霉8001000倍喷施(75克兑水75公斤)防治,或托布津同样浓度使用,或灭病威400600倍喷施。4.瓜类疫病 为害对象:节瓜、苦瓜、黄瓜等。 为害特点:病茵从茎基部侵入,造成水渍状萎缩,后期腐烂、断茎,导致植株死亡,多发生于温暖天气。 防治方法:控制水分,保持通风透气。甲霜灵(瑞毒霉)每亩75克兑水75公斤或托布津1000倍(即75克兑水75公斤)喷施或多菌灵1000倍防治。蔬菜病虫害 一、苗期病害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幼苗。 (一)猝倒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而后病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空气潮湿时,病苗或土壤表面可出现白色絮状霉层而别于立枯病。 发生特点: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管理水平。病菌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温度1516。 发病最适宜土温10,低温、高湿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一般秋季夜晚凉爽,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或早春土温偏低,相对湿度大,通风不良或苗床浇水过多,土温15 以下,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播种过密,间苗移苗不及时,施用带菌肥料,长期使用同一苗床土壤等都会诱发加重该病的发生。幼苗子叶中的养分已耗完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最易感病的时期。 防治方法: 1、苗床处理:用50多菌灵和福美双按1:1混合,每平方米用药810克或32苗菌敌10克加细土1015千克配成药土,播种时将2/3的药土撒于畦面,再用1/3的药土盖种。 2、种子处理:可用50%福美双3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25%甲霜灵或65%代森锌1500倍液与种子按1:3的比例混配浸种。 3、苗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0.1氯化钙等提高抗病力。 4、化学防治:发现病苗及时拔出并喷药防治。药剂有:甲霜灵锰锌或雷多米尔锰锌或杀毒矾500倍液或普力克或龙克菌600倍液或恶甲水剂300倍液喷洒,57天一次,连喷23次。 (二)立枯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出苗后即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重,病苗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病苗发病初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叶片萎蔫不能复原,直至直立枯死,病斑初呈椭圆形暗褐色,具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后期形成菌核,是与猝倒病区别的又一重要特征。 发生特点: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存活可达23年,病菌发育适温24,越冬后的菌丝恢复活动和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接触幼苗引起发病,播种过密,间苗或分苗不及时,造成幼苗徒长,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土壤水份忽高忽低易诱发此病,从根部、幼茎和伤口侵染发病。 防治方法: 1、苗床处理,参照猝倒病。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或50福美双拌种。 3、加强苗床管理,提高地温,通风,防止高温高湿。 4、苗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植宝素75009000倍液。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或50根病克600倍液或敌克松或绿亨一号1000倍液。猝倒病与立枯病混发时,可用福美双800倍液和普力克600倍液喷淋,一般7天一次,连喷2次。 (三)沤根 症状识别: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幼苗(育苗阶段或定植后)根部不发新根,幼根表面初呈锈褐色而后腐烂,导致地上部叶片变黄,严重时萎蔫枯死,极易拔起。 发生特点:地温长时间处于15以下,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湿度和地温过低,幼苗出现萎蔫时间长发生沤根,致使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变褐而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1、合理选地,雨后及时排水。 2、控制地温不宜低于12,应在16左右。 3、发现轻微沤根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新根生长,必要时喷生根剂或油菜素内酸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瓜类蔬菜病虫害 (一)黄瓜霜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是黄瓜最主要的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成株期发病,在开花至结瓜期较重,叶片染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蔓延,发病初期在叶背产生水渍状斑点,病斑逐渐变为淡黄色或黄色,最后变为淡褐色干枯。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三角形,病斑边缘明显,潮湿时叶背长出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而死亡。 发生特点:春季多雨、多雾、多露,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定植过密,氮肥过多,通风不及时,肥力差,地势低的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1、2号、中农1、3号、西农58号。 2、选地与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选择地势高燥、通风透光、排水性能好的田块。 3、药剂防治: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或60霜疫净 800倍液或安克锰锌或可杀得1000倍液喷雾。 (二)黄瓜(西葫芦)白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点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斑,病斑可连接成片,布满整张叶片,受害叶片表现为褪绿和变黄,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黑点,严重时病叶组织变为褐色而枯死。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随气流和水传播,气温1625。相对湿度80以上,因通风不良,栽培过密,氮肥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合理密植,开沟排水,摘除老病叶,加强通风透气。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710天一次,连续23次,药剂有:40%福星600倍液或50%锈粉威1000倍液或70护绿或15%粉锈宁1500倍液等。晴天喷药,喷雾足量、均匀。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并根据农药安全间隔期有关规定进行。 (三)菜蚜(包括桃蚜、萝卜蚜、甘蓝蚜三种) 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体黄色至深绿色。夏季个体腹部多为黄色,春秋季多为蓝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黄绿色,春秋季墨绿色。 发生特点:以成蚜及若蚜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作物汁液,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瓜苗萎蔫,甚至整株枯死.老叶受害,提前枯落,缩短结瓜期,造成减产,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用蓟粉蚜安2000倍液或大功臣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氰戊菊酯1500倍液喷雾,喷药时,喷头应向上,重点喷叶片反面,大功臣对豆类、瓜类较敏感,高温季节慎用。 三、茄科蔬菜病虫害 (一)番茄晚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键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发生特点: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是一种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和清除中心病株、病叶。 2、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好。药剂有:50%霜霉疫特净800倍液或25%雷多米尔8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甲霜铜600倍液灌根。 (二)番茄早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园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 发生特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密植,选用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用杀毒矾500倍液或扑海因或早疫晚疫灵1000倍液喷雾,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千克喷粉,710天1次,连续3次。 (三)番茄青枯病 症状识别:属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病株中午萎蔫傍晚恢复,2-3天后枯死,植株仍为青色,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髓部变为褐色腐烂,用手挤压有白色细菌黏液溢出。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或马铃薯块上越冬,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或细胞中毒,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3037,最适PH6.6,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水旱轮作,十字花科蔬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石灰调节酸碱度。 3、药剂防治:可用农用链霉素或可杀得或绿乳铜灌根,每株0.3千克,10天1次共23次。或用枯斑黑腐净1000倍液喷雾。 (四)番茄病毒病 症状识别:属病毒性病害,有三种类型,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多呈花脸状。蕨叶型,由上部叶片开始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增大,形成花“巨”,植株不同程度矮化。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 发生特点: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长势弱,重茬等,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可通过摩擦、打杈、邦架等作业时接蛹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种子消毒,用清水浸种4小时后捞出放入10%的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后洗净催芽播种。 2、注意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或0.4%的杀蚜素喷杀蚜虫,减少蚜虫传毒机会。或用病毒希克800倍液喷雾。 3、生物制剂防治:田间操作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预防接触传染,在定植后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增强植株耐病性,还可提高产量。 (五)辣椒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为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蔓死亡。定植后叶片染病,病斑园形或近园形,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软腐,干燥后叶片变为淡褐色。叶片脱落,果实染病后,果皮变褐软腐,果实多脱落或失水变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发生特点: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直接侵染基部,气温2730时发病最快,在日照少,空气湿度大,土壤蒸发量小的条件下,就可浸染发病。浸灌时,易造成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 1、苗床土消毒处理,用瑞毒霉或百菌清按每平方米8克加1015千克细土拌匀,将1/3的药土施于床内,后将余下的2/3药土覆盖种子。 2、加强田间管理下,注意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拔除病株至田外集中处理。 3、药剂防治:定植后喷代森锰锌60倍液保护,初发病用霜疫灵8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0%安克锰锌1500倍液喷雾。 (六)番茄(辣椒、茄子)灰霉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发生特点: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易发生,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避免阴雨天浇水,发病后控制浇水和施肥,集中处理病果、病叶,注意农事操作卫生。 2、药剂防治:抓住移栽前、开花期、果实膨大期三个时期用药,移栽前用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液喷淋幼苗,花期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加入0.1%的扑海因或0.2%0.3%的甲霜灵蘸花或涂抹,结果期用20%惠多丰1500倍液或50%灰霉速净600倍液或40%施佳乐800倍液喷雾。 (七)辣椒病毒病: 症状识别:属病毒性病害,主要有两种类型:花叶坏死型,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病叶出现不规则褪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症,有的叶上出现褐色坏死斑,自叶片主脉沿茎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条斑,造成落叶、花、果,以致整株死亡。叶片畸形丛生,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脉褪绿,皱缩,凹凸不平,呈线状,茎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枝叶呈丛簇状,病果呈现花斑或坏死斑,畸形,易脱落。 发生特点:高温、干旱利于蚜虫的发生为害,传毒,可降低植株的抗病毒能力,病毒以接触摩擦,伤口传播(如整枝、摘果等)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选用清水浸种23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浸2030分钟,洗净催芽播种。 2、注意用10%吡虫啉或0.4%杀蚜素防治蚜虫。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8%爱多收600倍液0.004%云大120水剂1500倍液,叶面喷施,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学药剂有20%病毒A或1.5%植病灵或病毒希克等。 (八)茄子绵疫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多以下部老果较多,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部变黑腐烂、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遍生白霉,最后干缩成僵果,病叶有明显轮纹。 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发病适温为2830,湿度在85%以上发病快,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过密,定植过迟,偏氮,重茬,长果形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提高抗性,在田外集中处理病果,与瓜类、豆类轮作。 2、药剂防治:初期喷药保护。用25%甲霜灵8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或20%惠多丰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2次。 (九)侧多食跗线螨 形态特征:系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虫体较小,肉眼难以发现,为害症状和病毒病或生理病害有些相似。 为害特点:可为害茄子、辣椒、番茄、瓜类、豆类、萝卜等。成、若虫集中在寄主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幼嫩部位刺吸汁液,尤其是未展开的芽、叶和花器,被害叶片增厚僵直、变小、变窄,叶背黄褐色,油渍状,叶缘向下卷曲,幼茎变褐,丛生或秃尖,花蕾畸形,果变褐色粗糙,无光泽,出现裂果,植株矮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压低越冬虫口基数,搞好保护地害螨的防治,清除田边地头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发生初期用73克螨特或15哒螨酮或1阿维药素1000倍液喷雾。注意喷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 四、豆类蔬菜病虫害 (一)豇豆锈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黄色小点,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夏孢子堆,周围有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 发生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气流传播,发病适温为2327,湿度为90%以上,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最易感病,田间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病,连作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豆类作物轮作。 2、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高畦栽培,增施磷、钾肥,增强长势和提高抗病力。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40%福星1000倍液或70%护绿或1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锈粉威800倍液喷雾,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如粉锈宁7天,福星18天。 (二)豆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2426毫米,暗黄褐色。前翅黄褐色,前缘色较淡,在中室端部有一个白色透明斑,在中室内及中室下方各有1个白色透明的小斑纹。后翅白色半透明,内侧有暗棕色波状纹。前后翅均具有紫色闪光。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体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上有黑褐色毛片6个,排列成两排,前列4个较大,各具2根刚毛,后列2个较小无刚毛;腹部各节背面具同样毛片6个,但各自只1根刚毛。 发生特点:该虫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80%以上,成虫期710天,卵期73天,幼虫期68天,蛹期79天。成虫以夜间活动为主,卵产在含苞欲放的花蕾或花瓣上,初孵幼虫蛀入花蕾,可在花蕾中取食一直至老熟幼虫,然后脱落土地中化蛹,或被害花瓣黏在豆荚顶部或脱落黏在豆荚上,蛀入豆荚为害,3龄幼虫开始大量排粪。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在花期进行防治,从第1次花期每隔5天喷1次药,重点喷花蕾、嫩荚和落地花,在晚上6时后喷,药剂有:30%迅猛1500倍液或全杀2000倍液或5%抑太保15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等。 (三)美洲斑潜蝇 形态特征:(略) 发生特点:以幼虫蛀食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形成干褐区域的黄白色虫道,蛇形弯曲,无规则,虫粪线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产量、质量,使蔬菜失去食用价值,世代重叠,可为害多种蔬菜。 防治方法: 1、黄板诱杀,成虫盛发期,用黄板诱杀,每亩1520个诱杀点,2-3天换板一次。 2、药剂防治:一般46月底发生轻,79月发生重,当作物每叶平均有5头幼虫时,在2龄幼虫期前(虫道0.30.5厘米)喷药7天1次,连续23次,药剂用1%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2.5%敌杀死或75%灭蝇胺3000倍液或10%万斯3000倍液喷雾。 五、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 (一)白菜软腐病 症状识别:属细菌性病害,田间植株从包心期开始发病,常见症状是在植株外叶上,叶柄基部与根茎交界处先发病,初水渍状,后变灰褐色腐烂,病叶瘫倒露出叶球,俗称“脱帮子”并伴有恶溴,另一常见症状是病菌先从菜心茎部开始侵入引起发病,植株外生长正常,心叶逐渐向外腐烂发展,充满黄色黏液,病株用手一拔即起,俗称“烂疙瘩”,湿度大时腐烂发出恶臭。 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堆肥、害虫体内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通过自然裂口和虫伤口侵入传播。 防治方法: 1、品种与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蔬菜连作,提前翻犁、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 2、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水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