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xx新版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XX 新版人教版) 莲 山课件 m 11 春( 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朱自清, (1898 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 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是 “ 五四 ” 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朱自清有著作 7 种,共约 190 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2 / 32 评论、学术研究等。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二)预习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查工具书理解不能理解的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酝酿( ) 抖擞( ) 应和( ) 嘹亮() 稀疏( )安巢( ) 撑伞( ) 黄晕( ) 2春是一篇 _(体裁)作者 _,字 _。现代散文家、 _、 _。他的散文,清新而真挚,散文代表作有 _、 _、 _。 3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 朗润: 酝酿: 繁花: 赶趟儿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3 / 32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文中描绘了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 (二 )质疑探究 探究点 1: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 1: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问题 2:文中描绘了那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 ?请给他们分别加上小标题。 探究点 2:春草图(朗读第 3 段) 问题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 问题 2:“ 偷偷地 ”“ 钻 ” 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 嫩嫩地,绿绿的 ” 本该放在 “ 小草 ” 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问题 3:本段突出了春草的那些特征?本段除了描写春草外,还描写了草地上人的活动,这样写有何用 意? 三、达标测评 4 / 3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解释比喻,及其作用。 (二)预习指导 1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画出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2你最欣 赏文中哪些段落 ?试说出理由。 (三)预习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 / 3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为什么各自成段?顺序能否颠倒?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有着怎样一份独特的情感?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 1:春花图(第 4 段) 问题 1:“ 赶趟儿 ” 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这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互换?为什么? 问题 2:面对春花,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这个联想有何作用?如果把 “ 蜜蜂嗡嗡地闹着 ” 的 “ 闹 ” 字换成“ 叫 ” ,好不好?为什么? “ 像眼睛,像星星 ” 这两个比喻有何妙处?能否只用一个? 问题 3:作者写春花图运用了什么写景顺序? 6 / 32 探究点 2:春风图(第 5 段) 问题 1:“ 吹面不寒杨柳风 ” 是什么意思? “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 何作用? 问题 2:本段作者调动了哪些种感官来写春风?突出了春风的哪些特征? 问题 3:作者写春风时引用了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生动传神,请你为春草、春雨、春花分别配上一句古诗。 探究点 3:春雨图(第 6 段) 问题 1:“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语句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 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 ” 中的 “ 薄烟 ” 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问题 2:下列加点字有何作用。 密密地斜织着。 他们 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问题 3:本段描写春雨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7 / 32 合的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三、达标测评 12 济南的冬天( 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和运用 “ 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 ” 等词语。 2通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 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理解比拟,了解比拟的作用? (二)预习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及济南的地理特点。 8 / 32 2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着落()看护() 2释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 文怎样介绍的?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 1:整体感知 问题 1: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温情的? 问题 2: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 “ 以大观小 ” 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9 / 32 探究点 2:第三段(齐声诵读) 问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全段的层次怎样划分? 问题 2:全段写 “ 小雪 ” 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有哪些?文中的哪些动词用得好,请举例说明。文中的哪些色彩词用得好,请举例 说明。 问题 3: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探究点 3:练笔 问题 1: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练笔,写出你对家乡冬天的真实感受。 三、达标测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和运用 “ 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 ” 等词语。 2通过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10 / 32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 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 (二)预习检测 读一读自己的课外练笔,感受一下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看谁写得好。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全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 1: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领悟思想感情。 问题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问题 2: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11 / 32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 “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 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探究点 2:遣词造句。 问题 1:“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 去掉 “ 声 ” 字可以吗?为什么? 问题 2:“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里为什么用 “ 卧 ” 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12 / 32 探究点 3:对比阅读。 问题 1: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问题 2:修改课外练笔家乡的冬天,学习通过比喻、拟人写景的手法 ,通过几幅图景展示家乡冬天的特点。 三、达标测评 13 风雨( 1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2把握内容 ,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3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13 / 32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52 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 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 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 1997 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 1987 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 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 “ 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 。 (二)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勾画你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2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找出一些描写风雨的诗句。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偌大( )蜷曲()贾平凹()倏忽() 模样()撩起()刹那()锥形()葡萄蔓() 2重要词语释义: 偌大: 14 / 32 倏忽: 攀附: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本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狂风骤雨的?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 1:内容理解。 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问题 2: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样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探究点 2:细节赏析。 问题 1:作者有着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楚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试举课文的一两处,说一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的。 问题 2:赏析下列句子。 1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2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 绿全然又压扁开来。 15 / 32 探究点 3:写作顺序。 问题 1:本文在写景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三、达标测评 14 秋天( 1 课时)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何其芳( 1912 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 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 1937 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二)预习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人表达的感情。 2把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写在下面。 16 / 32 3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丁丁() 肥硕() 栖息()归泊() 寥阔()枯涸() 清冽() 梦寐()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诗歌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 1:品味赏析 问题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问题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 问题 3: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17 / 32 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3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三、达标测评 15 古代诗歌四首( 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两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热爱祖国文化。 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1曹操 (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郡 (现在安徽亳州 )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 (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 (200)18 / 32 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 (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 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王湾,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 “ 次 ” 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 ,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 (二)预习指导 19 / 32 1朗读并背诵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2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 2观沧海,这首诗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作者 _, _人, 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 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 “ 次 ” 是 _的意思,本诗属 _言 _诗。 4判断正误。 这首诗以第二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 ( ) “ 潮平两岸阔 ” , “ 阔 ” 是表现 “ 潮平 ”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 风正一帆悬 ” , “ 悬 ” 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不用 “ 风顺 ” ,而用 “ 风正 ” ,因为有时风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 悬 ” ,一个 “ 正 ” 字包含为 “ 顺 ” 与 “ 和 ” 的内容,表现了风平浪静的景 色。 ()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都表现了时序的交替,而且20 / 32 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 “ 客路 ” 的诗人生思乡之情呢? ( )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紧承三联而来,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这两首诗歌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 1:学习观沧海。 问题 1: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 2: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自选角度赏析名 句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问题 3:名句默写。 1本诗中直接沧海水势的诗句是和。 2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请借用本诗中的句子表达你理想中的自然环境,。 3王亮同学国庆节到青岛旅游,他清晨站在海边,看到一轮红日从浩瀚无垠的大海中冉冉升起,深感大海的胸怀博21 / 32 大,不由得脱口吟道 ,;,。 探究点 2:学习次北固山下。 问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问题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 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问题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从蕴涵哲理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达标测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热爱祖国文化。 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22 / 32 (一)知识准备 1白居易( 772 846),字乐天,晚年 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 72 卷,集诗 3000 余首。 2马致远( 1250 1321)号东篱 ,元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是一位 “ 姓名香贯满梨园 ”的作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被誉为 “ 元曲四大家 ” 。马致远生活的 “ 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代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 ,知识分子被降到与娼妓、乞丐 相近的地位 ” 。 3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 “ 散套 ” 、 “ 套曲 ”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的地方,一般有“ 尾声 ” ,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句中可以衬字,使唱词生动、通俗、23 / 32 口语 化。 (二)预习指导 1朗读并背诵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2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三)预习检测 1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行不足 A、脚 B、够 c、充分 没马蹄 A、没有 B、没过 c、遮没 昏鸦 A、黑色 B、昏迷 c、黄昏 2钱塘湖春行以 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 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_的感情。第 _句和第_句是颔联, _联运用了 _的修辞手法。3天净沙秋思 中,暗含题中 “ 秋 ” 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_、 _、 _,与 “ 夕阳 ” 相呼应的是: “_” ,与 “ 天涯 ” 相 呼 应 的 是 :“_” ,最能触发旅人 (游子 )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 体 现 “ 思 ” 字 的 一 句 是 :“_ 。 ”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这两首诗歌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4 / 32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 1:学习钱塘湖春行。 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从哪些词语可 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 问题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 问题 3:歌咏西湖的古诗词很多,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 探究点 2:学习天净沙秋思。 问题 1:曲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用词上有何特点? 问题 2:词的最后两句各自写的是什么?请从抒情方式和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这两句。 三、达标测评 写作( 2-3 课时) 文从字顺 学习目标: 1学会把语句写得连贯、流 畅。 2写作文时能够做到文字通顺,能恰当用词,做到句与句25 / 32 之间顺从畅达。 3能在文中真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习重点:写作文时能够做到文字通顺,能恰当用词,做到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 学习难点:写作文时能够做到文字通顺,能恰当用词,做到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 文从字顺 ” 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字通顺。它的意思应该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它应该用词恰当、妥贴,所用的词语能够准确表达作者心里所想及所感,使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企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它体现 在句与句之间的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二)预习指导 根据本次习作确定题目,选择好材料。 (三)预习检测 1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此句有无毛病 ? 2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 ?此句有无毛病 ?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26 / 32 3全班同学基本上都来了。此句有无毛病 ?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4把下列词语按合理顺序组合为一句话。 a.二十多年教学经验; b一个; c她是; d有着; e著名的; f.教练;g游泳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怎样做到文从字顺? (四)质疑探究 探究点 1:完成习作。 问题 1:根据题目和材料,编写提纲。 问题 2:完成习作,注意做到文从字顺。 探究点 2:习作讲评与修改。 问题 1:自己修改写好的习作。 问题 2: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每组选出一篇优秀的作品准备27 / 32 全班交流。 问题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根据评价再次修改习作。 三、达 标测评 第三单元复习( 1 课时)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积累本单元的文言词汇,背诵古代诗歌四首。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者简介、课文主要内容、写法借鉴,重点语句的赏析、课文主题思想。 3能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复习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者简介、课文主要内容、写法借鉴,重点语句的赏析、课文主题思想。 复习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者简介、课文主要内容、写法借鉴,重点语句的赏析、课文主题思 想。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听写本单元字词。 2整理本单元文学常识。 28 / 32 3梳理本单元知识点,积累文言词汇。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 1:字词 问题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镶()边唱和()枯涸() 问题 2:根据文中的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与上下文相衔接的词语。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问题 3:默写春一课中两组优美的排比句。 描写春花色彩美:,。 描写春雨形态美:,。 探究点 2:句子。 问题 1:选出填入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种特殊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 , 。 你谛听 “ 春江花月夜 ” 只会莫知其然 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29 / 32 你面对 “ 断臂维纳斯 ” 只能瞠目而视 A、 B、 c 、 D、 问题 2: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特色,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你爱四季的原因。 我爱春天的,爱夏天的, 爱秋天的,爱冬天的。 探究点 3:古诗词。 问题 1:古诗词默写。 1观沧海中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诗句是:。 2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3钱塘湖春行的颈联是:,。 三、达标测评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今夜风清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澄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 ,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苹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