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密级 (宋体小五号) UDC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 学生姓名 学号 120012008411 指导教师 院、系、中心 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专业年级 会计学 2008级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6 月 9 日 中 国 海 洋 大 学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被现代一些企业应用。在理论界,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国外历史悠久,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研究发展速度较快,截至目前为止,基于各种不同视角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也日趋成熟。然而,基于人本价值管理视角的却鲜有涉及。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人本价值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梳理,并从战略、企业文化、外部不确定性、作业四个维度构建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框架,并结合X农村信用社的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人本价值管理 农村信用社Study on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based on human-oriented value management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X as an ExampleABSTRCTa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tool,the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is widely applied in modern corporations. In theoretical circles, the foreign countries have a long history o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Although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yet the research about the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develops rapidly. So far,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of a variety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mature. However, studies on human-oriented value perspective are rarely involved. In consideration of reasons mentioned above,through the comb of the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and human-oriented value management ,this essay try to build the framework of the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based on human-oriented values management from four dimensions, such as strategic, corporate culture, external uncertainty, operating .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budget management of the X-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o analyze, and draw its own conclusions finally.KEYWORDS: The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Human-oriented Value Management ;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II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X农村信用社为例目 录摘 要IABSTRCTII1引言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文献综述21.2.1人本价值管理21.2.2.全面预算管理41.3研究方法与整体研究思路71.4篇章结构82理论基础82.1人本价值管理82.1.1人本价值管理的三个基础问题92.1.2人本价值管理的基本假设92.1.3人本价值管理的概念112.1.4人本价值管理的模式框架112.2全面预算管理122.2.1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122.2.2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容132.3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143目前X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剖析163.1 X农村信用社概况163.2 目前X农村信用社预算管理现状163.3 X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剖析183.3.1战略目标以业务指标为主,忽视员工价值创造183.3.2实施过程中,忽略价值创造驱动因素,员工参与度不高193.3.3预算考评机制不健全,价值分享欠公允194改进X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204.1目标制定,注重员工价值创造和增值214.2将人本价值管理下的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预算管理234.3建立完善的业绩考评体系,实现价值公平分享245结论25参考文献26致谢28附件1:中国海洋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13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4附件3: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进度表23附件4: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241引言在理论界,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都日益深入和完善,然而,大都是站在物本会计的思想,通过战略导向,利润导向,成本导向等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探讨,然而,人的价值管理的角度,很少有人进行探讨,本文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基于价值创造为起点的人本价值管理的视角探讨全面预算管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向前推进,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也随之逐渐转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网点布局的增加以及营业网点覆盖率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加以实施应用。然而,在现实应用中却存在着预算忽略人本思想,预算体系性不强,预算指导约束力差,预算方法的传统,个别银行甚至存在领导包办,预算控制滞后,预算考评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银行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将变成制约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如何切实发挥预算的指导与推进作用,有效的控制成本,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本价值管理的思想,并进行预算的绩效考核,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各家银行迫切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1.1.2研究意义“两百多年来的经济学研究从人开始,又在研究中失去了人,现在又开始寻找人,科斯的经典论断为人们走出价值管理的实践误区和困境指明了方向关注“人”这一价值主体3。著名会计前辈余绪缨教授曾提出,管理由传统的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发展进而向智本管理方向发展,而人本价值管理作为会计的新兴的研究领域,认为人的行为是一切价值创造的本源。因此,促使人与企业和谐的发展,实现预算人文化,把人力资源看作企业效益增长的源泉,以价值管理为中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体系,加强对价值创造的激励、计量与信息反馈,在引导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做出贡献变得尤为重要。在所有的企业组织中,预算都是管理控制过程的基础,尽管预算被广泛的运用,却没有达到完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先后出现了战略预算(Strategic Budgeting)、作业预算(Activists-based budgeting)来对原有的预算体系进行修正和改进,全面预算体系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在理论上日益成熟。本文试着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人本价值管理的视角,去探讨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本文的写作动机在于结合笔者的长时间和信用社工作人员接触,以及实地考察信用社管理现状掌握的一些资料,站在人本价值管理的视角,将全面预算管理引入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预算管理之中,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基于人本价值管理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研究分析商业银行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构建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农村信用社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本文以X农村信用社的预算管理现状,作为实际分析对象,首先,简要介绍X农村信用社的预算管理机制的现状,然后,对X信用社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人本价值管理的观点进行分析,第三,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理念和视角,将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引入X农村信用社,针对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2文献综述1.2.1人本价值管理由于关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参考文献较少,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本价值管理的梳理思路进行综述。1.价值管理:价值管理理论发展到今天,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价值管理模式,具体总结如下:(1).拉帕波特价值管理模式。它以自由现金流为理论基础,继承Modigliani和Miller对企业价值的理解,把未来的现金流的折现作为企业价值,挖掘影响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同时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股东价值管理方法制定战略计划、绩效评估和指导一系列决策活动,实现股东价值增长的最大化。(2).麦肯锡(Muckiness)价值管理模式。该模式由卡普兰等(1990)提出的。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价值思维机制及其应用于整个经营管理实践,同样强调股东价值的核心地位,提倡将股东价值法应用于价值战略和价值评估。(3).德勤公司价值管理模式。该模式在价值创造和价值驱动力之间建立一种相对比较直观的联系,通过价值地图即可考察在某特定的公司价值创造的具体过程。围绕着怎样才能提升企业价值,把企业的价值创造来源分为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资产管理、预期管理等四大方面,并进一步细化为很多个具体的细节问题。并称为“价值驱动因素”(value drivers),这些驱动因素对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发挥重要的作用。(4).汤谷良等价值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目标出发点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以现金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发展为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强调财务分析技术和决策模型的量化财务管理方法,以落实财务战略为基础,改造组织体系,分析影响企业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将战略细化为具体的预算目标,并将预算管理、报告体系和预警机制作为监控手段,通过资产组合和风险控制作为保障,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的可持续增长,最后,采用相关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励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不断追求价值的最大化。(5).吴清华等价值管理模式该模式以ABC系统下的作业价值信息系统为基点,从价值链管理的具体组织目标一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制定企业整体最优化价值链竞争战略,从构成各职能价值链的基本元素一各项作业的货币形态出发,运用作业价值分析这一关键技术,特别是通过构造作业价值分析模型,对价值链进行客观分析和计量,同时引入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及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理念,以搭建一个完整的基于作业价值分析的价值链管理理论框架。(6).赵书东等人本价值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员工为核心,认为人的行为是一切价值创造的本源。人本价值管理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价值创造及资本所有者价值分享的管理。首先,通过价值分享方式的选择协调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其次,通过计量价值创造及分享信息,为价值管理提供量化依据。再次,建立相应责任承担机制,从而使价值管理能够真正落实。最后,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通过建立相应责任控制机制,对员工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向进行协调。2.结论在对价值管理模式进行文献综述之后,我们发现:首先,现在大部分研究缺乏对价值分享的研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形成贡献肯定是不一样的,怎么评价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价值的贡献程度是价值管理的关键问题。另外,现在的研究对于价值动因没有统一的看法。按照拉帕波特的价值模型,公司价值动因为销售额增长、营业毛利、固定资产投资的追加、营运资产投资的追加、现金税率、资本成本和价值增长持续期七个;德勤价值管理模式把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资产管理和预期管理四个方面的细化因素确定为价值动因;吴清华将价值管理的基础确定为作业价值增值等等。虽然各种价值管理模式对于价值动因的确定不同,但相同点在于他们无一例外地把视角转向了业务,而赵书东是站在人的角度,价值动因是人的行为。最后,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多年来对创造价值的解读多于创造价值的行动。虽然懂得企业创造价值的原理,会计算现金流量、资本成本,知道价值的计算公式,但缺乏对价值驱动因素的理解。因此,对于如何推动价值创造,企业往往认可其重要性,却不认可其操作性,在创造价值的道路上进展缓慢。没有从创意变成行动,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企业家的价值便得不到体现。现在提出的价值管理模式大多都还只是一个框架,离具体实践还有一段距离。1.2.2.全面预算管理1 理论研究:通过阅读文献发现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研究预算模式( 体系) : 一是资本预算管理体系。 如阮银兰( 2001) 专门研究了资本预算体系问题, 认为要从根本上建立起预算管理与控制体系, 将资本预算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专门预算, 应用于企业之中, 并使其制度化、 规范化。 王斌、 竺素娥( 2002) 则提出资本预算管理目标、 资本预算战略、 资本预算核心体系和资本预算实施条件与环境四大部分组成构成资本预算管理体系。二是目标利润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杨信( 2002) 认为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由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专职部门以及预算责任网络构成。三是弹性综合预算模式。指倡导采用的预算模式富有灵活性、 全面性特征。毛家保( 2003) 通过从职能化预算到一体化预算、 单项预算到全面预算、死预算到活预算、 软预算到硬预算的转变来解决预算管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四是中国式预算管理系统。如于增彪( 2004) 在考察中外预算管理文献和实务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该框架将预算与财务会计、 战略、 平衡记分卡、 非财务指标、奖惩制度等因素集成为一个整体, 是 Kaplan 预算模式在中国的改进和拓展。五是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模式选择。如李国忠( 2005) 分析了企业集团类型与预算管理模式的关系,认为不同类型企业集团宜采用与其管理目标相适应的预算控制模式。2 实证研究:董伟、 张朝宓( 2001) 依据现场研究的结果, 将江苏省电力公司预算管理的历史演变划分为两种模式, 即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模式和以利润与成本目标为导向、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预算管理模式。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 2001)首先 以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为研究对象, 概括出集团公司管理的资金预算整合模式和全面预算整合模式; 其次, 从技术、 组织、 行为和环境四个维度描述了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特征; 第三,阐明预算管理才能达到“分散权责, 集中控制”的理想境界。3 结论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发现我国关于预算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重视预算技术性问题, 缺乏预算中伦理问题研究。企业预算管理是一种从全局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管理的管理体系, 需要大量、及时的信息支持。能根据自身需要开发出一套适时监控和及时反馈的信息化系统是有效实施企业预算管理的基础, 这样就可以提高执行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 我国特别注重这方面的研究。而事实上, 预算指标的制定与考核、 预算的执行都涉及人的因素, 均涉及部门利益及个人利益, 因此必须考虑预算中的伦理问题。 如当预算与奖惩制度挂钩时, 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当事人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采取各种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企业的行为; 另外, 预算松弛表现为预算执行者为了较轻松地完成预算, 通常低估收入、 高估成本和费用、 低估产销量和销售价格、 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 低估利润等, 使预算流于形式,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并且, 由于预算较少考虑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更多考虑部门内部的利益,无法较好地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容易诱发道德问题, 对此类问题研究较少, 应予以重视。(2).重视预算控制研究, 缺乏实际执行状况研究 。预算效果好坏的关键是预算的执行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所以, 我国对于预算控制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很重视。但是,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尽管实施了预算管理, 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企业在实施预算控制的过程中, 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以至预算的考核及评价等等, 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使预算控制流于形式, 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郑洪涛等( 2005) 调查已充分反映这方面问题。(3).重视规范性研究, 但研究不够深入。在规范研究上, 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 预算控制、 预算前沿, 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如预算编制方法有固定预算、 弹性预算、 滚动预算、 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 编制程序通常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三种; 预算控制以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选择适当的预算编制程序、严格执行、全面考核、及时反馈来实现其职能; 预算前沿部分以作业成本预算、超越预算等进行学术研究等。而在实证研究上, 仅就个案本身进行研究, 而没有在对其本身具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归纳总结, 即由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综上所述, 基于人本价值管理思想的预算管理, 是一种集系统化、 战略化、 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 有助于利用市场手段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本文在力图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发现X信用社预算管理状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但其毕竟是个复杂的科学管理体系, 在理论和实务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摸索经验和总结教训, 不断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1.3研究方法与整体研究思路所谓研究方法,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公认的获取知识的途径,通常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某种哲学观点作为基础。一个完整的研究程序应该包括四个步骤:(1)尝试性研究发现问题;(2)描述性研究刻划问题;(3)实证研究是什么?;(4)规范研究应该是什么?目前有很多行之有效并且在管理会计领域应用已取得丰硕成果的研究方法大致有三种类型:实验研究、案例研究、Kaplan的创造性实务研究。实验研究包括现场实验研究和实验室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包括两种:用于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案例研究、用于创造知识的案例研究,其中,用于创造知识的案例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个案类化,从个案中提炼一般规律和原理;二是如何取得案例研究所需的真实材料,根据西方研究,取得真实资料的方式依据不同的哲学观点区分三种:一是芝加哥学派,认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越没有联系,所取得的资料越真实;二是存在主义学派,认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越密切,所取得的资料越真实;三是“充当角色”学派,认为研究者只有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才能取得真实资料。Kaplan的创造性实务研究,其步骤包括观察和说明创造性实务、讲授创造性实务的内容、撰写和发表论文和著作、应用研究成果用于其他组织。由于本文选择一个具体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从直系亲属和朋友那里获得的案例资料,研究方法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案例研究法。具体来讲,本文主要采用了归纳与演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考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整体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人本价值管理、预算管理的文献综述,以人本价值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X农村信用社的预算编制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一定的逻辑方法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总体上采取个案研究法。1.4篇章结构本篇论文的大体结构,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第二章进行相关理论方面的梳理,主要包括两大理论模块,即人本价值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在分析是侧重人本价值管理,第三章X信用社的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剖析,第四章结合人本价值管理,提出X信用社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的对策,第五章得出结论,进行全文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大致结构如下图:第一章 绪论人本价值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第三章 X信用社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剖析第四章 X 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对策第五章 结论第二章:理论基础 图1-1篇章结构2理论基础因为本文的选题是基于人本价值管理基础的X农村信用社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首先,我们有必要厘清人本价值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的理论内容。2.1人本价值管理在进行人本价值管理的探讨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三个基本问题。2.1.1人本价值管理的三个基础问题1.价值的创造来源是什么?物力资本创造?人力资本创造?还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共同创造?马克思说过,商品价值具有二重性,即任何商品都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重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因为交换而产生和存在的。从价值创造的起源开始纵向来看,所有的价值都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所有的价值都是人力资本创造,现在所有的物力资本都是人力资本以前所创造价值的累计,那么是不是说在价值分享时本期所创造的价值都应该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呢?不是的。生产的每一阶段大部分都是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参与的过程,这时物力资本虽然是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其作为以前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累计,其可以为这一阶段的价值创造提供条件。因此,物力资本所有者有权根据其掌握的物力资本参与生产过程的情况要求价值分享。2.人力资本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的总和。那么,在企业中只有管理层具备人力资本还是包括普通员工在内的企业中每一个人均具备?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只有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才能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才能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我们认为在研究人力资本价值管理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范围应该是包括普通员工在内的所有个人。3.人力资本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是企业能够衡量出每一员工在本期所创造出的价值,即其本人所贡献,期末员工获得的价值分享额以其本期价值贡献为基础。管理上经常强调责任到人,我们认为计量也应该到人。2.1.2人本价值管理的基本假设1.人本假设知识经济时代,人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财富。人本价值管理与其他价值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价值管理的中心从业务转移到人,因此人本价值管理的首要假设就是人本假设。所谓人本假设是指企业管理以人为中心,通过合理设计价值分享方式,实现公平分享,最终实现人的需求。2.人性假设在管理学的发展进程中,人性假设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政治人”假设,历经“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管理人”、“知识人”并继续变化。在如此多的人性假设中,最经典、长久不衰的就是“经济人”假设。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泰勒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X理论,它起源于享乐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一般人生性好逸恶劳;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本质上不能自律,需要指挥、管理、控制和激励。虽然“经济人”假设受到很多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有经济利益的追求。即使某些人短期不必追求经济利益,但长期来看,这是其无法逃避人本价值管理模式研究的问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人本价值管理模式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3.本期假设企业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合,可以看作是一种合约行为:两个或更多当事人为生产出某种相互同意的产出而把私有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然后合约当事人根据他们所放弃的生产要素的某些权利来约定一个共同所接受的价值分享方式,据此分享实际的产出。人本价值管理下价值分享数额的多少只与本期资本所有者资本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有关,与其他期间无关,这就是本期假设。做出此假设的目的是让资本所有者更关注本期,从而杜绝一些资本所有者凭借以前期间的业绩本期侵占其他资本所有者价值分享额的现象,也可让新加入资本所有者更具有动力,不被企业以前期间业绩状况束缚发展。这样的企业会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企业,而不会出现暮气沉沉、一潭死水的情况。这一假设也与企业的契约本质不谋而合。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契约的组合,本期假设下各资本所有者期末参与价值分享完毕,其可根据之前契约签订情况做出断约、维持或续约的决定。本期假设与现行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假设有冲突,这也造成人本价值管理下的会计报告模式需要做出调整4.计量假设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创造价值的计量主要通过内部转移价格或价值贡献比例完成,二者均是相关当事人以价值贡献为基础协商、博弈的结果。以博弈价格计量交换价值是人本价值管理的计量假设。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结果及其程度,是一种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主客体关系。因此,交换价值是对方对交换物的主观评价,具有特定主体的内涵,不同的人对同一物的交换价值评价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这并不妨碍交换的正常进行。马克思在对价值进行论断时,曾说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态,这为本文的计量假设提供了理论基础。2.1.3人本价值管理的概念按照赵书东给出的定义:所谓人本价值管理就是以人为管理中心,通过对价值创造及分享进行管理,协调资本所有者之间以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人本价值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创造价值及各资本所有者所分享价值,其中人力资本所有者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1。把人力资本所有者可分享的价值与其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建立一中明确的联动关系,将会极大的提高员工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升企业价值,这就是人本价值管理的思想。人本价值管理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价值分享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所分享的价值与其创造的价值直接相关。这与目前的薪酬制度在确定基础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样的价值管理方式要求能够核算出每一位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创造出的价值总额以及其分享的数额,这样可以为企业选择员工提供依据,促进员工的优胜劣汰。2.1.4人本价值管理的模式框架人本价值管理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价值创造及资本所有者价值分享的管理。我们借鉴中国海洋大学,赵书东给出的框架进行探讨。首先,通过价值分享方式的选择协调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其次,通过计量价值创造及分享信息,为价值管理提供量化依据。再次,建立相应责任承担机制,从而使价值管理能够真正落实。最后,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建立相应责任控制机制,对员工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方向进行协调。传统价值管理以业务为核心,而人本价值管理以员工为核心,这一思想在人本价值管理的所有内容中均有体现。下面是人本价值管理模式框架的具体展示:个人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企业全体员工财务关系报告模式责任承担责任控制价值创造以及分享的合理计量价值分享方式风险分析图2-1人本价值管理模式框架2.2全面预算管理2.2.1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全面预算管理,可称全面预算控制,是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导向,利用全面预算这个实施战略目标的控制工具,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控制为特征,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以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以便有效的全面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动态连续不断的过程,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的说,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融合的全面控制系统23。2.2.2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由全面预算理念体系、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全面预算内容体系、全面预算流程体系、全面预算方法体系、全面预算制度体系等构成的总体系。其中,全面预算体系是主线,决定着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基础结构。由于我们案例中将从全面预算的编制、实施和执行以及绩效考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重点介绍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评三大部分。1. 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目标确定是否恰当、预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否充分发挥、预算控制和考评是否有效,均取决于预算编制的恰当与否。因此,编制预算应遵循目标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企业环境和管理风格,可以分别采用自下而上式、自上而下式和上下结合式三种方式进行编制。2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即预算的具体实施,它是预算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因此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预算的有效实施,必须借助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责任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强化其责任意识。先进的预算目标,必须要调动信用社各项经济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在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便显得尤为重要,“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从人的自我需求及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愿望出发,设计激励制度,使每一个人均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管理,并通过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实现信用社价值与个人价值,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及民主决策机制。当然,在全面预算管理循环中,预算执行环节主要还应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完整的记录,有效进行有关预算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3 预算考评预算要想取得一定的效果,需要对过程的实施结果进行考评,否则就失去了预算的意义与作用。在预算考评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预算考评基本原则预算考评的基本目标是实现预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作用,为此,预算考评应遵循可控性、风险收益对等、总体优化、分级考评原则和公平、公开原则。(2) 全面预算的考核主体就预算的考核主体而言,一般有四个:第一,预算执行者的全面预算的考核主体,这种考核最常见,它要将组织的目标作为评价业绩的目标;第二,预算执行者的下级,也就是群众考核,这种考核有利于检验执行者的能力,是否称职;再有一种是由预算执行者的服务对象考核,这有利于传达市场竞争压力和改善工作;最后,自我考核。(3) 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对象预算考核与评价对象是预算自身,其范围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以及对预算管理情况的考核与评价。(4) 预算考评策略虽然预算考评会涉及信用社的所有员工,但对不同的人应有所区别。应区分对个人和对集体的考评;区分不同层级的考评;区分不同工作性质的考评。2.3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人本价值管理强调价值管理中心是人,人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体系首先要以人的价值创造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引出个人的战略目标,由每个员工的目标得出全体员工的战略目标即企业的总的战略目标。然后,有战略目标引出预算目标,进而确定预算指标体系和预算单元,其中预算单元又分为流程和作业,作业部分考虑预算的投入、产出、与增值部分。第三,预算方案编制并完成后,重点是实施、控制与业绩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价值的创造、计量和分享。第四,要将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及时的调整战略,纠正偏差,将预实差距尽可能的降低为零。 具体框架如下图所示:价值创造和战略目标预算目标预算指标体系确定预算单元编制预算方案财务目标以及非财务目标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预算方案的实施、控制与业绩评价作业流程评价反馈:调整战略评价反馈:调整预算(注重价值创造、计量和分享)投入产出增值个人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统一图2-2基于人本价值管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3目前X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剖析3.1 X农村信用社概况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所研究的案例对象是X农村信用社,X农村信用社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自成立以来,经营管理方式相对比较落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去年才开始摆脱亏损,实现盈利。虽然存在众多的管理的不科学与不合理的情况,但是在总体上是进步的和发展壮大的,下文将对X农村信用社的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人本价值管理的基本思想和观点进行剖析。3.2 目前X农村信用社预算管理现状X县联社管理层分为风险部,审计部,人秘 ,会计部, 监保 ,不良资产部,其中。会计财务部为X农村信用社预算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社各项预算的指导、编制、汇总、分析、考评,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会计财务部负责人是全社预算工作的责任人,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等工作负主要责任,明确专人负责预算编制、分析和协调等具体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为预算编制的协办部门。按照预算编制的先后顺序,X农村信用社预算编制分为以下四阶段:第一阶段:人员预算。首先明确下一年度X农村信用社人员预算,明确相应费用、工资及资本性支出预算数据,作为第二阶段业务发展预算的补充。第二阶段:业务预算。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汇总各预算单位上报的业务发展预算,并依据X农村信用社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平衡调整,编制业务预算。第三阶段:资金预算、费用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业务收支预算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对X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综合平衡测算,同时依据业务发展情况和人员情况,综合测算营业费用和资本性支出情况。依据资金来源及运用情况,综合测算X农村信用社业务收支,为下一步利润的测算打好数据基础。第四阶段:账面利润预算、经济利润预算。最后依据各项测算数据,进行综合汇总,编制X农村信用社的账面利润及经济利润预算。人员预算账面利润预算经济利润预算资金预算业务预算费用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业务收支预算图3-1预算编制流程在具体的实施和执行过程中,笔者联系很多员工,如风险部,不良资产部的员工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本信用社有预算的存在,同时也觉得没有必要预算,只有在现实的费用超支时候,自己掏钱补上,其执行结果也不过是财务部门的数字游戏,结果不言而喻。在考评上,X农村信用社动态考评将每月进行一次,每月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并与预算指标进行差异分析,然后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与员工当月薪酬挂钩。X农村信用社综合考评每年进行一次,年末对各部门整体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考评,根据综合考评的结果对部门年终进行一次性奖励。X农村信用社预算主要的考评指标有:1、绝对指标,有目标利润、费用预算、综合预算、定额消耗指标等;2、相对指标,利润率等。3.3 X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剖析3.3.1战略目标以业务指标为主,忽视员工价值创造正如前文所提,人本价值管理,就是以人为管理中心,通过对价值创造及分享进行管理,协调资本所有者之间以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由此可知,人本价值管理的管理中心就是人,人本价值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所创造的价值以及各资本所有者所分享的价值,其中,人力资本所有者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在企业里,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企业的员工。而在X农村信用联社采用的是传统的预算管理,它只是将战略细分为若干个业务指标,然后通过具体的部门落实到每位员工,以及下设的各个农村信用社网点,很明显,其背后的基本的指导思想依然是物本管理,这种思想视企业员工只是为企业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将使员工的行为看做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一种相对消极被动的“他管理”而非一种积极主动的“自管理”。因此,很多工作人员看不到自己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其价值创造只是作为业务指标的一种附体,其行为像是丧失灵魂的机械性动作。由此,而采用一种消极怠工的思想,以“当一天的和尚撞一天钟”的被动心态去面对工作,有的时候,对员工来说,是一种不得不去例行的公事,更是一种负担,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工作兴趣所在。如果把工作看成一种不得不去履行一种责任,而非作为将其自己应尽的义务,由此而产生的内外因的背道而驰,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同时,这种战略片面强调企业利润导向,由此伴随而来的企业文化是忽略员工的价值创造的主体地位,人的行为是环境因素和个体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整个环境氛围忽略人本思想,不区别考虑员工的个体特征的差异而强加员工身上一系列业务指标,遵循的是一种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非员工价值创造导向下的员工价值最大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其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地位丧失,难免会打消员工积极性,出现员工不参与或极少参与的现象。3.3.2实施过程中,忽略价值创造驱动因素,员工参与度不高由于人本价值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人的行为是一切价值创造的本源,在预算实施过程中每名员工都是小小的自主经营体,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主人,他们根据自己未来的投入,产出,增值的估计制定自己的预算目标,进行自预算,自核算,自考核,自运转。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每位员工都会最小化投入最大化自己的产出,最大化价值创造获得更大的增值空间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价值分享。在执行的过程中,每位员工都会严格的根据自己的预算尽可能的达成,出现突发的外部的不确定性时会及时的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建立一种作出调整,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的结果不偏离正常的预算轨道。而在X农村信用联社,在编制过程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传达,因此,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忽略价值创造的背后的价值驱动因素。因而,造成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偏离。同时由于不同层级之间的沟通不善,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或者同一层级之间的协调不妥当,产生相互推诿的现象。而一线员工只是尽自己的本分,把该做的做完,不知道预算的存在,也没有确定也不知道其背后的价值驱动因素更不要说去参与预算的实施和执行了。在执行过程中,员工的参与度低下,执行力下降,每一项预算的实现都是员工积极参与的结果。根据古典心理学行为主义的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因素和个体特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到企业,则为企业文化和员工个体特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就像钟摆,钟摆的一端是欲望,一端是懈怠。由于X信用社,忽视以人为本,忽略价值创造背后的驱动因素,忽视员工的感受,在自我激励和外在约束的失灵的情况下,在具体执行上难免会出现员工消极怠工的现象。3.3.3预算考评机制不健全,价值分享欠公允人本价值管理要求核算出每一位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价值,这就要求准确核算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以及其产出。人本价值管理下的核算分为两个阶段:价值创造阶段和价值分享阶段。 价值创造阶段核算出每一位员工所创造出的总体价值,价值分享阶段则将员工在前一阶段创造出的价值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在进行价值分享时,需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考评,客观公正的考评机制可以激发员工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因此,一个公允的考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有句谚语:“在管理活动中,如果没有监督与考核,再美丽的天使都会变成可怕的魔鬼。”由此可见,预算管理的考评工作还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存在考评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价值分享的是否公平,一个客观公正的考评环境可以激发一个团队的创造积极性。目前X农村信用社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和考评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相关部门参与,与之相应的员工的参与度极低,基本上是按照职位的标准衡量,每一职位按照固定的数额去衡量。缺少价值创造上的价值分享,容易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对具有工作积极性的员工有失公平,就可能造成反向的激励的效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很大程度上造成集体心理的懒惰。这样,预算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由于X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些都将导致X农村信用社预算缺乏严格的组织体系保障,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因而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偏差也很大。对预算产生的结果和预算差异往往不能进行深入分析,价值创造失去了其可靠性的依据,那么价值分享的客观公正的天平如同空中楼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