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重点:掌握春秋战国各国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与影响。2难点: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知识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表现(1)经济上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商业: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2)政治上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世卿世禄、封邑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的局面需要打破。(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时期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主要是兼并战争。(4)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构图解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点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改革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2)鲁国的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履亩而税”。2战国时期(1)背景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获得发展。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3)魏国李悝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4)楚国吴起变法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5)齐国、赵国和韩国等也陆续实行了改革。拓展延伸春秋战国时期处理土地与人口关系的不同做法(1)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把土地与赋税相挂钩。(2)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亩收税。(3)魏国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4)楚国强令旧贵族迁居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知识点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1)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2)虽经秦献公改革,但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2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2)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3历史机遇(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2)中原人士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思维导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史料探究】史料一史料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史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思考(1)根据史料二,指出生产关系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史料一说明其原因。(2)史料三体现了什么主张,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答案(1)变化: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渐趋确立。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主张:变法图强。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史论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经济上(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地主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上(1)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逐渐没落。(2)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战乱不断,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3)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时代潮流。(4)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掌握政权。3思想上私学兴起,流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尤其是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与变法【史料探究】史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史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史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蔡泽列传思考(1)史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2)史料二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3)这三则史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1)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2)“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3)改革: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共同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时代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史论归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1)背景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在愈演愈烈的兼并战争推动下产生的。(2)目的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3)措施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4)性质与指导思想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5)结果和影响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1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周王朝的瓦解而不是强化了它的统治。2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答案B解析管仲改革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好坏和产量征税,这在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但并没有从法律上正式承认土地的私有制。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答案A解析透过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逐步废除西周以来井田制下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选A项。4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礼乐制度崩溃答案B解析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籴法是针对“谷贱伤农”而提出的;以盗法为法经首篇说明主要是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秩序,加强王权。结合材料可以判断,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农民因为谷贱破产而沦为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A、C、D三项与题意不符。5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秦国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法家学说的推动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答案C解析A、B、C、D四项都是秦国改革的因素,A项是不利因素,B、D两项是有利因素,C项被秦孝公视为耻辱,因而发愤图强,进行变法,这是直接原因。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者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三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而不税。初亩者,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诗经大田诗的大意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材料二中“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亩者,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出现的?为什么?(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有何作用?答案(1)社会生产中出现牛耕和铁制工具。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的出现,认为交税是不合法的。实行前,因为私田不交税,私田数量超过公田。(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出现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走向解体。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和材料二中的“铁官”等信息归纳新现象,然后回答“铁官”的任务。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三,然后对照材料四,分析公田、私田的变化情况,归纳总结。第(3)问考查对材料深层次的理解能力,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虑土地私有制出现的影响。基础巩固1“(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答案D解析材料中楚国的楚庄王、韩国的韩桓惠王,表明分封制存在;而从材料“已破陈,即县之”“上党郡”可以判断郡县制存在。故正确答案为D项。2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赫赫宗周,褒姒灭之”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遭到破坏,私田出现并得到发展,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被动摇。3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答案B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围剿公田”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4“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农具的使用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答案C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土地私有制和“初税亩”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诸侯争霸则是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斗争,它体现着分封制的趋于瓦解。铁农具的使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6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政治特点是()A周王室不被诸侯重视B社会制度大变革C“井田制”瓦解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答案D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是历史学科能力综合题,主要考查历史阶段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思维分析能力的综合运用。四个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特征,B项是根本特征,C项是经济特征,都不符合本题“政治特点”的要求。A、D两项都是政治特征,但是最典型的是D项,因为分封制的崩溃就是奴隶社会上层建筑的崩溃。能力提升7管仲改革的社会效果不包括()A经济实力增强B军事力量增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答案C解析管仲改革代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要针对经济基础,并未触及上层建筑。8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而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提高答案A解析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材料三管仲画像材料四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通过这次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2)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他的称霸与管仲是否有关?说明理由。(3)李悝在变法中颁布的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统治法典是什么?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改革对魏国有何影响?答案(1)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2)葵丘会盟。有关,正是管仲的变法才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3)法经。防范和镇压民众的反抗,维护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使魏国在战国各诸侯国中率先强盛起来。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第(1)问需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政治原因;第(2)问考查管仲改革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第(3)问考查李悝变法的影响。【学思之窗】(教材第19页)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提示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基础,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21页)一、本课测评1春秋战国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火电电力职业鉴定练习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2024咨询工程师试题预测试卷(典优)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自考专业(国贸)复习提分资料(网校专用)附答案详解
-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单招《物理》预测复习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2026学年度导游资格考试考前冲刺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货品仓储保险合同
- 2024-2025学年自考专业(金融)试卷【培优】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模考模拟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医师定期考核经典例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自我提分评估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蓉漂人才荟”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解除委托退费协议书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2024年版)
- 禁止黄赌毒协议书模板
- 《恒星的基本知识》课件
- 西双版纳课件
- 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课件:创新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 《选修模块手球》课件
- 手术安全核查课件
- 墙体彩绘施工方案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