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_第1页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_第2页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_第3页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_第4页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m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 “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 的道理。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 “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 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 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 ”2 / 26 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 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第七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3 / 26 动有趣 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先让我们来学习 25 课 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读题。 理解:矛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如矛头、自相矛盾。 盾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集合 许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 汇集:集合各种材料,加以分析。这里指矛和盾聚在一起。 二、阅读课文。 1、与同学一起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可分段阅 读)。 3、交流:说说自己读课文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熟记: 矛 mo(矛盾、矛头)盾 dn(盾牌、金盾) 集 j(集合、集体)持 ch(手持、坚持) 般 bn(雨点般、一般)架 ji(招架、架子) 龟 gu(乌龟、海龟)攻 gng(进攻、攻击) 炮 po(炮口、炮火)坦 tn(坦克、坦白) 战 zhn(战胜、战场)神 shn(神威、神话) 4 / 26 兵 bng(士兵、当兵)退 tu(后退 、退步) 2、读一读: 戳 chu(戳不到、戳穿)蜗 w(蜗牛、蜗居) 履 l(履带、履行) 3、说说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的结构,然后写一写。 四、课外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矛()盾()持() 予()质()诗() 般()架()龟() 船()驾()鱼() 攻()炮()坦() 功()跑()担() 神()兵()退() 伸()丘( )腿()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5 / 26 教学内容: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 的道理。练习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指名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分段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 2、问题探讨。 (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的? 我们来看看发明家的想法: “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发明家这样想后,又发现了什么不足?怎样解决的? “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 矛 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 这样就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有什么优点? “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 结合发明家发明坦克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还能6 / 26 举别的例子来说明吗?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 ,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 3、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 坦克的实际应用 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第一部分:(第 1 4 自然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第 5 自然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 “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 这一道理。 三、正确朗读课文。 四、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如 “ 左抵右挡 ”“ 大显神威 ” ,再找找抄写下来。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7 / 26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 5 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 10 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 4 年后数了 5 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 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 ” 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 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8 / 26 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 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讲外国小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读题。 科利亚是人名,课文主要是写 “ 木匣 ” ,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围绕 “ 木匣 ” 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9 / 26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木匣手锯台阶挖坑冰鞋 斧头免得屋里抢走难过 当初管用 敌人懂得喀山 玩意算术随便仍然所以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科利亚 5 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 10 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 4 年后数了 5 步挖出了木匣。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要求在朗读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读后问同学或老师。 指导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用课文中泡泡的方法,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泡泡里,要注意画泡泡的位置不要影响我们以后的阅读和课本的美观。 2、想想课文叙述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 什么顺序写? 五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 1、说说课文中的生字结构,认真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书写位置。 2、仿照田字格中的写法,写一写。 第二课时 10 / 26 教学内容:读懂课文,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 个人读,小组读等方式。 二、课文的叙述顺序。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 挖木匣 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 三、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一、科利 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他为什么要埋木匣? (战争开始的时候。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他仿照妈妈的办法埋下了木匣。) 问题二、科利亚是怎样仿照妈妈埋下木匣的? (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他只会数到十,就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不着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 问题三、战争结束了,妈妈怎样挖出了她埋下的东西?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 子。) 问题四、科利亚也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他挖出了木匣吗? 11 / 26 (没有找到匣子。) 问题五、他是怎样思考的?后来挖到他的木匣了吗?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他这样做果然找到了匣子。) 问题六、科利亚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吗? (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三、总结全文 科利亚通过埋木匣找 木匣,明白 “ 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 的道理。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四、练习巩固。 举一个自己经历的例子,说说 “ 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 的道理。 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12 / 26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 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 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 ” 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 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3 / 26 五、【教学课时】 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 我们学过盘古开天地是什么故事?(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 27 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这是一篇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 读题:陶罐和铁罐 谁说说 “ 陶罐 ” 和 “ 铁罐 ” 有什么区别? 指导:陶,部首 “ 阝 ” ,音序 “T” ,除部首还有几画“8 画 ” ,注意右边的写法,谁来写一写(让学生写写)。 二、读课文,学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陶 to 罐御 y 厨奚 x 落懦 nu 弱 轻蔑 mi 争辩 bin 恼 no 怒和睦 m 相处 ch 羞耻 ch 流逝 sh 覆 f 灭宫殿 din 倒塌 t 朴 p 素 s 哟 y 2、读一读课文后田字格中的字,并口头组词。 14 / 26 陶(陶罐)谦(谦虚)虚(虚心)嘴(住嘴) 恼(恼怒)怒(发怒)吵(争吵)感(感动) 荒(荒凉)捧(捧起)朴(朴素)素(素质) 值(价值)受(难受)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奚落 讥笑;嘲笑。 懦弱 不坚强;软弱无能。 轻蔑 轻视;看不起。 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和睦相处 友好地在一起,不争吵。 羞耻 感到耻辱。 流逝 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三、读熟课文。 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读课文,可以相互合作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陶罐和铁罐语气和神态。 四、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先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的字形结构,再认真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15 / 26 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二、分色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 1、课文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课文讲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完整无损,而铁罐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问题 2、你觉得铁罐像什么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 骄傲的铁罐 、傲慢地问、轻蔑的神气、恼怒 问题 3、你觉得陶罐像什么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 谦 虚地回答、争辩、和睦相处 问题 4、你从陶罐和铁罐的事中想到了什么?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抄下来。 2、组词: 16 / 26 恼()虚()覆()扑() 脑()虑()复()朴() 辩()骄()罐()需() 辨()娇()灌()懦() 五、课外练习。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8*、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 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7 / 26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狮子和鹿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课时】 1 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陶罐和铁罐 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今天我学习狮子和鹿这篇课文,看看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读题。 介绍:狮子、鹿。(教师演示文稿) 二、阅读课文。 1、学生找同伴一起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故事。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一读。 咦 y 匀称 ynchn 珊瑚 shnh 泛 fn 起 撅 ju 起配 pi 得上抱怨 yun 逼 b 近 犹豫 yuy 撒 s 开凶 xing 猛甩 shui 在后面 使劲一扯 ch 挣 zhng 脱 18 / 26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听。 三、阅读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小结: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 2、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 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3、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教师小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 19 / 26 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学生互相评议。 四、作业。 找出课文中优美词句,抄写下来。 如 “ 痛痛快快 ”“ 精美别致 ”“ 层层波纹 ”“ 没精打采 ”“ 蹦来蹦去 ” “ 灰心丧气 ”“ 池水清清 ”“ 匀称 ”“ 犹豫 ”“ 凶猛 ”“ 挣脱 ” 等。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园地 “ 口语交际 ” 内容是以谈自己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办法,与本组学过的课文内容有很大的联系;“ 习作 ” 安排了想象作文,编 写动物童话; “ 我的发现 ” 让学生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 日积月累 ” 有“ 读读背背 ” 八个字的成语和学习 8 个生字;读 “ 成语故20 / 26 事 ” 体会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能以自己生活中不便之处为题,流利地表自己的想法; 2、学习编写童话故事,做到叙述完整,表达明白,语句通顺。 3、积累词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 4、学习成语,了解成语所表达的比喻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编写童话故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几篇童话故事 五、【教学课时】 3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 “ 我的发现 ”“ 日积月累 ”“ 成语故事“ 。 教学过程: 一、 “ 我的发现 ” 。 读一读四组词语:通过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21 / 26 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傲慢懦弱丑陋愚蠢 谦虚勇敢美丽聪明 说说自己从这四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四组词语是反义词,其中 “ 傲慢、懦弱、丑陋、愚 蠢 ” 带有贬意感情色彩, “ 谦虚、勇敢、美丽、聪明 ” 带的褒意感情色彩。 二、 “ 日积月累 ” 。 1、读读背背:先读一读,查查字典或资料书,读读成语的意思,再背下来。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要。 “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 金子不 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2、连连认认:先借助拼音,读读生字把生字与拼音连起来,再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谎 hung(说谎)笛 d(竹笛) 棍 gn(木棍)港 gng(海港) 22 / 26 愤 fn(愤怒)袜 w(袜子) 捆 kn(捆书)妇 f(妇女) 三、 “ 成语故事 ” 学生自己阅读 “ 成语故事 ” 刻舟求剑。 借助拼音把文中的生字读准,然后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读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 :故事选自吕氏春秋 察今篇,讲的是有个人坐船过江,把宝剑掉进江中,他用刀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准备船靠岸后按照记号去找剑。 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题意。 二、故事引入: 1、小故事:王亮家新装修好了房子,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家的电灯开关附近雪白的墙面上,有几个手指印,仔细观察发现,几乎家里 所有的开关边上都有这种难看的印痕,而且他在同学家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他想解决这个问23 / 26 题,你能帮帮他吗 ? 2小组讨论:怎样帮助王亮解决问题 ? 3课堂交流: (1)各小组的代表说说解决的办法。 (2)教师把学生想出的办法中的闪光点板书出来,对有明显缺陷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小结归纳: (1)教师说明这是一件真人真事,王亮最后受到电冰箱的启发,发明了新型开关(非接触式霍尔开关),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大赛一等奖。 (2)引导学生从王亮的 发明过程中归纳出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 寻找原因 联想启发 解决问题。 二、联系生活,商讨问题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便之处。 2小组合作,按照基本思路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内相互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确定参加全班交流的同学。 4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此教学设计引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举例,有改动。 24 / 26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编 写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讲讲童话故事,初步感知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么 ? 教师小结:像我们学过的课文,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