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悠远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急预案.doc_第1页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急预案.doc_第2页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急预案.doc_第3页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急预案.doc_第4页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受 控 号: 发布日期: 归口部门: 实施日期: 版本/版次: 编 制: 日 期: 审 核: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苏州悠远环境技发展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苏 州 悠 远 环 境 技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标 准 文件修改状态 页 码 更 改 方 法 更 改 内 容批 准 人 替 换 日 期 生 效 日 期 全页更换 版次 1.1 1.1.前言前言.6 2.2.引用文件引用文件.7 3.3.术语术语.8 4.4.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基本情况.8 4.1生产情况.9 4.2地理和自然状况.9 4.2.1地理位置.9 4.2.2自然状况.9 4.3交通运输情况.9 4.3.1交通运输.9 4.3.2公司运输车辆情况.9 4.4地质和气象.10 4.4.1地质.10 4.4.2气温.10 4.4.3风.10 4.4.4降水.10 4.4.5雷雨.10 4.4.6湿度.10 4.4.7水文.10 4.4.8大气环境.11 4.5周边情况.11 4.6重要基础设施.11 5.5.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11 5.1危险性较大的主要生产设备.11 5.2危险源的确定和分布.12 6.6.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12 6.1应急救援指挥系统.12 6.2应急救援机构的人员.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6.3应急救援机构人员职责.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6.3.1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12 6.3.2指挥部.12 6.3.3指挥部人员.13 7.7.报警、通讯联络方式报警、通讯联络方式.13 7.124 小时有效报警装置.13 7.1.1报警装置.13 7.1.2报警方式.14 7.224 小时内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14 7.2.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通讯表.14 7.2.2公司 24 小时值班电话.15 7.2.3紧急事件外部可利用资源表.15 7.2.4政府部门电话.15 7.3危化品运输车队驾驶员、押运员通讯联络手段.15 8.8.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15 8.1事故处理预案.16 8.1.1紧急事件.16 8.1.2警报和通报系统.16 8.2事故处理原则.16 8.3 氩气的泄漏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16 8.4胶水泄漏灼烫事故应急处理.17 8.5爆炸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理施.17 8.6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措施.18 8.7 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19 8.8 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19 8.9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19 11.11.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20 11.1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21 11.2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21 11.2.1抢救原则.21 11.2.2火灾的抢救、救援方法.21 11.2.3电气火灾的抢救、救援方法.22 11.2.4人身着火的扑救.22 11.2.5抢救、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22 11.2.6人员监护.22 11.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22 11.4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23 11.4.1当生产装置发生火灾时采取如下措施.23 11.4.2腐蚀液体储罐发生泄漏时采取如下措施.23 11.5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23 12.12.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23 12.1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23 12.2救治方案.23 12.2.1化学灼伤的救治方案.23 13.13.现场保护和洗消现场保护和洗消.26 13.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26 13.2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27 14.14.应急救援保障体制应急救援保障体制.27 14.1内部保障.27 14.1.1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成及分工.27 14.1.2应急通信系统.28 14.1.3应急电源、照明.28 14.1.4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28 14.1.5保障制度.28 14.2外部救援.28 14.2.1单位互助.28 14.2.2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29 15.15.预案分级响应条件预案分级响应条件.29 15.1请求外部救援响应条件.29 15.2公司级救援响应条件.29 15.3车间级救援响应条件.29 16.16.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29 16.1火灾等灾害消除后的应急救援终止程序.29 16.2通知本公司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29 17.17.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29 17.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计划.29 18.18.演练计划演练计划.30 18.1演练的内容.30 18.2检查内容.30 18.3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30 19.19.附件附件.31 2.2.前言前言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悠远(U-AIR)国际集团旗下分公司,悠远(U-AIR)国际集团创 立于 2001 年,总部位于新加坡。悠远凭借多年的发展经验,成功地开发出适用于高端洁净室所需 的净化设备和空气过滤产品。U-AIR 产品广泛应用于微电子业、液晶面板、生物制药业、工商业、 医院、实验室、精密仪器制造业、材料加工等行业。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国市场,集团于 2012 年底 在中国建立了苏州和深圳两个生产基地,设计、研发、生产洁净室相关的过滤产品,同时组建了完 善的销售、售后服务体系,销售办事处覆盖国内大、中城市,本地化、一对一的服务确保及时、有 效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搞好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也是公司义不 容辞的责任。 为确保公司、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并能够在发生 事故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条不紊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 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必须要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安全 责任和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本着“快速反应、当机立断,自救为主、外援为辅, 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3.引用文件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文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8年修改,2009年5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施行)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2002年3月15日施行) 5)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 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8)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9)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 第30号,2010年7月1日施 行)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1)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第6号令1990) 12)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原劳动部发199556号) 13)汽车货物运输规则(交通部第5号令,2000年1月1日施行) 14)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程(原劳动部发199516l号) 15)企业职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管理规定(原劳动部发1995405号) 16)剧毒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 2003第2号) 17)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第1号) 18)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 19)GB124631990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20)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21)GB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22)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 23)GB17914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24)GB17915199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25)GB17916199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26)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辩识 27)GB190200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28)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29)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0)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31)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32)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33)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34)GBZ2.2 -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35)GBZ 512002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36)GB672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37)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38)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4.4.术语术语 1) 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 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 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 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 施。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根据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定义: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 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5) 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 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7) 分类 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 划分的类别。 8) 分级 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4.4.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基本情况 4.1生产情况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悠远(U-AIR)国际集团旗下分公司,悠远(U-AIR)国际 集团创立于 2001 年,总部位于新加坡。注册资金 5594.8433 万元。苏州总部工厂位于江苏省太仓 市沙溪镇岳王科技创新产业园台北路 9 号,一期工程面积 15000 平方米,已于 2014 年 6 月 28 日竣 工,并已投入生产。现有员工 130 名,其中一线员工 80 名,占总人数的 61%。公司设有财务部、 人事部、市场部、研发技术部、生产部、客服物控部、生产管理部、采购部、质保保、行政部等 10 个职能部门,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100 万台系列产品。 公司在生产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乙醇/酒精(危规号:32061) 、氩气(压缩的) (危规号: 22011) 、氩气(压缩的) (危规号:22001) 、果冻胶、PU 胶、热熔胶、美克沙林这些物质在使用、 贮存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泄漏或保管中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窒息、恶心、呕吐、昏迷、抽搐、腐蚀、 化学灼伤以至死亡等事故。 地理和自然状况 4.1.1地理位置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 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本公司地处太仓市沙溪镇岳王科技创新产业园台北路 9 号。 4.1.2自然状况 太仓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全境地势平坦,河道纵横,自东北向西南略呈倾斜。东部为沿江 平原,西部为低洼圩区。 地处北亚热带的沿海地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 239 天,年日照 时间约为 1861 小时,每年 6 月下旬到 7 月中旬为梅雨季节。 4.2交通运输情况 4.2.1交通运输 项目所在区域太仓市沙溪镇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陆路临近 204 国道、339 省道;沿江高速 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互通。周边交通枢纽: 1)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距太仓市46 km。 2)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太仓市80 km。 3)上海港:距太仓市60 km,年吞吐量1.65亿吨,104个万吨级泊位。 4)太仓港:距沙溪镇12 km,石油化工港口,预计万吨级泊位30个。 5)常熟港:距太仓30 km,化工港口预计年吞吐量150万吨,建有12万标箱码头和30万吨通用 码头各一座。 4.2.2公司运输车辆情况 本公司危险化学品委托专业运输单位运输。 4.3地质和气象 4.3.1地质 1)杂填土 0.70.8 m 2)素填土 1.51.7 m 3)承载力 1824 t/m2 4)吴淞标高 2.45.8 m 5)冻土深度 3.27m 6)地震烈度:该地区历史上属无灾害性地震区域,历史记录地震烈度为度。 4.3.2气温 1)年平均气温 15.5 2)年平均最高气温 17.6 3)年平均最低气温 14.8 4)极端最高气温 39.7 5)极端最低气温 9.8 4.3.3风 1)年平均风速 3.6 m/s 2)年最大平均风速 4.7 m/s 3)年最小平均风速 2.0 m/s 4)年主导风向 SE 5)基本风压 0.4KN/m3 4.3.4降水 1)年平均降水量 1078.1mm 2)年最大降水量 1576mm 3)日最大降水量 304.4mm 4.3.5雷雨 苏州地区年平均雷电天数为 31天。 4.3.6湿度 年平均相等湿度 80 4.3.7水文 苏州站历年观测资料统计,水文情况如下: 1)平均水位(吴淞标高) 2.82 m 2)最高年平均水位 3.27 m 3)最低年平均水位 2.28 m 4)历史最高水位 4.37 m 5)历史最低水位 1.89 m 6)地下水位历年年均值 3.63.0 m 4.3.8大气环境 根据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所测,太仓市平均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 GB3095-1996环境 空气二级标准。 4.4周边情况 苏州悠远环境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太仓市沙溪镇岳王科技创新产业园台北路 9 号,公司南大 门直达台北路(约宽 10m),可通向岳王、沙溪镇、太仓市区。可以满足应急救援和消防的需要, 外部环境符合要求。 公司周边环境:东面是陆潢公路;南面台北公路;西边是梅园桥路,以西是工厂、农田;北面 是新港公路,公司北太仓纽益购实业有限公司。在厂区周边没有重要建筑、公共设施和学校、公众 聚集场所。 1)周边企业距离较远,若本公司若发生火灾等事故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周边企业距离较远,所以周边环境对本公司生产及建构筑物影响不大。 3)苏州悠远环境技发展有限公司周边环境图见附件 1。 4.5重要基础设施 公司周围 500 米1000 米范围内无国家或市政重要基础设施。 5.5.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5.1危险性较大的主要生产设备 危险性较大的主要生产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见表 2.1。 表2.1 主要危险设备单元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序号名称数量物料操作工况主要危险性备注 1 氩弧焊5 台氩气、氧气 灼烫、机械伤害、 触电 2 注胶机 2 台 PU 胶、果冻胶 常温、常压 800 灼烫、机械伤害 3 空压机1 台空气常温、0.7MPa触电、爆炸夹套 序号名称数量物料操作工况主要危险性备注 0.2MPa 4 变压器1 台 85触电、火灾爆炸 5 内燃叉车1 台燃料为柴油常温火灾、车辆伤害 5.2险源的确定和分布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价报告和公司进行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 进行识别、排查的结论,按照分类、分级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原则,确定公司相关场所或设施 为危险目标。该公司对危险目标实行三级管理和应急救援,按公司级、部门级和班组级划分。 根据使用、贮存危险物质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确定应急救援的 危险源,本公司危险目标主要分布在生产车间。 6.6.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6.1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该公司成立了苏州泰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 实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如下: 总指挥:刘晓彤 副总指挥:刘晓鸣 现场指挥:刘胜南 抢险扑救组:柴东阳 李长发 物资供应组:张帆 通讯联络组: 蒋李 警戒保卫组:赵金波 医疗救助组:张富玉、高利、倪素丽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 应急救援办公室。如总指挥不在企业时,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在非常特殊情况下, 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均不在企业时,由安全主管全权代理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6.1.1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1)负责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6.1.2指挥部 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按总指挥命令向外发出救援请求。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6.1.3指挥部人员 1)总指挥刘晓彤 组织指挥全企业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刘晓鸣 a)协助总指挥负责救援具体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 安全措施。 b)负责事故应急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工作; c)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d)必要时代表应急救援办公室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e)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任务的指挥,可以对本公司内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 伍进行调动。 f)负责指挥事故的报警、情况通报、事故处理工作; g)负责指挥事故的现场及有关有害物扩散区的清洗、监测、检查工作,污染区处理直至无 害。 h)负责指挥因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火灾灭火、现场救助。 i)负责事故现场划定禁区的警戒指挥工作,维护治安保卫。 j)负责对事故后本公司内道路交通管制工作,协调人员紧急撤离的安全疏散工作。保证人 员的安全撤离。 3)其它成员 a)负责指挥抢修救援物资的供应调配工作及运输工作; b)负责现场指挥通迅工作; c)调度小车运送受伤、中毒人员; d)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工作; e)负责对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组织工作; f)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指挥部报告单位 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g)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进展情况。 7.7.报警、通讯联络方式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依据现有资源评估,公司采用以下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7.1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7.1.1报警装置 公司内危险化学品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小灵通等)线路进行报警,由应 急救援办公室根据事态情况向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指令。需要向社会和 周边发布警报时,由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事态严重紧急时,通 过应急救援办公室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 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直拨外线的 24 小时值班电话设置在公司生产部和门卫保安,随时可与消防队联系。 7.1.2报警方式 应急救援报警方式见图 7.224小时内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小灵通等)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 的电话必须 24 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 在变更之日起 48 小时内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公司必须在 24 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 知。 7.2.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通讯表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通讯表 序号职务姓名电话手机备注 1 总指挥刘晓彤 0512-8275 8989 2 副总指挥刘晓鸣 0512-8275 8986 3 现场指挥刘胜南 0512-8275 8987138 1528 5843 4 成 员柴东阳 0512-8275 8901139 1543 4505 5 成 员李长发 0512-8275 8909188 0154 4768 6 成 员张 帆 0512-8275 8979139 1318 1275 7 成 员蒋 李 0512-8275 8971139 5242 5036 8 成 员赵金波 0512-8275 8902134 5197 0712 9 成 员张富玉 0512-8275 8921151 5148 2989 10 成 员高 利 0512-8275 8951137 7190 7647 11 成 员倪素丽 0512-8275 8931137 7321 6064 7.2.2公司 12-24 小时值班电话 12-24小时值班电话 序号值班人员姓名电 话手 机备 注 1 生产部 0512-8275 8901 0512-8275 8902 139 1543 4505 134 5197 0712 8-12 小时 2 保安 0512-8275 8900 24 小时 7.2.3紧急事件外部可利用资源表 紧急事件外部可利用资源表 序号紧急事件外部资源 报警 电话 到达 时间 备注 1 火灾、爆炸消防大队 11910 min 2 人员受伤急救中心 12015 min 3 公安治安太仓市公安局 11010 min 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局 1236910 min 5 电力损坏电力抢修 9559810 min 6 自来水损坏自来水抢修 5357337330min 7.2.4政府部门电话 政府部门电话 序号部 门电 话备 注 1 苏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 太仓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3 太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3危化品运输车队驾驶员、押运员通讯联络手段 本公司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均由供货方负责送货。 8.8.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公司员工实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每年度进行考核,实行化学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三级 管理网络,充分提高职工的自救互救的能力,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及事故早发现、早处理技能。 公司已经确定的危险目标在生产车间和危化品库房。危险目标定期维护制度化,一旦发生事 故,现场人员迅速汇报指挥部(应急救援办公室)并及时投入抢险排除和初期应急处理,防治事故 扩大和蔓延。 8.1事故处理预案 已确定的目标具有中毒、腐蚀、化学灼伤、烫伤等危险性,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处理不当 或失控,可能导致多人伤亡和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等严重危险状态。 8.1.1紧急事件 1)火灾; 2)氩气的泄漏; 3)胶水泄露烫伤事故。 8.1.2警报和通报系统 内部应变救援小组于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刻赶往他们的规定地点,收集有关当时的灾情信息并处 理。 8.2事故处理原则 1)消除事故原因; 2)阻断泄漏; 3)现场洗消; 4)把受伤人员抢救撤离到安全区域; 5)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现场; 6)事故抢险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险工作。 8.3氩气的泄漏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1)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氩应配 带防冻护具。若气瓶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将气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 2)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 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3)指挥部迅速向消防、公安、安监、环保、卫生及上级主管部门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 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5)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配戴好空气面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受伤或中毒人员,以 最快速度将受伤或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 6)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 受伤情况及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 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警戒保卫组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 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 8)抢险扑救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现场洗消和抢修设备,控 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9)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在副总指挥下由发生事故车间参加的事故调查 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 早恢复生产。 8.4胶水泄露烫伤事故应急处理 8.4.1切段设备电源,找出泄露点,采用堵漏或地面围堵有方法,减小漏范围的扩大。 8.4.2发生灼、烫伤事故后,应本着员工和救援人员的生命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控制事故防止 蔓延优先的原则,根据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烧伤,现场及时给予正确处理。 8.4.3搬运受伤人员、创面处理动作要轻,用药要准,对严重灼、烫伤,应注意伤者的血压、脉 搏、呼吸神志变化,及时防治休克。同时抓紧时间将伤者尽早送往医院治疗。 火灾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一般火灾事故,由岗位操作人员巡检等方式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重大火灾事故,可因设备事故、电气原因而发生重大事故,操作人员虽能及时发现,但一时 难以控制。 火灾发生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波及周边范围。因此,当发生火灾事故时,应采取 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警,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电源和相关危险物料的连 接管道阀门。 2)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车间,要求查明发生火灾的设备和原 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救援队伍 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指挥部迅速向消防、公安、安监、环保、卫生及上级主管部门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4)发生事故的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火灾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物料等处理措 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发生火灾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 出灭火的具体措施。 5)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 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6)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配戴好空气面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受伤或中毒人员, 以最快速度将受伤或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 7)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伤员和中毒人员 应根据受伤情况和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 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8)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车间,在查明火灾的部位和范围后 视能否控制,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迅速执行。 9)警戒保卫组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 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如当火灾扩散危及到公司内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 员协助友邻单位、公司区外过往行人在区、市指挥部指挥协调下,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 带疏散。 10)扑救组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事故 扩大。 11)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在副总指挥下,组成由应急救援办公室和发生事 故车间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研究制定抢修方案 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8.5爆炸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1)发生爆炸事故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指挥部应尽可能掌握情况: 事故的发生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已知的危害方向,现场人员是否已经安全撤离;是 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有无化学品泄漏、火灾与爆炸伴随;现场的方向、风速。 2)指挥部迅速向消防、公安、安监、环保、卫生及上级主管部门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应急方案。 人员疏散方案 8.6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1)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报警通讯组负责人根据在公司实际人数名单进 行清点。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时,公司所有员工以及来访人员,必须遵循公司“应急疏散计 划”行动。 2)对通讯联络组应急救援成员的要求。警报发出后,救援成员应立即到达指定负责区域,根 据气候条件,确定撤离线路,向上风向疏散、撤离。 3)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组的成员应指导公司员工有序离开事故现场。在所有人离开后,检查各 人负责的区域,在保证没有任何无关人员滞留时,在确认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必须首先进 行伤员救助,同时有权要求附近任何员工协助。在不能确认环境安全或环境明显对救助者 存在伤害时,应首先做好个体防护后,再进行救助工作。 4)对员工的要求。发出紧急撤离警报后,全体员工应无条件按紧急停车程序关闭正在操作的 设备,同时按照“紧急疏散示意图”离开生产场所到指定地点集合。在发现有同事或来访 者受伤时,应首先判断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救助。全体员工尽快离开事故现场区域后,应 迅速在事先指定地点集中,同时由警戒保卫组负责人统计应到人数,并及时向指挥部报 告,以便及时了解是否存在员工滞留建筑物中。全体人员在指定集中地点停留,直至警报 解除。 5)对司机及保安的要求。警报发出后,公司司机必须立即将各自车辆驶离停车场,以免阻碍 外部组织救助车辆的通行。公司保安应及时将厂区大门开至最大,同时指挥厂内人员及车 辆单向离开,并禁止再次进入,指挥外部组织救助车辆有序进入厂区。 6)集中地点的安排。根据灾害及气候情况,由指挥部迅速作出决定,确定集中地点,为发生 紧急情况后人员集中区。 8.7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由通讯联络组负责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通讯联络组负责人根据来访人员登记单对来 访进行清点。本公司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时,来访人员必须遵循本公司“应急疏散计划”行动。 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组成员应指导来访人员有序离开事故现场。在所有人离开后,检查各人负 责的区域,在保证没有任何无关人员滞留时,在确认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必须首先进行伤员 救助,同时有权要求附近任何员工协助。在不能确认环境安全或环境明显对救助者存在伤害 时,应首先做好个体防护后,再进行救助工作。 在发现有同事或来访者受伤时,应首先判断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救助。来访者尽快离开事故 现场区域后,应迅速在事先指定地点集中,同时由报警通讯组负责人统计应到人数及来访人 员人数,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以便及时了解是否存在来访者滞留建筑物中。全体人员在指 定集中地点停留,直至警报解除。 警报发出后,来访人员车辆必须立即将各自车辆驶离停车场,以免阻碍外部组织救助车辆的 通行。 8.8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灾害消除后,抢救人员在撤离前,应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获批准后方可撤离,如灾害扩 大,抢救人员已无法扑救,且危及抢救人员的生命时,应迅速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获批准后 撤离至安全地点 8.9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 当事故危急周边单位、社区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书面(或电话)发送警报。 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 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 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